瓊瑤的小說在如此三觀不正的情況下是如何風靡起來的?

80後老朽


那時候,沒有網絡,紙短情長,一生摯愛一人,哪有那麼多曲折離奇的愛情故事,再加上電視劇少,頻道不多,所以人們就喜歡從電視劇裡尋找娛樂,追劇,反覆看,瓊瑤劇風靡全國。我的姐姐曾因追《情深深雨濛濛》輟學!!



三觀不正,卻風靡。首先是人們的娛樂心理,反正只是欣賞節目,無聊打發時光而已。再者,是她一波三折的曲折言情故事,吸引人。

最重要的,是俊男美女組合。劉雪華,我小時候對她印象特別深,很早就知道她。直到現在還活躍在熒屏上。只是,以前是風華絕代的女主角,現在是至高無上皇太后。據說,她的一生,情路不順,沒有子嗣,讓人嘆惋。


現代社會,追瓊瑤劇的中年人老了,這成了他們的記憶。而曾追過劇的青少年長大了,他們經歷人生百態,在信息時代裡成長反思。愛情哪有那麼多生死離別?又怎能都是大團圓結局?加之瓊瑤不正常的婚姻,瓊瑤劇就成了“毀三觀”的典型。

更有甚者,現實社會中的“狗血劇”也越來越多,不是主角,勝似主角。情殺、情仇,讓人聞之無語。看書的少,看劇的也不多,人人是“一機在手,天下我有”的模樣,悲哉!


心靈聊齋


瓊瑤劇最出名的是《還珠格格》,然而三觀最不正的代表之作絕對是《一簾幽夢》,無人敢爭第一!

小時候很多人喜歡紫菱,這個不學無術、好逸惡勞,整天就想著啃老的失業女青年居然成了自己的標杆。想想就很爽啊,不用努力,卻一堆人喜歡自己。

她說:我不想去忍受找工作、試工作,到處委曲求全碰釘子的生活……這句話,到底是個什麼三觀。可是,相信當年很多小女孩都覺得這句話沒毛病吧?

誰不想過上無憂無慮還被人捧著的公主般的生活呢?只要愛情至上,什麼道德什麼倫理,全是浮雲。瓊瑤就是這樣塑造了一個現實中很難得到好結局的空中樓閣。

《一簾幽夢》中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

綠萍是高材生,從小刻苦努力,卻最終敵不過啥都不會幹的紫菱。紫菱除了一張漂亮臉蛋,還有什麼。費雲帆果然是在愛情面前毫無底線毫無原則。這樣的男人,滿足了女生們對痴情霸道總裁的一切幻想。

本回答由簽約答主墨娛原創首發悟空問答

綠萍工作繁忙無暇陪伴楚濂,他就把目光轉向了閒得沒事幹的紫菱。綠萍出了車禍,他心裡內疚去求婚,但夢中卻唸叨著小姨子的名字。

這都什麼跟什麼啊!

偏偏那時候還替楚濂糾結,覺得他愛得太無奈。

《一簾幽夢》就是一個綠茶的奮鬥史,教拜金女怎麼樣才能不需要工作還能把男人們耍得要死要活。

你說三觀有問題,可那時候女孩子們可沒少為紫菱流眼淚啊!

瓊瑤阿姨塑造的三觀,前提是建立在“愛情大過天”的基礎上,所以一切的不合情理都變得情有可原。

比如《婉君》裡,小婉君長大了把三兄弟耍得團團轉,她享受三個男人圍著她轉的快感,對誰都有感情,一個都不想割捨。

最後老大生氣出走,兩個小叔子也都放棄了她。可她最後還是殺回了豪門,還支持老公一併娶了自己的丫鬟……那已經不是三妻四妾的時代了啊!

還有《新月格格》、《還珠格格》,無不是三觀盡毀。哪個女孩子會說當初不喜歡小燕子,不討厭皇后?但是現在想想,皇后管教小燕子有錯嗎?在皇宮裡咋咋呼呼,上房揭瓦,數次連累大家,管教一下是應該的呀!憑啥行為出格就是真性情,理智收斂就是洪水猛獸?

我想,當年大家都喜歡看瓊瑤劇和瓊瑤小說,也是因為那時候題材較少,娛樂項目缺乏。現在信息多元化,觀眾的選擇成倍增長,瓊瑤的風花雪月也再也唬不住眾人了。而據傳瓊瑤本身也是與當年早已成婚的平鑫濤糾纏了多年才轉正成正宮夫人,其所著小說難免有為小三洗白之嫌。

瓊瑤小說與瓊瑤劇,終究是一個時代的回憶,不能否定它們曾經賺了女孩們無數眼淚,造了許多肥皂泡一樣的少(lv)女(cha)夢,經典自然是經典的。


墨娛


我覺得任何事情離開時空去讚美或批判,都是耍流氓!把瓊瑤阿姨放在那時那地去看,瓊瑤阿姨在那時被熱捧是必然的。

瓊瑤阿姨火起來是在八九十年代。那是個什麼樣的時代呢?整個政治環境有了大的變化,撥亂反正,不再以階級鬥爭為剛。國門開始打開,幾十年的計劃經濟開始向市場經濟過度,個體企業,私營企業出現。


關鍵是人們的思想長期被統一化,心靈比較壓抑的情況下,終於有機會接觸到了外來的文化。之前人們只能去人民公園,動物園之類的地方,衣著稍微靚麗一點就會被人指指點點,生活的千篇一律。國門一開,極度渴望變化的人們終於迎來新的外來文化。比如迪斯科,國外文學作品,包括大陸出了很多反映時代的作品,也引進了很多臺灣、香港、和國外的一些文學、影視文化作品,人們也認識了很多名人和明星。

比如當時的國民女神鄧麗君、《中國心》張明敏、《冬天裡的一把火》火遍中國的費翔;《外來妹》、《楚留香傳奇》《北京人在紐約》;關鍵是瓊瑤阿姨的N多劇,比如《青青河邊草》、《梅花三弄》、《婉君》等等,現在大家說的最多的《情深深雨濛濛》、《還珠格格》都是更後面的了。

人們發現,原來娛樂是可以這樣子的,原來生命是可以這樣子的。原來我們除了不斷工作、生產、素面朝天的情感,還可以是“有情飲水飽”的。原來男女是可以為愛付出所有的,原來女人是可以清靈可人的。瓊瑤劇正是極大的滿足了當時人們乾渴心靈的情感需求,給當時的人開了另一扇窗。所以能迅速火遍全中國,長達二十多年。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小時候看瓊瑤劇覺得“好有道理”的原因,因為這種純粹的、愛情至上的理念,曾經是我們可望而不可及的,被電視劇演繹了出來,人們自然有很強的代入感。

但現在隨著資訊的發達,我們的情感對這種需求慢慢放下,轉移到了另一種,對高科技的追求,對生命的探索,對人性的思考等等。

所以我們開始批判瓊瑤阿姨,裡面的人“人性”都不好。而其實,是我們變了。我覺得其實可以更寬容一些去看待“瓊瑤劇”,那是一個時代的產物,也是那個時代的需求。


我是專注歷史原創的如是。關注歷史,關注如是。


如是史社


怪我當時太年輕

瓊瑤阿姨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啊!當年有多少女孩為瓊瑤阿姨獻花啊。講真,最火的莫過於暑期檔的《還珠格格》了。只道當時是年少,哪還管他三觀正不正啊!看著小燕子蹦蹦跳跳大禍小禍一起闖,看著很高興就是了。



小燕子不是酷是太沒規矩

畢竟小燕子真的很好看,又有個性,簡直是我們叛逆孩子中的楷模啊!在《還珠格格》劇中,以前看著小燕子搗蛋真沒覺得有什麼不妥,現在再看,簡直了。這小燕子也太不懂規矩了吧,皇后真該好好治治她。



宮中戒備森嚴,規矩條框眾多,為的就是便於管理,畢竟單單一個皇上就佳麗三千了,如果沒有條律約束,還不知道會出什麼么蛾子呢?那時候懵懂無知的年紀,看著真是恨死惡毒的皇后和她身邊的容嬤嬤了。



現在看來,人家皇后也沒錯啊,容嬤嬤也只是奉旨行事啊!按照宮中條例,就小燕子這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性格,早不知死多少回了。在真實的宮中,這種人早被拖出去斬了,想來,皇后也是很善良啊!



瓊瑤劇不費腦容易懂

瓊瑤的小說確實三觀不正,她風靡起來的原因可能就是當時的娛樂項目太少,人們接觸的信息又太少,突然來一個看著那麼爽的電視劇,小說,能不火嘛!



最重要的,瓊瑤阿姨的劇本是正反派區分的太明顯,不用人們的大腦思考。簡單來說就是淺顯易懂。看著開心就足夠了。



說起三觀,《還珠格格》還沒這麼離譜,《情深深雨濛濛》也是排行前三的。怎麼說呢?妥妥的渣男書恆,一邊說愛如萍,一邊說愛依萍,當初看劇的時候,我怎麼就沒看出來他是渣男呢,突然覺得我沒智商。哎。



排名第一的毀三觀的劇自然就是《一簾幽夢》。雖然它毀三觀,但是她滿足了所有少女中的愛情幻想啊。不管毀三觀與否,沒在怕的啦。瓊瑤阿姨就是走“愛情至上”路線的。現在這個時代不一樣了,女性的靈魂覺醒了:去他媽的愛情,我只想一夜暴富!



那年的瓊瑤劇,真的帶給了我們很多快樂,經典就是經典!

(歡迎關注娛樂磚家的後院 只生產獨到的娛樂觀點)


娛樂磚家的後院


的?

我覺得不應該用三觀正不正去衡量文學作品,因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三觀,而文學作品的生命是更長久的。比如《飄》三觀正嗎?斯嘉麗是不是個拜金綠茶?比如《邊城》三觀正嗎?翠翠到底愛的是誰,是不是兩個都放不下?《包法利夫人》更是三觀爛到稀碎吧。

這麼說並不是為瓊瑤女士洗白,我真的認為,三觀這個近年來才流行的詞彙實在是個筐。什麼是三觀正?比如二十多年前,有一部電影叫《風月俏佳人》,講的是一個可愛俏麗的妓女愛上霸道總裁,最後快樂地在一起的故事。這部劇還有一個譯名叫《麻雀變鳳凰》,我認為非常貼切,那個時代少男少女的白日夢就是“麻雀變鳳凰”。生活在底層,一夕之間改變命運,是多麼幸福和刺激的一件事情。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那個時代,窮少女愛上霸道總裁就是三觀正,富家女總是惡毒的女二號,霸道總裁看都不看一眼。



現在三觀正就不是這回事了,現在的文學作品比如《甄嬛傳》,大女主是富家女,什麼條件都好,美貌、才能、手腕都是第一流的,順理成章愛上最好的那個男子,小門小戶出來的女子像是安陵容,是惡毒女配角,又壞又小家子氣。

如果以現在的三觀衡量瓊瑤女士上世紀70年代的作品,自然是不符合的。《一簾幽夢》裡,愛做夢不愛讀書的小姑娘搶了姐姐的男朋友,還間接導致姐姐失去了舞蹈演員最寶貴的長腿。她四處闖禍,自有富豪老公為她收拾現場,她只是在自己的天地裡無憂無慮地做夢。我想,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有時代侷限性,而我們的三觀也有時代侷限性,作家只是截取了某一類人物描寫他們的故事,他們的好與不好都是一段傳說。

說一點我對瓊瑤女士作品的看法,我認為,瓊瑤的言情小說是類型最豐富的,她寫過復仇、寫過畸戀、寫過愛做夢的女孩、也寫過腹黑女,她裝點了一代青年的夢,作為作家,她是合格的。


光明大先生


瓊瑤小說三觀不正?那是因為瓊瑤小說的評判標準不是現在的三觀。

瓊瑤阿姨在臺灣什麼時候火的?上個世紀6.、7十年代。在大陸呢?改革開放以後大約持續到本世紀初。當時的社會風氣是什麼?不是階層固化,不是維持穩定,而是不破不立。當時要做的是打破舊的世界觀,建立新的世界觀。那個時候講究追求自由民主,瓊瑤的愛情觀就是自由戀愛,追求主權,所以以封建社會和民國社會為背景的小說,多數是反抗家庭安排,追求自己的愛情,所以像新月格格,還珠格格那類小說中都有守舊的家長和不聽話的孩子,在以臺灣當代社會為背景(上世紀6、7十年代)的故事中,有很多特立獨行的愛情故事,比如追求愛情的小三,忘年戀,私生子等等。當然瓊瑤阿姨的故事並不全以喜劇收場,很多故事的結果非常悲慘,其實也暗示了在社會大背景下抗爭的無效。因為迎合了當時青年人的世界觀,所以瓊瑤小說在當年是很火爆的。

如果你讀過瓊瑤阿姨的所有小說,你會發現,性格堅強獨立的女性一般會愛情事業雙豐收,性格柔弱、委屈求全的女性一般會得到男人的憐憫,但僅是憐憫而已,而性格堅毅的男性也會得到幸福,性格搖擺不定的男人沒什麼好結果,你可以把《一簾幽夢》中的幾個人對號入座一下,看看綠萍和楚廉,其實綠萍拋棄了楚廉,長期看,她是個堅毅果敢的女性,書中的描述只是她短期不幸的愛情故事,長期看,她是會幸福的。


手機用戶78339310603


真沒覺出來三觀不正,還被故事裡的愛情感動的稀里嘩啦!

小時候還沒什麼成熟三觀,就是看熱鬧,而且同情心強,哪裡想到什麼三觀正不正?

哪個時候因為沒有網絡,沒人轟動性的評論電視劇,各種聲音聽不到,每人看了,覺得又是哭,又是可憐,又是痴情,還覺得很吸引人呢!

若有互聯網,各種發音,評論,也能引進新觀念,對提高認知也就有幫助了!

另外,那個年代,人也傻,單純,很好騙,故事寫什麼,就接受了什麼。

哪有現在,人的智慧真是空前絕後的提升了!


心岸姐姐


這種提問方式,本身就不公平。

對於每個人來說,成長過程中會有三觀模糊的年齡段,用現在的話來說,這段歲月稱為“中二時光”。在中二時光裡,很少有少年少女不帶著中二病。

對世界的想象,對感情的看法和幻想,以及對未來的渴望。

年少輕狂的歲月中,以為成功就像遊戲過級一樣,以為愛情就是當聽到一個人的呼喚聲,剎那雲垂石立……而現實中,當我們度過那段歲月後會發現,可能即使摯愛的一個電話,繁忙或者信號不好的時候都沒聽出來對方的聲音……

但是,成長是需要時間的,也是需要過程的。那些不正的三觀,幼稚的觀點,總需要時間慢慢來磨過去,才會懂得對錯和正確的選擇是什麼!

瓊瑤的作品 或許在成年之後再回顧會覺得好傻好蠢好中二,但是在某個時間點,卻恰好滿足了一個少年的夢想。

不要嘲笑過去的歲月。


小黑豆


謝邀。 我年紀不大,所以我只看過《還珠格格》。但對於瓊瑤的其他小說也略有耳聞,所以發表一下個人意見。 我認為最主要的是時間,在那個青年人都很懵懂的時代,對於愛情這比較一抽象的概念並沒有多少理解,他們的思想都比較保守,所以當複雜的多角戀為主的瓊瑤體出現的時候,當時的青年人就會將此視為“戀愛神器”(?)而緊接著而來的瓊瑤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又給瓊瑤體帶來了一大波兒宣傳,使之開始紅遍大江南北。當然,裡面的帥哥靚女又引起了當時的中國青年們對愛情的幻想。 PS :以上皆為個人意見,如有不妥,望指出。接受批評,不接受被噴,感謝。


箬遊


三觀到底是什麼呢?標準是由認同的人數決定還是由精英決定的呢?雖然瓊瑤的東西噁心又肉麻,但機遇好使一群人和嗑藥一樣上癮也是事實,視角可以自然而然的使讀者站隊,但能跳出這個視角來看待故事本身就說明中國人的觀賞水平在不斷的提高,但也別被一些專賣挑刺兒的人帶來節奏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