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用生命完成的答卷——追記因公殉職的江陵縣組織委員王梅

江河無語,草木含悲。連日來,在十週河畔,在千里江陵,廣大幹部群眾無不為一名共產黨員的離世悲痛萬分。2018年7月7日19時40分左右,王梅,江陵縣白馬寺鎮組織委員、婦聯主席,在前往陳崗村開展精準脫貧工作途中,不幸發生車禍,因公殉職,年僅40歲。

“王梅同志是全縣黨員幹部中的優秀代表,長期奮戰在工作第一線,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吃苦在前、奮鬥在先,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入黨宣言。”7月17日,江陵縣委追授王梅同志“全縣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號召全縣黨員幹部學習她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學習她心繫群眾、決戰脫貧的責任擔當,學習她銳意進取、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學習她埋頭苦幹、忘我工作的紮實作風,學習她嚴於律己、廉潔奉公的高尚情操。

因為一場車禍,王梅同志在工作的途中倒下了,卻在廣大幹部群眾心中,樹起了一座永恆的豐碑。

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倒在工作途中的前一天,正好是她40歲生日。

7月7日,星期六,王梅帶班值班。上午8時30分開始,她與加班的鎮黨政辦主任、組織幹事張紅一起,在辦公室協商精準脫貧和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建設等相關工作,並確定下村督辦的線路。11時左右,二人與廣告公司的秦道海一同出發,跑遍了黃淡、長河、金渡、石淵、赤岸、同蘭、雙河7個村。15時許,二人返回集鎮,在街上買了一個鍋塊充飢後,回到鎮政府機關繼續工作,直到17時30分。

18時30分,二人吃完晚餐後,從鎮政府出發,一同步行前往陳崗村一組精準脫貧蝦稻連作示範基地。19時40分許,至郝六公路陳崗村五組路段時,王梅突然被一輛從後面駛來的兩輪摩托車撞倒,導致頭部著地並大量出血。後經120救護車送至縣人民醫院搶救無效,於8日凌晨1時許宣佈死亡。

7月7日,王梅生命中的最後時刻在40歲定格。“星期五剛滿40歲,星期六就走了。我星期五還通過QQ給她發了條短信,說‘生日快樂!辛苦了!’”白馬寺鎮鎮長路銘亮面對記者的鏡頭,幾度扭頭抹淚,哽咽不止。

用生命踐行入黨宣言,詮釋忠誠擔當。憶及王梅的一幕幕工作情景,她生前的領導、同事和好友們都陷入深切的追思,淚眼婆娑中,一個信念堅定、敢於擔當、無私奉獻、勤奮為民、嚴於律己的優秀黨員幹部形象逐漸清晰、還原。

信念堅定,廉潔奉公

“喊破喉嚨,不如做出樣子。”不僅寫在本子上,還體現在行動中。

一份用生命完成的答卷——追記因公殉職的江陵縣組織委員王梅

“很講原則的一個人,雖然就住在機關院內,但只要是雙休值班,她都是堅持坐班。在負責考勤工作時,即便是領導遲到了,該罰款的罰款,從不留情面。”縣水利局黨組成員餘大虎憶起王梅當初在水利局的工作時,深有感觸地說。

始終把規矩和紀律挺在前面,是王梅給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去年下半年,在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建設中,某承建商為提前退還工程質保金,向她贈送禮金,被她當面拒絕,後又3次拒收微信轉賬。”白馬寺鎮紀委副書記崔光木介紹,王梅分管全鎮財貿和機關財務審批,她堅持按財經紀律辦事,對不符合規定的票據堅決打回。“每年上億元的項目和財政資金經她簽字審核,從沒出問題,沒有堅定的政治覺悟和黨性原則,是做不到的。”鎮黨委書記方文秋說。

能力展現擔當,自律詮釋乾淨。在2016年鄉鎮換屆工作中,王梅帶頭遵守紀律,並嚴格要求身邊同事,嚴禁跑風漏氣、拉票賄選,堅決制止一些不合實情、影響團結的不當言論,確保了換屆順利完成。

“喊破喉嚨,不如做出樣子。”在一篇《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心得體會》中,王梅這樣寫到:“只有一心為民,才能深入群眾;只有工作務實,才能深入實際。”事實上,這樣的句子不僅寫在她的筆記本上,更體現在她的行動中。

2012年後,在煤電港化指揮部掛職期間,王梅同志協調縣內有關單位積極配合項目建設,確保了江陵發電廠前期十六個專題報告編制及評審工作順利通過。園區開展徵地拆遷時,她經常拿著尺子頂烈日、冒嚴寒,在田間地頭測量,聯繫不上徵遷戶,就自掏腰包為群眾充話費,群眾思想不通,她就主動上門幫助插秧幹活,以心交心感動群眾。自2016年3月到白馬寺鎮任職後,她不僅把投身脫貧攻堅、服務困難群眾作為自己的工作重心,更在基層黨建和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等工作中不畏艱難、竭盡全力。

心繫群眾,決戰脫貧

踏遍全鎮17個村149平方公里,甘當貧困戶的“貼心人” 。

一份用生命完成的答卷——追記因公殉職的江陵縣組織委員王梅

在白馬寺鎮工作的800多個日子裡,王梅堅持用腳步丈量土地,足跡踏遍全鎮17個村149平方公里,在群眾中有“鐵姑娘”的美譽。

壽港村是全鎮唯一集體經濟未過5萬元的村,全村基礎設施落後,產業發展薄弱,有貧困戶119戶。王梅到白馬寺鎮後,主動要求聯繫條件差、位置偏、工作難的壽港村,與村“兩委”幹部一起想辦法、解難題,幫助制定整改方案、謀劃脫貧規劃。

據村支書盧海介紹,王梅同志聯繫壽港後,不僅爭取資金400餘萬元為村裡改建長期以來阻礙村級發展和群眾出行的老壽線公路,還積極爭取高標準農田土地整理項目和農業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幫助引進江陵縣日日順生態水產養殖有限公司,達成了流轉500餘畝土地發展蝦稻連作的協議,此舉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2.5萬元,為農戶增收52.5萬餘元。“在王委員的幫扶下,壽港村民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村容村貌大為改觀,可以說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盧海對記者說。

決戰脫貧、為民解困,王梅用實際行動詮釋出一名共產黨員心繫民生的責任擔當,同時還甘當貧困戶的“貼心人”。近兩年,有關王梅與貧困戶的故事,在壽港可謂俯拾即是。貧困戶李國清無力承擔心臟手術藥費,她捐出3000元,併為他們申請了低保、醫保、殘疾人補助;貧困戶李家武腿腳不便不能幹重活,兒子又要上大學,王梅主動與他結成對子,幫他平整農田調整種植結構,並給他找到一份零工;為關愛陳崗村一對雙胞胎留守兒童,她幾乎每月都會帶上新買的衣服、文具到學校、家裡看望她們;為幫助貧困群眾啟動農村安全飲水項目,她主動私人墊資5.5萬餘元……

對工作盡心盡力,對群眾無比熱愛,對家人卻頗多虧欠。王梅一家三口,丈夫在江陵縣城,自己常在鄉鎮,女兒在荊州讀書,自己的父母都是動過手術需要照顧的老人,卻還要在荊州替她照看孫女。每逢雙休節假日,王梅走訪貧困戶時,就帶著女兒和村裡孩子玩耍,時間久了,大家親熱的如同一家。

銳意進取,忘我工作

我願意做一匹奔跑不息的戰馬,唯一的一次躺下,就是結束生命的那一刻。

一份用生命完成的答卷——追記因公殉職的江陵縣組織委員王梅

“以鏡為鏡照形,以紀為鏡照行。”在金渡村黨群服務中心採訪時,記者瞭解到這樣一個細節。最初這兩句話是準備貼在一塊牌匾上的,後來,王梅建議,將牌匾換成同樣尺寸的鏡子,再將這兩句話貼在鏡子兩邊。“王委員說,這樣更能體現這兩句話的效果和意義。”村支部書記徐方美告訴記者,7月7日,王梅還仔細查看了牆上的入黨誓詞、黨旗、黨徽以及黨員群像圖,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見。”

據瞭解,在黨群服務中心的規範化建設上,從新建的規劃、設計、立項,財評、掛網招投標,到已建成了的內部設計、佈置等,王梅都是親自謀劃、反覆修改,力求嚴謹細緻,精益求精。不僅如此,她還在全縣率先高質量完成了區劃調整行政村深度融合工作,率先建成了第一個標準化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在全鎮推行了“支部主題黨日”活動每月觀摩制度,大膽探索村黨支部書記跨村任職,有效解決選人難用人難的問題。兩年來,由於她的銳意進取,大膽創新,白馬寺鎮基層黨建工作整體提質提升,2017年被評為全縣基層黨建考評優勝單位。

王梅曾在一次演講中說,“我願意做一匹奔跑不息、追求勝利的戰馬,雖然前方佈滿荊棘和坎坷,但我仍孜孜以求、一往無前。”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一份用生命完成的答卷——追記因公殉職的江陵縣組織委員王梅

2011年7月,面對全縣70年一遇的大旱災情,為準確掌握災情,及時上傳下達,她連續一個月吃住在辦公室。2018年初,為了對全鎮30多個黨支部黨內政治生活規範化逐一檢查,列出問題清單,指導整改工作,她連續三天加班加點,只睡了幾個小時。王梅同志去世之後,據事發當天和她一起下村的秦道海介紹,下午15時他們分手後,王梅就一直在為黨群服務中心的牌匾內容、版式設計和一些細節的修改和他在QQ上聯繫。記者從秦道海提供的QQ截圖上看到,“可以了。”這是當天19時15分王梅發出的最後一條信息……

在形容戰馬的句子裡,王梅最喜歡這一段,“戰馬的任務就是一生不停奔跑、鏖戰,它唯一的一次躺下,就是結束生命的那一刻。”用忠誠燃盡生命之火,用信仰點亮生命之光,王梅,就是這樣一匹永不停歇的戰馬!

王梅同志因公殉職後,縣委書記劉勇、縣長韓旭等縣領導看望慰問了她的家屬。7月9日上午的遺體告別儀式上,王梅生前工作中的領導和同事來了,聯繫村的幹部來了,服務對象的代表們來了,眾多的親朋好友來了……一位曾受助於王梅的名叫鄧紅松的中年漢子,在醫院輸液時從電視上看到王梅去世的新聞,當場大哭,機關幹部劉盡鴻專門為王梅寫了一篇悼文並題聯:從昨天曆今天而明天,初心永不改;舍小家顧大家為國家,紅梅花常開!

王梅走了,憑一份用生命完成的答卷,詮釋了新時期共產黨人的責任擔當,樹立了新時代人民公僕的光輝形象,她的生命雖然定格在了40歲,但她留下的故事、精神和品格,卻如同一面迎風招展的旗幟,感召著更多的黨員幹部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王梅同志,一路走好!( 特約記者 戴軍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