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片比《紅海行動》還燃,從深夜戰到黎明,緊張到忘記呼吸

近幾年導演邁克爾·貝圍著變形金剛轉,似乎已經成為了不折不扣的爆米花導演。大家在責怪他的同時,其實也應該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件事,像變形金剛這樣的大製作,其實是很多導演高不可攀的夢,擺在邁克爾·貝面前,他不可能放棄,另外,投入這麼大,自然要拍成爆米花電影,這樣才足以俘獲全球的觀眾,好讓製片方賺的盆缽皆滿。

這部片比《紅海行動》還燃,從深夜戰到黎明,緊張到忘記呼吸

不過,邁克爾·貝可不是一個沒藝術追求的導演,這不,忙完變形金剛系列,他馬上把目光聚焦到了戰爭題材,拍攝了《危機13小時》,這部電影算是戰爭和政治題材,講述美國士兵在利比亞班加西和武裝分子衝突,鏖戰13小時,並最終犧牲四人的故事。

這部片比《紅海行動》還燃,從深夜戰到黎明,緊張到忘記呼吸

這個取材於真實事件的電影,並沒有像變形金剛系列那樣得到過多關注,也沒能在國內正式公映,直到上個月的上海電影節期間,才有機會登陸內地大銀幕,而我也正是借這個機會,在杜比影院看完了全片,看完之後,對邁克爾·貝喪失的好感又全都回來了,《危機13小時》是甚至要比《紅海行動》還燃,並且,除了人物內心的挖掘,還兼具了對戰爭的思考,以及美國政府的嘲諷。

電影能把真實事件編的如此緊張、懸念叢生,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部片比《紅海行動》還燃,從深夜戰到黎明,緊張到忘記呼吸

儘管是戰爭題材,導演卻將鏡頭聚焦到6個人的小分隊,6個人剛到班加西時,受到當地中情局分部的排擠,不讓他們執行任務,只幫大使開車等工作。但從大使到班加西的大使館開始,整個氣氛就充滿了緊張氣息,並且有一種危險隨時都來的感覺,而這六個“臨時工”,顯然是保護這一切的最後屏障。

於是,危險從當日下午,武裝分子進攻大使館,將大使逼進安全屋並放火開始到次日凌晨,13個小時裡,六人小組不眠不休,陷入了持續的對戰中。

和《紅海行動》裡的小組主動請纓不同,《危機13小時》的六人小組屬於拿錢幹活的僱傭兵,他們在戰爭中沒有退路,並且被利比亞武裝分子包圍後,只能玩命對打,不然只有死路一條。

這部片比《紅海行動》還燃,從深夜戰到黎明,緊張到忘記呼吸

於是,在武裝分子的幾輪進攻中,觀眾能看到機槍座、AK47,烈火焚燒、甚至迫擊炮的火力壓制,六個士兵如困獸般絕望鏖戰,拍大場面邁克爾·貝最擅長,所以影片中的戰爭場面看的讓人幾乎窒息;

這部片比《紅海行動》還燃,從深夜戰到黎明,緊張到忘記呼吸

而進攻間隙,則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死亡氣息彷彿躍出銀幕,這時導演開始著力挖掘人物內心,會發現其實沒有人願意遭遇戰爭,在家鄉有妻子、有孩子在等著他們,這不由讓人對戰爭產生反思,並且影片沒有態度的傾斜,戰爭結束後,美國大兵的遺體被送回國,得到應有的榮譽,而被擊斃的利比亞武裝分子,其實同樣有母親、有家人,當他們的親人奔到戰場上,看著他們的屍體痛苦時,同樣讓人動容。

這部片比《紅海行動》還燃,從深夜戰到黎明,緊張到忘記呼吸

同樣難忘的是,借看《危機13小時》的機會再一次領略了杜比影院的魅力,這部電影做成杜比視界格式再合適不過,電影中有大段黑暗的場景,以及演員面部特寫,和細節描述,在杜比影院1000000:1的超高對比度下可謂是纖毫畢現,不但看清了雙方對戰中子彈的落點,還看清了演員面部的細節,甚至於眼鏡上凝聚的汗珠,增強了戰爭的緊張、刺激的感覺,同時也能讓觀眾體驗到絕望、窒息的觀感。

這部片比《紅海行動》還燃,從深夜戰到黎明,緊張到忘記呼吸

​值得一提的是,這場觀影是在紅星電影世界上海吳中路店,杜比影院目前在全國多個城市都已經落地,不但北京、上海、廣州三個一線城市,成都、東莞、大連等二三線城市的觀眾也有機會能感受到杜比影院的獨特魅力,而七月份上映的《邪不壓正》、《阿修羅》、《摩天營救》等電影,都將為觀眾奉上杜比影院版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