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堂|夏季養生防病可從小習慣開始

健康科普堂|夏季養生防病可從小習慣開始

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能讓您患慢性病的風險大大降低,同時,能改善和促進健康,提高生活品質。您知道嗎?那些讓您收穫健康的小習慣,就隱藏在生活瑣事當中,從生活細節入手,就能讓您的健康得到裨益。夏天到了,氣候炎熱:高溫、多溼、多雨、多日曬。人們容易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出現身倦乏力、氣短懶言、心情煩躁,以及脫水、中暑、皮膚曬傷、胃腸道疾患等身心問題。夏季,有哪些小事能讓我們的身心得到庇護呢?

健康科普堂|夏季養生防病可從小習慣開始

一、不能過分依賴空調

空調的出現是現代科技的一大進步,讓人們在炎炎夏日,感受到清涼。但凡事過了就不好。夏季炎熱,身體腠理順應自然處於開洩狀態,不應拒絕日光。整日在封閉的房間吹空調冷氣,會使身體免疫力大打折扣,給細菌和病菌侵入身體創造了機會。尤其容易患呼吸系統疾病和過敏。建議每隔幾小時開窗通風或外出散步,呼吸新鮮空氣。另外,空調使用前,應該用溫肥皂水清洗空調過濾網。如果用的是中央空調,而窗戶又無法打開時,應該用加溼器,還應經常出去走一走。夜間睡覺時最好不要開空調,還要注意肩背、腹部的保暖,避免寒氣侵害身體。

另外,由於天熱出汗,汗毛孔張開,身體更容易受到風寒的傷害,除在空調房內注意保暖外,也不可在露天或大樹下睡覺。

健康科普堂|夏季養生防病可從小習慣開始

二、穿的少未必好

夏天人們為了散熱習慣少穿衣。但是,穿得太少並不好,穿得過少也未必涼快。在氣溫接近或超過37℃時,皮膚不但散熱功能減弱,還會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熱量。穿得太少,很容易被紫外線灼傷,甚至患上皮膚炎症,因此越是到了暑熱難熬之時,越不能只穿背心、短褲或打赤膊。在室內可以穿汗衫短褲,有利於散熱,有空調的房間還要加長衫;到了室外,氣溫往往高於體溫,可穿一些淺色的薄長衣、長褲,來阻隔日光的暴曬,更利於防暑。

夏季皮膚容易出汗,衣物材質要選對皮膚無刺激,輕薄,吸溼性、透氣性、散熱性好的。這樣的衣服可以及時吸乾人體的汗液,並通過汗液蒸發的過程給人帶來涼爽的感覺。例如,白色絲綢織物,既能防止太陽光的輻射,又使穿者感到透氣舒適,輕鬆柔和。夏季出門時,應戴頂遮陽帽,打遮陽傘,選擇淺色的衣服和導熱較慢的鞋襪。

三、貪戀冷飲傷害大

夏天,人們常吃一些涼性蔬果,如苦瓜、冬瓜、西瓜,喝一些清涼解暑的飲品,比如綠豆湯、酸梅湯、涼茶等,補充身體因出汗造成的消耗。但不要過度貪食冷飲,特別是冰鎮飲品。炎炎夏季,人體為適應外部的炎熱環境,血液向四肢分佈較多,流向胃腸的相對減少,胃腸功能弱,過分貪涼,會加重胃腸負擔。特別是剛剛從室外進入室內時,不要馬上去喝冰鎮飲料。以免胃腸受寒引起腹瀉。另外,溼熱的環境為各種細菌的生長提供了良好條件,不可吃腐爛變質的食物。以免患上胃腸炎,以吃溫、軟、清淡為宜。民間有“冬吃蘿蔔,夏吃薑”的說法,夏天適當吃點姜有利於寒溼氣的排出。夏季去海邊度假時,帶點姜,喝點薑糖水,可緩解突然吃大量海鮮產品帶來的寒性,非常有益。

健康科普堂|夏季養生防病可從小習慣開始

四、未必一定“夏練三伏”

“三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溼度大、風速小,不利於運動後的散熱。這時暑氣、溼邪等也容易傷人。民間雖有“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說法,但我個人認為,在夏季高溫、高溼、無風的環境中堅持鍛鍊,不利於普通體質的人。因為,運動產生的熱量難以散出,會使體溫升高,影響機體代謝活動,更易造成神經系統的機能紊亂,出現頭痛、噁心、嘔吐、精神恍惚等症狀,更可能發生熱射病危害生命。夏季鍛鍊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溫。雖然堅持鍛鍊是一種好習慣,但是在“三九”和“三伏”這樣的天氣進行鍛鍊,並不一定有利健康。

健康科普堂|夏季養生防病可從小習慣開始

五、合理起居很重要

夏季晝長夜短,酷暑灼熱,人易感到睏倦乏力,煩躁不安。也是心臟病的高發季節。在起居方面要適當的晚睡早起。趁清晨空氣新鮮時,做適當的戶外活動,有利於身心健康。中午睡個午覺,補充精力,調養心神。同時,還要保持寧靜心境,平和心態,不可過度勞累,大喜大悲,避免心火內生,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健康科普堂|夏季養生防病可從小習慣開始

六、使用風油精有禁忌,您知道嗎?

風油精,清涼、止痛、驅風、止癢,用於蚊蟲叮咬及傷風感冒引起的頭痛。夏季蚊蟲較多,人們經常會用到風油精。使用風油精也有禁忌。

首先,孕婦和三歲以下兒童慎用;其次,皮膚有燙傷、損傷及潰瘍者禁用;第三,外搽後皮膚出現皮疹瘙癢者應停用。另外,塗藥時注意不要將藥誤入眼內。不慎入眼時,要用清水反覆清洗。平時,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本期專家

史新巍,瀋陽市健康教育中心主任醫師,瀋陽市健康教育專家、市健康教育講師團成員。

健康科普堂|夏季養生防病可從小習慣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