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標點用法解析「出爐」,你的標點用對了嗎?

編者按:無論是經典相聲《巧立名目》中的“領導冒號”,還是電影《無問西東》中章子怡的“一逗到底”,標點符號歷來就是“神助攻”。這個技能,你值得擁有!

一、問號、歎號可用疊用的方式表達語氣加重,但最多疊用三個,沒有異常強烈的情感表達需要時不宜疊用。問號、歎號也可以連用(問號、歎號各一),表示句子包含疑問、感嘆兩種語氣而且都比較強烈。

【例1】這就是你的做法?你這個經理是怎麼當的??你怎麼竟敢這樣欺騙消費者???

【例2】我要揭露!我要控訴!!我要以死相爭!!!

【例3】他連這些最起碼的常識都不懂,還敢說自己是高科技人才?!

二、某些序次詞(“第”“其”“首先”)之後,應使用逗號。一般為逐條列舉時用到。但序次簡單、敘述性較強的序次語後不用標點。

【例4】高考語文第二輪複習,要注意三點:其一,系統修復整理考點的知識網絡;其二,進一步明確常考題型的答題規範;其三,積累作文素材,規範各類文體的寫作。

【例5】比喻一般分為四類:一是明喻;二是暗喻;三是借喻;四是博喻。

三、引號之間、書名號之間,表並列關係時通常不用頓號。如有其他成分插在並列的引號之間或並列書名號之間,宜用頓號。

【例6】教室裡掛著“永不言敗”“堅持到底”等標語。

【例7】《論語》《談美書簡》《必須瞭解的世界100位名人》等書籍,也適合高三同學閱讀。

【例8】高三同學的作文參考資料有:《作文通訊》(高三版)、《雜文報》和《素材快線》等報刊。

四、句子內一般不應套用冒號,如不得不套用冒號時,宜另起一行來顯示各個層次。

【例9】原因:主要原因:(誤)

原因:

主要原因:

(正)

五、括號的使用:表示作者國籍或所屬朝代時,可用方括號或六角括號。除科技書刊中的數學、邏輯公式外,所有括號(特別是同一形式的括號)應儘量不套用。必須套用括號時,宜採用不同的括號形式配合使用。

【例10】[英]赫胥黎《進化論與倫理學》

【例11】[唐]杜甫著

【例12】(2011北京文綜,32(2),8分)(題目出處)(誤)

【2011北京文綜,32(2),8分】(題目出處)(正)

六、圖或表格中的文字,中間可用逗號,但末尾不用句號。即使文字較長,前面用了句號,最後末尾處仍不用句號。

七、陳述句用了疑問詞,句末應用句號。有些句子沒用疑問詞,但表示疑問語氣,句末應用問號。

八、用頓號表示較長、較多或較複雜的並列成分之間的停頓時,最後一個成分前可用“以及(及)”,“以及(及)”前用逗號。

【例13】不做筆記、不主動複習、不問問題,以及投機取巧,都是高考語文複習的致命弱點。

九、冒號提示範圍無論大小(一句話、幾句話甚至幾段話),都應與提示性話語保持一致(即在該範圍的末尾要用句號點斷)。

【例14】高三第二輪複習時提高語文基礎得分的途徑有:記住有用的知識,常做典型例題和經常糾正錯誤,臨時抱佛腳是沒有效果的。(誤)

高三第二輪複習時提高語文基礎得分的途徑有:記住有用的知識,常做典型例題和經常糾正錯誤。臨時抱佛腳是沒有效果的。(正)

十、有的名稱需要根據指稱意義的不同確定是否使用書名號。如文藝晚會指一項活動時,不用書名號;而特指一種節目名稱時,可用書名號。

【例15】去年我市重陽節晚會受到觀眾的好評。

【例16】本臺將重播《2013年春節聯歡晚會》。

十一、並列成分之間用頓號時,最後一個並列成分之後用“等”“等等”之類詞語,“等”“等等”之類詞語前不用頓號或其他點號。並列成分之間用逗號時,最後一個並列成分之後用“等”“等等”之類詞語,“等”“等等”之類詞語前要用逗號。

【例17】現代生物學、物理學、化學、數學等基礎學科的發展,帶動了醫學科學的進步。

【例18】寫文章前要想好:文章主題是什麼,用哪些材料,哪些詳寫,哪些略寫,等等。

十二、“新國標”規定,省略號前後在通常情況下,不用點號。但也有一些例外的情況:

(1)省略號前的句子表示強烈語氣,句末可用句號或歎號。

【例19】對高三學年老師的無私教誨,我們感激不盡!……

(2)省略號前,不加點號就無法表示停頓或表明結構關係時,可以保留點號。但如果省略號前後的話可以連起來為一句通順的不需要停頓的話時,就不必使用點號了。

【例20】他進來了,……一身軍裝,一張樸實的臉,站在我們面前顯得很年輕。

(3)省略號後的句子表達強烈的語氣或感情時,可在省略號後邊加歎號或問號。

【例21】這,這是……?

(4)當省略號後還有別的話,或者省略的文字和後面的話不連貫且有停頓時,應在省略號後加點號。

【例22】動物界的規矩比人類還多,野駱駝、黃羊、野豬……,直至塔里木兔、跳鼠,都是各行其道,決不混淆。

(5)當標示特定格式的成分虛缺時,省略號後可以用點號。

【例23】如果……,那麼……

新版標點主要用法

一、句號

1.圖片或表格的短語式說明文字,中間可用逗號,末尾不用句號。如:小區公園一角

2.即使文字較長,前面已出現句號,末尾不宜加句號。如:小區公園一角。清晨,居民在健身

二、問號

1.選擇問句的三種情況

(1)選項較短而在語氣上沒有停頓,只在句末用問號。如:這到底是仁慈還是虛偽?

(2)選項較多(如三項),可以在每個選項後用問號。如:這首曲調如此組合,是想表現人和自然的和諧?還是熱情和理智的重合?還是……?

(3)選項為兩項時,前一項通常用逗號,為了表示選項的獨立性,也可都用問號。如:①這到底是樂曲出了問題,還是演奏出了問題?②這到底是樂曲出了問題?還是演奏出了問題?

2.問號可以疊用,但最多隻能用三個。如:怎麼可以塗改出廠日期?你們心裡還有沒有群眾利益??你這個總經理是怎麼當的???

3.問號有標號的作用,可以表示存疑或者不詳。

(1)馬致遠(1250?—1321),元戲曲作家。

(2)下一個節目是小合唱(笛子獨奏?二胡獨奏?)。

三、逗號

句內並列成分,如帶有語氣詞,應由頓號改為逗號。如:遠遠望去,大橋啊,輪船啊,碼頭啊,賓館啊,歷歷在目。

四、頓號

1.相鄰數字連用要分清是概數還是縮略形式,前者不加頓號,後者宜加頓號。

(1)一出手就買下了三四棟。

(2)三、四棟住著小王和小李。

2.標有引號或書名號的並列成分之間,通常不用頓號。若有其他成分插入,宜用頓號。

(1)“偉大”“壯烈”“崇高”都是形容詞。

(2)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子夜》(矛盾)、《駱駝祥子》(老舍)、《倪煥之》(葉聖陶),都是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品。

五、冒號

1.一個句子內部一般不應套用冒號。

在列舉式或條文式的表述中,如果不得不套用冒號,宜另起段落來分清層次。

出席今天會議的有:

山東:張華、陳芸

河北:餘新、郭坤

2.冒號不能用於非提示性話語。

(1)呂氏春秋記載:“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ye)許,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

(2)據《呂氏春秋》記載,先民們“舉重”謂“勸力之歌”,原始歌謠便由此產生。

3.冒號的提示範圍應與提示性話語保持一致。

艾滋病有三個傳播途徑:血液傳播、性傳播、母嬰傳播。(這裡不用逗號,用句號,表示冒號的提示到此)日常接觸是不會感染艾滋病的。

4.冒號不能用在無停頓處。

中國政府再次發出“釣魚島自古以來是我國神聖的領土,不容任何人侵犯”的警告。(發出後不能加冒號)

5.冒號不能和提示語並用。

章魚有一個最大的本領:就是被敵人咬住不放時,……(句中冒號和“就是”不能同時用。)

六、引號

獨立成段的引文,如果不止一段,每段開頭用前引號,只在最後一段的末尾加上後引號。

七、括號

1.括號有四種形式:圓括號()、方括號[]、六角括號〔〕、方頭括號【】。

2.括號避免套用,必須套用時,採用不同形式的括號。

一般用()

國籍或朝代用[]〔〕

公文發文年份用〔〕

電訊稿消息來源用【】

詞條用〔〕【】

八、連接號

有一字線,半字線,浪紋線三種,新規去掉了兩字線,因其易與破折號混淆。三種連接號分工明確:

(1)短橫(半字線)用於連接。如:021-64372608WZ-10直升機。

(2)一字線表示起止,有的也用浪紋線,用漢字表示時,為避免與一誤會,用浪紋線。

如:9月18—27日集訓 上海—北京高鐵。

(3)浪紋線表示數值範圍。如:15~30天3000~4000人。

九、書名號

1.標示各種作品的名稱:紙質讀物,聲像製品,電腦軟件等。

2.標示作品的簡稱。如《現漢》。

3.標示欄目的名稱。如《社會廣角》。

十、分隔號

1.分行: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2.分節:橫眉/冷對/千夫指。

3.分隔供選擇或可轉換的兩項,表示“或”。如:接下來是魔術/雜技。

4.分隔層級或類別。點號按停頓時間長短分為頓號/逗號,句號,冒號/分號,句號/問號/感嘆。

老標點符號的常見錯誤

一、問號的誤區

1.雖然有疑問代詞或疑問格式,但整個句子不是疑問句,不能用問號。

●魯迅為什麼寫《自嘲》這首詩?是值得一談的問題。

●他完全知道這件事該不該談?

2.疑問句中問號錯放在句中。

●什麼時候動身?老師。

二、歎號的誤區

3.主語、狀語等成分倒置的感嘆句,以及呼語在感嘆句句末,歎號不能用在句中,必須放在句末。

★多美啊!黃山的風景。(主謂倒裝)

★歌唱吧!為迎接這輝煌的勝利。(狀中倒裝)

★再見吧!媽媽。(呼語放在句末)

三、頓號的誤區

4.在用了“和”“跟”“與”等連詞的地方,用了頓號。

□孩子們給地裡勞動的父母送開水、紅薯、和煎餅。

5.在朗讀不需停頓的並列詞語內部用了頓號。

□每人都要面對生、老、病、死。

6.在表示約數的數字之間用了頓號。

□這名小學生看上去八、九歲的樣子。

7.次序語用了括號,後面誤用了頓號。

□(1)、不得遲到。(2)、中途不得退場。

四、冒號的誤區

8.句中在沒有較大的停頓處錯用冒號。

▽班主任都在開會,討論:高三的複習課該怎麼上。

9.冒號一般一直管到句末,下面的句子冒號用錯了。

▽當主任宣佈:張義獲得博士學位時,大廳裡頓時想起了熱烈的掌聲。

▽參加國慶獻禮的影片:《大決戰》《風暴》等,也將在各大城市放映。

五、引號的誤區

10.後引號和點號連用時,引文是完整地引用別人的話,引文末尾的點號誤放在後引號之後;當引文是作為句子的一部分時,點號錯放在引號之前。例如:

☆張教授教導學生:“一定要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要強不知以為知”。

☆終於踏上了奔赴高校的求學之路,耳邊總是迴盪著父母叮囑的“出門要當心。”這句話。

11.劇作、影視、歌曲、報刊、電視欄目等名稱誤用了引號(該用書名號)。

☆“揚子晚報”上刊登了最近播放的電影“讓子彈飛”的廣告,還有一位專家寫的影評文章“一部頗有新意的力作”。江蘇衛視今晚將在“我看電影”欄目裡還要作介紹。

六、省略號的誤區

12.省略號後面誤用了點號。

◎特務拿著匕首惡狠狠地向少年刺去……。

13.句中用了“等”“等等”,後面誤用了省略號。

◎參加運動會的運動員來自不同的省市或地區,如北京、香港、澳門、臺灣等……

新標點符號的常見錯誤

1.你今年去過北京、天津、上海……?(問號不能省略)

2.春節後,我去過北京、天津、上海……,北京雄偉,上海時尚。(兩句可能會發生粘連,省略號後需加標點)

3.省略號前通常不加標點,但後句省略的內容與前句無關係時,前句後要加標點。

4.這到底是為什麼?!(問號和感嘆號可以連用,表示兩種語氣兼有)

5.巴金在那一年獲得了《但丁獎》。(獎項不能用書名號,改引號。各種證件名稱也不能用書名號。)

6.《辭海》已形成一個“家族”,《辭海(彩圖版)》便是這個家族的新成員。【()放到書名號外】

7.《三言兩拍》是我國古代短篇小說的寶庫。【《》改為“”,作品集合不能用《》】

8.關於男人到底要什麼?想弄清楚這個問題,還是先看男人的進化吧。(句內成分誤用問號:前面是短語不是句子,問號應改為逗號。)

9.“這照片到底還拍不拍?我的大攝影家。”楊英一臉的不高興。(倒裝句問號放句末。問號改為逗號,引號內的句號改問號。)

10.天很藍、地很綠、水也很清。我們的城市越來越美。

(句子之間不能用頓號,頓號改逗號。前面三句是句子,不是短語,頓號應改逗號。)

11.一要有法制意識。知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二要有學習自覺。抓緊時間我讀好書;三要有感恩之心。要懂得回報父母,回報社會。(不能先用句號,再用分號。句中一二三後的三個句號改逗號。)

12.①正如孔子所說:“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②正如孔子所說“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完整引用時,句末先寫句號,再寫下引號;非完整引用時,先寫引號,再寫句號)

13.“我們的海軍是這樣的”,毛澤東抬起左手晃了晃小手指,對海軍政委蘇振華說,“管海軍靠你。海軍要搞好,使敵人怕。”(誤)

“我們的海軍是這樣的,”毛澤東抬起左手晃了晃小手指,對海軍政委蘇振華說,“管海軍靠你。海軍要搞好,使敵人怕。”(正)

(句中前面”,應改為,”)

14.句末句號不能放在括號外面。

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在臺灣出版時,書名被迫改為《大漠英雄傳》。(因擔心書名中的“射鵰”二字,有人會聯想到毛澤東的“只識彎弓射大雕”)。【末尾應改為。)】

15.並列成分若用·就都用·,不能與和同用。

電視機一打開,又是《籬笆·女人和狗》。我已看了三遍。(應去掉·)

16.書名和版本不能間隔使用。

如:請繁體字派注意,早在十多年前,《人民日報·海外版》已經由繁體字改變為簡化字。(應改為《人民日報》海外版。)

17.序次後標點的用法。

首先、其次、最後後面用逗號。第一、第二後用頓號。

數字後用圓點。(1)(2)後不用標點。

同步測試

1.下列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昨天,看見好朋友趙曼麗獨自在操場一角哭泣,王婷婷連忙跑過去問怎麼回事。

B大陸同胞、臺灣、香港、澳門同胞,還有海外僑胞,都是中華的子孫。

C他最要好的朋友,——一個房地產商——告訴他,市場正在調查,眼下買房要慎重。

D有人認為:兒童天真爛漫,無憂無慮,不可能發生心理異常,心理學家並不認同這種觀點。

參考答案:A(B、第一個頓號改逗號,大陸同胞和港澳臺同胞同一層並列,港澳臺一層並列,小並列用頓號;C、第一個破折號前逗號去掉,“一個房地產商”是對“朋友”的解說,中間不需要加逗號;D、考查冒號的用法,冒號要掌管到句子結束,將第三個逗號改句號。同時要注意在一個句子中不能出現冒號的套用。)

2.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作家大都重視寫作前的情感培養:有的借欣賞音樂進入情境;有的面對牆壁久久沉思;有的甚至跳起迪斯科來興奮自己。

B.農曆新年的習俗可多啦,貼春聯、掛年畫、舞龍燈、放花炮、穿新衣……等等,到處呈現祥和、熱鬧的氣氛。

C.小李見他笑得有點異樣,就問:“怎麼了?你。”他回答說:“沒什麼,別多心。”

D.《舊約·創世紀》中說:“神以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人。”應當倒過來說才對,即“人以自己的形象創造了神”。

參考答案:D

(A項中屬於列舉,不是“分條陳述”,故分句中無逗號,分句間不可用分號;B項省略號與“等等”重複;C項屬於主謂倒裝句,問號應該放於句末。)

3.下列各項中,標點符號的使用不符合規範的一項是

A.這是一句禪語啊!幸福指數全在自己掌握,如果我們對自己說一句“已經很好了啊”(這是應該經常說的),那麼我們生活的枝頭也會掛滿幸福的露珠兒了吧。

B.某夜,獨坐窗前,翻看讀書筆記,無意中看到幾句話:“素食則氣不濁,獨窗則神不濁,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細細玩味,頓覺神清氣爽。

C.一粥一飯是清淡,健康、溫暖、妥帖;一瓢一簞是清淡,隨意、自在、安心。奢華也罷,絢麗也罷……生命終究歸於平淡。

D.如果你茶飯不思,沉湎於“魔獸世界”不能自拔,如果你忽視現實社會,遊走於網絡虛擬社區,那麼,你——可能“病”了!

參考答案:B

(B項應去掉冒號加上逗號或將第一個句號移到引號內。)

4.下列各項中,標點符號使用符合規範的一項是

A.秦少游《踏莎行》日:“霧失樓臺,月迷津渡。”一個迷字便攝住了月光的精髓。

B.很懷疑人類對這個物質世界的認識真有窮盡的一天?按照事物的相對性推導,是否還存在一種與物質相對的反物質?

C.我們班有個“班媽媽”,說話霸道而幽默。“班媽媽”這個外號是她自封的,理由實在讓人無語:“我的地盤我作主,你們以後就是我的孩子了。”

D.不用說別的.就是光聽聽這些課程的名稱——《公正》《幸福》《聆聽音樂》——你就有聽下去的衝動。

參考答案:C

(A項“迷”字應加引號,以表示強調;B項問號應改為逗號;D項談到課程名稱是什麼時,要用引號。)

來源|《中學語文教學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封面圖片|鵑子

校對|小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