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为农民撑腰,公平合理的拆迁补偿有望了

最高法为农民撑腰,公平合理的拆迁补偿有望了

圣运律师

【摘要】: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妥善审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案件,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其中,涉及农村土地征收征用的案件就属此类。

随后,在五月份,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人民法院征收拆迁典型案例新闻通气会,发布全国法院第二批征收拆迁典型案例,为人民法院继续审理好此类案件提供一定的裁判示范,并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引导社会公众依法诉讼、依法维权。

为什么拆迁让一些农民“越拆越穷”?

虽然拆迁项目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具体拆迁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违规操作的现象,我国对拆迁补偿虽然没有具体而统一的规定,但是却有明确的原则性限定,比如“被拆迁人的生活水平不下降”。补偿原则是拆迁行为必须保证被拆迁人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即拆迁户的生活水平在拆迁之后应等于或高于原有生活水平。

既然国家对于拆迁补偿都已经有了这项原则性规定,为何还是有些农民会越拆越穷呢?今天圣运律师将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拆迁过程中常见的违规情况,以及救济途径。

1、强拆后找不到强拆主体

国家为了保护广大被拆迁人的利益虽然对有关部门的强拆行为进行了严格的限定,但是在拆迁过程中权益受损以及维权存在难度的情况依然存在。在圣运律师代理的众多案件中,就以遭遇强拆确认被告主体资格为例,在此前的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房子被强拆了却缺少相应证据确认强拆行为系有关部门实施。现在,最高法的判例中明确提出:被告政府部门若不能举证强拆主体,将可能被推定为实施强制拆除的主体,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评估报告不合理

圣运律师此前代理的案件中,拆迁方对当事人进行房屋征收补偿时,所依据的是当地县财政局的评估结果,补偿标准极不合理。圣运律师认为县人民政府未提供出县财政局具有房屋评估的资质证据,所作出的评估结果不能认定。于是协助当事人起诉,法院最终撤销被诉房屋征收补偿决定。

最高法在发布的典型案例中也明确指出了评估报告的重要性,圣运律师表示,此案判决不仅体现了对被拆迁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更值得注意的是,以个案方式引导被征收人积极协助当地政府的依法征拆工作,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先安置后拆迁,这一原则不可破

征地补偿安置的基本精神就是保障农民原有的生活水平不降低,这也是国家一直追求的目标,因此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做到先补偿后拆迁。但是在拆迁过程中,不少开发商为了节约成本,采用“先拆后补”的方式进行拆迁,这是极不合理也是不合法的。因此,当补偿协议中有关于“先拆后补”的条款,被拆迁人一定不要轻易签字!

乡村振兴,要确保农村发展的红利切切实实落到农民的荷包里,法律是基本的保障,最高人民法院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吹响前发出的这个通知,就如三军开拔前严明军纪,是明明白白要为老百姓撑腰,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多涉及农村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的案件将得到公平、公正的审理,老百姓期待的公平、合理的拆迁补偿一定会实现。

最高法为农民撑腰,公平合理的拆迁补偿有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