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80后扶贫干部的一年:没法洗澡,没法用手机,但我很快乐!


林沛,是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质监局的一名“80后”扶贫工作者。2017年6月,他主动向组织上请缨,毅然放弃较为舒适的城市生活,到保德县窑圪台乡从事驻村帮扶工作。一年多来,他投身扶贫攻坚主战场,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洒在了这片土地上。他的工作得到了单位和扶贫对象的高度认可,先后受到了保德县、忻州市和省质监系统的表彰。林沛经常和村民们坐在一起促膝长谈,当聊到要在村里建养殖基地带动村民致富时,村民们激动

窑圪台乡是保德县的一个偏远乡,对接帮扶的几个村庄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交通闭塞,村集体经济薄弱,老百姓收入非常低,环境还比较差。 “这里没有饭店,没有4G信号,甚至没有小卖部,想买泡面都成了难题。从县城出发,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才能到村口,然后步行半小时才能进村。”对于一个在城里长大的“80后”青年,要快速适应这里的环境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林沛硬是凭着一股倔劲儿坚持了下来。

村里严重缺水,根本没法洗澡,就连饮用水都是靠旱井供应,卫生无法保障。“我们扶贫队用塑料桶储水,一到夏天,水就会变色,即使烧开后再喝,依然会闹肚子。”于是,林沛按照“土办法”买来庆大霉素注射液,感觉肚子不舒服时就赶紧喝一支,一来二去,居然练成了百毒不侵的“铁胃”。今年村里开始修建高位水井解决村民吃水问题,林沛经常到施工现场了解工程进展情况。


村民们见到林沛又来家里,早早地就伸出手来。 “住的窑洞阴冷潮湿,关节疼痛了,我就贴几块风湿止疼膏;当地绿色蔬菜很少,每顿饭就是变着法吃土豆,吃多了胃里泛酸水,我就利用去乡政府开会的机会多买几箱泡面;村里手机信号不好,我就自己花钱给工作队员每人配了一台对讲机;老百姓不会讲普通话,沟通起来困难,我就缠着乡政府驻村干部教我方言,现在不但能听懂当地话,而且还会讲‘保德普通话’……”

林沛每次入户走访完毕,村民都要将他送出门外,目送他离开。 驻村伊始,林沛就和工作队员成天泡在村里,问村情、访民意,在农户庭院、田间地头与老百姓面对面交流,倾听乡亲们的心声,跑遍了对接帮扶5个贫困村的229户贫困户。 林沛和村两委及工作队员组织村民在半个月时间里在沙棘地套种中药材连翘6.67公顷,目前长势喜人,可带动建档立卡户每年每户每亩增收1000元

7月4日,69岁的张七十六老人找到林沛理发。 “带着感情扶贫,带着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扶贫。面对群众,要温暖如春;面对工作,要雷厉风行。”2018年4月28日,林沛担任窑圪台乡郝狗坪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当他发现村里没有理发店、乡亲们理发很不方便时,立马自掏腰包买来全套理发设备和照相机,特意学习了理发技术,定期为乡亲们理发、照相。


村里有条近路连接着村北和村南,为了节省时间,林沛几乎每天都会在这条小路上往返几趟。 林沛配合乡党委政府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集中开展户容户貌改造摸排和完工验收工作,共走访了全村97户需改造住户,其中核定改造验收完工的贫困户29户 、非贫困户33户。

林沛有个习惯,每天晚上都会把一天的工作记录在笔记本上。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就是这样一位充满激情的“80后”扶贫队长,用他的责任与担当、青春与热血,充分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像一束火焰,让郝狗坪村村民在心中燃起了希望,加快了向早日脱贫致富目标迈进的步伐。 晨报记者 段建强/文 孟宪亨/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