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推理中的「隱含條件」

分析推理中的“隱含條件”

分析推理的題目在近幾年特別是在國考中非常的受出題者青睞。該題型注重思考與分析,需要將題幹中的信息進行整理與比較。

在學習的過程中,小夥伴們會發現,對於分析推理,其知識點並不複雜。對於題乾的信息是否確定,分析推理的題型分為兩種。一種是題幹信息確定的,另一種題型是題幹信息不確定。對於這兩種題型分別有兩個不同的解題方法。對於題幹信息確定的,可以優先選擇排除法,其次就是最大信息法;而對於題幹信息不確定的情況,如果有確定信息,則以確定信息優先考慮。如果整個題幹都沒有確定的信息,則可以使用代入法。

其實分析推理並不難學,但是相信很多小夥伴們在做題的時候可能會感覺到一道題目給的信息並不夠用,選擇不出正確答案,甚至會覺得這道題目出錯了。其實對於一些分析推理的題目,在題幹中會有一些隱含條件的。這裡華圖老師就與小夥伴們聊一聊分析推理中的“隱含條件”。

直接來一道題目:

李老師、王老師、張老師在同一所大學教語文、數學和外語,按規定每人只擔任其中一門課。而且

①李老師上課全部用漢語。

②外語老師是該校一個學生的舅舅。

③張老師是女教師,她的女兒考大學之前,經常向數學老師請教。

請判定他們各自上的課程是:

A.李老師上語文,王老師上外語,張老師上數學

B.王老師上語文,李老師上外語,張老師上數學

C.張老師上語文,王老師上外語,李老師上數學

D.王老師上語文,張老師上外語,李老師上數學

解析:第一步,確定題型。題幹有明顯的信息匹配特徵,確定為分析推理。第二步,分析條件,進行推理。題幹信息確定,選項信息充分,可以優先考慮排除法。由①可知李老師不是外語老師,排除B。由③可知張老師不是數學老師,排除A。由②可知外語老師是男老師。由③可知,張老師不是男的,不能為外語老師,且不是數學老師,所以為語文老師。因此,選擇C選項。

在這道題題目中就存在隱含信息。比如②中提到的“舅舅”兩個字就能分析出外語老師應該是男性;③中“張老師的女兒經常向數學老師請教”,可以分析出張老師肯定不是數學老師。如果這道題目沒有分辨出題幹中的隱含條件,那麼就很難把題目做對了。

現在大家應該瞭解了分析推理題目中隱含條件的重要性了吧,在以後做題時,一定要細心,不放過每一個細節,相信大家肯定能夠玩轉分析推理!

分析推理中的“隱含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