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是不是快要倒閉了?

優遊藍天


題主這個問題是問的很直接了。雖然現在有這麼一種趨勢——看起來銀行裁員力度在大幅度的上漲,但是銀行是不會倒閉的,至少在短期的時間內是不會的。

產生這樣的感覺大概是因為目前無人提款機、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形式出現的越來越多,大家看到的在銀行中的櫃檯辦理人工服務越來越少,所以就會產生這樣的一種擔心,這個的確會對傳統的銀行造成一定的衝擊,但是暫時是不會導致銀行就此關門大吉的。

一方面,傳統的銀行在適應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各大銀行在加入互聯網因素,容納互聯網金融的新技術,以便適應由互聯網金融帶來的不斷衝擊。

另一方面,傳統銀行中的櫃員也在不斷的提升自己,無論怎麼發展,一些人工的力量都是無法被機器所取代的。老虎君在存錢時會發現,雖然現在有機器方便進行存款的操作,但是如有零錢、舊錢等,都是需要在人工隊伍前進行排隊的。當然,這只是一個很小的例子,日常生活中需要人工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

所以,不要擔心銀行會倒閉,但是儘可能的減少風險還是有必要的。


環球老虎財經


網上銀行就是銀行本身

網上銀行辦理業務使用的其實還是銀行提供的業務,存取款、辦理各種業務,都還是銀行在處理,這個對銀行來說並沒有什麼差別。

雖然近來銀行取消了很多手續費,比如銀行首個賬戶的年費管理費、異地不同銀行之間的轉賬手續等等。

銀行是少了一些利潤,但是銀行還有許多其他業務:貸款業務,理財業務,這才是銀行盈利的大頭,只要銀行業務照常進行,使用網上銀行並不會讓銀行有什麼損失。

同時網上銀行也是銀行跟隨著現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而做出的自身改變,相反,由於網上銀行可以大幅度提高銀行業務的辦理效率,又可以減少網點櫃檯數量,增設更多的自助機器,減少網點數量,減少人工成本,對銀行的發展反而更加有利。

銀行有對手了:移動支付

據統計,2016年前三季度,工行、中行、建行、農行的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0.46%、2.48%、1.19%和0.52%,而2013年,四大行的淨利潤增速均在10%以上。

2013年之後正是移動支付發展最為迅速的時候,銀行會受到影響也是理所應當。

從數據上看,銀行現在的狀況的確是不如以前了,起碼銀行現在已經不能被稱作為躺著賺錢了,由於移動互聯網支付的衝擊,銀行也是需要積極對待今後移動支付的大勢到來。

所以銀行也是做出了很多改變,上線網上銀行,增設網聯,加強對第三方支付的支付安全,不僅提高銀行自身的危機意識,也使得銀行與移動支付組成了一個有機、更為規範、有聯繫的整體的金融體系。

銀行允許倒閉破產

在2017年8月8日,銀監會官網也宣佈其正在起草《商業銀行破產風險處置條例》,這說明以後銀行破產真的不是夢,並且還有《存款保險條例》,如果有銀行破產,那麼由中國人民銀行負責存款保險制度實施,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

我國目前唯一一次銀行破產發生在1998年的海南,倒閉的銀行名字叫做海南發展銀行。

當時,受亞洲金融危機衝擊,不良資產比例大、資本金不足、支付困難、信譽很差的海南發展銀行發生擠兌現象,耗盡了準備金和國家34億元的救助資金依然未挽回局面,結果因嚴重支付能力不足而被國務院和中國人民銀行關閉。

號稱“金飯碗”銀行業為何不斷湧現離職潮?2018年全國企業退休工資究竟能上調幾何?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金十數據


你好,不要危言聳聽哦,銀行目前依然是我國最賺錢的企業。

一、銀行總規模

2018年2月9日,銀監會召開發佈會通報了2017年四季度主要監管指標數據。截至2017年底,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合計252萬億元,同比增長8.7%。其中各項貸款129萬億元,同比增長12.4%;銀行業總負債233萬億元,同比增長8.4%。其中,各項存款157萬億元,佔比大概將近70%。幾家民營銀行的規模都才幾百億或上千億,合計總規模還不到整個銀行業的1%,何來替代一說?

二、銀行的賺錢能力

2017年全國五百強中,僅中農工建交及國家開發銀行六家的利潤就達一萬億元,佔500強企業總利潤的36.6%,最賺錢的前35家企業中,銀行佔據14席的地位,全部上榜的銀行利潤佔據500強的總利潤一半以上。因此銀行業在我國仍然是最賺錢的企業,何來倒閉一說。



三、總結

國有銀行業目前仍然是我國最強勢的行業之一,無論經營規模還是盈利能力都是各行業的翹楚,更何況銀行業是我們實施調整經濟政策的載體,民營銀行只能是一個補充,永遠不可能起替代作用。


鯉行者


現在確實是已經允許銀行倒閉了,各大商業銀行業確實有縮減物理網點的趨勢,但是這並不是說銀行開始衰敗,走向倒閉之路,事實上銀行這幾年發展的還是非常好的,可以翻翻2017年各大商業銀行公佈的報表,效益還是非常好的。

看一下2017年世界500強企業名錄,前50名中位數不多的中國企業就有中農工建四大銀行,其中工行(22位)、建行(28位)、農行38位、中行42位,這說明銀行還是很賺錢的,至少是目前看來沒有衰退的趨勢。

至於為什麼大家會有這種銀行要倒閉的誤解,可能是與銀行最近幾年大量精簡機構有關係,引起銀行裁撤物理網點的原因大概是這幾方面:

1.裁撤的大部分是之前的社區銀行,前幾年為了進行創新,引進了國外的現金理念,大量的增設了社區銀行,可以看到社區銀行大部分都設立在一些高端小區,主要目的是為了吸引高淨值客戶,結果發展了這麼多年,發現效果並不好,反而花費了不少的成本,有點南轅北轍的意思。

2.裁撤物理網點是將來的趨勢,一來可以減少成本,二來未來的社會是AI智能化的時代,銀行業走在時代的前列,追求進步,大量的同步更新了自助設備,有的銀行引進了機器人服務,建行更是首家開設無人銀行,網上銀行、微信銀行、手機銀行的興起,業務很多都可以不用去銀行辦理了,可以適當減少物理網點來降低成本,同時也不影響銀行收入。

銀行是國家的經濟命脈,雖然還有很多的不足,也有很多人對銀行很不滿,但是時代在進步,銀行也在創新,未來的銀行網點也許越來越少,但是不代表銀行會倒閉,只是用一種更加高效的形式存在。


不立而立


銀行,在中國是最賺錢的產業。全中國所有企業、所有人都在為銀行打工。

中國的四大國有銀行工農中建,不僅是中國營業收入最高的銀行,也是全球營業能力最強的四家銀行。


(2017年世界500強中,營業收入最高的十家銀行。其中,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位居前四位)

2017年,這四大國有銀行的淨利潤都在2000億元以上。其中被稱為宇宙第一大行的工商銀行,利潤接近3000億元。相當於每個中國人為他貢獻了200多元的淨利潤。

在中國,深滬A股市值超過了1萬億元的企業有六家,除了中國石油,其餘五家均涉及銀行業。

以銀行業超強的營收和利潤賺取能力,並且背後有中央政府的支持。除了發生特別重大的金融危機,銀行是不可能倒閉的。

當然,我們不能僅僅拿營業能力最強的國有銀行來舉例子。他們並不代表全國銀行業的整體情況。

除了國有銀行,中國還有大大小小、形式各異的村鎮銀行、銀座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雖然他們或多或少由政府出資,但如果遇上重大的經營危機,也是可能存在倒閉的情況的。

但就如開頭所說,銀行是中國營業能力最強的行業,即使遇上金融危機或金融風險,一般都能扛得過。


紅谷新視界


朋友,你的這個擔憂在短期內是不會出現的,傳統實體銀行的消亡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即便網上銀行再多、再牛,對傳統實體銀行也只是形成一種衝擊,但目前暫時還無法替代。

為何這麼說?因為一方面傳統銀行也在與時俱進,他們不斷加大互聯網科技研發和投入力度,在傳統銀行內引進互聯網金融新技術,以不斷適應互聯網金融帶來的衝擊,比如各商業銀行推行的網銀、發行的各種銀行卡就是傳統銀行主動提高互聯網競爭技術的必然反映。

且服務技術、服務水平、服務方式、服務效率也正在發生新的變化,尤其是普惠金融服務不斷適應民眾對金融服務的需要,傳統銀行仍具有較頑強的生命力。

另一方面,目前互聯網金融在我國尚處起步階段或者初級發展階段,由於相應監管機制不到位,出現的亂象較多,比如利用互聯網金融平臺開展非法集資、詐騙等等,它的規範發展本身需要一個過程,也需要監管部門不斷加大監管力度,暫時要代替傳統銀行是不可能的。

再一方面,實體經濟發展目前仍以間接融資為主,銀行具有較大的、較強的信貸供給能力;而目前互聯網金融平臺還不具備這個能力,且央行也暫時不會將貨幣信貸的投放權力交給這些互聯網金融平臺。

所以,說到這裡,朋友你應該對銀行是否會消亡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了。退一萬步說,即便破產了,你也不用擔心,央行有存款保護條例保護你的存款安全。限於篇幅,不明白之外,我們可私信再繼續交流。祝你生活快樂、家庭幸福!


財經深思


銀行未來批量倒閉已經是無可爭議的事實。適者生存,是不變的道理,銀行的功能,地位,逐漸的在被取代。銀行未來幾個發展方向,一是多元化經營,政策要放開,允許銀行投資非金融業,二是併購重組,大銀行併購小銀行,三是破產,銀行資不抵債進行破產。

銀行破產法已經出臺了這麼久,依我看來,必有銀行要倒閉,即便達不到倒閉的狀態,國家也要在可控範圍內強推某一銀行倒閉,否則的話銀行破產法,銀行保險制度就失去了實際意義。至於銀行破產倒閉的方式,一開始也許在小範圍,進行收購之類的。之後也許銀行的搏殺會更激烈,企業是靠利潤說話的,市場就那麼大,銀行已經有點過剩的趨勢。近期,某一局部地區的兩家銀行在拉存款上你死我活,但實際上雙方的存款總量此消彼長,並沒有實際增加,可見市場就那麼大。所以,銀行業金融機構早晚要退出很多


天上白玉精


銀行不會倒閉。

銀行經歷了幾十年的快速增長之後,發展速度有所下降,在我看來,銀行業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但是銀行業還有發展的白銀時代。

銀行之所以出現增速下降的情況主要有一下幾大原因:

一、國家經濟增長速度下降,中國經歷了幾十年高速增長之後中國經濟也進入了中速發展週期,銀行作為經濟的晴雨表,首當其衝表現出調整的跡象。

二、互聯網金融的衝擊,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和發展迅速衝擊了銀行的個人業務,比如存款,銀行攬存的壓力越來越大。

三、外部監管的政策變化,近幾年外部監管嚴厲打擊信貸資金脫實向虛、空轉套利、關聯套利等現象,銀行業自身加強調整,降低發展增速。

但是銀行不會倒閉。

首先,在中國銀行以國有銀行為主,國有銀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國家信用,銀行的倒閉意味著國家的破產。

其二,隨著經濟形勢的復甦和銀行面對互聯網金融衝擊自身的業務轉型和業務創新,憑藉自身雄厚的資源,銀行依然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財經小科


銀行如果不努力,被兼併是遲早的事,倒閉不太可能,因為關係到央行臉面,倒閉會產生信任危機,兼併危害小。

如果央行開放吸儲給螞蟻金服,財富通,90%銀行將被打敗,成為兼併對象。

銀行失去了年青人信任,就等於失去了未來,因為中年人的錢都被房貸套住了,無法再增加存款了,老年人被孩子房貸套了,無法再增加存款了。

只有年青人還有空間發展,而年青人又是反感銀行的嫌貧愛富,不會成為銀行客戶。

支付寶因為受年青人喜歡,發展的勢頭很猛,只是暫時被央行壓著,如果找到新的方向,將發展的更加兇猛。

支付寶如果成為世界移動支付龍頭,擁有20億用戶,那央行將無法壓著支付寶,因為國家會支持支付寶發展,為中國一帶一路走出去服務。

中國銀行業不同於國外銀行業,背後沒有實體支撐,在國家心中也就可有可無。

支付寶背後有年青人,有幾千萬商家,有上千萬中小微企業支撐,關係到就業,國家心中有支付寶。


光芒萬丈34957


謝邀。會倒閉,但你很難看到,這是個杞人憂天式的問題,就像地球被隕石擊中。我們從兩個方面來說,第一,什麼是銀行倒閉,什麼情況下銀行會倒閉?第二,為什麼說這是個杞人憂天式的問題。


  1. 本身你這個問題問的就不明確,你說的倒閉,是比如你家樓下某一家銀行網點倒閉,是某一銀行倒閉,還是整個銀行業的倒閉?姑且認為是既具有代表性,又有一定概率發生的某一家銀行倒閉吧,我們假設叫做DB銀行。
  • DB銀行作為一家銀行,同時也是一家企業,企業當然有經營不善而可能,那麼縱觀古今中外,銀行倒閉的原因不外乎三大原因:存款遭擠兌,貸款收不回,投資鉅額虧損資不抵債,除此之外,什麼互聯網金融(比如支付寶)對銀行的衝擊啊,網上銀行啊(網上銀行也是銀行的服務形式啊),對銀行業務規模和盈利會有一定的影響,但不會動搖銀行生存的根基—存貸差,也就是說,只要有人存款但不集中擠兌,有人貸款且正常還款,銀行對外投資不發生較大損失超過銀行淨資產,銀行就不會倒閉,有興趣可以網上搜一下銀行倒閉的案例,看是不是我說的這三種情況。

  • 那麼支付寶呢?會不會加速銀行的倒閉?在網上看多很多人有這樣的觀點,什麼銀行將被支付寶取代啊,支付寶將打敗銀行啊,什麼餘額寶利息又高又方便比銀行強啊,諸如此類吧,那我就以餘額寶為例探討一下支付寶與銀行的關係,說這些話的人很多都不知道,餘額寶並不是馬雲創造的“新”金融產品(國家也不會允許某一企業獨自創新一個金融產品),只是藉助互聯網便捷的支付手段和龐大的客戶群體,歸集資金用以購買天弘基金(馬雲旗下)的貨幣基金,也就是說本質是貨幣基金,那麼基金公司就要有支付載體(轉入轉出的銀行卡),資金託管銀行,結算系統(用以對外投資的計算)這些,哪一個離得開銀行?非但離不開銀行,還要為銀行創造創造效益,因為託管資金要向銀行支付託管費用啊,所以說銀行和支付寶就沒有什麼本質的競爭關係,更別提誰打敗誰了。最有可能的是相輔相成,促進對方進步。

    2.為什麼說這是個杞人憂天的問題?今天恰好跟朋友說起這個話題,我認為我國的銀行和國外的銀行不同之處在於,國外的銀行更像一個純粹的自負盈虧經營金融和信用的企業,而我國的銀行由於政策、監管、股權(幾乎所有的銀行都有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參股)等原因,除了企業職能,還建有一部分社會服務職能和政府辦事機構職能,這就使得一旦發生風險,為了維護社會穩定和國有資產,不會任由銀行倒閉,一旦某一銀行經營出現問題,在倒閉之前,就會指導其他大銀行收購兼併它,不會輕易任由它自生自滅。再說,天真塌了,對老百姓也沒好處啊。
    我是亮眼觀財經,十多年銀行工作經驗,全國不足3萬名專業的CFP國際金融理財師之一,歡迎關注我,聽我一本正經的胡說九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