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徐志摩與他生命中三個女人的曠世情緣


徐志摩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他從上海飛往北京協和禮堂參加林徽因的建築藝術講座,飛機上除運載了40餘磅郵件外,乘客僅徐志摩一人半路上,在濟南附近撞上山頭墜毀,一代詩聖不幸不幸罹難,時年36歲當晚,細雨霏霏,似乎是在哀悼天才詩人的早逝徐志摩的一生有三個女人他的原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張幼儀,他們的愛情短暫易逝,隨著徐志摩留學外行,這段愛情便名存實亡了。

後來在徐志摩的愛情路上先後遇到靜女林徽因、倩女陸小曼,因為林徽因的冷靜和現實的一面,便成全了徐志摩和陸小曼這一對才子佳人徐志摩和張幼儀 徐志摩和張幼儀張幼儀比志摩小四歲,是政界風雲人物張君勵的妹妹,出身顯貴,也上過女子師範學堂讀書只是其母親思想較保守,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要想嫁戶好人家就不能讀書”,因此半途而廢了幼儀在晚年曾經這樣說過“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女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而志摩卻辜負了這個女人,因為他看不起這個女人,始終認為這段婚姻,是小腳與西服般的不配,兩個不同世界的人無法相處而破裂的事實上,幼儀是天足,根本沒有裹過腳,在當時也算先進他們是1915年結的婚,當時才16歲剛結婚不久就有了一個兒子,1922年在柏林離了婚,金嶽霖與吳經熊就是他們離婚的見證人。


1921年幼儀到英國陪讀時,志摩對她極為冷淡,當時徐志摩正在熱烈地追求林徽因,拒不接受張幼儀苦勸和阻撓,提出離婚雖然身懷有孕,張幼儀還是慨然應允徐志摩,結束了他們七年的婚姻徐志摩和張幼儀徐志摩不幸遇難後,作為前妻,張幼儀還無怨無悔地盡責,養育他們的孩子,以寄女的身份照顧著她的前公婆徐志摩在臺灣出版的全集,也是張幼儀親自指導整理編輯出來的。

張幼儀從國外歸來,進入東吳大學教德語,還出任過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又在上海鬧市區靜安寺路開了一家雲裳服裝公司,曾經在上海灘風靡一時這位被自己男人看不上的女人,成為一個受人尊崇的強人解放前夕,張幼儀赴香港,1953年,香港中醫蘇紀之向張幼儀求婚,她寫信到美國徵求兒子徐積鍇意見兒子回信:“母如得人,兒請父事”。

張幼儀與第二任丈夫共同生活了28年後,蘇醫生去世,張幼儀赴美來到兒子家,度過她人生最後歲月,於1988年病逝於紐約徐志摩和林徽因徐志摩與林徽因林徽因比徐志摩小七、八歲,徐志摩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倫敦國際聯盟協會上認識林徽因的林徽因當時十六歲,在倫敦一所女子中學讀書,正是花一般的年齡,長得又像花一般嬌豔,文學修養又好她既有中國傳統閨秀的遺顏,又有西方女子落落大方大方的風度。


她與志摩一見鍾情,雙雙墜入愛河張幼儀的到來使這對熱戀中的男女清醒了過來志摩決定於幼儀離婚,而徽音卻隨父回國,留下志摩一個人志摩隨後也趕回中國找尋徽音當志摩最終找到徽音時,她已是志摩老師梁啟超的兒媳婦徽音在志摩於梁思成之間猶豫了許久,最終選擇了梁思成原因是徽音不想作別人的二奶,而思成忠厚老實,是一個可以依靠的伴侶志摩受到沉重的打擊,他在極度的痛苦中度過了一段時間。

在林與梁的感情上,梁思成之父、徐志摩之師、梁啟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知道徐志摩還熱戀著林徽因,從柏林辦完離婚手續回到英國,不見了林徽因,一定會找到國內也是怕兩人舊情復熾,使梁家下不了臺,於是送梁、林二人去美國留學,避開徐志摩,想等他們把事情淡忘後再舉辦婚禮,其實這也是明智之舉其間,志摩還寫下這樣的句子:“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林徽因徽音是志摩一生中真正喜歡的女人,志摩於徽音一直保持聯繫志摩死的那天,徽音還在機場等候志摩志摩死後,徽音不忘舊情,提議設立志摩文學獎,建立志摩圖書館和志摩紀念館來永遠紀念這為偉大的詩人在徐志摩分開人世的一個半月後,林徽因在給胡適的信中寫道:“這多少天思念他得很,然而他如果活著,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的,事實上太不可能也許那就是我不夠愛他的緣故。


”1955年4月1日,一代才女林徽因香消芳盡,絕塵而去時年51歲她用她裹挾著自己一生的清冷婚姻,玉成了無數男人心中的妄想她只能冰涼地活在民國傳奇裡得到林徽因噩耗的金嶽霖悽然寫道:“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由梁思成設計的墓碑上刻著她生前已千百次的自語:“這裡長眠著林徽因,她是一位建築師、詩人和母親”徐志摩與陸小曼徐志摩和陸小曼1925年,志摩在北京認識了京城美女陸小曼。

當時陸小曼恰是志摩的一位朋友王賡的妻子這樁婚事是由小曼的父母主辦的而當時作為證婚人的梁啟超曾當著徐、陸兩人的面痛罵他們“不懂愛情”陸小曼的“私奔”使她的前任丈夫王庚一生未再娶,而她後來委身的徐志摩也因為她的奢華無度而輕輕作別,“不帶走一片雲彩”小曼與王賡的性格格格不入,倆人沒有什麼感情王賡因事務繁忙,經常沒有時間照顧小曼,所以他常叫志摩陪小曼去玩當時志摩正處於失戀的痛苦中,急需要愛情的滋養。

小曼的才華吸引了志摩,他在小曼身上找到了慰籍這樣,這一對苦命鴛鴦一碰在一起便擦出了感情志摩與小曼,一個是有夫之婦,一個是有婦之夫他們的父母,朋友都極力反對倆人交往倆人卻不顧一切阻力尋求屬於他們的愛情1925年,志摩赴歐旅遊他次趟歐遊本想拜訪著名文學家泰戈爾,卻在途中收到小曼病危的消息他立即返回中國在上海時,在志摩朋友的幫助下,王賡答應與小曼離婚,讓小曼重得自由。


從此,小曼與志摩的感情突飛猛進,倆人與1926年結婚陸小曼婚後在小曼的支持下,志摩的詩歌產量劇增,先後出版了《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和《猛虎集》等詩集他倆經常在夜間共談文學倆人過了一段幸福的日子陸小曼在上海的生活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徐志摩失事前為一個階段,那時她的生活是奢侈而放任的;徐志摩失事後,她受到劇烈震動,人變得消極而沉寂;解放後為第三階段,她重新振作起來,獲得新生。

1931年11月上旬,為得一筆錢彌補陸小曼鉅額開銷的虧空,徐志摩答應做蔣百里出售愚園裡住宅的中人,故於13日由北平返回上海家中不料,夫婦倆一見面就吵架一是因為徐志摩力勸陸小曼北上,而對方執意不肯;二是因為陸小曼與翁瑞午之間傳言愈多,徐志摩心裡非常不滿;三是陸小曼開支太大,徐志摩已無法承受。

據郁達夫文章中回憶:"當時陸小曼聽不進勸,大發脾氣,隨手把煙槍往徐志摩臉上擲去,志摩連忙躲開,幸未擊中,金絲眼鏡掉在地上,玻璃碎了"徐志摩一怒之下,負氣出走飛機失事後,南京航空公司的保君健親自跑到徐家給陸小曼報噩耗,陸小曼起初不相信,認為徐志摩不可能繼續飛行,得到證實後,她一下昏厥了醒過來後,她嚎啕大哭,直到眼淚哭幹徐志摩失事後,陸小曼受的打擊最大,她所遭受的批評也大。


徐志摩的一些朋友不願再跟她來往,她也不再出去交際,志摩去世後,她素服終身,從不看見她去遊宴場所一次,每日供著志摩的遺像,給他上鮮花她戒掉鴉片,開始寫文章,翻譯外國名著1965年的4月3日,陸小曼帶著幽怨長眠了她沒有留下什麼遺囑,她最後一個心願就希望與志摩合葬,而這一心願也未能辦到據說徐志摩的家屬,他與前妻張幼儀生的兒子徐積鍇不同意。

徐志摩《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盪漾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1928.11.6中國海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