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尤最新報告顯示美國亞裔收入差距大 最高與最低相差10.7倍

收入不平等是衡量貧富之間經濟差距的指標,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的收入差距一直在穩步擴大,這種現象,在不同種族群體之間,也有著顯著的差異。

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7月12日發佈的報告顯示:如今,美國的收入不平等在亞洲人中表現最為嚴重。從1970年到2016年,美國高收入亞裔們越來越有錢,而低收入亞裔的收入增幅卻遠遠落後於其他種族人群。在這個過程中,亞裔取代了黑人,成為美國經濟上最分裂的種族。

皮尤最新報告顯示美國亞裔收入差距大 最高與最低相差10.7倍

收入增長最快的是亞裔,增長最慢的也是亞裔

從1970年到2016年,美國收入最高和最低的人群之間的收入差距擴大了27%。在所有美國人當中,2016年收入最高階層的人的收入(109,578美元,收入最高的10%人群的平均數)是收入最低(12523,收入最低的10%人群的平均數)階層的人的8.7倍,109,578美元,低於12523美元。而在1970年,這一收入比為6.9倍。

皮尤最新報告顯示美國亞裔收入差距大 最高與最低相差10.7倍

以上為所有美國人的總體統計數據,但是落實到亞裔頭上,差距就更大了。46年過去了,亞裔的高收入階層比低收入階層的年平均收入要高10.7倍,也就是說,在美國各族裔中,收入增長最快的是亞裔,增長最慢的也是亞裔。

亞裔的受教育水平直接影響收入水平

亞裔的收入鴻溝,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幾次移民潮的影響。

據美國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 對美國社區調查(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 ACS)的最終數據顯示, 1970年-2016年間,生活在美國亞裔構成多為移民。

皮尤最新報告顯示美國亞裔收入差距大 最高與最低相差10.7倍

對比美國移民政策,亞裔移民也是有規律可循的:

1. 1965年美國通過《移民與國籍法》(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以家庭團聚為基礎的親屬移民可以不受限額,同時,為公民的非直系親屬以及持永久居住身份的外國人的家屬保留了大部分移民配額。這一政策,直接促使了美國亞裔移民激增。

2. 1975年,越南戰爭後又給美國帶來了難民移民潮,數據顯示,從1970年到1990年,美國從事高技能職業的新亞洲移民的比例有所下降,從事低技能職業的比例有所增加。

3. 1990年,美國通過了新的移民法案,增加技術移民的流入,一波新的亞洲移民潮接踵而至,其中大部分移民來自印度。

教育水平直接決定著美國各族裔移民的收入水平。

從縱向來看,上世紀60-70年代,美國的亞裔移民以家庭團聚和難民為主,總體來說教育水平有限,所以從事的也多數為低技能職業,然而到了90年代,以技術移民為主的亞裔湧入美國社會,亞裔的總體收入水平也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提高了。

橫向比較也是如此,以印度為例,2015年美國人口普查局調查結果顯示,25歲以上的印度裔成年移民中72%的人擁有學士及以上學位,而這一數據,在貧困率高達33%的不丹移民中,學歷為學士以上的人口僅為9%。

美國亞裔生活水平高於其他族裔,甚至超越了白人

皮尤此次調查的數據顯示,亞裔的平均生活水平在美國各族裔中最高。

皮尤最新報告顯示美國亞裔收入差距大 最高與最低相差10.7倍

高收入和中間收入的亞裔階層,成年人人均年收入都要高於美國其他族裔,甚至超越了當地白人。僅在10%收入較低的亞裔中,他們的人均年收入仍高於黑人和拉美裔,但低於美國白人。

皮尤最新報告顯示美國亞裔收入差距大 最高與最低相差10.7倍

在很多人質疑教育目的的今天,從以上數據中,我們仍能直觀的得出一個結論——教育改變命運。如果沒有更高的受教育水平和更高的學歷,美國亞裔可能仍縮在中餐館洗盤子,或者在沒什麼錢的當地人家裡做菲傭,或者在族裔聚居的地方有一個雜貨攤……然而上世紀看似尋常的這些現象,現在都有了很大的改變,如今亞裔在美國社會和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各行各業人才輩出,這是亞裔自身奮鬥的結果。

我們堅信,努力讀書認真工作的人到了哪裡都不會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