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三無「養生館」亂象:機構人員缺乏資質,誰爲你的健康負責?

養生館的出現逐漸掀起都市人健康生活的熱潮。養生館、美容美體館等機構推出的刮痧、拔罐、艾灸等成為流行的養生保健方式。然而,記者調查發現,相當多養生保健機構及從業人員不具備從事保健服務的資質,由於缺乏服務技術標準和規範,養生“養出”傷病甚至死亡的事件時有發生。

1歲男童做艾灸肚皮“糊了”

最近,青島市民市民馬女士一歲的兒子因為腹瀉去了一家朋友介紹的養生館做艾灸,可沒想到,艾灸做下來,孩子的腹瀉沒治好,皮膚卻受了傷,這讓她非常後悔。

揭秘三無“養生館”亂象:機構人員缺乏資質,誰為你的健康負責?

從照片中可以看到,孩子腹部的皮膚呈黑褐色,肚臍下的部分皮膚甚至已經脫落了。馬女士說,六月初的時候,馬女士的兒子腹瀉多天,在朋友介紹下,她帶著孩子來到小區內的一家民營養生館,當時是一位姓洛的負責人幫孩子做的推拿。

“前兩三天是先艾灸,艾灸之後再推一下手,到第三天我們再去的時候就沒推拿,直接用艾灸燻腳心,然後燻肚子那個地方。燻完之後就給孩子貼了東西,具體貼的什麼也不知道,問要貼多久,說貼一晚上。”馬女士回憶說,當天回家後,孩子就哭鬧不停,晚上睡覺的時候還起來好幾次。起先她以為孩子只是生病難受,到第二天早上把孩子腹部的艾灸貼拿下來後,才發現不對勁。“呈現那種發紫的狀態,像東西糊了,第二天的時候,就整塊破皮,破皮之後我就聯繫了她,發了微信,她就說可能是過敏了。

馬女士母親就帶著孩子又去了艾灸館,對方看了一眼給拿了一瓶康復新葉的藥,讓回家塗。孩子第二天破皮就很嚴重,後來幾天全部是大水泡。

馬女士帶孩子去醫院就診。經檢查,醫生表示,孩子的皮膚是由於過敏引起的,加上長期貼艾灸貼不透氣,才導致了嚴重的後果,艾灸推拿必須馬上停止。目前,經過20多天的治療,孩子的皮膚仍未完全康復。

揭秘三無“養生館”亂象:機構人員缺乏資質,誰為你的健康負責?

馬女士表示,孩子因為艾灸出狀況後,她曾找到乾善堂討說法。6月27號晚上,雙方達成了一個補償協議,最終,馬女士家獲賠4000元。

隨後,記者找到了這家乾善堂推拿艾灸館。在艾灸館裡,工作人員正在為小區裡的兒童做推拿。一位自稱是負責人的女子走上前,給記者介紹艾灸的收費情況。

這家艾灸館看上去還算整潔,但幾位自稱是醫生的工作人員著裝卻比較隨意,記者在館內也沒有看到相關營業執照。

經檢查,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發現,這家艾灸館在2017年12月辦理了營業執照,目前所從事的經營行為也在經營範圍之內。不過記者發現,這家艾灸館使用的艾絨,並不符合規定。

除了艾灸原料包裝沒有任何標識,在場的幾位工作人員也提供不出相關的執業資格證。目前,福山新區街道市場監督管理所已經責令乾善堂推拿艾灸館在規定時間內提供艾灸原料的進貨來源以及相關從業人員的證件,如果在經營中有違法行為,他們將依法進行處罰。

養生保健事故頻發

無獨有偶,早在今年4月,濟南的石女士花了8800元在一家養生館購買了拔罐排毒的理療服務,一個療程8至15天,一天三次,每次40分鐘。高頻率的拔罐讓石女士痛苦不堪。從第4天起,她開始發燒,背部因拔罐出現膿腫。而養生館工作人員稱這正是在排毒,發燒也有利於排出毒素。第9天,石女士因昏迷被送進醫院。醫生診斷,其背部因拔罐出現二度燙傷,需住院治療。

揭秘三無“養生館”亂象:機構人員缺乏資質,誰為你的健康負責?

北京的胡女士曾在一家健康瘦身館接受藥物燻蒸,一個多小時後出現噁心、嘔吐等情況,但工作人員稱沒有大礙。此後,胡女士不良反應加劇,雖然經過半年多的治療,但最終身亡。經醫院診斷,胡女士存在腦幹損傷、熱射症、橫紋肌溶解症等症狀。住院病歷記載損傷、中毒的外部原因為“原因不明的熏蒸劑中毒”以及“原因不明的暴露於熱液和熱汽化物下”。

中國中醫科學院副主任醫師、中國針灸學會砭石與刮痧專業委員會副會長王敬表示,雖然刮痧、拔罐安全係數較高,但操作上仍具有專業性。“濟南石女士燙傷事故的問題就出在拔罐過密、時間過長。凡事要掌握度,天天拔罐刮痧,肯定要出問題。”他說。

記者走訪多家美容美體機構,發現多數都有用拔罐、艾灸、刮痧、熱敷砭石等中醫保健手段配合精油按摩類的養生項目。在昆明北市區一居民樓內的美容養生館,記者稱頸椎不適,店員隨便捏揉了幾下就斷定記者有嚴重的頸椎病,需及早治療,並推薦記者購買包括推拿、艾灸和中藥面膜的理療套餐。

揭秘三無“養生館”亂象:機構人員缺乏資質,誰為你的健康負責?

“在醫院給病人做推拿前,醫生會先診斷再治療。而在養生館,技師往往沒多少醫學常識,客人哪裡不適就按哪裡,很容易出現危險。比如推拿不當會導致頸椎骨折甚至癱瘓,背痛有可能是由冠心病或心絞痛導致,推拿不當會有生命危險。”雲南省中醫醫院院長助理、推拿科主任王春林說。

昆明市中醫醫院主任醫師姜莉雲說,今年以來因拔罐不當導致燙傷、針刺不當導致氣胸、推拿不當導致骨折、消毒不嚴導致皮膚病的患者較過去大有增加。

根據統計,2016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衛生保健服務類投訴2725件,而2015。年是516件,其中不少是關於養生保健的投訴。

“註冊成什麼都可以幹養生保健”

記者在多地採訪發現,各類打著“中醫養生”旗號的養生館、美容美體館遍地開花。一些養生館打出的宣傳廣告讓人瞠目:“腋下淋巴排毒可以養顏、防癌”“農曆五月的九毒日是一年中最毒的時候,瑤藥泡澡排毒效果事半功倍”“端午排毒,一生是福”等。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養生保健機構是“誰都能開”,“不管註冊成什麼都可以幹養生保健,註冊公司就去工商局批,註冊為盲人按摩就去殘聯批,註冊為研究院等社會團體就去民政局批。批下來之後,只要不出事,民不舉官不究。”

揭秘三無“養生館”亂象:機構人員缺乏資質,誰為你的健康負責?

在北京一條几百米長的街上,實際從事養生保健的機構有20餘家,但工商註冊經營範圍與實際經營項目相符的僅3家。

王春林告訴記者,昆明從事中醫養生的門店至少上百家,“我去過一些店,大多是無醫師資格證、無《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無衛生基本保障的‘三無’小店。”

這些本就沒有資質的養生機構的從業人員絕大部分也是沒有資質的。上來就給客人“號脈”,女士往往“氣血不足”,男士多是“肝腎陰虛”,治療方法都是推拿、艾灸、拔火罐、刮痧等。

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有關規定,中醫健康狀態辨識與評估類服務應由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開展。中醫養生保健技術服務崗位人員應取得有關主管部門頒發的資質證書,開展的服務範圍應與取得的資質相一致,同時應持健康合格證上崗。

揭秘三無“養生館”亂象:機構人員缺乏資質,誰為你的健康負責?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臺港澳中醫藥交流合作中心主任楊金生表示,2015年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增加了保健調理師,2016年12月,人社部公示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確定“保健調理師”是唯一一個保健類職業。

據瞭解,考取這一證書的約150萬人,而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從業人員超過一千萬。北京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真正接受過正規培訓考取職業資格的人很少,56.25%的從業者僅通過內部培訓就直接上崗。

姜莉雲表示,有些養生館的“技師”雖有各式各樣的專業技術資格證,但在醫療上都是不予認可的。北京一家美容美體館的店員告訴記者,入職時會接受公司培訓,培訓優秀者可以拿到美容師資格證,並沒有相關的保健類資格證,但刮痧、拔罐等都可以幹。

明確監管主體,制定規範標準

客觀而言,養生是一件好事,它的原始含義指的就是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以從概念上來看,養生絕對是值得提倡的,而公眾對養生的追求,也是經濟發展、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種體現。但現在的問題是,養生已經嚴重跑偏,成了一種“養生亂象”。

揭秘三無“養生館”亂象:機構人員缺乏資質,誰為你的健康負責?

比如說市場上的養生食品琳琅滿目、層出不窮,讓消費者眼花繚亂,但是真正拿得出科學依據,得到官方或者是權威機構認可的養生食品,幾乎沒有。在更多情況下,養生成了一個炒作的概念,一個營銷的噱頭,就像每逢中秋節就出現各種各樣的養生月餅一樣。這時候的養生,已經成了被商家所利用的一個道具,目的是多賣產品,攫取市場暴利。

而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有部分商家利慾薰心,導致自己的養生產品或服務損害消費者的利益,不養生反“害生”,不治病反致病。而之所以有那麼多的消費者上當受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商家和消費者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消費者很容易被商家的各種概念所忽悠,而養生的效果又往往難以衡量,缺乏科學標準,更容易導致消費者上當。

揭秘三無“養生館”亂象:機構人員缺乏資質,誰為你的健康負責?

該向氾濫成災的“養生亂象”說不了,作為消費者,理應客觀理性地面對生命的衰老、身體機能的衰退,而不要盲目相信所謂的延年益壽,這是避免上當的根本。作為政府監管部門,則要對目前亂象頻仍的養生市場進行規範和整頓,禁止一些養生館、養生會所以養生的名義非法行醫,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雲南省衛計委副主任、中醫藥管理局局長鄭進認為,利益驅動、監管缺位、標準缺失,以及錯誤的養生觀都是亂象的原因。

現如今,大多數養生機構處於監管盲區。業內人士表示,衛計委主要管醫院和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單位,對這些非醫療機構的養生館沒有執法與處罰權;工商部門主要負責企業主體資格審核、經營行為規範及消費糾紛查處,很難對其經營項目的專業性進行有效監管;而館內的保健品藥品歸食藥監部門管,但也不是所有養生館都出售藥品。“看似誰都能管,但其實誰都沒法真正管。”這位工作人員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醫藥國情調研組組長陳其廣表示,治理中醫養生館亂象首先要明確監管主體,其次要圍繞中醫養生保健出臺一系列規範標準,才能讓這個行業合理健康的發展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