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墟:人和人是不同的

風墟:人和人是不同的

長久以來我一直有一個困惑。這個困惑有時候會令我對其他人的狹隘感到十分難以理解:“人和人是不同的”,為什麼這麼簡單的一個道理卻有這麼多的人不明白呢?

因為人和人是不同的,所以生理的疾病,心理上的問題,關於人生的選擇等等,這些根本就不可能有一個適合世界上所有人的標準答案。

有的人的病被西醫治好了,吃了中藥沒用,就開始黑中醫,說中醫完全是糟粕;

有的人得病看了西醫沒用,找個老中醫兩副藥藥到病除,就開始吹中醫博大精深,西醫才多少年怎麼能和中醫比。

有的人學的是心理動力學,在個人體驗中自己的很多創傷被遼愈了,就開始貶低認知療法等其他療法,認為其它的療法過於簡淺,只能治標不治本;

有的人用的是短焦療法簡單迅速,在治療中的效果體現非常明顯,就開始抨擊動力學缺乏充分的科學實證,而且浪費時間。

有的人在大城市打拼了多年,憑自己的努力終於買了一套房子,看著房價上漲內心非常舒暢,就開始抨擊那些不買房的人缺乏遠見;

有的人常年租房,把本要用於買房的錢花在了享受生活上,他們一直過的比較強松自在,就開始嘲諷那些買了房的人想不開,人活著何必給自己這麼大的壓力,何必做資本家的工蟻。

甚至在我學佛的過程中,都發現在不同的流派中也有相互攻擊。

大乘說小乘不夠究竟;小乘認為大乘非佛說。

我實在難以理解:為什麼這麼多的人非要強迫所有人都要和他一樣呢?

買房好還是不買房好,這是由人的不同性格決定的。那些覺得有了房子才更安心的人,當然是要買房的;那些喜歡輕鬆瀟灑生活的人,當然沒必要買房。

這兩種人本來就是不同的。

讓一個需要買房帶來的安定感和生活上的便捷的人不買房,那他一定很痛苦;

讓一個不喜歡壓力的人背上月供,他也同樣會很痛苦。

人最重要的是要找到適合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一種生活方式、一個選擇是適合自己的,那就足夠了。

我們沒有必要因為自己覺得這個選擇是好的,就去選擇做出了其他選擇的人。

更沒必要為了襯托出自己決定的偉大,而去嘲諷和抨擊其他人。

就像不同的心理療法,不同的佛教修行方法,之所以有那麼多不同的方法,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去適應不同性格、不同根器、不同類型的人。

這些方法本來就沒有誰好誰壞的可比性,只有對不同人群適用度的區別。

所以我們一開始學習不同的心理療法,其核心的目的是為了從這些療法中找到適合我們自己的,而不是讓我們去評判和比較,把那些只是適合我們個人的,就當成是最好的,當成是適合所有普羅大眾的。

心理動力學對一個人的改變的確是很深刻的,但它對抑鬱的療效有認知療法顯著嗎?

短焦療法確實很好,但對於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患者,它有辯證行為療法更具針對性嗎?

不同療法的存在,本來就是為了供不同需要的人群去選擇。

那些吹西醫將中醫貶的一文不值的人,他們何止是腦子有問題,簡直是腦子有問題。

西醫有西醫的體系,中醫有中醫的體系,不同的體系哪個更好,這個是沒有可比性的。

是,西醫是更符合當下的“科學”標準,但是這個“科學”卻被很多人簡單的固化為能用什麼器械和測量去量化驗證的。

科學的核心精神是探索宇宙萬物的規律。中醫的有效性是擺在那裡的,如果真的有科學的精神,你是要去研究和分析中醫為什麼會有效,它的機制是什麼。

而不是因為“目前”的科技水平還沒有研究出中醫的有效機制,你就直接判定它是錯的。

就好比現在我們搞不清某種動物的繁衍機制,就直接說這種動物生不出孩子,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麼???

我不知道這篇文章能夠令多少人明白這一點。但是基於這一點可以反推出和驗證一條資訊的傳播規律:越是極端的觀點越容易獲得更多人的關注。

因為多數人沒有意識到、或者說他們也根本不在乎人和人是不同的。他們總是想當然的就認為自己的想法是最正確的,即便他們的觀點只是有一定程度的適用性,他們也覺得這種觀點就是最好的,全世界都應該按照這個標準來。

因此如果你旗幟鮮明,不遺餘力的吹捧自己的觀點,並猛烈地抨擊和貶低其他的觀點,你就一定會收穫很多人的認同。

我知道看到這裡有些人會說,那你這篇文章不也是一樣的嗎?你不也是在吹捧自己的觀點,貶低其他人嗎?

不一樣。因為我在描述的是整個現象,客觀存在那裡的事實只是借我之口給描述了出來,而不是我“個人”的觀點。

如果一個想要博得關注的人來寫這篇文章,那麼標題會是“致蠢貨:這麼簡單的問題竟然90%的人都想不明白!!!”

然後文章中會暗示接受了他的觀點的人才是智者,認識不到這點的人都是那90%的蠢貨。於是讀者會無意識中為了證明自己屬於那10%的聰明人而紛紛轉發點贊。

但是我不想這樣,所以我才說了上面那句話,因為很多人看到那句話之後會為了避免自己成為“刻意證明自己是聰明人的笨蛋”,而刻意的不給我轉發點贊,哈哈。

而且我覺得認識到“人和人是不同的”這一點、是一個成年人應有的基本認知,這並沒有什麼稀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