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別讓孩子「低齡」留學了……

在中國,孩子出國留 學往往牽動著全家人的心,尤其是時下流行的出國讀高中,因為孩子年齡尚小,需要擔心的事情更多。然而,低齡留學不能盲目跟風,也不應著意攀比,作為決策主體的家長,只有全面、深入地做好“功課”,瞭解孩子出國後可能面對的挑戰,幫助孩子積極準備,才能使留 學生活更理性,更成功。

還是別讓孩子“低齡”留學了……

挑戰一 選課是門學問,孩子容易眼花繚亂

出國讀高中,與在國內讀高中最大的不同,就是選課制和學分制。“在國內,孩子基本都是按課表上課,學校都安排好了;但到了國外,孩子等於走進了自助餐廳,需要自主選擇讀什麼課程,自己把握修學分的進度。從來沒有過這方面經驗的中國孩子,很容易犯糊塗。”

比如,有些孩子發現學校開設了美容、理髮、紅酒等課程,看主題覺得新鮮有趣,就貿然選擇了看似“好拿”的學分。但實際上不少高中的美容、理髮等課程,是給準備就業的那部分學生學的;又比如同樣是數學課,是會分難度的,既有開設給準備考大學的學生讀的學術數學,也有專門給中專學生讀的職業數學。

“但我們的孩子初來乍到又不懂,可能就會選錯課程,浪費時間。”比如體育課看起來很容易,但因為語言示範以及涉及健康管理的內容較難,最好在低年級選完,11年級以後不要再選;另一門公民教育課只佔0.5學分,不必花太多時間去拿A,及格就好,因為大學錄取時不參考;而職業規劃課在加拿大中學教育中是重中之重,無論多難都要修,因為是教你如何規劃未來的專業和職業,非常重要。

家長應對 低齡孩子選課,父母的參與度要很高

在國外,通常孩子選課家長或監護人要簽名負責,每次選課前校長會發信息給家長,要求家長和孩子一起討論根據未來的職業規劃現在該選什麼課。

而且,學校鼓勵家長每年帶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進行職業體驗,或者創造條件讓孩子到感興趣的職業環境去感受。總之,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低齡學生的家長在孩子選課方面都需要較高的參與度。

中國家長多尋求學校指導老師的幫忙,或者尋求靠譜的留學機構海外分公司對孩子進行課程規劃。

挑戰二 國外高中課程一點也不輕鬆

不少中國學生剛到加拿大高中時,都覺得課程很輕鬆。“一個曾經的廣州中考狀元,到多倫多一所很好的私立中學讀10年級,不到三個月就嫌學校課程簡單,11年級、12年級的數學他已經都會了。甚至他開始因為國內重點班的同學數學已經學到大學水平而感到焦慮。”

這是學生對加拿大教學的誤解。在加拿大,學有餘力的學生除了學習普通高中課程外,可以通過申請、面試另選一些有特色的增值課程,如AP課程、IB課程、A-Level課程等。“經過引導,這位學生下午3點放學後,就會去找老師專門學習劍橋數學、劍橋物理、劍橋化學等課程。他開始覺得,雖然自己數學的深度不如國內同學,但課程的豐富性、各科的廣度都強了很多。”

此外,加拿大10年級的學生,已經需要在課後一本接一本地完成老師佈置的書單任務,“功課很艱難,每週除了大量閱讀,還要寫2000字文章,考試前熬夜溫書很常見。”

而且,在加拿大讀高中,評定適合入讀的年級和班別不是看年齡,而是看入學測試的英語和數學水平。一個學生入讀11年級,但有些科目可能只能修10年級甚至9年級的課。中國學生通常需要上3年左右的ESL語言課程,才能跟上加拿大當地的同級水平,“只有國際學生的ESL達到中級水平,才能進入普通班。”

除了知識層面的學習之外,學校還會開展很多活動,比如要求每個學生做滿40小時的義工,要加入各種社團俱樂部等。

家長應對 因為了解,才能懂得給孩子時間

學習應該是孩子的事,在國內的家長又能怎樣幫到孩子呢?

在孩子這個年齡段送出國,家長最好幫助孩子提前瞭解國外教育內容和教育模式的不一樣,哪怕是“學霸”型的孩子,也要做好準備,才能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達到自己的最大化。

“尤其是當孩子語言跟不上的時候,要給孩子時間,不必急於跳出語言課程班。如果語言能力沒達到,後面的學習會寸步難行。”對於擔心孩子出國後學習吃力的家長,可以先適當降低孩子課程的級別,配以課後輔導和校外補習。

挑戰三 陪讀也未必幫得了孩子

如今僅在多倫多就有300-500箇中國“陪讀媽媽”,尤其是在孩子出國的第一年裡,有的陪孩子3個月,有的陪半年。在他看來,“有家長陪讀,在國外上中學的孩子心會安定一些,但很多家長陪讀只能照顧飲食,實際幫不了孩子什麼。”

不少陪讀家庭的孩子,在留學的前3個月比較興奮,每天都願意講學校的新鮮事,但後來發現陪讀家長(主要是母親)無法深度參與,甚至敷衍了事,分享的積極性受了打擊,從此不願再交流。“學生最常說的是:和父母講了也白講,他們不懂!”

這觸及到的實際是家長在孩子出國後的溝通方法。是否陪在孩子身邊並不是主要因素,最重要的是,家長的關心與交流是否落得到實處,是否讓孩子信服。

家長應對 學會落到實處的溝通

家長要對當地教育有一定了解,起碼要知道學校一年的校歷安排,以便在不同的時間段,能與孩子交流這段時間他正在關心的事。“比如每年9月剛開學,學生處在接觸新課程,並隨時調整換課的階段,家長這段時間便可以多問孩子對不同課程的喜好,能不能聽懂,並給一些選課建議,這樣就能實實在在地幫到孩子。”

另外,家長最好不要隨時隨地打擾孩子,要給孩子成長空間。“很多媽媽一想孩子就打電話過去,會給孩子帶來困擾和逆反。可以讓孩子以每天‘打卡’ 的方式告知平安,每週定時視頻一次即可;另外,多一些耐心傾聽,少一些囉嗦叮囑,也更容易打開孩子的心扉。”

孩子出國第一年是適應的關鍵期,家長不妨考慮靠譜的學業、社交、生活等海外監護服務,以幫助孩子平穩過渡“軟著陸”。第二年就可以讓孩子自己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