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大經濟帶」:東西南北150座城市,挺起中國經濟的脊樑!

眾所周知,在區域經濟領域中,是有點,軸和帶的概念的。實際當中,點往往是大城市和先發城市,由先發的城市帶動一個核心片區出現,這個片區就是軸,而帶就是更大的範圍,多個城市或跨地區的區域集合體。

我國已形成“兩橫三縱”的經濟帶,這5條經濟帶是中國經濟的熱點地區(也是交通的熱點),也是中國經濟的脊樑。

“中国五大经济带”:东西南北150座城市,挺起中国经济的脊梁!

中國經濟發展和交通熱點帶

‍沿海經濟帶‍

沿著東部海岸線從北向南分佈了丹東、大連、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秦皇島、唐山、天津、滄州、濱州、東營、煙臺、威海、青島、日照、連雲港、鹽城、南通、上海、寧波、舟山、台州、溫州、寧德、福州、莆田、泉州、廈門、漳州、潮州、汕頭、汕尾、深圳、香港、澳門、珠海、陽江、茂名、湛江、海口、北海、欽州、防城港等40多座大中城市。

簡單理解就是,從中國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的沿線城市都屬於沿海經濟帶!

這個經濟帶靠海,未來在一帶一路,自由貿易(甚至申請自由港如海南)建設和海洋經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京廣、京哈經濟帶‍

沿京廣京哈鐵路沿線從北向南分佈了哈爾濱、長春、四平、鐵嶺、瀋陽、盤錦、錦州、葫蘆島、秦皇島、唐山、天津、廊坊、北京、保定、石家莊、邢臺、邯鄲、安陽、鶴壁、新鄉、鄭州、許昌、漯河、駐馬店、信陽、孝感、武漢、咸寧、岳陽、長沙、湘潭、株洲、衡陽、郴州、韶關、靖遠、廣州、佛山、江門、中山、珠海等40多座大中城市。

雖然少數城市與沿海經濟帶城市重合,但大部分是漠河騰衝直線(胡煥庸線)以東,沿海經濟帶以西的縱貫南北方向城市。

京廣京哈經濟帶,呈現南北縱橫的態勢,交通上先發,產業附註在沿線,是我國的運輸大動脈,也是南北經濟的重要節點地區。

長江經濟帶

“中国五大经济带”:东西南北150座城市,挺起中国经济的脊梁!

長江經濟帶

沿黃金水道長江分佈了宜賓、瀘州、重慶、萬州、宜昌、荊州、武漢、黃岡、鄂州、黃石、九江、安慶、池州、銅陵、蕪湖、馬鞍山、南京、鎮江、揚州、泰州、常州、無錫、蘇州、南通、上海等30多座城市。將長江三角洲與長江中游、川渝等城市群連接起來,形成一條以長江為紐帶的人口與產業發展軸線。

長江經濟帶是新近推出的國家級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目的在於統籌激活東西,重現內河的輝煌,並連接海上運輸貿易。

長江經濟帶對成都、武漢和南京等來說是重大機遇。

‍隴海蘭新經濟帶‍

“中国五大经济带”:东西南北150座城市,挺起中国经济的脊梁!

隴海蘭新經濟帶‍

沿隴海蘭新鐵路從西向東分佈了博爾塔拉、奎屯、石河子、烏魯木齊、吐魯番、哈密、嘉峪關、酒泉、張掖、金昌、武威、西寧、蘭州、白銀、定西、天水、寶雞、咸陽、西安、渭南、三門峽、洛陽、鄭州、開封、商丘、宿州、徐州、連雲港等20多座城市。

隴海蘭新經濟帶‍將中原、關中城市群及未來將要形成的天山北坡城市群連接起來。

需要指出的是,隴海—蘭新沿線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城市間橫向聯繫和分工協作還不密切(產業聯繫和分工),整體發展程度遠不及沿海。

包昆經濟帶

沿包西鐵路、寶成鐵路、成渝鐵路、內昆鐵路分佈了包頭、鄂爾多斯、榆林、延安、銅川、咸陽、西安、漢中、成都、重慶、內江、自貢、宜賓、昭通、曲靖、昆明、玉溪等十幾座城市。

將西部關中和川渝兩大城市群連接在一起,輻射帶動了西部地區的發展。

很明顯,這是一條能源開發和輸出線,對形成能源經濟和保障經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