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句話,比世界盃得冠軍更重要

本屆世界盃的最後一場賽事在昨晚結束了。

法國和克羅地亞經過激烈的角逐後,

以4-2戰勝克羅地亞隊,

隔20年再次捧起大力神杯!

在這次的世界盃中,

我們見證了俄羅斯東道主的霸氣攻勢,

見證了C羅一人打平西班牙的王者風範,

見證了阿根廷的艱難曲折,

見證了西班牙的一千多次傳球,

見證了英格蘭和比利時的兩次快樂足球。

我們看到了發燒39度依然能找到比賽力量的拉基蒂奇,

看到了被封神了的姆巴佩,

看到了情緒低落但仍然主動清理垃圾的日本球迷……

雖然今年的世界盃結束了,

但是世界盃中的這些人、這些事、這些精神品質,

比奪得冠軍更重要!

1

找到自己的方向

並嚴於律己,為之努力

6月16日凌晨兩牙首戰,

C羅上演全場最佳,

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

對抗起了強大的球隊。

有人說梅西極具天賦,

C羅則異常努力。

其實C羅與詹姆斯極其相似,

都是年少成名,榮譽無數。

在33歲之時,

依舊扛著自己的球隊向冠軍進發,

背後則是高強度的訓練,

和作為職業球員的自律。

C羅教練曾接受採訪時說,

“他訓練總是提前來,

最晚離開,

幾乎不會遲到,

對他而言,遲到特別可恥。”

正因為如此的自律和努力,

C羅的巔峰狀態顯得異常持久。

自律的品質,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

明白自己想要什麼,

並嚴於律己,為之努力。

2

面對強大對手,不輕言放棄

奇蹟是永不放棄的另一種解釋

世界盃比賽上從來不缺黑馬。

這次比賽的亞軍克羅地亞是個小國家,

領土只有5萬多平方公里,

比寧夏的面積還小了不少;

400萬出頭的人口,

比北京一個區的人口略多一點。

但就是這樣一個小國,

足球隊打入了最終的決賽。

克羅地亞能夠打到決賽,

是因為大牌球星多嗎?

並不是。

進入淘汰賽後,

克羅地亞隊已經做好了在90分鐘內比賽不會結束的準備。

八分之一和四分之一決賽,

都是打完正賽打加時,

最後一直打到點球,

分別贏了丹麥和俄羅斯。

半決賽,又是在加時賽絕殺了英格蘭。

因此,我們看到

33歲的魔笛能不惜體力地奔跑像個22歲的孩子,

32歲的曼朱基奇拼到極限打進的絕殺,

佩裡西奇一次又一次咬著牙地奮勇衝鋒,

我們看到克羅地亞創造新的歷史。

艱辛的一場硬仗,

一切都源於每一個人的堅持。

在生活中,我們也需要這種堅持。

不到最後一刻,永不罷休。

3

在挫折中磨練意志力

用意志力不斷成長

1998年,法國隊第一次捧得世界盃。

當時的坎特只有7歲,

每天和父親一起在街上撿破爛賣錢維持生計。

11歲時,坎特的父親去世了。

坎特面對悲痛,不得不承擔起了更多的責任。

這也讓他從小磨鍊出了強大的意志力。

身材瘦小的他,在足球道路上也經歷了無數挫折,

但是他依靠自己超越普通人一百遍的勤奮,

一步步從低級別聯賽打通了通往歐洲頂級聯賽的道路。

在對陣秘魯的比賽中,

坎特跑了10552米全隊最高,全場第二,

這樣的數據是他每場比賽的正常水平。

傳球成功44次,送出3次成功直塞,

另有3次解圍和4次剷球,11次一對一攻防成功7次。

坎特的人生經歷向我們講述著,

不論是什麼樣的出身背景、家庭環境,

只要有勤奮、只要有意志力,

我們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

挫折是條坎坷的路,但它也許會開出絢爛的花。

勝負乃兵家常事

不必拘泥於一時成績優劣

在這屆世界盃中,

德國、阿根廷等有著深厚足球底蘊的國家,

發揮不盡如人意,

在世界盃上鎩羽而歸。

但是克羅地亞、比利時、俄羅斯等足球實力不是很強的國家,

卻作為黑馬讓人眼前一亮。

對於輸贏勝負這個事情,

努力固然重要,

但成敗乃兵家常事,

不要因為一次失利便頹廢失意、無法前行。

也不能因為一次成功便驕傲自滿、得意忘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才是我們真正做好自己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