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狗叼走半歲寶寶咬掉耳垂,請別再說「我的狗不咬人」了!

靠譜童書每週推薦 孩子免費聽故事神器

點擊標題下 愛讀童書媽媽小莉 關注

600多個經典故事任意聽

恶狗叼走半岁宝宝咬掉耳垂,请别再说“我的狗不咬人”了!

上週看到一條特揪心的新聞,說是湖北武漢一個半歲大的寶寶被兩條惡犬撲咬,還被其中一隻叼走跑出六七米遠。孩子的親人和鄰居衝上去對著惡犬一頓打,才將孩子救了下來。

恶狗叼走半岁宝宝咬掉耳垂,请别再说“我的狗不咬人”了!

從照片上看,孩子的臉和身體都被咬得血肉模糊,耳垂也被咬掉。幫忙解救孩子的街坊也有多人被咬傷。狗主人稱,平時狗都關在家裡,早上家裡老人把門打開,狗跑了出來,才出了這事兒。

恶狗叼走半岁宝宝咬掉耳垂,请别再说“我的狗不咬人”了!

這些年,惡狗傷人的事件屢見不鮮,對小朋友的傷害尤其嚴重。不少孩子被狗殘忍撕咬了之後動輒要縫幾十上百針,國外也還有過孩子被自家養的狗咬死的新聞。

每次帶潼潼出門時候,遇見沒有栓著的大狗我都覺得心驚肉跳,會趕緊把潼潼拽到身旁或是乾脆抱起來。但即使這般小心,有次也沒逃過驚魂一刻。

一個週末我帶潼潼去找小表妹玩兒,潼潼在小區裡走著走著被一堆小石子吸引住,就蹲在小石子面前玩了起來。我就站在離她也就一兩米遠的地方,一直看著她。

猝不及防,不知道從哪裡來的一隻大狗,快速奔過來直撲向還蹲在地上的潼潼,嚇得她邊一邊大叫一邊往我身邊跑。我也趕緊往前一把抱起了她,而那隻大狗在我腿邊轉了幾圈之後,悻悻走到了一旁。

狗主人姍姍來遲,一句道歉都沒有,還有點嫌棄我們大驚小怪似的說了句:“我家狗不咬人。”平時遇事都盡力保持克制的我,看著潼潼驚嚇後哭鬧的樣子,當場與狗主人爭執起來。

我說,如果以後再見到你不牽繩遛狗,我馬上打110報警。狗主人見我真的掏出手機,這才抱著狗快步離開。

就像喝酒的人愛說“我沒喝醉”一樣,“我家狗不咬人”也是很多養狗人的口頭禪。

可我真的想不通,其實一根牽狗繩就能解決的問題,

為什麼一定要盲目相信動物的“理智”?

之前看過一個數據,說是我國每年估算有上百萬人被狗咬傷,而其中大部分受害者是兒童。

因為孩子幼小,無力逃跑和反擊,很多大型犬甚至比孩子還高,所以孩子一旦被狗撲咬,很容易被咬到脖頸等致命位置,或者整張小臉都被咬毀容。

而最讓人害怕的,不止是那一口一口血淋淋的皮肉撕扯之痛,還有狂犬病一旦發作致死率幾乎為100%的這個數據。

恶狗叼走半岁宝宝咬掉耳垂,请别再说“我的狗不咬人”了!

狗更容易攻擊孩子,教會孩子跟狗和諧共處

此前還有過一個來找我諮詢的媽媽,說她帶著孩子在小區玩,結果一條沒栓繩的大狗跑過來,徑直撲向孩子。孩子當場嚇得大哭不說,本來早就能睡整覺的娃,連著幾天晚上都做噩夢哭醒。

孩子媽媽說,這狗為什麼知道欺軟怕硬,專挑孩子欺負?

的確,孩子總會天然的喜歡小貓小狗,潼潼小時候看到狗時也常常開心的手舞足蹈,沒心沒肺的湊上去。但我們其實並不清楚的是,孩子有很多無意中的行為,都很容易被狗看成威脅。

比如,孩子總喜歡盯著狗看,他們的身高又和有些狗差不多,這樣面對面的凝視,會讓狗覺得受到挑釁。

再比如說,孩子有一些表示善意和喜愛的行動,像揮動手臂或者微笑時露出的牙齒,在狗邏輯中也可能是一種威脅。

還有孩子們活潑好動,總喜歡突然的跑來跑去上躥下跳,這些動作也會讓狗覺得焦慮,或者激發他們追趕的本能。

所以即使孩子很喜歡狗狗,我們也要告訴他們,狗狗雖然很可愛,但是也會有咬人的危險。為了預防孩子成為狗的“眼中釘”,我們首先要教會孩子怎麼和狗和諧共處。

小暖請教了一些養狗人士以及查閱了美國兒科學會和維基百科的資料,希望以下建議能給家長們一些參考:

告訴孩子,當狗狗吃飯、睡覺、玩玩具、照顧小狗的時候,不要打擾它;

不要隨便摸陌生的狗狗,扯狗的尾巴,揪狗的耳朵或者戳它們的眼睛,這些動作都可能讓狗狗生氣;

不要靠近或者逗弄被鏈子鎖著的狗,因為被嚴格限制在小環境裡的狗很容易因為焦慮而咬人;

不要盯著狗狗的眼睛看不要在狗狗面前瘋鬧、奔跑或者大喊大叫,不要面對面抱狗,這些都會刺激狗咬人。

而對於養狗的家庭來說,除了告訴孩子這些,任何時候也不要掉以輕心讓孩子和寵物單獨呆在一起。有數據表明,大多數兒童都是被認識的狗咬傷的。

恶狗叼走半岁宝宝咬掉耳垂,请别再说“我的狗不咬人”了!

遇到有攻擊性的狗,“跑”和“叫”是下策

記得上初中的時候,放學路上總會遇見一條四處遊蕩的大黃狗,每次看到它我都覺得後背發麻,躲得老遠。

一次遠遠看見它向我跑過來,我腦子一片空白,本能的一邊大叫一邊想跑,路過的同學爸爸一把拉住我說“蹲下”,順手抄起旁邊的一根木棍。結果大黃狗看到木棍瞬間慫了,悻悻的走了。

回到家跟爸媽說了這件事,他們一再跟我交代,看到狗,千萬不要“跑”和“叫”。

昨天看到狗咬孩子的新聞後,想起當初父母的叮囑,又去查閱了不少資料,發現當年爸媽的教誨果然很科學。

如果被狗盯上,“跑”和“叫”反而是最危險的,會喚醒狗追逐獵物的本能。想要金蟬脫殼,最好是保持冷靜站在原地、慢慢側身對著狗、而且不要和狗對視。

這樣的肢體語言是在告訴狗“我無意冒犯你的領土”,這時候狗可能覺得你對它不是威脅,放棄咬人的念頭。

恶狗叼走半岁宝宝咬掉耳垂,请别再说“我的狗不咬人”了!

危機情況下,“虎口救人”要靠智取

對不牽繩的“散溜”行為最最深惡痛絕的應該是媽媽們了,因為孩子很容易成為狗的攻擊對象。

記得看過一個新聞,成都一個媽媽帶著孩子在公園裡散步的時候被惡犬瘋狂襲擊,媽媽趴在地上緊緊護住孩子,任由兩隻惡犬撕咬了五分鐘

媽媽身上被咬了19個傷口,最長傷口長達9釐米,兩條腿都鮮血淋淋,而孩子毫髮無傷。

後來的採訪裡,記者問她:“全身這麼多處傷口,你是怎麼挺過來的?”這位媽媽回答:“當時都沒想過害怕,身上很痛,但我只能把兒子抱好。”

感動之餘,同為媽媽的我深深理解,我想任何一個媽媽遇到這種情況,都會替孩子擋住惡犬,願用自己遍體鱗傷換孩子的安然無恙。

對媽媽來說,比自己被咬更絕望的是惡犬徑直撲向孩子。

大連的一位媽媽帶著孩子去商店的時候,突然竄出一條藏獒一口咬住孩子的脖子,等孩子從藏獒口裡救下來時,氣管動脈已經被咬斷,送到醫院時已經沒有生命體徵,搶救也沒有挽回孩子的生命。

而文章開頭那個半歲孩子,也是被狗直接叼走。狗一旦咬住了孩子就很難讓它鬆口,硬搶反而會讓狗咬的更使勁,造成傷口撕裂和加深。

小暖查閱了維基百科和知乎上一些網友的方法,萬一遇見危機情況,可以嘗試下面這些方法智取:

●如果被狗咬住了,不要打它結實的頭頂,

可以用力敲打狗比較脆弱的眼睛和側臉等部分,它可能因為疼痛而鬆口;

●如果有人趕來幫忙,可以請別人幫忙抓住狗的後腿讓它離開地面,這種情況下狗可能鬆口;

●把整個體重壓在狗身上,用膝蓋或者肘部等堅硬的部位往下推,狗不擅長摔跤,這樣可能把狗的骨頭折斷從而讓他鬆口。

●手頭有衣服的話,用衣服矇住狗的頭部,並勒住狗脖子往上提,狗會因為無法呼吸而鬆口,狗身上有項圈的話也可以直接拉著項圈往上提;

●狗害怕水,如果手頭剛好有杯子可以往狗身上潑水,它可能因為害怕而跑開。

恶狗叼走半岁宝宝咬掉耳垂,请别再说“我的狗不咬人”了!

被狗咬傷後,除了打狂犬疫苗,還要做這些

衛生部、公安部聯合發佈的《中國狂犬病防治現狀》裡提到,我國是受狂犬病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狂犬病死亡人數僅次於印度,居全球第二。

而我國狂犬病高發的原因除了貓狗散養率高、免疫程度低以外,很重要的原因是被咬傷以後傷口處理的不夠規範。

被狗咬傷後,第一時間應該先處理傷口:

●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所有咬傷和抓傷處15分鐘以上,並酒精和碘酒對傷口消毒。

如果傷口很深流血不止,用乾淨毛巾和布條壓住傷口,立即去醫院讓醫生處理。

輕度的咬傷或抓傷,只要有破皮,就需要立即接種狂犬疫苗;

如果被咬出比較嚴重的深洞,或者被狗舔了破損處和粘膜處,需要在傷口周圍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血清。

恶狗叼走半岁宝宝咬掉耳垂,请别再说“我的狗不咬人”了!

說了這麼多,但希望這些知識,咱們和孩子都永遠不需要用到。

夏天到了,大家都穿的少,狗的情緒也比平時更容易激動,如果狗主人也能懷著一顆同理心文明遛狗,或許很多悲劇都不會發生。

其實我也理解狗主人的心情,很多有狗的家庭都是把狗當成家庭成員甚至孩子來看待。但即使是真正的“孩子”,如果在公共場合有干擾別人的行為,也會被稱為“熊孩子”,更別說狗了。

一根小小的遛狗繩保護的不僅是別人的安全,也是對自家狗狗的負責任。如果出門時候牽著,狗狗走失或者命喪車輪下的可能性也會大大降低。

恶狗叼走半岁宝宝咬掉耳垂,请别再说“我的狗不咬人”了!

平時也會在小區遇見很有禮貌的狗主人,我總是會發自內心的讚賞這種尊重他人的態度。

有次上電梯的時候,一個鄰居看見有孩子進了電梯,就和自家的阿拉斯加站在外面等下一趟;

也有鄰居遛狗時候老遠看見孩子了,會主動把狗牽遠些。這種時候,我也會用眼神無聲的跟對方致謝。

這樣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和理解,才是大家和諧共處的基礎吧。

作為一個母親,我只想對狗主人說,請別把那句“我的狗不咬人”掛在嘴上。對於主人來說,狗狗也許是溫柔可愛的孩子;但對於別人幼小的孩子來說,它的利爪和毒牙可能隨時變成會傷人的武器。

即使它們99%的時候都很溫柔,但當那1%的傷害發生時,沒有媽媽可以承受。

1.https://m.wikihow.com/Handle-a-Dog-Attack

2.http://www.wsjsw.gov.cn/wsj/n473/n1980/n1981/u1ai84292.html

3.https://www.parents.com/parenting/pets/babies/beware-of-dog/

4.http://m.humanesociety.org/animals/dogs/tips/aggression.html

5.https://www.cesarsway.com/dog-behavior/biting/when-dogs-attack

6.《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美】斯蒂文·謝爾弗主編

▶作者:林小暖bella,香港浸會大學碩士,前資深媒體人,國際認證嬰兒安撫師、睡眠諮詢師。專注睡眠科學、中西教育、親子閱讀、旅行遊玩、兒童心理、自我成長、好物評測、品質生活等話題。公眾號:askbabysleep

-End-

恶狗叼走半岁宝宝咬掉耳垂,请别再说“我的狗不咬人”了!

前幾天看到這個新聞後,也把我驚出一身汗來。那個半歲的小寶寶何其無辜,就要承受這樣的驚嚇和痛苦?

想到我在小區溜娃的時候,也會看到沒有栓繩的狗,甚至還有超大型犬,想想都覺得後怕。

我家幾個孩子也都特別喜歡狗,我從小跟她們說的是,陌生的狗狗,再喜歡,也要先徵詢主人的意見後才能去逗或者碰,這是要先讓狗主人先評估風險,不會傷害孩子才能接觸,同時也是尊重狗的表現。

無論如何,遛狗栓繩都應該是最基礎的社會規則,就像文中的作者說的。對於主人來說,狗狗也許是溫柔可愛的孩子;但對於別人幼小的孩子來說,它的利爪和毒牙可能隨時變成會傷人的武器。

爸爸媽媽們,請保護好自己的孩子!狗主人們,請一定牽好手中的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