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魚苗開口後各階段的餌料種類及投餵方法

石斑鱼苗开口后各阶段的饵料种类及投喂方法

廣 · 告

石斑鱼苗开口后各阶段的饵料种类及投喂方法

石斑魚苗開口後的餌料轉換可分為四個階段:

孵化後魚苗體細長,游泳能力弱。水溫在29℃孵化後40小時左右開口,72小時後卵黃囊已吸收殆盡,此時如果無法攝食到食物,仔魚就會因飢餓而死亡。剛孵化的仔魚大多聚集在魚池中上層,且喜歡沿池壁覓食。隨著魚苗的發育必須改變投餵不同的餌料生物。

根據從卵黃囊期仔魚到幼魚的發育過程,餌料的轉換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石斑鱼苗开口后各阶段的饵料种类及投喂方法

第一階段:卵黃囊仔魚到仔魚後期。

這一時期,魚苗由內源性營養逐漸轉換為外源性營養。

一般在孵化後的2~5天,屬內源性營養與外源性營養共存階段。此時投餵的外源性食物:小型浮游生物如原生動物、小型輪蟲、牡蠣受精卵和幼體,及池塘中培育的藻類等和乾性餌料如螺旋藻粉、蝦片與發酵魚粉等。

這階段螺旋藻粉、蝦片等配合餌料一般要用200~250目的篩絹網過濾後才能投餵。一般第一天用250目篩絹網過濾,後兩天用200目篩絹網過濾後投餵。1~2次/天,0.3~0.5ppm/次。

第二階段:仔魚後期到發翅期前,一般在第一階段養至孵化後7~10日。

生物餌料有藻類、輪蟲及橈足類幼體。此階段的生物餌料一般需經過120目的篩絹網過濾後投餵。

第三階段:發翅後至收翅前,此時魚苗有延長的一條背鰭棘與左右各一條的腹鰭棘,形如風箏狀,俗稱發翅仔。

這一時期的攝食由小型浮游動物向大型浮游動物轉換,主要餌料有大輪蟲、橈足類的幼體,約飼養5~7日後,魚苗背鰭及左右腹鰭開始延長出長棘,且隨時間增加而背鰭、左右腹鰭更加延長,形狀類似飛魚。

此時水質控制相當重要,應儘量促持水質穩定,水色以保持淡綠色為佳,透明度60~80公分。

本階段末期可投餵撓足類成體,滷蟲幼體等,約經15日腹鰭長棘收起,25日左右背棘長棘收起,稱為“收翅”。

仔魚開始攝食至變態成稚魚這個階段,每天投餵2次人工配合餌料(時間為5:30、15:30),餌料要經篩絹網過濾後投餵;上午8時投餵1次活餌(輪蟲或橈足類或豐年蟲幼體),活餌要經過清洗消毒後才能投餵。此外還要經常檢查水中活餌的數量,要確保水中活餌的數量大於1個/亳升,避免仔魚因飢餓而自殘。

第四階段:收翅後至幼魚期,此時魚苗已長至2公分以上。

由於其他鰭棘的長出,就顯得原先的背鰭與左右腹鰭之長棘“消失”,此時意味著魚苗即將轉變為進入底棲生活的稚魚期,食性由活餌可馴化攝食配合餌料。

餌料生物有橈足類、滷蟲幼體,稚魚的配合餌料有攪碎的魚、蝦、貝肉糜混合溼料、人工配合乾料等。

配合餌料每天投2次人工配合顆粒餌料(時間為8:00、14:00),顆粒餌料要用大泡王(用適量的水活化2~3小時後)來軟化,增加適口性和強化體質,投1次豐年蟲成蟲或橈足類(時間為5:30),同樣也要清洗消毒後才投餵。

石斑鱼苗开口后各阶段的饵料种类及投喂方法

更換餌料應注意的事項:

①每次更換餌料,要有3天左右的過渡時間,以便多數魚苗能很好地適應新餌料。

②更換餌料要適時,太遲影響魚的生長,太早則由於大部分個體還不能攝食,影響成活率,還會引起生長不均勻,使個別能攝食較大餌料的個體長得特別快。

③在育苗整個發育過程,每3天全池潑灑1次美之源4畝/包+多維200克/畝·米全池潑灑,可明顯穩定水質,提高魚苗活力和生長速度。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