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產業進入加速增長期 六股迎騰飛契機

雲計算產業進入加速增長期 基金斥資逾21億元增持15只個股

2018第十屆中國雲計算大會將於7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舉行,會議主題為“聚力雲上生態賦能實體經濟”,本次會議還將設立“雲計算核心技術與實踐”、“雲製造與企業數字化轉型”等主題論壇。

近年來,雲計算是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最快的領域。機構研報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雲計算產業規模達到4348.1億元,同比增長25.4%;中國雲計算產業規模達到514.9億元,同比增長36.2%;預計到2020年全球雲計算產業規模將達到9530.3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21.68%;中國雲計算市場規模將達到1387.6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28.13%。

對此,市場人士普遍認為,雲計算憑藉其靈活配置、資源利用率高和節省成本的優勢,正逐漸顛覆傳統IT行業的部署模式。根據IDC數據顯示,2017年部署在雲環境中的IT基礎架構產品支出增長26.2%,傳統非雲計算IT基礎設施的全球支出下降2.6%,IT基礎設施支出加速從傳統IT產品轉向雲服務。在此推動下,2018年是中國雲計算產業的拐點,政策+產業+資本全方位共振,雲計算產業需求進入加速增長期,雲計算行業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增長得到進一步上升,中報業績增長超預期的績優白馬股或現交易性機會。

事實上,雲計算行業上市公司業績表現同樣亮麗,成為公募基金提前佈局的重要原因。數據統計發現,截至目前,已有68家相關上市公司披露了中報業績預告,業績預喜公司達到44家,佔比64.71%。其中,中際旭創、證通電子、天源迪科、高偉達、生意寶、中青寶和萬達信息等7家公司均預計2018年上半年淨利潤同比翻番,高成長性尤為凸顯。

從中報預告淨利潤上限來看,有19家公司預計2018年上半年淨利潤上限達到1億元以上,而工業富聯預計2018年上半年淨利潤上限居首,達到56.00億元,二三四五(6.80億元)、捷成股份(6.40億元)、網宿科技(4.58億元)、中際旭創(3.19億元)、順網科技(3.17億元)、光環新網(3.10億元)、神州數碼(2.75億元)和高新興(2.70億元)等8家公司報告期內淨利潤上限均有望達到2億元以上,另外,預計2018年上半年淨利潤上限超1億元的公司還包括:藍盾股份、科大訊飛、國脈科技、用友網絡、深信服、齊心集團、東方國信、銀江股份、潤和軟件、久其軟件等10家,彰顯出較強的盈利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二季度公募基金就已對雲計算相關概念股進行佈局。截至7月18日收盤,包括華夏基金、匯添富基金、華安基金等在內的49家基金公司披露二季報顯示,有42只雲計算概念股被公募基金重倉持有,合計持股數量為6.81億股,合計持股市值約119.38億元。其中,亞聯發展、深信服、華東電腦、工業富聯、二三四五、恆華科技、捷成股份、浪潮信息、萬達信息、中國長城、中科曙光、泛微網絡、天源迪科、神州泰嶽、拓爾思等15只概念股成為公募基金在二季度增持的重點,其增持資金達到21.28億元。

想獲得最快行業機會,請關注必達快訊m.bida24.com

||##PG##||

雲計算產業進入加速增長期 六股迎騰飛契機

深信服(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深信服:業績增長略低於預期,雲業務推廣較快

深信服 300454

研究機構:平安證券 分析師:閆磊 撰寫日期:2018-07-18

公司戰略性業務方向--超融合業務增長較快,但毛利率相對較低:根據公司公告,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保持一定增長,但由於毛利率相對較低的雲計算業務收入佔比增加,綜合毛利率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超融合架構是公司雲計算業務板塊的主體,也是公司重點投入的方向,近年來呈現出高速增長勢頭,但是由於目前交付產品中,一體機交付比例依然較高,毛利率相對較低,2017年毛利率為53%,低於公司另兩個板塊信息安全(88%)和無線業務(64%)。

超融合業務作為公司的戰略方向,未來增長依然明確。一方面,國內企業信息化需求增長的大趨勢未改變,中小企業上雲意願也在增強,超融合作為高效、低成本、運維簡單的私有云或者混合雲的解決方案,市場空間巨大。按照Gartner的預測,2016到2021年超融合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48%,中國市場增長將更為快速。另一方面,公司目前同主要競爭對手呈現出差異化競爭的態勢,各自的市場區隔內均有較大拓展空間,而且相比競爭對手,公司融合了安全解決方案的超融合架構也更有競爭力,而且公司在可視化方面也較其他企業做得更好,更有利於中小企業客戶部署。

因此,我們認為,公司在該領域仍將保持高速增長的勢頭。2017年公司雲計算業務規模為5.45億元,佔公司營收比重為22%,同比增長146%,預計2018年仍將保持高速增長。

公司業務收入呈現季節性特點,也是上半年業績未能釋放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同其他網絡安全企業類似,公司業績呈現出明顯的季節性特徵。客戶採購主要集中在下半年,近三年的下半年收入佔到公司收入比重的63%左右。但是,費用卻在年內各季度均勻的發生,可能造成一季度、上半年或者第三季度出現季節性虧損或者業績不如人意。因此,我們認為,上半年業績對全年業績的參考作用不大。

公司在技術研發和銷售方面的投入明顯上升,這也是公司上半年業績略低於預期的重要原因之一:公司公告稱,銷售費用、研發投入較上年同期增幅較大。從公司上市籌集資金投向看,雲計算和網絡安全都是投入的重點。我們認為,公司這兩個板塊在2018年上半年研發和市場拓展方面都在加速部署,相應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增加明顯在情理之中。但該部分投入在報告期內很難見到實效,相關費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公司的業績。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我們維持對公司2018-2020年的盈利預測,預計EPS分別為1.91元、2.56元、3.40元,對應7月13日收盤價的PE分別約為60.6、45.2、34.0倍,維持“推薦”評級。公司作為A股市場上新晉的網絡安全龍頭企業,在上網行為管理、VPN、下一代防火牆等多個領域都處於行業領先地位,未來將在國家網絡安全產業發展和企業信息化建設中充分受益。此外,公司在超融合領域有著獨特的競爭優勢,未來高速增長的勢頭有望延續。

風險提示:(1)行業競爭加劇,企業毛利率下降的風險:網絡安全行業作為國家重點發展的信息技術產業,也是網絡強國建設的重要支撐,未來從產業政策的角度考慮,國家可能將鼓勵更多有實力的企業進入該領域。同時,網絡安全、雲計算等領域需求的增長,可能受到宏觀經濟走勢、政企信息化投入強度等因素影響,需求增長可能不及預期,行業企業競爭可能加劇,企業毛利率將有下降的風險;(2)新業務增長不及預期:相比公司傳統的網絡安全領域,雲計算、企業無線都是公司在近年來新發展起來的業務單元,雖然增長較為迅猛,但是在各自板塊中都存在著類似於新華三、華為等強大競爭對手,未來如果企業不能夠保持持續的創新和開拓能力,相關板塊的業務高速增長的勢頭可能被打斷;(3)國家政策可能出現調整帶來的稅收優惠減少等風險:目前國家對國內網絡安全產業在立法、技術發展、財政稅收、投融資等多個領域都給予了政策扶持。但未來如果國家政策的支持力度和方向出現調整,行業和企業的發展將受到影響。

||##PG##||

雲計算產業進入加速增長期 六股迎騰飛契機

工業富聯(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工業富聯:開拓工業互聯網,領軍智能製造升級

工業富聯 601138

研究機構:申萬宏源 分析師:駱思遠 撰寫日期:2018-06-13

2015年2月,工業機器人公司福匠科技成立,2017年7月變更為富士康股份預備上市,2017年12月增資引入32家投資主體,公司擁有全資及控股境內子公司共31家,全資及控股境外子公司共29家。FII以工業互聯網為主題,納入通信網絡、雲服務、科技服務三大事業群。FII為鴻海集團持股94.223%之子公司。本次發行募集資金總額為271億元,募集資金淨額為267億元。

發展工業互聯網在國家戰略層面被多次重申。2016年中國製造業平均小時工資是2005年的3倍,已高於除智利以外的任何拉美大國,中國人口紅利消失。工業物聯網是將具有感知、監控能力的各類採集或控制傳感或控制器以及泛在技術、移動通信、智能分析等技術不斷融入到工業生產過程各個環節,從而大幅提高製造效率,改善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和資源消耗,最終實現將傳統工業提升到智能化的新階段。根據工信部《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到2020年底,計劃初步建成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和產業體系,並初步構建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和安全保障體系。

工業富聯兼具入口及硬件優勢。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兩化融合的“三明治”版,由IaaS、PaaS、SaaS自下而上構成。最上層SaaS是由互聯網企業、工業企業、眾多開發者等多方主體參與應用開發的工業APP層,其核心是面向特定行業、特定場景開發在線監測、運營優化和預測性維護等具體應用服務。數據入口是SaaS領域開發商搶灘重點,工業富聯背靠鴻海集團40年“六流”數據源,並自機器人及精密刀具,擁有發展工業互聯網的軟硬件優勢。

電信、網絡、服務器三大產品線市佔率均已居於行業領先。在電子設備智能製造領域中,根據IDC數據庫統計,2016年全球服務器與存儲設備製造市場產值約為353億美元,FII佔全球總產值的比例超過40%;2016年全球網絡設備製造市場產值約為279億美元,發行人佔全球產值超過30%;2016年全球電信設備製造市場產值約為122億美元,發行人佔全球產值超過20%。因此,這三大項業務發展前景主要取決於行業成長性。

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預測工業富聯2018-2020年營收分別為3879/4265/4697億元,淨利潤為195/236/287億,增速分別為22.7%/21.5%/21.2%。工業富聯有望成為智能製造典範,帶動國內製造業升級。工業富聯發行市值2712億元,,首日收盤價19.83,市值3906億元,對應2018年PE20X。A股電子製造業龍頭企業2018年平均估值23X,考慮公司稀缺性及成長潛力,給予6個月目標估值25X,上升空間25%。

||##PG##||

雲計算產業進入加速增長期 六股迎騰飛契機

浪潮信息(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浪潮信息:股權激勵批文落地,市場最大疑慮解除

浪潮信息 000977

研究機構:申萬宏源 分析師:劉洋 撰寫日期:2018-07-10

公告:公司7月6日公告,收到山東省國有資產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關於浪潮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實施股權激勵有關問題的意見》,原則同意公司按照有關規定實施股權激勵。

股權激勵國資委批文落地,市場最大疑慮解除。市場此前擔心國資委批文未落地,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費用等存在不確定性。公司2018股權激勵方案經過兩次細節修改後,獲得國資委批文通過,實際解除市場對公司最大擔憂。7月24日,公司將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股權激勵方案,審議通過後可正式授予。

l2018股權激勵方案激勵力度大(佔總股本2.94%),授予條件關注盈利能力問題。本激勵計劃擬向激勵對象授予3796萬份股票期權,約佔本激勵計劃草案公告時公司總股本12.89億股的2.94%。同時,方案行權條件對淨資產收益率明確提出要求,表明公司已經開始關注盈利能力問題。

公司供應鏈管理能力、產品交付能力已是行業內最強,股權激勵方案落地再一步改善公司治理與經營效率。浪潮JDM做到工廠預製、整機交付,供應鏈管理能力、產品交付能力為行業能最強。互聯網企業自建數據中心對交付效率要求高。例如,如果騰訊的數據中心服務器年採購量為十萬臺(節點)左右(保守假設),按照傳統的單日交付300-500臺通用標準服務器來計算,需要持續交付300多天。而浪潮在2014年就靠SR服務器創下了單日單機房5000節點的交付記錄。

公司下游收入60%來自互聯網企業,直接受益IaaS建設浪潮。從海外發展情況看,亞馬遜AWS一家獨大,2018Q1收入54.42億美元;阿里雲在近幾個季度迅速增長,2018Q1收入6.98億美元,YoY119%,國內市場佔據一半市場份額,但是仍僅僅為AWS規模1/8。預計未來3~5年BAT雲計算中心的投入增速仍將保持較高水平,公司收入60%來自互聯網企業,在BAT中供應比例持續向上,直接受益互聯網廠商IaaS建設浪潮。

l預計2022年收入過千億,維持“買入”評級。維持盈利預測,預計18-22年營業收入402、539、733、930、1190億元,歸母淨利潤6.34、9.35、21.31、33.35、52.64億元。預計2022年營業收入可達到1190億元,維持“買入”評級。

||##PG##||

雲計算產業進入加速增長期 六股迎騰飛契機

中科曙光(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中科曙光:AMD7nmGPU面世搶佔生態,曙光GPU服務器享先發優勢

中科曙光 603019

研究機構:申萬宏源 分析師:劉洋 撰寫日期:2018-06-12

競爭對手短期難以趕超,7nmGPU搶佔下一代生態。AMD採用的7nm製程,可以將Vega架構的晶體管密度提高到原來的2倍,性能提高到原來的2.35倍。7nm消費級CPU也將在明年面世。同時,Intel的10nm芯片進展緩慢,良率問題無法在短期內解決。而NVIDIA的Volta架構GPU仍基於12nm製程工藝,我們預計AMD有望利用先發優勢建設AIGPU生態。

lAMD與曙光長期合作,產品適配享先發優勢。2016年AMD公告將X86生態授權給曙光子公司海光,AMD與曙光成為長期合作伙伴。同時,曙光的GPU服務器適配於AMD7nmGPU,一旦流片,我們預計曙光大概率能在第一時間完成調試推向市場。

AI算力需求的增加加速GPU服務器的爆發。隨著算力的需求進一步提升,將增加對算力基礎設施的投入,而目前大多數神經網絡計算仍然用於推理(部署),而不是訓練,這意味著公司需要重新調整用途或購買更多的芯片進行訓練。傳統的CPU服務器已經不能滿足深度學習大量並行算法的需求,我們預計AIGPU服務器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X86芯片進展順利,長期邏輯逐步兌現。X86芯片國產化、人工智能算力需求、存儲低端轉向中高端、雲服務將在18年持續驅動公司業績爆發。原預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5.35/10.08/16.46/22.12億元,考慮芯片出貨量短期不會爆發,下調盈利預測,預計2018-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77.1/104.2/151.9/182.3億元,預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5.16/8.55/12.2/18.8億元,維持“買入”評級標準

||##PG##||

雲計算產業進入加速增長期 六股迎騰飛契機

天源迪科(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天源迪科:首獲阿里雲鉑金合作伙伴認證,緊密關係推動雲業務高速增長

天源迪科 300047

研究機構:安信證券 分析師:胡又文,曹佩 撰寫日期:2018-06-14

公司今日發佈公告,近日獲得阿里雲“企業服務合作伙伴計劃”及“Apsara Aliware合作計劃”之首家鉑金合作伙伴授權,有效期至2019年3月31日。

點評

與阿里雲合作更近一步,技術實力獲得充分認可。公司早在聯通系統雲化時期即與阿里雲展開合作,目前雙方已在電信運營商、交通、能源、航空等行業緊密合作。此次鉑金合作伙伴授予顯示公司與阿里雲的合作更進一步,彰顯其產品和技術實力獲得阿里雲的充分認可。

雲計算發展勢不可擋,巨頭合作伙伴顯著獲益。阿里雲2017年收入112億人民幣,2018年一季度同比增長103%,連續12個季度收入同比保持100%增長。在雲計算巨頭日益主導IT架構的格局下,合作伙伴成為了雲計算產業鏈的重要一環。公司作為阿里雲首家鉑金合作伙伴,將充分受益雲計算的浪潮。

藉助阿里雲架構提供SaaS產品,有望實現商業模式升級。阿里雲企業服務合作伙伴計劃通過全方位提升企業效率的PaaS和SaaS類產品,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Apsara Aliware合作計劃是阿里雲基於阿里企業級互聯網架構使企業可實現從傳統IT架構到互聯網架構跨越式升級。通過阿里雲鉑金合作伙伴授權,未來公司有望通過提供SaaS類產品實現自身商業模式的轉型。

投資建議:我們看好雲計算的高景氣度推動公司業務的跨越式發展。預計公司2018-2019年的EPS分別為0.61元、0.77元,維持買入-A投資評級,6個月目標價21元。

風險提示:新業務發展不及預期;產品化程度不及預期。

||##PG##||

雲計算產業進入加速增長期 六股迎騰飛契機

泛微網絡(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泛微網絡:OA龍頭誰與爭鋒

泛微網絡 603039

研究機構:國信證券 分析師:高耀華 撰寫日期:2018-04-03

評論:

OA 專精。

泛微網絡主要從事協同管理和移動辦公軟件產品的研發、銷售及相關技術服務。協同管理和移動辦公軟件是基於流程管理、門戶管理、知識管理、目標計劃、任務協作、人力資源、客戶管理、項目管理、集成管理等業務模塊,讓組織內的人、財、物、信息、流程等資源集中於一個全面協同的運營管控體系內進行管理,並讓組織內所有應用都可以在移動終端上使用的應用軟件。泛微網絡的主要產品按照所針對的組織從大到小排列,分別為e-cology、e-office 和eteams。其中,e-cology 為泛微軟件的主要產品,收入佔比超過95%。

進取的銷售策略。

泛微網絡的主要產品e-cology 採取直銷模式,但是在實施時需要區域服務中心和區域授權業務運營中心的配合。公司總部採用電話支持、在線遠程服務、郵件服務、客戶交流會等多種方式提供服務支持。每個中心均配備技術服務人員,在售前、售中、售後各個環節直接接觸最終客戶,快速響應並提供現場服務。也就是說,公司的產品的實施的一部分由授權服務中心進行,並與其進行分成,分成體現在銷售費用中的實施費用。這大大激發了合作伙伴的積極性。

穩健的財務策略。

根據泛微網絡年報披露,其收入確認採用如下原則:

l 公司e-office 系列產品是具有較強的通用性,客戶需求差異較小,並且可以批量複製銷售的應用軟件。公司在收到訂單後,授予客戶使用許可,並同時滿足上述銷售商品收入確認條件時確認產品銷售收入。

l 公司eteams 系列產品是具有較強的通用性,客戶需求差異較小,公司在收到訂單後,授權客戶在一定期間內的使用許可,並同時滿足上述銷售商品收入確認條件時確認產品銷售收入。

l 對於需要安裝實施的軟件產品,本公司在軟件產品按照合同約定內容完成實施、交付和測試工作,經必要的用戶培訓和系統的試運行,取得客戶簽署的書面驗收材料,並滿足銷售商品收入確認條件時一次性確認軟件產品銷售收入。

不難發現,對於公司收入佔比超95%的e-cology 產品的,泛微網絡的收入確認是相當保守的:其在驗收完成後才進行收入確認,而不是像別的公司採用完工百分比法,泛微網絡龐大的預收賬款、充足的現金流可以側面說明這一點:

泛微網絡2017年預收賬款達到了1.94億,同比增長67%,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1.57億元,同比增長27.48%。

考慮到泛微的項目實施週期較短,我們認為,其預收賬款中有一定比例在完工百分比方法下可以得到確認,如果將其加回可對泛微網絡的淨利潤有積極貢獻。

預計公司18-20年收入分別是10.56/15.32/21.44億元,同比增長50.0%/45.0%/40.0%; 歸母淨利潤分別是1.13/1.51/2.09億元,同比增長29.5%/34.2%/38.0%;EPS 分別為1.63/2.19/3.02元;對應PE 分別為63.6/47.4/34.4倍。給予“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

EBIT Margin 較低;競爭加劇風險;非經常性損益較高風險;項目質量把控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