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鄉村旅遊精確交流行

四月份就開始運作的山東千人臺灣鄉村旅遊精確交流終於在十一月十八日成行,晚七點到達臺灣桃園機場。諾大的一個機場,黑壓壓的人群居然聽不到嘈鬧的聲音,都在有秩序的排隊等候過安檢。只有同行的一位仁兄大聲講著電話的聲音響徹整個大廳,在寂靜的夜裡分為刺耳,別人投來異樣的目光讓我們一陣陣汗顏。(讓寂靜描述機場環境或許大家都不相信吧,但的確如此。)

臺北的街道很窄,車卻很多,摩托車更是如蝗蟲般,道路也沒有柵欄之類的東西,行人都自覺的看著紅綠燈的指示走著斑馬線,沒有紅綠燈的路口如有行人,車都主動提前停下來避讓,臺北城市化程度很高、密度很大,樓與樓之間間距很小。就是這樣一個城市沒有堵車、聽不到汽車喇叭的聲音是不很驚奇呢?我們一行27人很幸運,溫度適宜、天氣晴朗、天空一碧如洗,街道近乎一塵不染的。

第一天的目的地是飛牛牧場,一個一百多戶七十年代就開始以牛奶為產業的一個傳統農莊。和我們一樣在當時也遇到和我們一樣產能過省奶賣不掉的窘境。但他們不是如我們一些人的做法市場稍不好就轉型,也不是急於求成,而是五十年用心把它做成一個新的產業鏈。飛牛牧場位於臺北、臺中的中心,兩個城市化程度都很高的城市。它簡直就是一個為周邊城市量身定製的一個休閒、娛樂、教育、購物、餐飲的場所。

牧場的主題是不很有感覺呢?

奶牛、羊進食的時間都是有遊客化高價買來牧草排隊餵養的,趕不上的只好下一次再體驗啦。牧場主人不光省了牧草錢,連人工費都省了。可以體驗的項目很多,擠奶、餵魚、剪羊毛等等。售賣飼料的都是自動投幣的機器,很是方便。

一個不起眼的蝴蝶大棚也是孩子們喜歡玩的地方。久居水泥森林的人們總是缺少和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吧!

享受陽光、草地的人們。

整個牧場沒有太多的修飾,有的小路是用木屑鋪的踩上去軟綿綿的很舒服也很乾淨,當然也更環保。

牛奶火鍋、奶牛布丁、各種牛奶飲品也深受遊客喜愛,但價格不菲,圖上一個小小的布丁人民幣就十元左右,大大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值。對了圖上文質彬彬的學生就是我們此行的團長于濤先生。

找不到媽媽的小女孩,同行不乏有愛心者,又是安慰又是關心,但霸氣的是張導的話,走吧別擔心,臺灣就沒有丟小孩子的。

姜麻村是一個只有三十來戶的村莊,幾十年以大姜種植為產業,每年都會類似我們大姜節為主題吸引遊客。以大姜為材料做的各種生肖、圖騰,和壽光菜博會比起來簡直是小兒科。但農場還是在土地很有限的情況下做到了五年休耕土地、不過度使用化肥農藥,他們的產品無意是綠色健康食品。

產品外觀不吸引眼球吧。協會理事長的兒子為紀念早逝的媽媽,打造了思念媽媽味道民宿、咖啡館讓遊客來了有家的感覺住了就不想走。理事長說我們就是賣賣空氣、綠地而已。遠處的是中央山脈,每年都能擋住颱風的肆虐。

臺灣的宗教很自由的,但基本都是供奉著文聖孔子,武聖關公、岳飛,漁民供奉媽祖。姜麻村也不例外,看看他們的祠堂是不高大上的感覺

實際沒有神靈可以保佑我們的,他們只是以另一種方式尋找一種自我安慰,讓慾望降低,讓心態平和,讓家人健康平安。臺灣的物質文明已經發達好多年,物慾已不再強烈,自然所有的寺廟都沒有供奉財神的。

臺灣鄉村旅遊精確交流行

臺灣鄉村旅遊精確交流行

臺灣鄉村旅遊精確交流行

臺灣鄉村旅遊精確交流行

臺灣鄉村旅遊精確交流行

臺灣鄉村旅遊精確交流行

臺灣鄉村旅遊精確交流行

臺灣鄉村旅遊精確交流行

臺灣鄉村旅遊精確交流行

臺灣鄉村旅遊精確交流行

臺灣鄉村旅遊精確交流行

臺灣鄉村旅遊精確交流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