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招生大戰:營銷成比拼關鍵 盈利仍成問題

王鳳至/文

爭分奪秒。

對於中國所有在線教育創業者來說,都是這樣的狀態。面對著萬億級的市場,先行者未必不可顛覆,後來者仍有希望居上,整個行業始終處於狂奔突進的狀態。而在這場主打科技改變傳統教育的創業風潮中,透過“AI老師”、“技術賦能”這些響亮的口號,營銷宣傳反倒成了參與者如今比拼的關鍵。

營銷大戰

暑期臨近,在線教育平臺營銷競爭愈發激烈。從地鐵廣告、綜藝冠名到電視廣告,諸多的在線教育品牌都打起了“低價”、“免費體驗”的口號,吸引新用戶意圖明顯。

根據艾瑞諮詢發佈的《2018年中國K12在線教育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3-2016年,中國K12在線教育行業市場規模增長率基本保持在30%以上,2017年攀升至51.8%,市場規模達298.7億元,另一方面,K12教育行業也是一個目前CR4(行業前四名份額集中度指標)不足5%的千億剛需市場。

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吸引大量玩家和資本入局,暑期、寒假、期中期末、升學考試前……平臺對市場和用戶的爭奪幾乎覆蓋了教育的每一個節點。除了免費課、低價課、附加教輔禮品課程等產品價格戰,信息流廣告推廣、戶外廣告鋪設、節目冠名、購買搜索關鍵字等也均成為平臺營銷推廣的重要方式。

多家在線教育創業公司CEO在與財經網對話中表示,其產品獲客和宣傳主要依靠用戶口口相傳。但從梅花網廣告監測數據搜索結果來看,學霸君、猿輔導、海風教育事實上都鍾情於信息流廣告的投放宣傳,而掌門1對1更傾向於戶外廣告推廣,身處競爭激烈的K12市場,營銷競爭不可或缺。

如今情懷撐起的教育市場,營銷卻成了生存的關鍵。

互聯網步入下半場,用戶紅利逝去,線上流量越來越貴,教育行業的營銷出現“僧多粥少”的激烈競爭。在此前提至之下,在線教育平臺實則急需騰訊、百度等此類固有大流量平臺為其導流,但事實上不論是猿輔導、學霸君、海風教育還是掌門1對1 等平臺,都並未擁有所謂“背靠大樹”的優勢。

而對比傳統線下輔導機構來說,品牌效應的缺乏也是原因。相比於新東方、好未來等傳統線下培訓機構通過多年面授課發展的基礎,已經具有了一定口碑相傳和知名度,對互聯網流量的需求相對較低。而在線教育平臺不受場地限制,入局門檻低,導致平臺數量較線下機構更多,家長選擇範圍更大。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權認為,在線教育平臺需要一定的營銷,但不應瘋狂。在互聯網時代,線上經濟的蓬勃發展,離不開線上手段的有效運用。在線教育屬於互聯網線上經濟的一種,由於進入門檻低,在線教育競爭日益激烈,其發展離不開低價課、免費課、抽獎送禮品、綜藝冠名等多樣化的營銷手段。僅僅靠傳統的“口口相傳”可能見效慢,但如果過度營銷,則會給人造成過度包裝、誇大宣傳的印象,適得其反。

騰訊數據實驗室發佈的《2017年中國教育培訓行業白皮書》中指出,對於學習培訓類廣告而言,成人用戶態度相對開放,對於與孩子相關的學習教育類廣告,家長用戶的態度更為開放。營銷宣傳或是平臺打響知名度、推廣產品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但同時也催生了眾多問題。

惡性競爭

“與其說這是一個涉黃事件,不如說這是競爭的時候一個非常下三濫的做法。”談及學習類APP涉黃事件,學霸君CEO張凱磊如此評論道。

2017年8月,多款教育學習APP被曝出現涉及色情或性暗示的圖文內容,小猿搜題、猿題庫、作業幫、學霸君等產品均被推上風口浪尖。“互相攻擊在對方的(產品)裡面刷一堆這種東西(涉黃內容),坦率的講防是防不住的,但是我們都找到了相應的IP。”張凱磊對財經網表示。

去年8月14日,小猿搜題召開媒體溝通會對“涉黃”事件進行回應時稱,其平臺的涉黃內容均是其商業競爭公司“作業幫”員工的惡意抹黑。面對小猿搜題的指控,作業幫則表示“持續遭遇來自某同行無端的攻擊和誣告”,將通過司法途徑追究其法律責任。

有評論文章指出,“在爭吵指責公司惡性競爭時,卻鮮有人注意那些被陷在這場鬧劇中的孩子。”一家教育培訓機構的相關負責人則表示“同質化、低水平的惡性競爭是教育培訓業的普遍問題。”

行業內的競爭從未平息,今年5月,在線教育品牌掌門1對1陷入“涉嫌欺騙消費者”事件。在線教育品牌成長保投資方之一,昆仲資本高管在朋友圈發文直指掌門欺騙用戶:“掌門一對一,你成功地噁心到我了,無節操欺騙用戶,成長保是你旗下的?!呵呵,百度這關鍵詞也是賣得夠噁心的。”

在線教育招生大戰:營銷成比拼關鍵 盈利仍成問題

消費者在百度上搜索幼小銜接教育機構,找到了成長保申請試聽課程,但卻是掌門1對1老師與其對接,並稱“成長保是我們旗下的”,而在百度搜索中搜索“成長保”關鍵詞,得到的結果卻是“掌門少兒-成長保”的廣告,疑似掌門1對1在百度購買“成長保”關鍵詞進行截流。

在線教育招生大戰:營銷成比拼關鍵 盈利仍成問題

在線教育招生大戰:營銷成比拼關鍵 盈利仍成問題

在線教育招生大戰:營銷成比拼關鍵 盈利仍成問題

3年融資6次、年營收10億元、掌門1對1這家年輕的在線培訓機構在迅速成長,被多方投資人看好的情況下,流量、用戶、業績增長的壓力不容忽視。

該事件的另一方成長保則在今年6月陷入“刷單”質疑,據財經網瞭解,因存在數據造假問題,成長保新一輪融資也暫時擱淺。

除卻惡性競爭事件,在線教育平臺促銷、抽獎等活動被曝作假也時有發生。2017年底,曾有家長舉報海風教育虛假活動欺騙消費者,該家長髮現,其活動獎品包括手機話費、海風購課抵用券等及20臺iPhone X,但20臺iPhone X的獎品根本不存在,是一個欺騙家長和學生的騙局。

而今年3月,有報道稱在線教育機構掌門1對1推出的掃碼公益贈書活動涉欺詐,掃碼容易領書難,也有網友表示“這個套路毫無技術含量”,公益活動成了商人們精心策劃的營銷噱頭。

盈利難題

《2018中國K12在線教育行業研究報告》中提到,長期來看,K12在線教育行業的市場格局將呈多頭林立狀,天然屏蔽“有你沒我”的互聯網殘酷戰爭。但事實上,目前平臺間競爭依舊激烈。

一個普遍的認知是,在線教育行業入局門檻低。這導致目前在線教育行業普遍存在同質化問題,不論是題庫型產品、1對1輔導產品、還是在線班課,創業者均未形成自己的行業壁壘,在抄襲的基礎上進行所謂的“微創新”成為行業普遍現象。

一位不願具名的好未來資深教師對財經網表示,部分在線教育機構會出價幾倍去好未來或者新東方挖教師,挖來一個老師就相當於自帶教研體系,可以直接把講義、教材和師資培訓體系帶到新的平臺。成熟教師和體系化經驗短期內可以幫助平臺穩固生源。“這是可以讓平臺很快賺到錢的”該老師表示。但傳統線下模式照搬線上是否長期合適?差異化壁壘如何打造?目前來看很多在線教育平臺並沒有清晰的想法。

隨著近年來,人工智能和大數據與教育產業的結合,一些在線教育品牌都打起了“AI教師”、“人工智能挑戰高考狀元”等引人關注的營銷點。一位在線教育創業者告訴財經網,“就目前來看,人工智能做高考題其實是很難達到高考狀元那個狀態和分數的,其中會涉及到語義識別、算法,有時候僅僅一個字之差可能就是兩道題,機器的理解根本達不到如此精準的程度。”

傳統的教育方式因其效率問題很難做到一對一教學,在線教育通過技術手段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率,讓學生用最少的時間找到學習的問題與難點所在,最大程度的避免了題海戰術的費時費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儘管目前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對在線教育的接納程度尚且有限,但在從業者看來,這是教育發展的趨勢所在。

但尷尬之處在於,目前對於絕大多數在線教育平臺,他們仍然無法解決的還是盈利問題。部分在線教育創業者們在與財經網對話中表示,部分業務已經實現了盈利,但若論起整體情況則依然處於虧損狀態。

即使是已經上市和待上市的公司,它們面臨的問題依然是虧損。日前滬江教育提交了上市招股書,招股書顯示,滬江2015年、2016年、2017年收入分別為1.85億元、3.39億元和5.55億元,三年分別虧損2.8億元、4.22億元和5.37億元。

三年連虧,滬江教育並非個案。2016年6月在美國上市的51Talk不僅頂著虧損的帽子上市,近年來其營收在增長的同時,虧損也在持續。

面對著日益昂貴的線上流量,儘管擁有龐大的用戶下載量,但要將這些用戶轉變為付費用戶卻並非易事。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居高不下的營銷費用,對於在線教育公司而言最需要解決的是規模與利潤的平衡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