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的誤區,你懂幾個?

把葡萄酒簡稱紅酒

以至出現“霞多麗紅酒”的謬誤。即使是天才般的釀酒師,也不可能用霞多麗白葡萄釀造出紅酒來。

實際上,紅酒只是葡萄酒的一種,葡萄酒還包括白葡萄酒、桃紅葡萄酒、香檳、起泡葡萄酒、甜白葡萄酒(貴腐酒)、冰酒、雪利酒、波特酒、馬德拉酒以及各種加香葡萄酒(味美思等)。

葡萄酒的誤區,你懂幾個?

葡萄酒加雪碧

(夜宴)上映後,馮小剛導演說:”我想拍這麼一個電影,現在中國有錢人迅速分化兩派,一邊是海歸派,一邊是本土派。海歸派喜歡去戶外運動、上健身房;本土派喜歡去夜總會、蒸桑拿。本土派喝紅酒加雪碧,這海歸派說,歐洲人研究幾百年,最難的事就是從紅酒裡把這糖份給提出去,結果咱們中國同胞都給兌回來了“。

如果你覺得不夠甜,乾脆換一瓶甜白葡萄酒;如果你覺得過濃烈,可以換一瓶酒精含量低一些的——其實紅葡萄酒的酒精含量已經很低了,通常只有12%-14%。

連上6瓶不變樣

一頓飯,連續上6瓶一樣的葡萄酒,而不懂得是應該上6瓶種類不同的葡萄酒。

根據西餐宴會體系,餐前要喝開胃酒,比如香檳、氣泡葡萄酒、幹雪利、味美思;正是進餐當然要佐餐酒,基本原則是:白肉(海鮮)配白葡萄酒、紅肉配紅葡萄酒,桃紅葡萄酒可在二者之間迴旋;上甜品時配甜酒,比如貴腐酒、冰酒;餐後還該來一杯消化酒,比如波特酒、馬德拉酒以及白蘭地。

當然,”白肉配白葡萄酒、紅肉配紅葡萄酒“是建立在西餐基礎上的,而中餐與西餐的烹調理念有很大的出入,所以我們也不一定固守這個原則。搭配葡萄酒,除了要看紅肉還是白肉,還要看烹飪方法和調味原料。我們要配合的不是食物的顏色,而是食物的味道。比如西湖醋魚,就不一定非要選擇白葡萄酒了,不妨嘗試用一款黑比諾紅葡萄酒,也別有洞天。

葡萄酒的誤區,你懂幾個?

相信”酒是老的香“

CCTV《每週質量報告》曾經報道,北京某葡萄酒公司2001年才投產,但酒標上的年份卻有”1992“的。更荒唐的是,”1992“賣198元、”1998“賣42元、”1999“賣23元,他們為年份與價格建立了成正比的數學關係:年份越老,價格越高。

國產葡萄酒的”早產現象“,正是迎合了消費者的慣性思維——”酒是老的香“。實際上,葡萄酒的品質和價格,是隨不同的年份是曲線波動的,而不是隨酒齡呈直線上升形態。因為葡萄酒的品質不是取決於酒齡,而是取決於葡萄酒的土質和葡萄酒生長採收那一年的日照、降雨量及氣溫的適時與適量(酒標上年份不是罐裝日期,而是葡萄生長採收的年份)。同一塊土地,由於每年的氣候不同,葡萄酒的品質也就存在相應的差異。所以,同樣是一箱(12瓶)拉圖紅酒,1981年的現在賣1000多英鎊,1982年的卻要9400英鎊。

認為葡萄酒越放越好

同樣是受”酒是老的香“的影響,認為葡萄酒越放越好。

理論上,葡萄酒是一種有生命的東西,裝瓶後仍然會有繼續成熟和變化。在良好的儲藏條件下,葡萄酒會在歲月的歷練中使得單寧酸逐漸柔順圓滑,酒香更加富有深度,口感也更為均衡協調。頂級酒莊的黃金年份出品可能要放到十幾年以後才漸入佳境;甚至在半個世紀以後,仍然會大放異彩。不過,美國葡萄酒教育家、原紐約世貿中心頂樓世界之窗餐廳總侍酒師凱文•茲拉利在《葡萄酒入門》指出:”並非所有葡萄酒愈陳年愈好。事實上,世界上90%以上的葡萄酒在一年以內喝掉最好。“

一瓶葡萄酒的生命週期,就像一個女孩的成長一樣,童年有天真爛漫的可愛,豆蔻年華有楚楚動人的嬌媚,花樣年華有婀娜多姿的萬種風情,徐老半娘有風韻猶存的雍容,葡萄酒帶給我們的享受,在每一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體驗。如果我們教條地期待陳年,整天惦記著什麼時候才會達到高峰,那將會失去多少品嚐的體驗和樂趣?從這個意義上說,一瓶葡萄酒在任何時刻打開都是適合的時宜。

在觀察酒色、欣賞酒香階段,用拇指和食指夾住杯柱底端——拇指豎起垂直倚在杯柱上,食指彎曲卡在杯座上面,其餘手指以握拳形式墊在杯座底下固定作用。這樣,無論是向外傾斜45度去觀察酒色,還是向內傾斜45度來探詢酒香,都能控制自如,特別有力度,感覺很帶勁兒。

在宴會上,如果需要走動,需要拿著酒杯與別人交談時,請把所有手指撤離杯柱,直接用拇指和食指夾住杯座——拇指壓在上面,食指墊在下面,其餘手指以握拳形式支撐在食指下面。這樣拿酒杯,有暫停、期待和聆聽的意思,而且看上去也比較酷。

葡萄酒的誤區,你懂幾個?

喜歡滿上

蘇東坡在《行香子》寫道:”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

但若是葡萄酒,只須滿三分,好給葡萄酒的芳香留下回旋、對流和集中的空間。

另外,如果倒得太滿,一瓶750毫升的葡萄酒,即使用容量較小的215毫升ISO標準品酒杯,也不夠三五知己酒過三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