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型領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能力型領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能力型領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今天和你討論第二種領導模式:能力型領導。在企業中,由能人創辦,並且在能人的帶領下快速成長起來的,不在少數。於是,很多企業就形成了能力型的領導模式,甚至高度依賴於一個關鍵的能人。有一個強有力的能人,毫無疑問是好事。但是,這個關鍵能人的自我定位,常常也成為企業能否持續做大的關鍵。有些企業,恰恰是因為有了這個能人,常常無法發展壯大,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1、管理精力回報率

十幾年前,有一次一位管理學教授和一位很有名的企業負責人一起外出旅行。幾天的時間裡,他們朝夕相處,這位企業負責人基本上手機不離身,不是用電話處理問題,就是用手機發短信指揮下屬。後來,他們有機緣坐下來,一起來深談管理風格這個話題,這位教授直截了當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如果企業高度依賴於你,連出門幾天都請示不斷,我覺得你的企業很難發展壯大,無法再上一個更高的臺階。道理很簡單,就是你沒有時間,沒有辦法去考慮更加重要的事情。

這位教授對他說,領導者帶領一個組織發展到一個階段,要善於擺脫開解決具體事情的這個層次。首先,你要想得開,地球離了誰都轉。這位教授當時開玩笑的話是這麼說的,我說:“你覺得自己很重要,但是,地球離了你們這些‘重要的人’,說不定轉得更快,只是你自己不覺得。”所以,這位教授建議他在職退休,把企業的運營控制權徹底放出去。他真的這麼做了,這十幾年下來,業績增長了將近十倍。

另外這位教授建議他應該更加注重制度建設。企業規模大了,其實也就意味著,同樣的事情出現的次數就多了,也就意味著可以進行制度建設了。建立規矩,有了規矩,發生了什麼事情,按照規矩辦。然後,領導者在這個基礎上學會授權,該找誰解決的問題就找誰,領導者只要處理那些例外的情況,也就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新問題、大問題、難問題就可以了。最後,即使這些新的問題、難的問題和大的問題,你也要漸漸地把它們納入制度管理。

這樣,領導者才能抽出身來,有時間思考一些更大更重要的事情。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下屬只有被授權,得到了被充分信任的感覺,他放手工作,才能成為一個大的能人。所以我說,能人的一個本事,就是要善於創造新的能人。

2、能人不及時放權,會被下屬拖垮

如果一個能人不及時學會放權,最後你一定會被下屬拖垮。我自己做過副手,也做過一把手。坦率地說,做副手比做一把手舒服,因為凡事,你只要不想擔責任就請示,請示彙報總是沒有錯誤的,只要把握好請示彙報的姿態,不讓一把手煩你就好了。可是,作為一把手,沒人可以請示,遇事你都要自己承擔責任,壓力就比較大,如果所有的副手都來請示,你最後一定會被拖垮。

所以我常說,能力型的領導者都是站在懸崖最邊上的人,而他的“裡面”站滿了下屬,如果這些下屬一起向內發力,領導者就會在山崖邊有更大的空間,站得更從容。而如果下屬們一起往外湧,第一個被推下山的,就是那個最有能力的一把手。

下屬不停地向你請示,讓你不堪重負,本質上就是用力向外推你。

所以,能力型領導者,必須要學會放權,防止下屬依賴,這是組織規模發展到一定階段的一個必修課。而想要做到這一點,學會找到有能力、有擔當的副手非常重要。不是有一句話叫“能人背後有能人”嗎?我現在講一句話叫 “ 能人前面有能人,能人替你創空間 ” 。

3、能力型領導要學會“擺人頭”

這些年我見過很多有能力,但不堪重負的能力型領導者,仔細分析他們不願意放權的原因,主要有兩條。第一是擔心失控;第二是害怕失落。擔心失控,是人之常情。不過,因為怕失控,而堅持不放權,不是辦法,組織發展不大。關於控制的手法,我們後面會細講。今天,我只講一點,就是領導者要學會抽出一定比例的時間學習擺人頭。什麼是擺人頭?就是發現人才、安頓人才。

擺人頭的步驟無非幾條:

(1)確立組織的價值觀和發展方向,換句話說,就是確立自己的價值觀和發展方向,由此確定選人、用人的標準;

(2)選擇符合條件的下屬,花時間有針對性地培養交流,這裡面的關鍵是要看他們處理重要事情的時候,他們的觀念和手段夠不夠;

(3)一定要隨時給自己找一個備份,通過交辦不同類型的工作,來歷練他們的能力。

請領導者們記得:組織規模越大,花在擺人頭的時間就越長,你要成為未來的領導者,你就要從現在開始歷練你擺人頭的能力。大家都知道GE(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前任CEO韋爾奇是一個出色的企業家,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韋爾奇的前任在擺人頭、挑選接班人的過程中所花費的心力非常大。據說,他有70%的時間是和公司的人力資源副總裁一起度過的。

而韋爾奇在用人授權方面所花費的心力,其實一點也不比他的前任差。有一個秘訣,就是韋爾奇從來不吝惜和下屬談話的時間。韋爾奇剛剛上任的時候,他往往通過公開場合的表現來判斷一個下屬行還是不行。過了一段時間,他發現自己的辦法不行,他改為每一次就一個具體問題和下屬深談。他花了很多時間和下屬進行個別談話,討論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法,來判斷下屬的能力和培養的潛力。這樣做,一方面讓他自己對業務有了很深的瞭解,更為重要的是,他可以由此來發現合適的人,做到知人善任,適時放權。

我們都知道,韋爾奇在GE任職二十年間創造了管理上的輝煌,大家對他個人佩服得不得了。但大家不知道的是,他能夠成就這樣的輝煌,不是因為他自己行,而是因為他會用人,他用的人行,他會授權,眾人拾柴火焰高,不是他獨角戲唱得好,是大家唱的合唱好。

德魯克在《管理的責任》這本書中特別強調,管理者首先要問的是,哪些事情是關乎企業成功和生存的當務之急的?這個當務之急是必須自己來做還是別人也可以做?如果交給別人做,可以做得一樣好,甚至更好,那就應該把這個工作分派出去。德魯克說,很多問題,不是管理者沒有能力,也不是他不願意去做,我們沒看到他做,而是因為他覺得應該花精力做別人不能做的、更重要的事情。這件事情他能做,別人也能做,那不如把這件事交給別人做,這就是授權。授權之後還有一個秘訣,叫做“有所知,有所不知”。什麼叫“有所知”呢?就是要知道哪些是最大的事情,要知道制度體系無法處理的例外事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