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紡化工實踐團「三下鄉」調研 陽邏開發區「美麗鄉村」的發展

為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青年大學生進行“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要求,武漢紡織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苦幹暑期社會苦幹精神實踐團隊赴“武漢綠谷”輻射下畢鋪村及馬鞍村的建設與發展。

“武漢綠谷”是新洲“十三五”提出的新概念,是武漢市實施“創谷”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選址於陽邏開發區倉埠工業園,規劃面積2.18平方公里,主要依託格林美(武漢)城市礦產循環產業園、中建三局武漢綠色建築產業園,重點發展“互聯網+綠色循環再製造”產業,規劃建設綠色產業聚集區、創客與研發機構聚集區、綠色消費與循環經濟展示區、綜合服務區、生態生活區等五大功能區。

七月十一日上午,化工學院苦幹精神實踐團到達武漢市新洲陽邏開發區畢鋪村支部委員會,並與該村書記和主任關於畢鋪村在“美麗中國”政策出臺及“武漢綠谷”概念的提出後的變化與發展展開座談會。會上,書記詳細介紹了近幾年該村在美麗鄉村建設及精準扶貧工作的規劃。孫書記談到,依託格林美城市礦產循環園建設的“武漢綠谷”帶動了畢鋪村經濟發展,提供了就業崗位,對精準扶貧工作起到重要作用。實踐團隊瞭解到畢鋪村精準扶貧貧困戶一共39戶,去年脫貧32戶,剩下7戶預計今年全部脫貧。會後,在村書記及村委會工作人員帶領下實踐團隊前往村民家中進行了題為 “美麗中國政策下武漢市城市礦山的發展對居民影響”的問卷調查並普及了“美麗中國”政策。

武紡化工實踐團“三下鄉”調研 陽邏開發區“美麗鄉村”的發展

武紡化工實踐團“三下鄉”調研 陽邏開發區“美麗鄉村”的發展

武紡化工實踐團“三下鄉”調研 陽邏開發區“美麗鄉村”的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實踐團隊通過在畢鋪村的調研深刻體會到了“美麗中國”政策的必要性,也給實踐團隊未來在資源開發等方面到來了新思路。(陳俊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