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投資:15年投13個醫藥項目,投資占比直超5成,從醫藥切入占領醫療價值高地

桀驁不馴的中國市場令諸多精明的投資者忘而生畏,而醫療領域更是因為回報週期、專業度門檻的屏障而將許多機構拒之門外。雖然有很多機構前赴後繼前來,但經過沙漏的篩選,倖存者卻總是寥寥無幾。

然而,一家在消費與餐飲、文化傳媒、環保與新能源、高端製造等領域投資於超過百家企業的機構,卻15年裡深深紮根於醫療領域且毫不動搖,它就是弘毅投資。

成立15年來總共投資了13個醫藥項目,醫藥領域投資金額佔比醫療領域投資金額近6成。弘毅投資的野心非常明顯——要從醫藥切入佔領醫療價值高地。而從15年醫藥細分領域的成績單上來看,弘毅投資確實有一種百折不撓的精神所在。

上萬億的大健康賽道,醫藥投資佔比直超5

2003年左右,醫藥領域甚至醫療領域並沒有出現創業熱潮,整個市場其實相對而言算不上特別活躍。但也正因為此,反而為聚焦醫藥的弘毅投資,提供了更多機會。

自2003年成立,弘毅投資在15年的時間裡在醫藥、器械、服務等領域,由點及面進行了系統佈局。也是從醫藥行業開始,弘毅提出並逐步實現行業專注,將醫療健康產業作為可以深耕、精雕細琢,從而賺取回報的投資領域。

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指出,2020年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要達到8萬億元,2030年要達到16萬億元。2016年,中國大健康產業規模已經達到4.6萬億元,但僅佔國民經濟的4%~5%,相當於日本的二分之一、美國的四分之一。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居民收入增加、自我健康管理意識的增強,以及政府對於醫療的加大投入、行業政策的調整、對市場化力量的鼓勵,醫療健康產業已經成為新的價值高地。而弘毅投資一張持續聚焦醫療健康產業,堅持以增值服務、價值創造為核心,引領行業發展。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弘毅投資在醫療健康產業領域的投入並不吝嗇。截至目前,弘毅共投資項目20個,其中醫藥領域的項目有13個;健康投資金額共100億人民幣,醫藥領域就佔48億人民幣。

此外,醫療健康領域投資金額約佔弘毅旗下PE基金全部投資金額的17%,而單單醫藥領域的投入,就佔弘毅旗下PE基金全部投資金額的10%。上萬億的大健康賽道,弘毅醫藥投資的佔比直超5成!

13年投資13

個醫藥項目

弘毅在醫藥行業投資的首秀是2005年9月投資的先聲藥業。這是弘毅剛成立三年的時候在醫藥行業的第一個投資項目。

2007年4月,先聲藥業成功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家在紐交所上市的化學生物藥公司,也創下了當時亞洲最大規模的醫藥公司IPO紀錄。2013年3月,弘毅再次攜手先聲藥業,啟動私有化進程。同年12月,完成了這一當時中國醫藥行業規模最大的私有化交易。

此後,自2005年起之後的13年時間裡,弘毅先後投資了13個優秀的醫藥項目。

13年13個項目,什麼概念?相當於公司每一年都在醫藥行業裡抓住機遇,有足夠的危機意識。在產業鏈長、發展週期長的行業裡,保持耐心的同時,還要面臨市場的競爭激烈、技術迭代迅速的挑戰。

策略框架多少有些老調重彈,但投資組合卻常說常新。在國企改制方面,早期的石藥集團已為弘毅拿下“國企改制專家”的標籤。

國企改制轉型、產業升級的典型案例——石藥集團堪稱Buyout的經典之作。2007年6月,弘毅投資於石藥集團,協助集團實現整體改制,通過建立市場化機制、戰略轉型、業務升級,完全改變了以原料藥和普藥為主的低附加值業務模式,推出了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不僅在中國被認可,而且在美國、歐盟都被認可的創新藥、仿製藥,成為集團利潤的主要來源。創新藥、專利藥、品牌藥的利潤貢獻從19%上升至92%。

2013年1月,弘毅支持中國製藥整體收購母公司資產,將上市公司更名為石藥集團,併為公司引入包括Fidelity,UBS,Value Partners等優質長線投資人。2015年,弘毅投資從石藥集團退出。2018年,恆生指數宣佈將中國成藥及原料藥生產商——石藥集團納入為恆生指數成份股,成為唯一一家藍籌醫藥股。

通過改制與戰略提升,石藥集團已經從一家地方藥企成長為市值超過千億港幣的知名醫藥上市企業。作為幕後的推手,弘毅投資在醫藥投資領域取得領先地位。

戰術穩健,中藥、創新藥全維度覆蓋

雖然從一開始,弘毅在醫藥投資的定位就非常明確:堅持以增值服務、價值創造為核心,引領行業發展。

“從0到1”,弘毅投資在醫藥領域從“新人”變成了“老人”,每一個項目都各司其職,專注且不盲從。而弘毅也逐漸在穩健的投資戰術上,開闢新的醫藥領地,實現醫藥全維度覆蓋式投資。

2008年首次進入中藥領域、投資於腎病專家——康臣藥業,二十年來一直專注腎病領域的研究與製藥。康臣藥業的尿毒清顆粒成為國內首個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現代中成藥,穩居腎病口服中成藥市場榜首。2013年12月,康臣藥業在香港上市。

2010年,投資了非處方藥市場頭部公司滇虹藥業;2010年6月,弘毅投資與君聯資本聯合投資鴻翔一心堂並於2014年在深交所上市,成為“A股直營連鎖藥店第一股”;2010年,入資新加坡上市公司柏盛國際,成為其控股股東,實現醫藥行業跨境投資的關鍵一步——收購海外技術領先企業,並將其引入中國市場;2017年10月,領投大型醫藥零售連鎖企業全億健康,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隨著弘毅醫藥的佈局越來越大,終於在2014年10月,成立專注於醫院投資與管理的弘和醫療服務集團,致力於打造管理先進、服務優秀、品牌卓越、模式創新的投資管理集團。

同年,弘和併購上海最大民營醫院——楊思醫院,之後收購了浙江廣廈旗下三家醫院以及浙江建德中醫院及其旗下大佳醫藥有限公司。2017年3月,弘和仁愛醫療集團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傳統PE投資領域保持既有節奏的基礎上,弘毅已低調進入相關新業務領域:進入創新藥領域,投資了FibroGen。該公司核心在研新藥為Roxadustat 和Pamrevlumab,

FibroGen是總部位於舊金山的納斯達克上市生物製藥公司。儘管當時引來了許多質疑:弘毅一直說要做中國專家,為什麼要投到美國的一家上市公司?

實際上,弘毅有他的投資打算:投到中國市場、受益於中國經濟的成長,恰恰是這個項目的投資主題。FibroGen在創新藥研製方面是全球領先的,而這個公司和美國很多創新藥企業不同的地方,是團隊非常注重中國的機會,不光要在中國市場銷售產品,更重要的是依託中國市場的特色和需求,為中國的多發病、常發病患者更好地服務。

此後弘毅便不斷加碼創新藥的投資。2018年6月,弘毅投資領投天境生物完成C輪融資,作為一家立足於中國面向全球研發創新抗體藥物的研發公司,天境生物憑藉在靶點生物學、抗體分子工程研發及轉化醫學研究上的優勢,正快速推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項目管線。截至目前,共有超過10個在研生物藥,並與包括Genexine、MorphoSys AG、輝凌醫藥在內的生物技術公司和全球製藥企業以及包括藥明生物、泰格醫藥等在內的頂尖藥物研發外包公司開展合作。

當下面對創新藥估值過高的現象,弘毅投資投資總監李林表示:“創新藥估值高,但其估值模型和方法學基本一致,這並不是說中國的創新藥企業就貴的離譜。”在弘毅投資看來,好的醫藥研發團隊,往前推進確實需要很多資金的。當資本方給了他足夠的底氣,只要堅持價值投資,那麼整個中國創新藥的發展將會向前邁進一大步。

結語

弘毅投資董事長趙令歡表示:“弘毅十幾年如一日地看好健康產業,作為可以深耕、精雕細琢、從而賺取回報的投資領域,有當年百折不撓開掘石藥的故事,有贏得康臣/先聲的企業家信任的故事……做了很多投資,總體來說十分成功。健康產業是我們不斷加深加強的領域之一,我們正在聚焦,而聚焦的做法是大量地投、長期地投、不斷地投。”

優秀的項目從來都不會橫空出世,這背後的投資邏輯是弘毅一直將投資迴歸到醫藥價值本身,並充滿耐心的大手筆投入。對於弘毅來說,在醫藥領域做到真正的如魚得水是要有百折不撓的開掘精神與韌性。

市場在變,主動擁抱新經濟、新技術,不是這家成立15年的老牌機構主動謀變的全部。在醫藥領域,弘毅未來的目標是,繼續錦上添花。

本文為投資界原創,作者:Sunny,原文:http://news.pedaily.cn/201807/433704.s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