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幾歲你一定要明白,別把生命浪費在安逸上

20幾歲你一定要明白,別把生命浪費在安逸上

“嚮往安逸牢靠,不思進取,時代變遷,就失去了立身之本。”

小均是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大學剛剛畢業,給附近的各大公司投了很多簡歷。後來他去了一家新崛起的電影傳媒公司。

這家公司在國內正是上升期,迫切需要大量的素材積累。小均興沖沖地開始上班,到處發出邀約:

只要你跟我們簽約了,一年下來保底你可以有10萬的收入。而且公司還會有很多的福利活動,比如說一起出國旅遊啊!在幾個大城市定期舉辦活動,這對創作者特別有幫助。

公司對外開出的條件,相當優厚。對內給員工開的待遇呢!也還不錯。甚至比同行業的薪酬要高一點。平時還能見到一些喜歡的明星,簽名照啊,電影票啊,都是很容易拿到的。這一點尤其滿足小均的虛榮心。

對家長有交代,在朋友同學圈,也挺有面子的。

小均很滿意現在的這份工作,每天按部就班的完成任務。他每天收到的原始素材,陸陸續續發到公司的app上面。這個app就是公司最近兩年的主導項目。

這個APP原本計劃的是,每天不斷更新內容,在通過不斷擴張的人氣,拉來更多的廣告和投資,如果效益良好,就會分立出去成立子公司。

大半年後,這個app不溫不火地運行著。小均開始覺得,沒有當初的雄心萬丈了。項目做了一年,上級領導,有更重要的事情在忙,也顧不上投入精力宣傳推廣。

有一天,小均突然發現他座位旁邊的女同事沒有來上班。私下裡,他在微信上問那個女同事去向,原來女同事跳槽到了娛樂自媒體。

要知道,那只是一個創業小團隊。無論如何都不能跟這樣的,電影公司大平臺相比。

女同事中間問過小均,要不要加入,雖然待遇薪水提成,都得靠自己去拉單 寫文案。

小均想了想,一方面擔心被公司發現,畢竟職場上特別忌諱私人創業自媒體,另外一方面,他深深地覺得自己拉單子賺錢也未免太辛苦了。他拒絕了前同事。

就這樣,一眨眼又過去了半年。新年的春季,高層負責人忽然召集大家開會,並且通知大家,獨立做一個app項目缺乏遠景,現在類似的東西太多了,公司不打算再繼續投入了,取消每日更新原創,暫時轉載維持下去。

至於整個項目團隊,都會裁掉,留下人手重新調配安排,轉到版權運營、宣傳發布等等。

這消息晴天霹靂,小均鬱悶了好久,最後他還是辭職了。這兩年的青春,花在了一個擱淺的項目。

之前那個女同事,因為把自己的娛樂自媒體號做得有聲有色,在業內有口碑,反而被另外一家大公司高薪挖去,成為營銷推广部門的負責人。她本身繼續持有自媒體,跟合夥人深度合作。

小均只是普通小職員,他的工作,公司找到更加廉價的新人代替。

小均又不想去做什麼推廣宣傳,到處求人。於是他只好離職。

在休息思索一段時間,我叫上小均一起去了禪院打禪七。住在寺院,我們溜出去看風景拍照。

附近有一大片水田,有稻穀就有昆蟲,夏天的青蛙在田地裡跳躍鳴叫,自由休息,不愁吃喝。但路邊就是國道,來往車輛多,結果,不少青蛙被過路的村民騎著電動車抓捕販賣,或者意外壓到軋死。

我指著北邊,就在不遠處的寺院後山,有很多池塘,在那裡天地廣闊。如果青蛙搬家過去,就不至於橫遭不測。小均若有所思。

我們的修行也是同樣的道理。嚮往安逸牢靠,不思進取,就會像那些青蛙,危及便已伏下。時代變遷,新的規劃到來,失去了立身之本。

20幾歲的你更加應該明白,別把生命浪費在安逸上。

作者:李黎 出版《禪心禪意過一生》,暢銷全國,改變萬千讀者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歷任旅遊雜誌主編、某省佛教協會會刊編輯主任,創辦過禪生活類雜誌,在眾多畫報、雜誌開有旅行專欄、素食藝文專欄。

20幾歲你一定要明白,別把生命浪費在安逸上

“生活需要一顆禪心去發現美好。生命有它本來的樣子,換種活法,莫辜負人生這趟旅行。”隨書附贈五張超萌小和尚明信片、一份弘一法師手抄版心經。


暖心、實用 ID:bestnvha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