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產業的「中國時刻」即將到來

音乐产业的“中国时刻”即将到来

音乐产业的“中国时刻”即将到来

“下面我想問一個問題,如果你同意請舉手:現在是2018年,到2020年時,中國會成為世界上第一大的音樂市場嗎?到2025年呢?到2030年呢?到2050年呢?”

6月28日,北京。在聆聽了一整天中國音樂與國際業界的對話之後,從2001年開始觀察亞洲泛娛樂生態的Branded公司CEO Jasper Doant,好奇地向參加Tencent Music Connects全球音樂產業峰會的現場嘉賓和觀眾問出了以上問題。

音乐产业的“中国时刻”即将到来

△ Branded CEO Jasper Doant

在提到“2020年”時,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副總裁吳偉林以及少部分觀眾舉起了手;提到“2025年”時,舉手贊同的人更多了一些;提到“2030年”時,全場大部分觀眾都堅定地舉起了手。

或許從活動角度來說,Jasper提出這個問題只是出於現場互動的考慮,不過對於參與會議的大多數音樂產業從業者來說,在面對這個問題時的態度都是審慎且認真的。

其中隱藏的邏輯也十分有趣:問題並不是“中國音樂是否會成為世界第一”,而是“中國音樂何時會成為世界第一”。大家都相信這一命題發生只是時間問題,而不僅是一個假設。可以看出,從深陷“泥沼”到產業騰飛,當我們現在討論中國音樂時,已經足夠自信。

這也是Tencent Music Connects全球音樂產業峰會(以下簡稱TMC)選擇在2018年舉辦的重要價值。

Tencent Music Connects由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主辦,中國演出行業協會、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和中國音數協音樂產業促進工作委員會作為指導單位,中國唱片集團有限公司戰略支持。

中國音樂市場目前發展如何?國際市場如何看待中國音樂市場的崛起?中國音樂市場未來將如何聯動全球創造更多價值與活力?這些都是當下國內外從業者最為關心的話題,此次TMC峰會也從不同角度為行業與從業者提供了答案和參考。

中國音樂產業現狀解讀:長尾效應明顯,潛力巨大

中國音樂產業目前處於怎樣的發展階段?中國音數協音樂產業促進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徐宏莉與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副教授張豐豔分別在“音樂產業對城市發展的作用”以及“中國力量與中國未來”演講板塊中總結與解讀了中國音樂產業現狀。

首先,文化已成為中國未來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帶動手段。音樂產業長尾效應明顯,但結構與政策還需塑造。徐宏莉表示,和發達國家相比,國內文化產業GDP依舊落後,以美國文化產業GDP為例,其佔比為11.3%,中國該數據2017年僅為4.14%。不過在2004-2016年,中國文化產業GDP已經翻了6倍,從5000億元猛增到超過3萬億元。

就音樂產業來說,目前其國內分類歸屬於新聞出版發行,沒有在國家統計數據中成為單獨標列的文化產業類別。其原因在於中國音樂產業雖然增速很快,長尾效應明顯,但是當下結構性變化頻繁,發展數據不算穩定,還需要更多投入和發展時間。

好消息是,文化產業、特別是音樂產業已經得到國家重視。去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的十三五文化發展改革綱要》,明確提出將音樂產業發展列入國家文化產業工程中;去年兩會時,徐沛東委員已經向人大提出了《音樂產業促進法》的建議。

中國音數協音樂產業促進工作委員會秘書長 徐宏莉:“中國的《電影產業促進法》從提出到最後頒佈用了10年時間,《音樂產業促進法》實際上是對音樂產業發展的法律支持。”

音乐产业的“中国时刻”即将到来

△ 中國音數協音樂產業促進工作委員會秘書長 徐宏莉

其次,中國音樂產業是數字化的。目前,中國是全球數字佔比最高以及網絡音樂用戶數量最多的國家。根據IFPI報告數據,2017年網絡音樂用戶已經高達5.03億,佔中國網民總數量的68%,中國數字音樂佔比達96.34%,數字音樂收益佔比在排名前50的國家中位列全球第一。

第三,中國音樂產業發展空間與潛力巨大,處於即將爆發的狀態。張豐豔表示,從全球產業經濟數據的經驗來看,一個國家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時,文化產業將會騰飛。例如日本人均GDP超1萬美元時,服務業佔比達到58%,此時男子偶像公司傑尼斯事務所成立,成為日本娛樂行業半邊天;韓國SM公司旗下團體H.O.T的爆紅也是在其人均GDP突破一萬美元時才發生。中國目前人均GDP已達到8000美元,接近臨界點,預測音樂產業很快將會爆發。

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副教授 張豐豔:“幾乎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重視教育。我們現在有4000萬鋼琴琴童,3000萬小提琴琴童,和不計其數的其他樂器學習者;我們有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等11所音樂類的專業院校以及大量線上音樂教育的公司,為中國培養源源不斷地音樂人……我們也要感謝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積累,讓我們有200多種樂器,360種戲曲音樂,還有不計其數的民歌,這些變成了中國音樂人可以去做創新發展的民族元素。”

音乐产业的“中国时刻”即将到来

△ 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副教授 張豐豔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文化與品牌、內容的自我塑造

作為全球化的新生代,國內不少年輕樂迷對於歐美DIVA、海外樂隊的熱門單曲如數家珍,海外音樂的“繁星”遍地也曾讓青少年們充滿嚮往,聽海外熱單成為了“酷”的標準。不過,最近幾年,“酷”音樂已經有了更加“中國”的定義。更加民族化的流行與獨立音樂讓樂迷更加有歸屬感。

一方面,國內傳統內容方一直在進行改變和突破。中國唱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樊國賓在“中國唱片音樂文化探索與突破”的演講中表示,從去年開始,中唱看到了中國音樂產業更大的趨勢與空間,做出了業務突破的決策,例如與騰訊合作開發聽戲與黑膠相關的APP,在鼓浪嶼等地建設中唱博物館、拓展文旅項目,以及進行國家音樂產業園區的升級改造等。

對於擁有110年曆史、可以被看作是中國音樂產業改變探索有效樣本的中唱來說,品牌和內容的“再造”更多是對其代表的傳統音樂內容產業方的美學趣味和價值觀考驗,除了產業考量更多還有對於民眾的審美引導責任。因此樊國賓提出了中唱的目標是

重建內容本位、重建音樂的藝術性和思想以及重建共同體道德責任。

中國唱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戲劇出版社社長 樊國賓:“我們一天到晚說八百遍產業,我現在聽產業渾身都發毛。音樂產業要產值、要賦能、要GDP,太緊張、太疲勞、太硬、太辛苦了,我們幾乎被產業這個詞綁架了……我覺得我們恰恰忘記了,最好的音樂必須聚焦於它的藝術性、文學性和思想,這是辯證法。”

音乐产业的“中国时刻”即将到来

△中國唱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樊國賓

另一方面,對於國內專注內容的年輕內容與現場演出公司來說,全球化在當下已經不是中國獨立音樂的大問題,草臺回聲CEO戈非、迷笛演出公司CEO單蔚以及戰馬時代創始人及CEO劉釗在“文化走出去:中國視野下的跨國音樂產業”板塊表示國內獨立音樂人的海外巡演變得越來越頻繁和常態化,在iTunes、Spotify等榜單上也已經逐漸開始獲得全球關注。

如何使中國音樂內容的輸出通道更加健康,內容更有差異化和標誌性是目前更需要關注的重點。

內容方面,之前民族化是中國音樂人走出去的重要標籤,而隨著全球化發展和樂迷審美的提高,“來自中國”已經不再適合成為主要特色,中國音樂人更需要在具有國際水平的藝術性基礎上去呈現音樂,代表自身的藝術價值,這樣得到的認可才說明中國文化真正進入到國際平臺。

音乐产业的“中国时刻”即将到来

草臺回聲CEO 戈非:“未來談論國家國別的話題會更少。因為在全球四海一家的狀態下,文化交融會產生新內容。這既不是我們去輸出讓別人接受,也不是別人在我們這裡殖民。我認為任何一種文化它都有自己生長的能力,會在這片土地上長出自己的姿態來。”

戰馬時代創始人及CEO 劉釗:“我覺得民族是世界的沒錯,但世界是我們的。”

迷笛演出公司CEO 單蔚:“其實從國際化進程來看,我們發現現在不管海外樂隊也好,國內樂隊也好,很多時候你很難界定裡面的中國人外國人,很多音樂團體本身就非常國際化,你無法說他代表哪一種文化。中西結合的情況越來越普遍。”

音樂去哪兒?中國的海外機會探討

據悉,此次TMC共有超過300名嘉賓參加,代表了超過100家不同的音樂公司,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新加坡、印度等20多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除了深入瞭解中國音樂產業不同方向的發展狀況之外,海外嘉賓也分享了自身業務在中國的落地觀察,以及提供了中國音樂產業在海外市場的最新反饋。

對於全球音樂產業來說,中國基於龐大的移動端用戶已經形成了巨大的內容付費市場。然而,中國音樂產業能夠絕地反彈,更多依靠的是與海外“單打獨鬥”產業思維不同的生態邏輯。

在“中國歡迎全球音樂產業”論壇中,Warner Music大中華區COO Andy Ma表示,經過最近五六年的發展,中國音樂產業中以騰訊音樂娛樂為首的頭部平臺進行的音樂生態佈局已經深深影響了中國音樂用戶。“去哪兒聽歌”已經不只是一種“聆聽”行為,已經更深入地關聯到短視頻、直播、K歌等娛樂載體,涉及到當下年輕人們的社交選擇、生活態度、品味審美等。這些相關領域也都能展開商業化,這也是為什麼中國音樂產業規模能夠在全球範圍內迎頭趕上的重要原因。

而對於想要進入並影響中國這片廣袤市場的海外公司來說,也需要在接受“生態邏輯”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為新一代音樂用戶服務。

Shawn Paltiel,Sony Music,Director,Insights & Marketing:“對於國際企業來說,我們認識到中國的市場、文化跟西方是不太一樣的。西方有60多年流行音樂歷史,中國過去15年的發展其實是要消化西方60多年發展的歷程,這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而中國年輕一代也跟他們的父母不太一樣,那麼我們需要想一想在中國這個不一樣的市場怎樣來進行不同的發展。”

目前,中國音樂產業處於飛速發展階段,站在全球化焦點格局下,需要更多來自海外的聲音和資源幫助中國音樂市場內部發展更好,也需要一個平臺讓海外更深入地瞭解中國。Tencent Music Connects全球音樂產業峰會為國內從業者打造了一個全球化開放渠道,從各環節產業鏈出發,幫助中國加速成長為更加國際化的音樂市場。

北京只是第一站,接下來,TMC將相繼在新加坡、上海、成都、深圳等地召開,就科技、文化、教育、產業展開探討,助推中西方音樂文化交流,加速中國音樂連接世界。

郵箱:[email protected]

音乐产业的“中国时刻”即将到来

招聘| 其實想加入我們很簡單,內文有方法論

音乐产业的“中国时刻”即将到来

商業| 音樂劇賽道上的“卡位”戰:誰能贏得觀眾?

音乐产业的“中国时刻”即将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