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拉爾概況

海拉爾區是隸屬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的一個市轄區,是呼倫貝爾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該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區域範圍為東經119°30′48〃- 120°35′36〃;北緯49°5′44〃-19°27′15〃,面積1440平方公里。

海拉爾區總人口28萬(2012年)濱洲鐵路和301國道平行橫貫全境。2012年,海拉爾區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352141萬元。

建制沿革

居住在海拉爾地區最初見諸史籍的民族是東胡,東胡是中國北方一個古老的遊牧民族。

中國海拉爾概況

秦二世胡亥元年(前209年),匈奴冒頓單于殺父自立,繼而向東胡族發動襲擊,一舉大破東胡,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遊牧民族政權­--匈奴,海拉爾為左賢王庭轄地。

漢朝時匈奴擾邊,漢武帝遣衛青出塞北征匈奴,至臚朐河(今克魯倫河),為中國兵力至呼倫貝爾之始。匈奴即滅,鮮卑人盡據匈奴故地。公元1世紀,東胡族的後裔鮮卑拓跋部逐漸強盛,經海拉爾河"南遷大澤",海拉爾為鮮卑部落聯盟東部轄地

隋時突厥強盛,為其屬地。

唐滅突厥,海拉爾地區歸室韋都督府轄。突厥的滅亡,使室韋--韃靼人得以向西逐步推進,呼倫貝爾全境為室韋--韃靼之地。

宋朝,契丹族復強建遼國,室韋之地盡屬,海拉爾地區歸屬烏古敵烈統軍司轄。

元朝建立後,海拉爾地區歸屬嶺北行省和林路轄,並把呼倫貝爾一帶封給成吉思汗的弟弟合撒兒。

明朝永樂三年(1405年),在海拉爾河流域設置了海刺兒千戶所,歸屬奴兒干都司斡難河衛。以愷臘兒鞋袒把禿為海喇兒千戶,仍為蒙古遊牧之地。

清初,遊牧於呼倫貝爾諸部於天聰至崇德年間先後歸清,清朝即撫有呼倫貝爾全境,直屬清理藩院。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歸黑龍江將軍轄此地。清末,民間以呼倫貝爾城在海拉爾河附近,故亦稱之為海拉爾城。原呼倫貝爾城被稱為"城裡"或"舊街",隸屬呼倫貝爾副都統轄。稱鐵路兩側至東西交界街逐漸形成的房屋市井為"海拉爾",是東清鐵路交涉分局轄地。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海拉爾歸屬於黑龍江行省。

民國元年(1912年)初,海拉爾隸屬呼倫貝爾地方自治政府,為府治所在地。

民國四年(1915年),呼倫貝爾為"特別區域",直接歸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節制。

民國九年(1902年),海拉爾受轄於呼倫貝爾副都統衙門、呼倫縣署、中東路海拉爾鐵路交涉分局。

民國十六年(1927年)3月,海拉爾新街被認定為鄉,市政分局改為東省特別區海拉爾鄉政公所。

民國十八年(1929年)呼倫縣公署改為呼倫縣政府。同年11月蘇軍攻佔海拉爾,成立"海拉爾蘇維埃政府",蘇、蒙軍撤出時自動取消。

民國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帝國主義侵入東北。12月5日,海拉爾失陷。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3月偽滿洲國成立後,海拉爾歸屬於興安北分省,併為省會駐地。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建海拉爾辦事處,行使鐵路附屬地外一切行政管轄權。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0月興安北分省改為興安北省,海拉爾仍為省會駐地,隸屬興安北省。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月,海拉爾鄉政公所轄新市街(原鐵路附屬地)和海拉爾辦事處(原呼倫貝爾城)所轄一切權力合併,統一歸海拉爾市政管理處轄。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5月,定海拉爾為市,稱海拉爾市。撤銷海拉爾市政管理處,設市公署。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呼倫貝爾自治省政府在海拉爾成立,轄海拉爾市。將原"海拉爾市自治公署"改稱"海拉爾市政府"。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月,呼倫貝爾地方自治政府改稱呼倫貝爾盟政府,隸屬內蒙古自治區。海拉爾市為屬呼倫貝爾盟。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11日,呼倫貝爾盟同納文慕仁盟合併為"呼倫貝爾納文慕仁盟",轄海拉爾市。

1953年4月1日,成立內蒙古自治區東部行政公署,撤銷呼納盟建制。海拉爾市為內蒙古自治區的直轄市,其工作委託東部行署代管。

1954年4月30日,撤銷東部區行政公署,成立呼倫貝爾盟人民政府,盟政府設在海拉爾市,下轄海拉爾市。

1969年8月,海拉爾市隨呼倫貝爾盟劃入黑龍江省。

1979年7月,由黑龍江省劃回內蒙古自治區,仍隸屬呼倫貝爾盟。

2001年10月,國務院批准呼倫貝爾盟撤盟設市,為呼倫貝爾市人民政府。

2002年2月,海拉爾撤市改區,為海拉爾區人民政府。行政區劃

2009年,海拉爾區下轄7個街道,1個鎮:正陽街道、健康街道、靠山街道、勝利街道、呼倫街道、奮鬥街道、建設街道、哈克鎮。

中國海拉爾概況

海拉爾區景點景區地理環境

摺疊

位置境域

海拉爾地處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呼倫貝爾市中部偏西南,大興安嶺西麓的低山丘陵與呼倫貝爾高平原東部邊緣的接合地帶,區域範圍為東經119°30′48〃-120°35′36〃;北緯49°5′44〃-19°27′15〃。

摺疊

地形地貌

海拉爾區境內東高西低,屬於"海拉爾內陸斷陷盆地",海拔高度在603.0-776.6米之間,相對高差170多米。形成三個地質單元,謝爾塔拉東山二個構造臺地,以及海拉爾盆地。前者以高平地為主,後者以低平地和河灘地為主,地貌類型可分為低山丘陵、高平地、低平地和河灘地。

摺疊

氣候

中國海拉爾概況

海拉爾區地理位置

海拉爾屬中溫帶半溼潤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由於緯度偏高,遠離海洋,加之大興安嶺的屏障作用,使溼潤的海洋性氣候團的影響減弱,大部分時間在西伯利亞高壓的控制之下,形成了如下區域氣候特點:春季多大風而少雨,蒸發量大;夏季溫涼而短促,降水集中;秋季降溫快,霜凍早;冬季嚴寒漫長,地面積雪時間長。年均氣溫.55攝氏度,比歷年平均值高1.2攝氏度。年降水量3626毫米,比歷年平均降水量少10.1毫米。7月5日日最大降水量43.4毫米。8月8日日最高氣溫32.9攝氏度;1月2日日最低氣溫-37.8攝氏度。年日照時數2049.5小時,無霜期日數126天。全年無大風日數。

摺疊

水文

海拉爾地表水包括海拉爾河、伊敏河及湖泊沼澤。自然資源

摺疊

礦產資源

海拉爾區境內有金、銀、鉬、鉛、銅、石油等40多種礦產。截止到2008年,海拉爾區境內的謝爾塔拉鐵鋅礦儲量5851萬噸;大雁煤田和陳旗寶日希勒煤田都延伸到海拉爾區境內;石灰石探明儲量3348萬噸;西山硅砂屬於大型礦。

摺疊

植物資源

海拉爾區境內森林面積7948公頃,林木蓄積量45136立方米。其中有珍貴的河地樟子松269公頃,興安落葉松14公頃。其它為楊樹、榆樹、柳樹等。海拉爾區草場面積97770公頃,實際可利用面積79637公頃。主要牧草有羊草、早熟禾、大針茅等。藥用植物有狼毒、防風、赤勺、韭菜籽、馬勃、益母草等40餘種。食用植物有蘑菇、黃花菜、野韭菜、山丁子、山杏等10餘種。

摺疊

動物資源

海拉爾區境內的動物有黃羊、狍子、狼、狐狸、水獺、黃鼬、野鴨、大雁、百靈鳥、沙半雞、鯉魚、鯽魚、狗魚、小青魚等。

摺疊

水資源

海拉爾區境內地表水年徑流量33.9億立方米,地下水儲量0.42億立方米,根據埋藏條件分為潛水和承壓水兩類。人口

截止到2012年末,海拉爾區戶籍人口275660人,與2011年相比增加239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60042人,農業人口15618人。今天的海拉爾已發展成為沿邊開放的中心城市,生活著蒙、漢、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等30個民族。經濟概況

摺疊

綜述

中國海拉爾概況

2008-2012年海拉爾生產總值及增長速度圖

2012年,海拉爾區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352141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5.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79135萬元,同2011年相比增長7.1%;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1192389萬元,同2011年相比增長22.7%,其中,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1080780萬元,同2011年相比增長24.5%。建築業增加值完成111609萬元,同2011年相比增長7.2%;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080617萬元,同2011年相比增長9.3%。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3.6:48.0:48.4調整為3.4:50.7:45.9。

摺疊

第一產業

2012年,海拉爾區農林牧漁業產值完成129679萬元,同2011年相比增長12.0%。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為32508公頃,同2011年相比增長8.9%。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3409公頃,同2011年增長10.7%,油料種植面積5304公頃,同2011年相比增長7.9%,蔬菜種植面積1073公頃,同2011年相比減少6.6%。2012年糧食總產量達到65094噸,同2011年相比減產7796噸。在糧食作物中,小麥產量25050噸,同2011年相比減產301噸;穀物產量32242噸,同201年相比增產83噸;馬鈴薯產量32698噸,同2011年相比減產7913噸。在經濟作物中,油料產量7168噸,同2011年相比減產720噸。

2012年末,海拉爾區牲畜存欄達到114907頭只,同2011年相比增長0.02%。其中大小牲畜存欄96223頭只,同2011年相比下降0.7%,其中大牲畜58094頭只,同2011年相比下降1.2%;小牲畜38129只,與2011年持平;生豬存欄18684口,同2011年相比下降24.7%;2012年肉類總產量6100噸,同2011年相比增長1.6%,其中豬肉產量1820噸,同2011年相比增長2.1%,牛肉產量3403噸,同2011年相比增長0.6%,羊肉產量519噸,同2011年相比增長38%。牛奶產量20.7萬噸,同2011年相比增長2.0%。

摺疊

第二產業

2012年末,海拉爾區工業增加值完成1080780萬元,同2011年相比增長24.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7.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1378362萬元,同201年相比增長18.2%。其中,重工業產值為938701萬元,同2011年相比增長21.3%;輕工業產值439661萬元,同2011年相比增長12.1%。工業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逐漸增強,2012年末工業對社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2.6%,同2011年相比高出2.1個百分點。

2012年,海拉爾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384449萬元,同2011年相比增長11.9%;實現稅金總額為59548萬元,同2011年相比增長11.6%;應交增值稅54838萬元,同2011年相比增長12%;2012年實現利潤155512萬元,同2011年相比增長0.8%。2012年末,海拉爾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達到104.3%,同2011年相比下降0.3個百分點。

摺疊

第三產業

2012年海拉爾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28389萬元,同2011年相比增長4.8%。2012年,海拉爾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008000萬元,同2011年相比增長19%。2012年,海拉爾區完成郵電業務收入46417萬元,增長24.5%。郵政業務總量完成1830萬元,同2011年相比下降1.3%。2012年,海拉爾區旅遊收入完成38.4億元,同2011年相比增長20.7%,旅遊接待人數達到372.2萬人次,同2011年相比增長20.2%。2012年,海拉爾區保費業務總收入92245萬元,同2011年相比增長28.6%。社會事業

摺疊

科技事業

2008年,海拉爾區專利授權量15件。2008年,海拉爾區企業技術貿易成交額完成2618萬元,比上年增長19%。

摺疊

教育事業

截止到2008年,海拉爾區有中等職業學校1所,全年招生1192人,在校生2604人,畢業生650人。普通中學23所,全年招生8071人,在校生22190人,畢業生7940人。小學17所,招生2244人,在校生16121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240人。幼兒園8所,在園幼兒2039人。

摺疊

文化事業

截止到2012年末,海拉爾區境內共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電影院2個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均達到100%。

摺疊

衛生事業

截止到2012年末,海拉爾區共有衛生機構157個,衛生技術人員3641人,其中執業醫師1212人,註冊護士1557人。病床床位2780張。衛生防疫、防治機構6個。2012年共建立電子健康檔案192758人,建檔率71%,高血壓健康管理率為52%,規範管理率為68%,糖尿病健康管理率為61%,規範管理率為76%。全年孕產婦系統管理率93%,住院分娩率100%;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97.4%。2012年無甲類傳染病發生,無傳染病死亡病例發生。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基礎免疫接種率和加強免疫接種率均達到98%以上。2012年,海拉爾區共有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民17594人,參合率為98.72%。

摺疊

交通事業

截止到2010年,海拉爾區已形成鐵路、公路、航空的立體交通網絡,北京至莫斯科的國際旅客列車經由此地,海拉爾東山國際航空港航班飛往北京、呼和浩特、廣州、大連、哈爾濱、杭州等26條航線,可直飛俄羅斯、蒙古國、日本等國家。

中國海拉爾概況

呼倫貝爾東山國際機場優秀人物

海拉爾出現過很多優秀人物,以下是海拉爾走出的部分優秀人物。

中國海拉爾概況

白巖松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1989年畢業分配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廣播報》工作;1993年起參與創辦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欄目,出任總主持人。 1997年開始,白巖松主持了香港迴歸、三峽大江截流、國慶五十週年慶典、澳門迴歸等大型現場直播節目。2008年入選“中國奧運報道 主持人國家隊”,擔任中央一套《全景奧運》演播室總主持人。白 巖松出生在呼倫貝爾,對家鄉充滿深厚感情,始終關注呼倫貝爾的發展進步。近年來,積極參與我市申辦最佳民族風情魅力城市活動;主持中俄蒙三國大型文化活動 等;關心教育事業,為海拉爾二中捐贈10萬元設立“樟子松助學金”獎勵品學兼優學生,對提升海拉爾的知名度、美譽度發揮了重要作用。[2]

王 德臣 是我國航天領域著名的火箭技術專家,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國家“863計劃”航天領域專家組成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顧問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名譽教 授。海拉爾二中畢業後考入北京航空學院,1957年從北京航空學院畢業後,分配到原國防部五院一分院工作,歷任設計員、室主任、總體設計部副主任、科技委 常委,現任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先後擔任遠程運載火箭、長征二號、長征三號甲、長征二號捆綁式火箭、新型運載火箭的總設計師,特別是在長二捆運 載火箭發射“澳星”等任務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1985年,獲國家科學 技術進步特等獎,1997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00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先後獲政府特殊津貼,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 家。

寶音德力格爾 女,1932出生,著名歌唱家、音樂教育家,國家一級演員。內蒙古呼倫貝爾人。1949年在本旗那達幕大會上登臺歌唱家鄉長 調民歌,嶄露頭角。1951年參加呼倫貝爾盟文工團,翌年調至內蒙古歌舞團,任獨唱演員。1953年參加全國民間音樂舞蹈會演,獲優秀表演獎。1955年 參加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演唱《海騮馬》等長調歌曲,被譽為“罕見的女高音”,榮獲金獎,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她的嗓音甜美,音質純淨,氣息充沛,行腔自如,具有高亢豪放的草原風格,是呼倫貝爾草原民歌流派的傑出代表。曾舉辦獨唱音樂會,為多部電影演唱插曲, 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及內蒙古人民廣播電臺錄音播放了數百首歌曲。自50年代至今,先後出訪了前蘇聯、蒙古、朝鮮、日本等國,受到各國聽眾的熱烈歡迎。現為 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內蒙古音樂家協會會員。

那 日松(1934—1995),原名張運清,男,漢族,出生於興安盟扎賚特旗。著名作曲家。曾是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曾任中國電視音樂研究會特約理事、中國 音樂家協會內蒙古分會副主席、呼倫貝爾盟文聯副主席。從20世紀50年代起,他創作的歌頌民族新生活的音樂作品《美麗的呼倫貝爾草原》、《草原晨曦圓舞 曲》等便斐聲草原,流傳全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他的音樂才華得到更充分地發揮,創作了呼倫貝爾三部曲《呼倫貝爾美》、《呼倫貝爾情》、《呼倫貝爾戀》。 1983年,人民音樂 出版社出版了他創作的歌曲集《呼倫貝爾》。 1990年在北京成功地舉辦了《那日松聲樂作品音樂會》,受到文化部、國家民委、自治區表彰。他的作品曾多次 獲自治區、國家級獎勵。中央電視臺“神州風采”、“東方時空”節目專題報道了那日松和他的作品。他曾被評為內蒙古民族團結模範,1992年以有特殊貢獻的 專家受到國務院表彰,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布仁巴雅爾 國家一級演員、國際一級播音員、“五彩兒童合唱團”藝術總監及導演。布 仁巴雅爾出生於呼倫貝爾,先後在鄂溫克旗烏蘭牧騎、呼盟(海拉爾)電影公司等單位工作,多年來一直關心呼倫貝爾的文化事業發展。其作品《吉祥三寶》 《天邊》榮獲中宣部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主要演唱代表作歌曲《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太陽雨》 《呼倫貝爾大草原》《母親》等。 2006年布仁巴雅爾一家演唱的《吉祥三寶》榮獲“改革開放30年30首流行金曲授勳”。布仁巴雅爾具有強烈的呼倫貝爾情結,其主要作品集中反映了其深厚的生活積澱,為宣傳呼倫貝爾,讓更多的人瞭解呼倫貝爾市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烏 日娜 現任中央民族大學聲樂教授。 2004年與丈夫布仁巴雅爾及女兒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辦“回家吧”藝術之家音樂會。 2005年與布仁巴雅爾、侄女組合推出歌曲《吉祥三寶》並於2006年參加春晚演出。 2006年與布仁巴雅爾、鳳凰衛視中文臺臺長王紀言和呼倫貝爾市委共同創建“五彩呼倫貝爾”兒童合唱團,並擔任藝術總監和導演。烏日娜教授在多年的聲樂教 學工作中一直重視對家鄉呼倫貝爾籍學生的培養,如內蒙歌舞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其其格瑪女士、女高音陳湘女士及當今內蒙彩鈴歌星娜木汗等都是烏日娜教授的呼倫 貝爾籍學生。

張 秋歌 漢族,海拉爾二中畢業。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常務理事。1998年,獲得第5屆中國戲劇梅花獎。2000年,參與拍攝現代戰爭劇《東 北大剿匪》。2005年,主演《上將許世友》。2007年,參與抗日諜戰劇《重慶諜戰》。2011年,出演家庭情感話題作品《AA制生活》。2013年, 憑藉話劇《深度灼傷》中“科托夫將軍”一角,榮獲第26屆戲劇梅花獎“二度梅”獎。[3]

烏蘭託嘎 中國少數民族對外演出公司、中國少數民族音像出版社藝術總監,國家一級作曲。烏 蘭託嘎出生於呼倫貝爾,在海拉爾學習、生活多年,他懷著對家鄉的深厚情感,創作了《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草原在哪裡》、《天邊》 《回家吧》 《呼倫貝爾大草原》 《往日時光》等一批優秀歌曲,這些作品廣泛流傳,深受各族人民群眾喜愛,為提升呼倫貝爾的知名度產生了深遠而積極的影響。

王 紀言 鳳凰衛視中文臺臺長、執行副總裁。王紀言出生於烏蘭浩特,童年在海拉爾度過,對呼倫貝爾市的文化事業一往情深。由呼倫貝爾市委、市政府組織,王紀言等專 家策劃,布仁巴雅爾、烏日娜出任藝術總監的“五彩呼倫貝爾”草原兒童合唱團成立於2006年12月,為我國第一個純少數民族兒童合唱團。合唱團成立近兩年 來,受到了中央和自治區各級領導及社會各界的廣泛歡迎和高度讚譽,大大提升了呼倫貝爾民族文化在國內乃至海外的影響 力、知名度和美譽度,成為呼倫貝爾蜚聲海內外的一張“文化名片”。“五彩呼倫貝爾”合唱團從創意階段到現在運行已基本成熟,王紀言在組織、策劃、協調對外 演出,宣傳、包裝合唱團以及爭取國內外贊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對推進我市文化產業的

克 明 先後在呼倫貝爾農牧場管理局、呼盟民族歌舞團工作。作為一名北京知青對第二故鄉海拉爾始終充滿深厚的感情。1981年編劇(之一)並導演、主演了共和國戲劇史上第一部反映現代草原保護理唸的大型話劇《寸草心》,獲自治區首府“薩日娜”獎。克 明在呼倫貝爾工作、生活多年,主要作詞作品《阿里河喲母親河》《回家吧》《草原在哪裡》 《呼倫貝爾大草原》 《新鄂倫春小唱》 《這片草原》 《陳巴爾虎》 《鄂溫克人》 《達斡爾人》 《蒙古之源》;執導電視音樂片《呼倫貝爾交響詩》,紀錄片《綠色呼倫貝爾》《太陽之子鄂溫克》等,始終充滿深深的呼倫貝爾情結,特別是在呼倫貝爾爭創中國最佳魅力風情城市等大型活動中,為宣傳推介呼倫貝爾做出了積極貢獻。

姜兆文 男,1939年生,漢族,遼寧昌圖人。1961年畢業於內蒙古呼倫貝爾盟師專數學專業。1959年參加工作,歷任內蒙古牙克石小學教師、中學教 師,牙克石酒廠工人、幹部,呼倫貝爾盟文聯副主席、專業作家,呼倫貝爾盟政協副主席,文學創作一級。內蒙古作家協會常務理事。

烏蘭託婭 來自呼倫貝爾大草原的天籟之音,出生在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代表作品《套馬杆》。烏蘭託婭從小生長在內蒙古大草原上,身為蒙古族人,她有著古樸、赤誠、 豪爽的性格;作為專業學聲樂的民族歌手,烏蘭託婭一直默默為演唱事業奉獻著。她有著深厚的演唱功底,和自己獨特的聲線,讓人過耳不忘。她一直在用心情去歌 唱,用其純綠 色的天籟之音去詮釋完美、感化疲憊。[4]

姜風鳴 在2000年7月舉行的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第二十三次代表大會上,重慶大學學生會當選為全國學聯第 二十三屆委員會委員團體,校學生會主席姜風鳴當選為全國學聯副主席。姜風鳴:男,漢族.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人,1975年出生,畢業於海拉爾二中,重慶大學原學生會主席。2000年7月當選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第二十三次 代表大會正式代表,並當選本屆全國學聯副主席。 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簡稱全國學聯)成立於1919年6月16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高等學校學生會、研究生會和中等學校學生會的聯合組織,是全國青聯的團體會員。[5]

齊 峰 國家一級演員、著名歌唱家。齊 峰出生於海拉爾,有強烈的家鄉情結,多年來用他動聽、感人的歌聲歌頌、讚美呼倫貝爾。2000年1月1日參加中央電視臺與世界各國電視臺聯合舉辦的迎新千 年《世紀之光》電視聯播節目,演唱歌曲《我的家鄉在興安嶺上》,受到各國觀眾的讚譽;其作品《我和草原有個約定》等被廣泛傳唱;2008年在中央電視臺春 節晚會演唱歌曲《呼倫貝爾大草原》,得到全國聽眾的一致好評,為擴大呼倫貝爾知名度、美譽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6]

張 瑩瑩 2009年4月26日上午,由中國田徑協會主辦的第四屆中國揚州鑑真國際半程馬拉松賽暨2009全國半程馬拉松錦標賽在揚州體育場拉開戰幕。最終,內蒙古 選手張瑩瑩摘得了女子組冠軍。據瞭解,本次比賽共有中國、美國、法國、德國、英國、瑞典、肯尼亞、新加坡和波蘭等37個國家的1.5萬餘名選手參賽。比賽 設有男子女 子半程馬拉松賽、中國大學生半程馬拉松公開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半程馬拉松選拔賽、迷你馬拉松等項目。最終,內蒙古海拉爾選手張瑩瑩以1小時11分01秒 的成績 奪得了女子組冠軍。[7]

超 克 蒙古族,中央電視臺《中華民族》欄目著名導演。1957年8月16日出生於內蒙古海拉爾市,就讀於海拉爾勝利街小學、海拉爾市第一中 學,1975-1980年高中畢業後插隊到東旗嘎拉布爾公社伊和烏拉大隊,1980-1982年在海拉爾毛毯廠做機修工,1982-1985年就讀於內蒙 古廣播電視大學漢語言文學系專業,1985-1994年在呼倫貝爾電視臺工作,1995至今在中央電視臺社教中心社會專題部《中華民族》欄目任導演.主要 作品:在中央電視臺所做的重大題材的節目有《全國少數民族知識競賽》(任導演)、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週年特別節目《為了國家的孩子》(任導演)。紀 念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特別節目《尋找鐵騎兵》、《六十年的牽掛》(任導演)、特別節目《邊地大穿越》(任導演)等。 拍攝製作並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播出的宣傳呼倫貝爾的電視專題片有《北方的河》、《乳香飄》、《原野的呼喚》、《穿越呼倫貝爾》、《深山鹿鳴》、《諾門罕的記 憶》等三十多部。獲獎情況在呼倫貝爾電視臺工作期間,獲內蒙古自治區好新聞獎一等獎,專題片二、三等獎,全國好新聞三等獎,優秀專題片一、二、三等獎。 在中央電視臺工作期間,獲全國電視節目駿馬獎一、三等獎。獲1998年中央電視臺抗洪救災宣傳報道先進個人,三次被評為中央電視臺社教中心先進工作者。

楊卉 1964年5月17日出生於牙克石市,小學和中學分別就讀於牙一小、牙一中,海拉爾三中和海拉爾鐵路一中,于吉林大學外語系英國語言文學專業畢業。 現任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國際部高級官員和中國及香港區經理。在英國的15年中,她致力於為華人服務,兼任北愛爾蘭華人聯合會主席、北愛爾蘭少數民族委 員會副主席。這兩個組織是英國目前最成功的華僑組織,也是融入當地主流社會最成功的組織,是中國駐英使館向各地華僑組織推薦學習的榜樣。去年楊卉經英國前 首相布萊爾推薦,被英國女王冊封為第五等大英帝國最高勳爵(MBE),她是在英國的大陸華僑中第一個獲此爵位的人。歷史文化

摺疊

蒙古族舞蹈

"太平鼓舞"系用銅圈驢皮製成,呈圓形或橢圓形,鼓皮塗繪山、水、花哉或人物,飾以絨球、花穗,柄部小圈處繫有小鐵環。

"燈舞、盅碗舞"系節慶歡宴、親朋相聚時所跳的一種女子獨舞,主要流傳在鄂爾多斯草原。

"達力根巴雅爾"是鄂爾多斯草原,自古留傳著一種"招福致祥"的民間祭祀儀式。多於豐年或戰爭凱旋時舉行,以示感恩,祈求康樂太平。

"查瑪"(俗稱"跳神"或"打鬼")系蒙藏宗教文化交流的產物。於十六世紀後半葉隨同噶魯派(黃教)喇嘛教傳入,至今已有四百年的歷史。

"安代舞"是蒙古族傳統民間舞蹈,表現思想感情和生活的集體舞。

"筷子舞"流傳於伊克昭盟鄂托克旗和烏審召旗,多於喜慶歡宴的場合由男子單人表演。

"育呼爾"流傳在呼倫貝爾盟布利亞特蒙古族聚居地區,於傳統節日或喜慶的場合以群舞的形式表演。

中國海拉爾概況

摺疊

蒙古族飲食

蒙古族的食品分為肉食、乳食、糧食。海拉爾人宴請尊貴的客人時,有時還要擺羊背子(蒙古語稱烏察或秀斯)。奶食品中屬於食品之類的有:黃油(酥油)、白油、奶皮、奶豆腐、奶酪(酪蛋子)、奶果子;屬於飲料之類的有奶茶、酸奶、奶酒。

摺疊

蒙古族長調

蒙古長調屬於蒙古族的音樂,長調的基本題材包括牧歌、思鄉曲、讚歌、婚禮歌和宴歌(也稱酒歌)等。旅遊觀光

摺疊

風景名勝

海拉爾是呼倫貝爾旅遊集散地,以海拉爾為中心輻射周邊300公里半徑區域被自治區確定為自治區東部旅遊發展的核心區,被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海拉爾區及周邊地區旅遊資源富集、風格獨特,優美的自然風光同獨特的民風民俗、悠久的歷史文化相得益彰,形成了以草原、森林、湖泊、冰雪為自然主題和以民 俗歷史文化為人文主題的特色品牌。市內景區主要有以樟子松林為主體的西山國家森林公園、侵華日軍海拉爾要塞北山遺址、東山樂園滑雪場等。這裡夏季氣候清新涼爽,是避暑的勝地;冬季銀裝素裹,是開展冰雪活動的極佳場所。每年還有100多個全國部級以上會議在這裡召開。2005年,海拉爾共接待國內外旅遊者97.4萬人次,旅遊收入達7.29億元。

1、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海拉爾紀念園;總面積1.1平方公里(110公頃),是在原侵華日軍海拉爾要塞遺址上建立的,是集愛國主義、國際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為一體的軍事主題紅色旅遊景區,是國 內少有同類題材主題公園之一。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國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國防教育基地、自治區十佳旅遊景區。園區建設風貌氣勢磅礴、恢宏大氣、深沉 凝重、發人深省。

2、海拉爾國家森林公園(AAA) (原海拉爾西山風景區),地處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西山上,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創建單位、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呼倫貝爾市愛國主義教 育基地、呼倫貝爾市科普教育基地。該園總面積22萬畝。近年來,海拉爾國家森林公園按照國家旅遊區(點)質量等級評定標準,逐步完善各項服務功能及設施, 現已發展成為一個集娛樂、休閒、科普教育於一體的旅遊勝地。

地址:海拉爾西山上(距市區1公里)

3、成吉思汗廣場:成吉思汗廣場是迄今為止呼倫貝爾市境內最大的廣場,總佔地面 積0.255平方公里( 25.5 公頃),共有 7 個功能區,即歷史文化區、兒童活動區、噴泉廣場區、水上活動區等。文化區內的成吉思汗戰將群雕、箴言碑林、迎親銅雕、浮雕牆、巴彥額爾敦敖包等景觀,充分 再現了成吉思汗光輝榮耀的一生,同時展示了魅力草原之都海拉爾的蒙元文化內涵。

4、哈薩爾大橋:橋長944米,是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座大跨度、雙索麵獨塔斜拉橋。馬頭琴造型橋塔(70米高)傲然矗立,尤如擎天立柱;60根銀色斜拉索似銀弦奏樂,演繹天籟之聲;與哈薩爾大街一致的馬頭琴造型路燈,共同為中國最佳民族風情魅力城市做出了最好的詮釋。

5、哈薩爾大街:因橋而通,總長5公里,東起和平大街與學府路交匯處,西至西山國家森林公園與西出口路相接,是目前海區第一條東西走向、跨河連通東西兩山、貫穿城區南北10條街路的城市景觀大道。

6、和平公園:在斷橋遺址上新建而成的,斷橋是日軍侵佔海拉爾期間修建, 1945年8月,蘇軍進攻海拉爾要塞,日軍為阻止蘇軍合圍,將大橋兩端炸燬。2007年海區政府修建了斷橋廣場,並將其命名為和平公園,園內通過圖片、雕像等展示,激勵後人緬懷歷史,珍視和平。

7、呼倫貝爾古城:位於海拉爾區正陽街(原清代呼倫貝爾古城中央大街處),佔地10萬平方米(0.1平方公里),建成後的古城內有北城門、中門、八大商號、副都統衙門等建築,附建鏤空小品、人物雕像,再現了清代時的歷史面貌。

8、一塔三苑:即慈積金剛塔、達爾吉林寺、天竺苑、萬佛寺。目前已建成慈積金剛 塔、達爾吉林寺。慈積金剛塔有九層,塔高88.888米,項目佔地1512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928平方米。達爾吉林寺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漢稱昌盛 寺。喻意:祈福呼倫貝爾草原繁榮昌盛。寺院是由5個主殿、6個配殿和僧房、活佛府、齋堂、居士院、鐘鼓樓、佛學院等建築構成。建築用地為45861平方 米,總建築面積為13788.89平方米。座殿活佛是由內蒙古佛教協會會長、內蒙古佛教學校校長、內蒙古大學教授賈拉森活佛擔任。寺院主持由內蒙古佛教協 會指派。

9、哈克遺址博物館:哈克遺址是我國北方地區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聚落遺蹟,距 今7000~5000年,比河姆渡文化、仰韻文化、紅山文化年代還略早。1985年被發現的,現已被命名為“哈克文化”。為了保護該遺址,2008年9月 區委、區政府建設哈克遺址博物館。博物館總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石鏃是這個博物館的標誌性器物,也是整個博物館的布展主線,通過場景再現了呼倫貝爾草 原先民們生產生活的場景。

10、蘇炳文廣場:是海拉爾區對舊城區平房進行改造的成果,是為了紀念民族抗日英 雄蘇炳文而修建的,總面積2萬平方米(0.02平方公里)。 建有蘇炳文將軍主題雕塑、歐式塔樓、音樂噴泉及休閒娛樂配套設施。蘇炳文將軍1931年10月1日在海拉爾向全國通電發起全國全面抗日的宣言,在嫩江一帶 領導了海滿抗戰,時任呼倫貝爾最高軍政長官。解放後任黑龍江省體委主任,中央政協委員等職。

11、歷史遺蹟—斷橋.

12、呼倫貝爾草原、呼倫湖、邊城滿洲里、阿爾山森林溫泉療養。[9]

中國海拉爾概況

摺疊

旅遊建議

給計劃來海拉爾旅遊的朋友的一些建議:1、到海拉爾旅遊,請一定要記住風景全在路上。沒有哪一個旅遊景點會比路上的景色更美,假如你參加的是旅行社旅 遊,即使你不能隨時下車,建議你也不要在路上睡覺。2、毫無疑問,呼倫貝爾旅遊的最佳方式是自駕車或者包車。乘坐客車或者火車也許是最經濟的旅行方式,但 你一定會為不能真正接觸沿途的美景而深深後悔。如果你是攝影師,則建議你別無選擇地選擇自駕車或者包車在呼倫貝爾旅遊。3、不要盲目相信任何旅遊宣傳材 料,甚至一些個人遊記攻略,因為每個人描述問題的方式不一樣,更況且有的人只喜歡描述美麗的片斷,而從不記錄任何糟糕的情形。4、不要有哪些地方是必須去 的,從實際的情況來看,那一片草原比起這一片草原來,並沒有什麼巨大的區別。同理,那一片森林和這一片森林也沒有區別。重要是你的心態要好,你看到的必然 是最好的。5、有的地方被網友描述成為天堂,事實上呼倫貝爾地大物博,那樣的天堂可能有許多許多。如果你是一位真正的旅行者,你大可以走一次別人從沒有走 過的地方,也許在你之後,那裡將是新的天堂。6、一定要帶足攝影存儲設備,普通相機帶足膠捲,數碼相機要帶足存儲卡或數碼伴侶以及電池,美麗的景色面前因 為出發前的考慮不周而導致不能按動快門,絕對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7、絕大多數人都選擇夏天來看草原,而事實上呼倫貝爾的冬天也許有更美麗的一面。在有 可能的情況之下,建議你也要來看看呼倫貝爾的冬天,因為這裡可能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冬天之一。8、不要相信任何人的片面建議,包括本篇所述,你應該綜合所有 你能掌握的信息,制定你自己的旅行方案。要知道,旅行的真正樂趣在於你能夠享受一個未知的新世界。草原旅遊注意事項:一、內蒙古6-9月是夏季旅遊最好的 季節,但是早晚溫差較大,可提議遊客多帶些衣物。不能只穿短袖衫、短褲或裙裝,應適當帶長袖衣服,隨時加減。二、夏季7月份以後草原上蚊子較多,應適當帶 些風油精(當地有售),最好穿旅遊鞋而不穿涼鞋,以免蚊蟲叮咬。三、參加草原各項活動要注意安全,騎馬的準備工作一定要做好。不要穿太長的衣服,否則飄起 來可能驚嚇到馬;有條件的話可以向旅遊點借馬靴或是綁腿,這樣不僅能防止磨破腿,一旦落馬也可以避免將整隻腳套入馬蹬;騎馬時,最好不要隨身攜帶相機等其 它貴重物品,以免摔壞或丟失。四、草原上的飲用水大多鹽鹼含量較高,初來乍到者有時難以適應,有必要準備一些礦泉水。五、住宿的房間裡一般不配備洗漱用 品、拖鞋和水杯,請提前自備。六、草原上開車、騎馬要在指定範圍內活動,以免迷失方向或破壞草場。七、長線旅遊,請準備一雙舒適合腳的子。各景點之間路途 相隔較遠,可以預備一點水和零食,以便及時補充體能。八、草原的居民多為蒙古族,餐飲以肉類食品居多,南方人去了可能會不太習慣,可以提前準備一些常用的 健胃消食的腸胃藥,以備不時之需。九、當地少數民族較多,人文資源豐富,所以請在旅途中尊重少數民族習慣和當地風俗。[10]

中國海拉爾概況

中國海拉爾概況

海拉爾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