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不建議用打屁股、大喊大叫的方法教育孩子?如果控制不住怎麼辦?

鄧凌毅


先從情緒方面來解釋

通常來說,當人們感受到平靜的時候,工作的效率以及生活的態度都是比較正面和積極的。而如果人們處於憤怒、傷心等負面情緒的狀態下,往往沒有辦法很好的完成工作。

這裡,如果教育孩子用打屁股,或者是大喊大叫的方式,說明孩子做錯了事情,家長的情緒是處於憤怒的狀態。

而當一個人很憤怒的時候,尤其是大人的能量相,對於小孩子來說是非常強的,孩子在當下感覺到的是恐懼。如果小孩子的能量相對已經比較強了,那麼,孩子感受到的是對抗、憤怒。

可以看出,孩子感受到的,無論是恐懼還是對抗和憤怒,都不能幫助他解決問題。

這時候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都在負面情緒裡。也就是說,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都無法更好的解決問題。

解決不了當下的問題還是其次的,父母強烈的情緒,甚至會對孩子帶來更加嚴重的負面影響。比如,孩子可能有目的地對父母隱瞞一些真實情況。比如,孩子跟父母的關係比較緊張。

打罵教育孩子的效率如何

如果打孩子的屁股,對孩子大喊大叫的教育方式,能夠很好的解決問題,具有很高的效率,我們尚且持保留態度,偶爾還可以用一下。

比如有的人倡導,在孩子觸犯了原則性的問題的時候,不妨用激烈懲罰的方式,讓孩子記住自己所犯的錯誤,也就是讓孩子長長記性,讓他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比如偷盜。

但打罵孩子只是教育孩子的方式之一。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孩子面對問題的時候,應該怎麼做。把正確的方法傳授給孩子。否則,孩子有時候知道自己做錯了,卻不知道怎麼樣做才是對的。

情緒管理。

打孩子的屁股、大喊大叫,通常都是家長沒有辦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所造成的。

通常,同樣的錯誤反覆發生,會讓人大發脾氣,比如孩子屢教不改,總是磨蹭。還有當家長本身的情緒比較低落,身體比較疲憊的時候,容易發脾氣。最後,家長潛意識中抵制的某些事件發生,這時候家長說不清為什麼,總是會發火。而且潛意識的來源多種多樣,其中之一是原生家庭。

情緒管理是一項很複雜的課題。因為人總是在情緒中,要百分之百的高興,快樂或者平靜都是做不到的。

所以,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接納自己的情緒,隨時對自己的情緒保持覺察。當你發現對孩子產生了不耐煩的情緒,可能下一秒你就會生氣,那麼當你產生不耐煩的情緒的時候,就覺察到自己這個不耐煩,然後讓自己平靜一下。

第二,鍛鍊自己的意識肌肉。意識就跟我們身體上的肌肉一樣,是可以訓練的,當你不斷的使用它,它就會變得越來越強大。比如,你不斷的覺察自己的情緒,每次當負面情緒來臨的時候,都給自己一個時間平靜下來,你會發現自己平靜下來所需要的時間越來越少。

第三,做錯了以後進行反省。千萬不要忽視反省的力量,當你不斷的反省,就是在鍛鍊你的意識肌肉,你在下一次發脾氣的時候,意識就會更快作出反應。

情緒管理和控制需要長期的練習,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的,如果你真的對孩子大喊大叫、打了屁股,沒有辦法當下管理自己的情緒,那麼就事後對孩子道歉吧。道歉之後的和好,對於恢復親子關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課。


作者:舒心(Annie媽媽育兒),情緒教練、正面管教講師、高級兒童情商指導師、兒童財商講師。歡迎關注我,並與我交流。


Annie媽媽育兒


以前人們總是誤認為孩子沒有什麼思想、心理,當孩子做出事情時,認為打罵就能教育好孩子。其實,孩子的心理是很脆弱的,父母不恰當的言語甚至會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傷害。那麼,父母對孩子的打罵會給孩子帶來什麼了?會塑造出怎麼的孩子了?

有的父母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了事就會用打罵方式來“教育”他們。父母打孩子往往是出於一時的衝動,沒有經過深思熟慮,但有時卻造成不可彌補的嚴重後果。


  1.性格懦弱、自卑

  如果家長經常打罵孩子,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從心底產生自卑感,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導致性格懦弱和自卑。父母的暴力(肢體或語言暴力)甚至會讓孩子產生一種恐懼感。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往往會唯命是從,精神壓抑,自卑感強。

  2.內心壓抑、不安

  父母對孩子的不理解和粗暴的教育方法,會無形中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使孩子整天處於提心吊膽之中,忐忑不安,精神焦躁、恐懼不安。但是,由於自己最親近的父母也不允許他表達他內心的軟弱、擔心,所以,孩子會不願與人交往,從而導致孤僻、沉默、壓抑。

3. 學會撒謊或其他的怪癖行為

有的父母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了事就會用打罵方式來“教育”他們,孩子為了避免捱罵和皮肉之苦,就開始撒謊。若被父母發現,有可能罵的更狠、打得更重,那麼下一次孩子就更不敢說實話。如此造成的惡性循環導致孩子將說謊作為一種自我保護的手段。。

有的家長在不分青紅皂白地打罵孩子之後,還要孩子自己承認錯誤,以此表明自己教訓的有理。這樣做,只能加劇孩子心中的怒氣和叛逆。孩子心理明明不願意,卻被強打著認錯、服軟,內心很憤怒、委屈,就會採用其他的方式來發洩自己的內心,比如,虐待小動物、控制不住的說髒話等。

  4.脾氣暴躁

實際上,父母經常打罵孩子是給他們起了一個壞的榜樣作用。孩子的模仿性極強,父母經常打罵孩子,他們就會在外面欺負打罵其他的孩子,特別是比他們小的孩子。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和滿足感常會導致孩子的喜怒無常,從而引發心理上的某些疾病。有些孩子在小的時候面對父母否認打罵選擇默默承受,但到了青春期會變得非常叛逆,甚至會和父母對打對罵。長大結婚後也容易把這種模式帶到自己的婚姻中,在妻子和孩子面前脾氣暴躁。

所以,作為新時代的父母,要以科學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不僅關注孩子身體的健康,也要注意保護孩子的心靈健康。


聽說吧心理諮詢


感謝邀請!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肯定多少都會出現讓我們父母生氣的行為,甚至會引起我們父母想要打他,以儆效尤,心想打了以後,寶寶以後就知道做錯事情,就會收到批評!但是現在又有很多人說小孩子不能打,不能罵,那到底要怎樣呢?我談談我自己的看法!

看寶寶行為的程度性

我們經常說,孩子還小,不懂事!這句話其實還是存在一定的道理的!寶寶可能在成長的過程中,還沒有很強的辨別對錯能力!所以我們才會說小孩天真!比如說寶寶在長牙的時候,總是喜歡咬東西。但是他就偏偏挑那些不能吃的,或者是髒的東西!其實在寶寶意識裡,她可能還沒有意識到那些東西不能吃!在媽媽是超人的節目裡,波妞也是拿起拖鞋咬,賈靜雯的做法我還是挺贊同的,然後碰一下波妞嘴唇,讓波妞知道亂吃拖鞋的嚴重性!但是後面賈靜雯又進行語言引導!表示拖鞋不能吃!其實我們家長在看小孩的時候,並不是說只要小孩做的不對,我們就去打去罵!那樣反而可能會物極必反!我們的目的是引導小孩去做正確的事情,那作為家長就需要耐心的去溝通,不管寶寶當下懂不懂得這個道理!至少在他心裡有這個潛意識存在!

年齡較大,明知故犯的寶寶!

我們剛剛講的是還沒有辨識對錯能力的寶寶,前期最好試用引導的方式!那對於年齡稍微較大的小孩,我的建議是軟硬同時進行!你打他或者是罵他,他自然就明白做錯事情就要捱打捱罵,以後不能在範!但是打完罵完,還是要認真去跟寶寶溝通,為什麼他要那麼做!可能你自己想的跟寶寶真實的想法不一樣!也有可能故意做錯事情來吸引你的注意!如果說你每次只有打小孩,但是都不去溝通!後期也可能會造成小孩越來越叛逆,然後你們之間的溝通障礙也會越來越大!

以上是我自己個人的看法!希望能幫助到你!


快米全球go


父母堂為您支招:

用打罵的方式來管教孩子其實是不科學的。雖然你這樣做,在孩子犯錯的當下是起到了一定的威懾作用,但是你的打罵行為也傳遞給孩子一個錯誤的信號:我覺得你做錯了,我就可以動手打罵你。即用拳頭來解決問題。要知道,孩子是最會模仿的,大人的一舉一動都在他們的眼裡看著。

身體行的懲罰很可能傷害孩子,這裡說的傷害不僅是生理上,更是心理上。且不說,有些父母動作粗暴,喜歡用尺子、鞋子這種來打孩子,造成孩子皮肉之苦。如果父母是當著外人的面,打罵孩子教育孩子,其實是讓孩子失去了自尊。別以為孩子小,不懂,其實他們是很要面子的。

所以,我們是不建議去體罰孩子的。美國有種教育方式叫“timeout”,就是平靜中斷法。它可以讓孩子在幾分鐘內冷靜下來,並且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被“timeout”。其實這也是給父母一個冷靜的時間。

當你覺得快要壓不住火氣的時候,請深深深呼吸吧。你可以離開孩子一會,出門找朋友聊聊天,所謂“眼不見為淨”。心理要這樣暗示自己,哪個孩子不犯錯呢,改正就好了;自己小時候也犯過錯,也最害怕把父母不分青紅皂白一頓打罵。所以,千萬別再走自己父母的老路,不打不罵一樣能教育出好孩子。記住,當孩子犯錯惹你生氣時,一定要控制好你的情緒,否則孩子以後也會有暴力傾向的,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


父母堂


試想一下,假如你是那個孩子,你不聽話,父母打你屁股,大聲吼你,你心裡是什麼感受?你是否會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你是否會從內心去接受父母這樣的行為。

再打個比方,假如你工作中表現不佳,領導不聽你的解釋把你劈頭蓋臉罵了一頓,你是什麼感受?你會覺得領導罵得有道理嗎?

我想,遇到以上兩種情況,你的內心應該也很不爽,你被各種情緒包圍,在這些情緒下,你是否有精力去思考如何處理問題,你是否有精力去正向的不帶有情緒的去和父母,領導溝通?

一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言傳身教,一個從小被罵慣了的孩子,長大了再處理問題時也很容易情緒主導,不善於溝通,要麼沉默,要麼發飆,情緒化並不利於解決問題。

所以,父母要明白,如果你想要讓自己的孩子充滿激情和創造力,你就需要鼓勵孩子去表達他的想法,學會自己消化自己的情緒,給予他們足夠的試錯機會,給他們足夠的自由。

所有人都會有情緒。真正的高人在於控制好情緒。上臺演講,所有人都會緊張,包括已經鍛鍊了很多年的演講達人,但是,高人的演講我們看不到他的緊張,我們被他的演講內容深深吸引,

為什麼?因為他們懂得控制自己,他們可以把自己的緊張隱藏起來,專注於自己的表達。

那麼,控制好情緒也有利於我們去表達自己,建立溝通關鍵,更有助於問題的解決。



如何控制好情緒呢?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動,尤其是,男孩子,他們思維活躍,精力旺盛,經常處於失控狀態,很容易讓你看不順眼,尤其是你心情不好的時候。

穩定好情緒的第一步 轉換視角

我們看問題的角度決定了我們處理問題的方式,你剛辛苦把家裡打掃乾淨,他一秒鐘讓你本天汗水付之東流,你很氣憤,你想揍他一頓。

這時,你心裡嘀咕,孩子還那麼小,他不會明白你剛才的辛苦有多累,他不會明白一個家的整潔對你有多重要。你理解了他,心情稍微舒服點,然後呢?

穩定好情緒第二步:讓他理解你的感受

你需要讓他知道你的感受:寶貝,你在做什麼?.我在玩積木。哦,感覺挺有意思的,可是你破壞了我的勞動成果,我辛苦了一早上剛打掃好。你這麼做讓我很不爽,如果你剛搭好積木,我一腳給你踢翻了,你什麼心情?

穩定好情緒第三步 溝通達成共識

既然已經髒了,那麼如何更有效的解決問題呢?寶貝,你自己玩完玩具以後自己把玩具收起來,否則我認為你不需要他們我會把它扔掉。以後玩完玩具也需要把它們收起來,否則我也會把他扔掉。當然,如果玩具總亂放,我會認為你的玩具過多,我以後會盡量不給你買玩具。

這個時候你的情緒應該就穩定下來了,因為你的思考轉移了你的注意力,讓你的情緒感官壓力得到了釋放。

穩定情緒的好處大家應該能感受到吧,提高溝通能力,鼓勵孩子表達自己,改善親子關係,幫助快速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將壞事變好事,這種快感會讓我們很舒爽,很享受這種過程。不信你可以試試。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圖片來自網絡。


nana雜貨鋪


題中所說的辦法用四個字概括就是:簡單粗暴

1.簡單粗暴法好不好?

  • 好!

簡單粗暴最大的好處就是奏效快,立竿見影。可以想象一下一個不足1米的孩子站在大人的面前是處於極端的弱勢,這時候大人的怒火對於孩子來說就是滅頂之災,再調皮的孩子都會立即投降。所以,用簡單粗暴的辦法控制孩子收效快、麻煩少、還能立威嚴。

  • 不好!

雖然有以上的優點,但是簡單粗暴法也有致命的缺點和侷限性。

首先,簡單粗暴法使用過於平凡的話,孩子會疲軟,雖然還是會怕大人發火,但是思想上卻覺得無所謂,打完再犯,犯完再打。我的一個朋友就是堅持棒下出孝子的家庭教育,直到有一天我聽到他爸舉起木棍的時候,他兒子只是默默的說了一句:“又來了!” 這樣的簡單粗暴,除了給孩子皮肉之苦,在思想上跟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其次,你處理問題的方式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未來處理問題的方式。很有可能當孩子的身心發展成熟,在身理上足以和父母對抗的時候,父母的威嚴不足以震懾住孩子,孩子就會同樣以簡單粗暴的方式處理和父母的矛盾。那個時候父母抱怨孩子不孝之餘,也可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2.那麼應該用什麼辦法對付不聽話的孩子呢?

  • 溝通

交流和溝通是父母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很多時候,孩子不當行為的背後藏著簡單的理由,這和孩子的思維發展規律有關。

6歲以前的孩子思維是直線性的,不具備邏輯性和可逆性,他想到什麼就直接做什麼說什麼。比如他想要和小朋友玩,就上去掐小朋友的胳膊,這不是攻擊而是不當的表達。父母可以和孩子多交流,鼓勵孩子講出內心的真實想法,幫助孩子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

  • 兼用簡單粗暴

正如上面說的簡單粗暴也有好處,因此在必要的時候可以使用,但不可以當作常用選項。

比如說在一些重要場合或者緊急、危險情況下,沒有時間讓你和孩子溝通,就應該當機立斷簡單粗暴,立即制止孩子多不當行為。等到環境允許之後再抓住機會和孩子瞭解情況,並解釋為什麼剛才要發火甚至打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總而言之,要控制頑皮的孩子,溝通第一從思想上改變孩子,兼用簡單粗暴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


大銘小亮愛讀書


這是一個真實的新聞:有個家長因為打孩子屁股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將孩子打成了殘廢。事情的起因是因為孩子不聽話,這位家長就拿起雞毛撣子就往孩子屁股上打,沒想到,孩子拼命躲閃,這位家長越打越生氣,緊追孩子越打越起勁,後來孩子因為跑得時候用力過猛再加上緊張,牽拉到了脊柱,引起脊柱神經損傷,導致雙腿神經性癱瘓。以後只能一生都坐在輪椅上了。



可見,打屁股或大喊大叫這種粗暴的方式真的很不可取,特別是打屁股,無論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危害。

從生理上來講,孩子的身體器官各方面都還不太成熟,屁股上的身體組織更是柔軟嬌嫩,打屁股很可能會造成孩子臀部血管破裂,造成皮下組織淤血。淤血代謝後需要通過腎臟從尿中排出,這會加重腎臟的負擔,容易引發腎功能異常。

從心理上來講,雖然有些家長只是輕打,不會造成直接的肌肉、肢體損傷,但是生理上的疼痛感是會通過神經中樞的傳導,直接刺激給大腦,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創傷。打屁股和大喊大叫都會使孩子的精神一直處在緊張、焦慮、恐懼和壓抑的狀態,嚴重的話還會造成心理疾病,這是非常得不償失的一種教育方式。

因此,打屁股和大喊大叫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真的不可取,作為父母應該杜絕。


那麼有些父母常常控制不住自己該怎麼辦呢?

首先,要改變自己的認知。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屁股上的肉多,就算打了孩子也不會覺得疼,還會讓孩子“長記性”。其實,這是個危險的誤解,家長應該首先改變這種認知,不能再這麼想了,這是錯誤的想法。

其次,趁著去拿雞毛撣子時間,先讓自己做一次深呼吸,冷靜一下。有研究表明,當自己情緒暴怒時,先做下深呼吸可以起到調節情緒的作用,避免自己衝動行事。也可以給自己作心裡暗示:孩子是自己親生,再怎麼不聽話,也要忍著,忍著,千萬不能傷害到孩子的健康。

最後,學會好好跟孩子溝通。有些孩子不聽話,調皮,大喊大叫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使孩子出現逆反心理,越發跟你唱反調。因此家長要學會跟孩子好好溝通,平時要多下點功夫,好好引導孩子規規矩矩的,跟孩子講道理。如果可以,學會跟孩子做朋友,理解孩子的煩惱,平等跟孩子交流,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幫到大家,也歡迎大家給我留言交流哦~

專注育兒領域,和您一起帶著寶寶健康快樂成長。因為有你們,所以精彩!


妙瀟洪談育兒


教育孩子的本質是“幫助孩子”,讓孩子更好。

打屁股、大喊大叫不是幫助,是敵對。

這就象對待生病的人,他們需要治療,愛護。而不是斥責,打罵。

孩子犯錯,通常有他自己的需要,只是父母不瞭解這個需要,認為孩子是故意犯錯,變壞了,需要懲罰。

一旦懲罰開始,孩子可能會認可自己的“壞身份”,那麼就會一直“壞”下去。

〔圖片來自網絡〕



即使改正,也只是因為畏懼,有機會還是想要犯。

控制不住,沒別的好辦法,只能默唸“我的孩子不是我的敵人,他犯錯時,我應該幫助他,懲罰幫助不了他,只會拉遠我們的距離。”


心靈扶助者〔成雲社〕~初心√


成雲社初心


我很理解你的心情,有時孩子不聽話、調皮惹事,脾氣急躁的大人可能火氣一下子就上來了。因為我也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自從孩子兩歲以後,著急上火的事簡直每天都有。

但是,我還是會盡量控制自己,因為我明白,孩子不聽話是因為他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還不夠強,大人要予以理解,耐心調整。而且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要和他平等對話與溝通,試想,如果是一個大人惹你生氣了,你會打他、罵他嗎?倘若不是極為過分,你一般不會,那麼,為什麼要對自己最親愛的孩子這樣呢?

打罵只不過是對孩子的一種惡性懲罰,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有研究表明,你吼的聲音越大,孩子能接收到的有效信息越少,因為他們這時已經被嚇到了,根本不知道你在說什麼。吼叫尚且如此,打就更不對了,只會增加孩子的恐懼感,讓孩子內向、自卑,或者朝反方向發展,越打越皮。

如果控制不住怎麼辦?不要想這樣的問題,多想自己怎麼控制情緒,怎麼解決問題。孩子不聽話,先給他講道理,仔細分析這樣做為什麼不對,必要時給予一定懲罰,比如不許買玩具,不許出去玩等。如果孩子哭鬧厲害,可以冷處理一下,暫時不管他。有的孩子實在哭的上氣不接下氣,可以先轉移下注意力,緩和孩子情緒。等孩子平靜後,再講道理。如果你就是情緒激動無法控制,那麼你先回避,讓家裡其他人來。

假若一定要問,真的控制不住,打罵了孩子,怎麼辦?那麼最好在事後給孩子道歉,既讓孩子明白他做的不對,也給自己提個醒,不要對孩子過於粗暴。

總之,最終一定要給孩子好好溝通,堅持原則,講清楚道理,孩子會慢慢明白的。無論什麼時候,記住,孩子是自己最親最愛的人,剋制好自己的情緒。


Iloveyou我的寶貝


很多時候,父母都不太明白家中的小傢伙:明明這件事情,翻來覆去跟孩子說得很明白,只要照著去做就好了,就皆大歡喜了。但小傢伙偏不,就得按照自己的想法來:

大人收拾東西,他要來插一手;大人讓專心寫作業,他偏得先玩一會再去胡亂畫兩筆;看到玩具不給買就大哭大鬧滿地打滾。說真的,這時候父母真的很難保證自己不生氣,不發火。

心理學上有個破窗理論,說的是一個房子的窗戶破了、無人修補,隔不久,其它窗戶也會莫名其妙被人打破;一面牆,若出現一些塗鴉沒清洗掉,很快牆上就佈滿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

這個現象是不是很奇怪,背後啟示有很深的心理哲理:任何壞事,若最初沒及時阻攔,形成風氣後就難改了。

教育孩子,不可否認的是,對父母來說,是一場個人修行。如果第一次忍不住對孩子動了手,下次再不乖的時候,我們很難能冷靜地對孩子輕聲細語地說服教育,於是就有很多人說:“教育孩子沒有什麼是一頓打解決不了的,有的話就是再打一頓。”

這是因為,我們對自己的情緒控制會越來越難,引爆點也會越來越低,最後我們乾脆自暴自棄,對自己說:“算了,我家孩子都打皮了,幾天不吃一頓打,乖不了。”

其實,這時,我們就需要警醒了,並趕緊停止這種育兒方式了。說明,你的這種方式對孩子來說效果是不好的了,孩子會一時屈服於父母的權威和強勢,但心裡不一定會認同父母的方式,甚至會有怨氣和反抗,他可能會變成那扇“破窗”,自暴自棄說:“反正我就是這麼不乖/差,我放棄了。”

改變從父母的教育方式開始,收穫的將可能是孩子積極的自我認知和主動性。加油!

有育兒問題,歡迎連線小遊育兒在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