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好幹部 村民的「幫難書記」

黨的好乾部 村民的“幫難書記”

她是帶頭致富能手,是調節糾紛行家,她也是最美基層幹部,還是第五屆市人大代表,但她最看重的身份卻是“幫難書記”這一稱呼,她就是含谷鎮含湖村黨支部書記——範幫蘭。從擔任村支部書記開始,範幫蘭20餘年如一日,帶頭脫貧致富,調節鄰里糾紛家庭矛盾,在含湖村3.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處處都有她的足跡。在她的幫助下,村民們富起來了,夫妻的感情變好了,兄弟矛盾解決了,村民們提起範幫蘭,都是讚不絕口,親切的稱範幫蘭為“幫蘭書記”。

黨的好乾部 村民的“幫難書記”


帶頭脫貧致富 荒山變“金山”

1988年當選為村幹部時,身為外來媳婦的範幫蘭不會想到,自己會在村幹部的崗位一干就是幾十年。從1997年擔任村支部書記開始,範幫蘭始終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發展產業率先垂範,替民解憂衝鋒在前,將昔日窮山惡水的小山村變成了產業興旺、鄉風文明的新農村。

當時的含湖村很窮,山上坡地到處雜草叢生,山下壩子產糧效益低。而範幫蘭的首要責任,就是帶領群眾過上好日子。經過多方考察,訪問賢能,她將目光瞄準蔬菜產業。

黨的好乾部 村民的“幫難書記”

範幫蘭率先把自家兩畝水田放幹種上蔬菜,後來,又動員幾名黨員跟著種了8畝蔬菜。一年下來,這些水田蔬菜的畝收入比水稻翻了10倍。看到了收益和成效,村民紛紛找到範幫蘭取經。一時間,水田裡到處都是熱火朝天開溝種菜的場景。蔬菜產業讓含湖村面貌煥然一新。到本世紀初,含湖村的蔬菜面積已達2000多畝,畝產值高達7000元,全村人均純收入5000元以上,甩掉了窮帽子。

黨的好乾部 村民的“幫難書記”

2010年含湖村被劃為九龍坡高新開發區西部拓展區後,範幫蘭又作出了“壩下菜,慢慢減;山上果,品種多”的決定,列出產業發展清單和民生實事清單,帶領村幹部逐一掛單銷號,漸漸地,800畝無核橘重新管護起來了,300畝桃樹林種下去了,投資400萬元的觀光農業園建好了,村民的腰包漸漸鼓起來了。

如今的含湖村,山坡上滿是蜜桔,地裡是綠油油的蔬菜,一片富饒景象。當地農民人均年收入從幾百元逐步提升到過萬元。


調解矛盾糾紛 甘當“和事佬”

除了帶頭致富,調解糾紛也是範幫蘭的拿手活。

村裡有對夫妻,女的叫朱新勇,因為兩人性格都比較要強,時常吵鬧。有一年臘月,因為一件小事發生了口角,丈夫一心想離婚,所有人都勸不好。“兩個人其實都沒得大錯,感情也是有基礎的,就是太倔,也不會說話。”範幫蘭覺得可惜,就跑去當“和事佬”。走在去朱家的路上,遇到朱新勇的嫂子,嫂子連連擺手,“你不用去勸了,這次他們離婚離定了,剛殺的年豬肉都分好了。”範幫蘭沒有氣餒,她先是找丈夫做工作,又找朱新勇談話,反覆地勸說,最後,竟讓她給勸好了。

黨的好乾部 村民的“幫難書記”

人問有啥秘訣?範幫蘭笑了,“其實啊,有時候要說一些善意的謊言。”原來,她先給朱新勇說,你丈夫其實在心裡也認識到自己的錯,就是要面子不好認錯,你應該大度一點。掉轉頭,她又去跟丈夫說類似的話,又列舉了一些離婚的壞處。“做調解工作就是這樣,要說對方聽得進去的話才有用。”範幫蘭總結道。

後來,朱新勇兩口子和好如初,一起去了合川打工,逢年過節回老家,都會給範幫蘭捎來禮物。

類似的調解技巧,範幫蘭靈活運用,不管是兄弟打架,還是父子不和,甚至企業徵地拆遷引起的矛盾,都被她一一化解,這些年來,她為群眾化解矛盾70餘件,滿意率達99%,協助完成皇庭珠寶、恆大香山華府、重慶工貿高級技術學院等2100餘畝項目徵地。

黨的好乾部 村民的“幫難書記”

不僅如此,範幫蘭還牽頭制定了《村規民約》約27條,集中規範社會治安、國土建設、環境衛生、公共設施和資源保護、婚姻家庭和村風民俗,帶動全村樹立起務實節儉之風和文明時尚新風。


破解徵地難題 把好情理關

含湖村處於城鄉結合部,拆遷徵地的前沿,近幾年來經歷了八中、含湖半島、香格里拉、快速路一縱線、皇庭珠寶等徵地項目,村裡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農民在轉型過程中,新型民事糾紛頻發。

黨的好乾部 村民的“幫難書記”

含湖村3社張德玉老人,已經73週歲高齡,身患高血壓、內風溼等多種疾病,丈夫外出失蹤20多年至今未歸。2011年徵地貨幣安置30餘萬元,2016年在購買安置房過程中,老人考慮到兩個兒子收入低,就先拿出一部分給兒子們購買房屋,結果全部款項都被兒子捲走,老人也被兒子趕出來,無家可歸且身無分文,每月只能靠幾百元農轉非養老金度日。範幫蘭得知此事後,多次上門調解,好說歹說始終無效,從今年3月開始,範幫蘭便在寶洪村離她家不遠的地方幫張德玉老人租了一間房屋,並每週定期去看望老人,幫助老人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節日期間又把老人接到自己家裡過節,讓老人感受家的溫暖,老人逢人便說:“還是這個女兒好,10個兒子都比不上”。 範幫蘭聽了,總是微微一笑說:“村民臉上的笑容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黨的好乾部 村民的“幫難書記”

徵地工作雖是天下第一難事,但在含湖村都能迎刃而解,這與範幫蘭平時一點一滴、一言一行的實際行動贏得群眾的信任密不可分。


全情扶貧濟困 詮釋愛的奉獻

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這是人間的春風,這是生命的源泉…”,範幫蘭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這首《愛的奉獻》的深刻內涵。

黨的好乾部 村民的“幫難書記”

含湖村10社的朱美瑩,患有癲癇,肢體3級殘,同時是輕微智障,作為村支部書記的範幫蘭,考慮到朱美瑩家的特殊情況,2016年為她家申請辦理了提前安置,全家獲得安置補償款40餘萬元,結果其丈夫拿到錢捲款而逃,留下朱美瑩和6歲的女兒,無任何生活來源只好暫住在自己父母家。範幫蘭對此類事件深惡痛絕,聽聞此事後,朱美瑩便成為了她精準扶貧一對一的幫扶對象,也因此朱美瑩女兒陳思穎和範幫蘭的孫女成為了好姐妹,併成了範幫蘭家的常客,“愛心媽媽”“慈愛奶奶”這些稱號自然而然成為範幫蘭的專有名詞,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近兩年,隨著一棟棟大樓在含湖村拔地而起,大量“農轉非”居民和外來人口湧入進來。不過,這些“農轉非”居民儘管住進了有專業物業公司的小區房,可一遇到難事還會第一時間找範書記。“有困難,找幫蘭”,已經成為了含湖村村民的口頭禪。

黨的好乾部 村民的“幫難書記”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成績總是垂青那些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做事的人。在範幫蘭的帶領下,含湖村連續多年獲得先進基層黨組織,連續多年綜合目標考核第一,10餘名群眾獲得“九龍好人”“十佳文明戶”等榮譽稱號,她本人也先後在2012年被評為全國城鄉婦女崗位建功先進個人,2014年當選為重慶市三八紅旗手,今年,範幫蘭作為第五屆市人大代表參加重慶市兩會,再次為基層群眾發聲,提出了關於九龍坡西部片區城鄉一體化供水的建議。

黨的好乾部 村民的“幫難書記”

30餘年的基層工作,作為一名基層幹部,範幫蘭始終牢記著自己的使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矢志不渝。這位年過半百的群眾的貼心“好管家”,黨的好乾部,將繼續以“幫蘭精神”紮根基層,根深服務,發光發熱,為了含湖村的美好明天而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