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個天氣主題小實驗——快樂學習系列一

25個天氣主題小實驗——快樂學習系列一

青島之前的“海鮮雨”剛剛誕生了網紅八帶,6月25日26日又發佈雷雨天氣預警。

大雨、打雷、大風等特殊天氣下,娃是不是會好奇、迷惑、害怕,變身小問號?

本期分享25個天氣主題小實驗:瓶中的彩虹雨,把雲裝進瓶子裡,人工降雨,瓶中的龍捲風、暴風雪,自制氣象站、溫度計、氣壓計、風速計、風向標……創意歡樂的親子游戲中,玩轉天氣認知,啟蒙科學意識。

天氣觀察實驗

25個天氣主題小實驗——快樂學習系列一

01瓶中的彩虹雨

瓶中的彩虹雨是一個有趣、容易且漂亮的活動,和娃一起看著“雨”從雲中掉下來,即使沒有天氣知識,也是炫美的體驗。

材料:透明玻璃杯、剃鬚膏、彩色顏料、滴管。

玩法:先把容器裝一半至2/3的水,不要太滿。在上面擠上大量的剃鬚膏。準備幾種不同顏色的顏料或色素,和一點水混合。用滴管把顏色滴到雲朵上,看看顏色如何一點點浸入水中並擴散。

科學原理:水就像空氣,剃鬚膏就像雲。當雲被水飽和時,就會產生雨水。也可以簡單地享受顏色,體驗不同的紋理和色彩,也是很有趣的事。

25個天氣主題小實驗——快樂學習系列一

02把雲裝進瓶子裡

材料:有蓋子的玻璃瓶、火柴或噴霧、冰、熱水

玩法:在玻璃瓶中倒入幾釐米高的熱水,把蓋子翻過來放滿冰塊。最後一步是添加凝結或種子:一些微小的塵埃、或煙霧顆粒,可以點燃火柴,把煙吹進罐子裡,也可以在瓶裡噴兩下噴霧。

現象:一開始是透明的,因為沒有凝結。幾秒鐘後,就有了模糊的雲形凝結。

科學原理:雲的形成需要3個條件:水,冷空氣和冷凝核。做這個實驗時,熱水向罐子中加入了水蒸氣。煙霧或噴霧起著雲種子的作用。在上面放上加滿冰的蓋子,就冷卻了溫暖的空氣,使它凝結在雲種子的表面,形成雲。

25個天氣主題小實驗——快樂學習系列一

03人工降雨

這個探索雲和雨的小實驗,使用滴管,是鍛鍊精細動作的好練習,是科學和感官活動的很好結合。

材料:瓶子、杯子、篩子(過濾器)、棉花、水、滴管、色素。

玩法:在乾淨的罐子、碗或花瓶上放一個篩子(過濾器)棉花放在篩子上。在另一個小杯子裡注滿水,滴幾滴藍色色素。讓孩子把滴管裝滿水,把水噴到棉球上,重複這個過程,直到雲充滿了水,開始滴下雨來。棉花溼透後還可以擠水玩。使用滴管和擠水都是鍛鍊精細動作的好練習。

原理:可以和娃解釋,這個過程類似於雲和雨。雲裡充滿了水,水從雲裡落下,就是下雨。

25個天氣主題小實驗——快樂學習系列一

04瓶中的龍捲風

龍捲風又稱旋風或旋風,是一種猛烈的旋轉氣柱,從地球表面延伸到雷暴的基部。這種風的漩渦通常是漏斗狀的,具有很強的破壞性。它可以摧毀大型建築,連根拔起樹木,把樹枝插到樹上,把汽車扔到幾百米外。

但是在這個實驗中,我們將在家裡安全地製造一場水龍捲。讓我們看看旋轉的漩渦是如何形成的吧。

材料:一個透明的高玻璃罐子或花瓶、水、洗潔精、亮片(可選)。

玩法:把杯子裝滿四分之三的水,往水中滴幾滴洗潔精。一隻手拿著杯子,另一隻手快速地轉圈攪動水,直到形成一個漩渦。為了增加一些額外的驚喜,可以在水中放一些小亮片。

原理:旋轉瓶子裡的水時,它會在中心產生一個漩渦。當水旋轉時,向心力使水圍繞漩渦旋轉,形成一個小型龍捲風。

25個天氣主題小實驗——快樂學習系列一

05瓶中的暴風雪

材料:水、嬰兒油或植物油、白色顏料、泡騰片、玻璃容器。

玩法:在玻璃容器中倒入一半水,加入彩色顏料。倒入一半嬰兒油或植物油,把泡騰片放入,就能看到液體像暴風雪一樣上下翻滾。

原理:泡騰片的密度比油大,加入容器後穿過油層下沉至水中,與水反應產生氣體,氣體以氣泡的形式上浮,造成了液體上下翻滾,製造出暴風雪的奇幻效果。

注意事項:大人一定要陪同娃一起實驗,不要讓娃吞食泡騰片,否則有窒息危險。

25個天氣主題小實驗——快樂學習系列一

06模擬水循環

水循環描述了水在地球上如何循環運動。蒸發→凝結→降水→河流&地下水→蒸發。

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袋裝水循環”實驗,觀察水循環過程的不同階段。

材料:可密封的透明瓶子或袋子,馬克筆畫出水循環過程,帶色素的水便於觀察。

玩法:在杯子或袋子中倒入帶色素的水並密封好,放在面對陽光的窗戶上。太陽照射強的時候,能觀察到杯壁或袋子上方出現小水滴,當小水滴逐漸變大,就會滑落,類似降雨的過程。

再想想,你見過水循環的四個階段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嗎?下雪和下雨的形成有什麼不同呢?

25個天氣主題小實驗——快樂學習系列一

07雲朵分類

材料:藍色綠色彩紙、棉花、標籤、灰色顏料、剪刀。

玩法:從綠紙上剪下一小片草,粘在藍紙上,用記號筆在草地上畫樹。做成藍天和草地。

根據娃的雲彩繪本,或紀錄片裡的雲朵分類資料,把棉球拉出來,做成又長又直的雲,也可以撕扯棉球的碎片,做成更小的雲球,或者更細的雲團。拉扯棉球對精細運動的肌肉很有好處。

用灰色顏料在一些雲上加上更多的細節。貼上對應類型的雲朵標籤。一個壯觀的分類棉花雲圖就做好啦。出去散步時可以玩觀察遊戲,看看今天遇見的是哪種雲彩。

25個天氣主題小實驗——快樂學習系列一

08感受風

材料:編織蘆葦或竹篾、顏料、彩色薄紙、膠棒、棉線、剪刀。

玩法:在紙上畫出想要做的風箏形狀,把風箏的整體結構想象成一系列的橢圓形、圓形、淚珠和半圓形。這些形狀可以組裝起來,然後綁在一起,在紙上標出連接點。

取一根編織蘆葦或竹篾,把它剪成合適大小,彎成想要的形狀,用棉線緊緊地把連接點圈在一起,打一個不容易解開的結。比如一個蝴蝶形狀的風箏是4個淚滴形狀的組合。

把薄紙剪成和蘆葦框一樣的形狀,但周圍要大2釐米左右,用剪刀在蠟紙形狀的周圍剪出大約1釐米的切口。

在邊緣塗上膠水,然後再折起來,這樣就可以覆蓋住竹子的框架了。

用顏料裝飾眼睛等細節,最後一步,把風箏線系在裝飾好的風箏面上。用一根縫紉針把線穿過紙和蘆葦。線的放置位置取決於風箏的設計,一般是三個點,組成金字塔型。最後,一根較長的風箏線可以被綁在中心點上。

製作風箏需要耐心,也很可能會經歷失敗,是鍛鍊娃逆商的好機會。

25個天氣主題小實驗——快樂學習系列一

09雨後皮一下

在雨中/雨後玩耍有很多很棒的方法,雨天還有很多學習的機會。可以製作音樂、藝術,參與感官活動、練習粗大動作、精細動作技能,做STEM活動,研究大自然等。

花點時間觀察雨。注意一切——視覺、聲音、氣味、感覺、味道等等。把你的觀察記錄在你的自然日誌裡。

佩奇粉都懂的跳泥坑遊戲,不妨讓娃戴好裝備皮一下。觀察雨後植物上的水滴,嘗試畫出來。用小噴壺澆水,模擬雨滴打在雨傘上的聲音……皮一下,很開森。

天氣計量實驗

25個天氣主題小實驗——快樂學習系列一

01自制氣象站

氣象站是培養小氣象員責任心和自豪感的好方式。可以鼓勵孩子們每天觀察天氣,並學習如何用語言來描述它。每天娃都會像專家一樣報告今天的天氣。

孩子們會發現錶盤和滑塊使用起來很有趣。

25個天氣主題小實驗——快樂學習系列一

02自制氣象站2

適合小娃的簡單版自制氣象站,一個金屬託盤,一張打印好的天氣預報紙,和娃一起製作各種天氣圖標,在背面貼上磁膠,每天就能更換啦。

25個天氣主題小實驗——快樂學習系列一

03自制氣象站3

DIY氣象站是一個很好的氣象科學活動,可以讓孩子們瞭解各種天氣狀況,比如氣溫、天空狀況、風況、降水等。繪製各種天氣條件的描述,如下雨、晴天等。將氣象站的每個部分都貼在一塊氈布上。

氣象站包括對中間的天氣的總體評估,右邊的溫度表,底部的風況評估,左邊的開放端部分,讓孩子們把他們覺得描述當天天氣的任何形容詞都包括在內。既能鼓勵娃觀察天氣,還能鍛鍊語言能力。

25個天氣主題小實驗——快樂學習系列一

04氣象轉盤

蛋糕盤做成轉盤是很有趣的學習工具。兩個蛋糕盤,其中一個剪去六分之一的角,和第二個蛋糕盤疊在一起,中心點用黃銅釘固定,就可以旋轉出六種內容。

也可以像圖中一樣,一個圓形紙,貼好六種天氣,把另外一個大一角的指示標誌和圓紙中心固定,旋轉就可以標出不同的天氣。

娃會很喜歡旋轉指示標,玩耍時無壓力地熟悉了不同的天氣。

25個天氣主題小實驗——快樂學習系列一

05松果報氣象

松果也能預報天氣?和娃一起試試看吧。

把撿回的松果放在床邊,觀察它們在雨天和晴天的變化。

現象:天氣乾燥時松果就會打開,下雨時就會關閉。

科學原理:松果的開放和關閉取決於溼度,以幫助種子分散。松果裡面有很多羽毛一樣輕的種子。當天氣變干時,松果就會張開,以便風能抓住種子,讓它們分散在樹林中。當溼度上升時松果關閉以防止種子逃離。

25個天氣主題小實驗——快樂學習系列一

06雨量計量

雨季,用簡單的空塑料瓶就能做出一個雨量計量器。還能學計量、容量、數字。

玩法:只需要一個空塑料瓶,越大越好。在瓶身周圍剪個口子,把它倒過來,放在瓶子裡,並與邊緣齊平。用尺子測量,在瓶身上用馬克筆標記出有規律的間隔,並標註數據。

雨天把計量器放在外面不會被風吹走的位置,觀察不同時間的雨量增加速度。

對大些的娃,可以考慮做一個線形圖來繪製降雨量的增加,並調查當地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的平均降雨量。

25個天氣主題小實驗——快樂學習系列一

07自制小風車

環遊世界的風,跑的有多快?做個小風車感受下吧。正方形的彩紙沿角摺疊,沿著折線剪2/3的口子。牽住角,用珠針或圖釘固定到中心。把珠針固定在鉛筆或小棍上。漂亮的小風車,和風一起轉圈跑。

25個天氣主題小實驗——快樂學習系列一

08自制風速計

風速表是用來測量風速的儀器,是氣象站常用的儀器。

將4個盛蛋器切開,把它們剪成4瓣的形狀,並塗色裝飾。把軟木塞和圓木塊、木支架用釘子和膠固定成圖中形狀。

在颳風的日子,把你的風速計放在地上或花盆裡,做一個圖表,記下它在30秒內轉了多少圈。將結果與其他日子進行比較。或者只是看著杯子旋轉也很治癒。

25個天氣主題小實驗——快樂學習系列一

09自制風速計2

同理,用喝完的酸奶杯子做測速儀也是不錯的選擇,搭配建構玩具製作,簡易高效。

25個天氣主題小實驗——快樂學習系列一

10自制風向標

風向標是讓娃看看風從哪個方向來的好方法,幫娃觀察和探索天氣。

選擇一個娃喜歡的卡通形象,打印出來,正反兩面,請娃幫忙塗色。做好後沿邊緣剪下來。

兩根吸管粘成十字形,把塗色好的畫粘在豎直吸管上。在水平吸管兩端貼上彩紙剪成的箭頭和箭羽。

五個彩色圓形紙分別對摺,用膠粘在一截吸管上。用細竹籤穿過這三部分,需要固定的部分用膠水粘好。

把風向標插進一個裝滿泥土的大花盆裡,或者任何一個裝滿豆子、大米或鵝卵石的杯子或花瓶。看它旋轉起來吧。

25個天氣主題小實驗——快樂學習系列一

11感受小颶風

什麼是颶風?與龍捲風不同,颶風是在水面上形成的。颶風只發生在特定區域和一年中的某些時候,當海洋表面溫度達到至少80華氏度,溫暖潮溼的空氣從海水中上升時,颶風就會形成。

在地球的北大西洋地區,颶風被稱為颶風。在西太平洋地區,颶風被稱為颱風。在澳大利亞和非洲之間的地區,颶風被稱為旋風。

有了一張螺旋切割的紙和一盞燈,我們就可以模擬出熱空氣從海洋中升起,在溫暖的海水上形成颶風的過程。這是孩子們瞭解極端天氣的好方法。

首先,在紙上畫一個螺旋,並剪下來。然後,在螺旋中心繫一根繩子。接著把螺旋拉開,放在點亮的燈泡上方。燈泡發出熱量,就會使螺旋旋轉。

25個天氣主題小實驗——快樂學習系列一

12自制氣壓計

氣壓計是一種測量氣壓的儀器,特別用於預報天氣和確定海拔高度。

材料:玻璃罐、氣球、剪刀、吸管、紙、膠帶。

做法:把氣球的頸部剪掉,把氣球的球部緊貼在罐子口,儘可能地把氣球拉緊,這樣氣球就能平放,中間不會有小坑。

把吸管一端斜著剪一下,做成指針。用膠帶把吸管綁在氣球的中心。確保吸管末端在氣球中間。

在一張卡片上畫一幅陽光朝上,雨雲朝下的測量標,吸管位於紙標中間。接下來就是觀察啦,看看指針移動的多還是少,下雨或晴天時,指針有什麼變化。

科學原理:如果罐子裡的壓力大,它就會把氣球往外推。如果罐子裡的壓強小於外面的壓強,就會把氣球往裡推。壓力的大小變化使氣球帶動吸管指向上方或下方。

天氣導致氣壓的變化,因此箭頭方向的變化可以讓你看到天氣預報。

25個天氣主題小實驗——快樂學習系列一

13自制溫度計

材料:酒精、水、玻璃瓶、橡皮泥、透明吸管、紅色顏料、一兩滴食用油。

玩法:在玻璃瓶中倒入一半水,一半酒精。加入紅色顏料。這會使我們更容易觀察水在吸管中上升時的溫度差異。

插入吸管,在瓶口周圍用橡皮泥做成密封固定的效果。

用吸管或滴管加入足夠多的液體混合物,使吸管中含有大約5釐米高的溫度計液體。靜候一小時,確保它仍然在那裡,並沒有回到瓶子裡。如果液體回到瓶子裡的話,把吸管裝水,再等等。

吸管中液體不再回落後,在吸管里加入一小滴食用油作為“密封”,防止溫度計液體蒸發。就可以像溫度計一樣,觀察室內室外的溫度啦。

天氣科普網站

25個天氣主題小實驗——快樂學習系列一

25個天氣主題小實驗——快樂學習系列一

01DK findout!

描述:DK出版社家長們都熟悉,出版的兒童科普知識型圖書,可以說是世界馳名。在英國和很多國家,大部分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接觸到DK的書。

這個網站內容非常豐富,動物、地球、歷史、人體、科學、交通、數學……搜索weather,會有各種天氣的鏈接及詳細介紹,圖片真實生動。網站全英文,需要娃有一定英語基礎。

25個天氣主題小實驗——快樂學習系列一

25個天氣主題小實驗——快樂學習系列一

02ThoughtCo.

描述:網站包含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天文等很多板塊,搜索weather,包含基礎、預報、天氣現象三個板塊,文章有點像短篇新聞,會分幾個角度介紹主題,比較精煉,適合快速學習主題科普。網站全英文,需要娃有一定英語基礎。

25個天氣主題小實驗——快樂學習系列一

03FACT MONSTER

描述:風格偏科普,沒有那麼活潑,但是提供很多數據和統計,比如天氣模塊中會整理出歷史最高溫最低溫,極限天氣……很適合做科普小項目介紹時查數據,比如娃上學時用思維導圖、手工摺疊書展示自己的科學小項目時,可以查閱這個網站,添加科普數據。網站全英文,需要娃有一定英語基礎。

沒有孩子是天生不愛學習的。每個孩子在幼時都曾如飢似渴地自主學習。上學後厭學的孩子、沉迷遊戲的孩子,大部分是因為學習興趣被不當的方法消磨傷害。

除了傳統的看書、被動聽課外,學習的方式可以豐富多彩。比如親子共讀時選擇適合娃的科普繪本;親子游戲中融入豐富的小實驗和探索活動;比如做手工藝術時可以融入各類主題知識;比如去各類博物館、科技展,讓知識“活起來”;比如家庭小劇場中把喜歡的繪本演出來,家庭互動遊戲時玩趣味知識競賽;甚至屏幕時間都可以篩選有營養的素材一起觀看,比如探索類的動畫片,生動活潑的紀錄片……

當今社會,無論是爸媽還是家長,都需要做終身學習者。學習本就是成長的一部分,本就是快樂,充實,讓人有幸福感的。別讓我們的焦慮、說教破壞孩子天生的學習興趣。

“所有嬰兒出生時都是平等的,沒有人會說話、數數、讀書或寫字,但這些孩子在進入幼兒園時卻是不平等的。差異的原因在於,他們的父母是盡力培養他們,還是僅僅看著他們長大而已。”

——吉姆●崔利斯《朗讀手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