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和妃子互懟,皇帝氣的直跺腳,大臣說出兩字,皇帝妃子認輸

話說在古代那個封建體制下,皇帝獨尊,眾人逢迎,如果皇帝排行老大,那麼皇帝的寵妃無疑是老二的地位,就連丞相、一品大員見到皇妃也要下跪,更不用說是皇帝的寵妃了。

大臣和妃子互懟,皇帝氣的直跺腳,大臣說出兩字,皇帝妃子認輸

袁盎像

那些想巴結皇帝而又不能自己完成的,往往都會從皇帝身邊的寵妃、太監著手,給他們送錢、送禮,巴結皇帝最親近的人,以便讓寵妃、太監等給自己說點好話,以達成自己想要的結果。因為寵妃和太監都是給皇帝長期吹"枕頭風"的人,他們說你好,皇帝往往就認為你好;說你壞,皇帝就認為你壞,沒有幾個君王能耐得住這兩撥人的長期"洗腦"。

所以,眾大臣寧可與皇帝發生摩擦,也不敢得罪寵妃以及寵信太監。但,事有例外,有人就敢得罪皇帝的寵妃和太監,就敢懟他們——他叫袁盎。

袁盎,西漢初期的名臣,也是個直臣,有膽識、有見解,敢言直諫,很有脾氣,大名鼎鼎的晁錯就死在他的嘴下。除了晁錯他還彈劾過很多名人,比如西漢開國功臣周勃、劉邦的少子淮南王劉長、竇太后的小兒子劉武、漢文帝寵信太監趙談、漢文帝寵妃慎夫人,並且還怒過丞相申屠嘉,懟的申屠嘉面紅耳赤,當面道歉。

大臣和妃子互懟,皇帝氣的直跺腳,大臣說出兩字,皇帝妃子認輸

焦長道飾演的袁盎

其他典故暫且不說,今天就說袁盎懟漢文帝的寵妃慎夫人和寵信太監趙談的典故。

古代帝王富有天下,三宮六院的,身邊不缺美女,但美女再多,帝王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喜新厭舊,寵幸更年輕貌美的。漢文帝劉恆本是代王,呂雉死後他被推為新帝,在此之前他有個王后,為他生了四個兒子,但還沒等到劉恆登基為帝,這位王后就死了。

竇姬本是呂雉的宮女,後來呂雉釋放宮女出宮,賞賜給諸侯王。竇姬給宦官送了錢,本想著讓他們幫忙給安排到趙國去,離老家近一些。不料宦官偏偏把名簿搞錯了,把竇姬給安排到代國劉恆哪裡去了。竇姬得知後哭著埋怨太監,但詔書一下,無法改變,竇姬只好心不甘情不願的去了代國。

和竇姬同去代國的還有四個宮女,但代王劉恆偏偏寵幸竇姬,也不知竇姬有何法術?待到劉恆登基為帝時,原代王后已經死了,所以竇姬也就成了皇后,也就是竇皇后(竇猗房)。竇猗房從一個宮女,逆襲到國母,真可謂是勵志。

漢文帝劉恆登基為帝后,後宮的妃子比他做代王時明顯指數級的增加,其中有位慎夫人年輕貌美,嫵媚迷人,又能歌舞,擅鼓瑟,深得漢文帝寵幸。後宮妃子爭寵向來是常例,而受寵幸的妃子持寵而嬌也是常例,這也包括這位慎夫人。

大臣和妃子互懟,皇帝氣的直跺腳,大臣說出兩字,皇帝妃子認輸

慎夫人在名分上只是"夫人"但,因漢文帝寵幸,所以在後宮經常與皇后竇猗房平起平坐,沒有尊卑之分。在後宮這麼驕橫跋扈是因為那是皇帝的地盤,大臣不方便進去幹涉,但是出了後宮就不一定了。

有次,漢文帝帶著竇皇后、慎夫人一眾去上林苑遊玩,風景迤邐,皇帝等人都十分高興。每次皇帝去上林苑遊玩,此處的郎官都會提前準備好豐盛的餐食,專等著皇帝遊玩累了過來休息、吃飯,這次也一樣。漢文帝等人照舊按順序入席休息,袁盎也跟著進入席間。待皇帝、竇皇后都按照尊卑順序坐下後,慎夫人也走到竇皇后身旁正要坐下,袁盎突然出來制止,用手一揮,讓郎官把慎夫人的座位撤下,往後挪了一些,以區分與皇后的尊卑。

慎夫人在後宮仗著漢文帝的寵幸,平日裡都是與竇皇后平起平坐,這也已經成了慣例,所以上林苑的郎官也按照這個"慣例"把慎夫人的座位和竇皇后的放在了一起,但是今天遇到了袁盎,袁盎是個言官、諫諍之臣,他一定要把慎夫人的座位往後挪,分出個嫡庶尊卑。

大臣和妃子互懟,皇帝氣的直跺腳,大臣說出兩字,皇帝妃子認輸

王麗坤飾演慎夫人

慎夫人平日裡被漢文帝寵幸慣了,哪裡受得了袁盎這個氣,她便站立不動,柳葉眉倒豎,怒視袁盎;袁盎也不怕這位寵妃私下裡給他使絆子,就是要按照禮儀行事,一定要讓慎夫人坐在下位。於是這位慎夫人與袁盎就站在那裡互相懟起來,你不讓我,我也不讓你。漢文帝早已瞧見,本欲出來調和,但看兩人互不相讓,好像把自己這位皇帝已經拋到九霄雲外了,完全不顧及皇帝的面子。

漢文帝心想,如果自己一干涉,慎夫人和袁盎大吵起來,自己豈不是更難堪,別人會怎麼議論漢文帝,說他無能,連自己的妃子和大臣都震懾不住?想到這裡,漢文帝一跺腳,勃然起坐,憤怒的走出席間回宮了。

竇皇后、慎夫人一看皇帝走了,趕緊跟上,而袁盎也不急著去找皇帝解釋,就跟在皇帝的龍輦後面不急不躁的跟著進宮了。待漢文帝回到宮中,袁盎方才從容的向漢文帝勸諫:"臣聽說尊卑有別,內宮上下才能和睦。如今陛下已立皇后,慎夫人只不過是個寵妾,妾怎麼能和主同席而坐呢!這是失卻尊卑啊。即便陛下寵愛慎夫人,對她厚加賞賜就是了。如果尊卑不分,名為寵愛,實則害了她。前事非遠,陛下難道忘了戚夫人被呂后做成"人彘"的事嗎?"

戚夫人的慘狀漢文帝如在眼前,怎能忘記,聽到這裡漢文帝方才醒悟。恰巧此時慎夫人也入了宮,於是漢文帝走進去把袁盎的話給慎夫人說了一遍。慎夫人知道袁盎說的有理,實際上是幫了自己免遭戚夫人之禍,後悔自己不該錯怪袁盎,於是取出五十金,送給袁盎,以表謝意。

大臣和妃子互懟,皇帝氣的直跺腳,大臣說出兩字,皇帝妃子認輸

這是袁盎"諫妃之寵"的典故,還有一個袁盎"諫帝之好"的典故。有一次漢文帝外出,讓自己的寵信太監趙談和自己同坐龍輦,袁盎看不過去,就上前跪在龍輦前面說道:"皇上,我聽說能和您一起乘輦的人,都是英雄豪傑,如今大漢雖然缺少英雄豪傑,但陛下怎麼和一個太監坐在一起呢?"

漢文帝聞言後,也意識到讓太監和自己同輦多有不妥,哈哈大笑後,立即讓趙談下了車。只是這位敢於直言進諫的袁盎,因勸諫漢景帝不要傳位給弟弟劉武,而得罪了劉武,最終被劉武派刺客給刺殺了。一位直臣,最終死於非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