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還沒有結束,你怎麼就走了?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一件事已經完成了,實際上有可能這才是個開始。故事還沒有結束,你怎麼就走了?

01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一家人和和睦睦地吃完飯,孩子去看動畫片了,爸爸去看NBA了,在爸爸和孩子的視角下,吃飯已經完畢了,可以幹自己的事了。

剩下媽媽一個人孤獨地在廚房忙碌著。媽媽刷碗,打掃廚房。這就完了嗎?沒有,媽媽會繼續思索,今天的菜燒的怎麼樣,營養搭配是否合理,孩子是否愛吃,明天做什麼飯等等,我們想不到媽媽都會細心地替我們考慮周全。

不要以廚房是媽媽的戰場為藉口,吃完飯就離開飯桌,試著幫媽媽一起收拾飯後的殘局,稱讚媽媽的廚藝,感謝媽媽的奉獻,媽媽的付出才真正有意義。

故事還沒有結束,你怎麼就走了?

圖片來自網絡

02

上週我們班有兩個孩子參加科普講解大賽,大賽現場需要一個科技聯絡員。我們辦公室主任有事,就派我去參加這個大會,充當聯絡員了。

兩個孩子準備的很充分,只是缺少舞臺經驗,比賽結束後,一個拿了個三等獎,一個是優秀獎。我很為這兩個孩子驕傲,立馬將獲獎的消息,分享到了我們學生管理群,其他老師也紛紛點贊為我們學生豎起大拇指。

這個管理群只有我們這些班主任、輔導員以及兩位領導,那位派我去的主任不在這個群裡。這個事在我這,我就已經完事了。

第二天下午,我去辦公室。那個主任把我喊著了,詢問了下比賽的情況。說他也是從學院的新聞推送裡才知道我們學生的獲獎情況的,具體現場細節,他還想問問我。

他這一問,我立馬意識到我疏忽了一件事。昨天看完比賽,沒有及時將比賽結果告訴他。

我的學生工作群裡發了說明我還是渴望別人認可肯定我們學生的成績的,在學院大群裡發,的確不合適,但是我卻私下也並未向這個主任告知一下情況,讓他沒有第一時間獲得學生的消息。

雖然對方並未有任何不滿,但我還是覺得我這種半瓶子的完成並不是真正的完成,以後的生活、工作中還是要注意,善後一定要完美,不能虎頭蛇尾。

03

去年我一個好友過生日,因為不在一個城市,我在糯米上定了蛋糕,勞煩蛋糕店給送去。對方讓我加了他微信,把送貨地址和電話給他。

蛋糕店的老闆一大早就做好蛋糕,拍照給我看,很漂亮的水果蛋糕。

送完蛋糕還在好友家門口拍了張照片給我,給我說送到了,家裡媽媽在呢。我很感謝他,讓遠在外地的我很放心朋友收到了精緻美味的蛋糕。

我以往遇到的這種團購外賣,才不會做好蛋糕給拍照,也只會把商品———蛋糕送到用戶手裡,不會各種拍照,讓人心裡很踏實,就像自己親自在送蛋糕一樣。

我定蛋糕的這個老闆做的工作就比其他人的更多更好,別人做到A,他做到了A+,他的業務機會就比別人多了很多。

所以今年我又在他店裡訂了蛋糕,在微信上問他,去年送蛋糕的那家,簡單的描述了一下,他說記得。我想訂個草莓的蛋糕,他很熱心地告訴我,草莓到後期了,不太新鮮了,建議其他水果。我聽從他的建議,選了好友喜歡的火龍果。

我沒給地址沒給電話,蛋糕穩穩當當地送到了好友家。好友對蛋糕讚不絕口,我心裡特別高興,還是這個老闆給力啊。

故事還沒有結束,你怎麼就走了?

今天的蛋糕

永遠沒有真正的ending,希望大家在處理事情的時候,都離真正的ending很近。多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問題,這樣看事情才能更全面更真實也更體貼。從1到9和從1到10,就差那麼一點,做到9分就是普通,做到10分才是優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