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打臉上交所,易見股份花樣變臉始末

去年數字貨幣瘋狂上漲行情,催生了區塊鏈技術的全民大熱。

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上市公司紛紛涉足區塊鏈業務,部分公司據稱已取得不菲的業務收入。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漸漸發現,囿於區塊鏈技術發展仍處早期,起初口號喊得震天響,完全沒有發展出他們此前所描繪的樣子。

這些公司更多的只是“蹭熱度”的偽區塊鏈概念——非但沒有區塊鏈產品級應用落地,個別公司甚至極力撇清與區塊鏈的關係。

算力智庫注意到,這些蹭熱度的公司,股價都迎來了短期瘋狂上漲。隨著市場對區塊鏈概念日趨冷靜,這類公司股價“從哪來回哪去”,接盤的股民損失慘重。

當海潮退去,方知誰在裸泳。

易見股份遭上交所打臉

一年前才改為現名的易見股份(600093),在區塊鏈的道路上,貌似走得很堅決。

2017年9月,也就是改名三個多月後,易見股份便高調宣佈進軍區塊鏈領域,成立投資基金,金額高達1億元。

或許是由於當時區塊鏈概念尚未大熱的關係,易見股份的股價不但沒有上漲,反而連跌了近三個月,截止2017年底累計跌幅達20%。

進入2018年,隨著區塊鏈概念大熱,易見股價迎來轉機。

2018年1月,坊間熱傳易見股份區塊鏈業務取得進展,股價開啟任性暴漲模式,短短20天內,其股價漲幅一度超過80%。

工信部打臉上交所,易見股份花樣變臉始末

蹊蹺的是,在股價上漲期間,易見股份對涉區塊鏈概念的回應,前後不一,令人費解。

1月16日公告稱,易見股份在供應鏈管理和商業保理業務上,應用了區塊鏈技術。(下圖)

工信部打臉上交所,易見股份花樣變臉始末

但在3天后的1月19日,上交所發來監管函,指出易見平臺所用技術與區塊鏈技術存在極大區別,且區塊鏈投資基金並未投入到區塊鏈技術研發。(下圖)

工信部打臉上交所,易見股份花樣變臉始末

在同日發佈的自查公告中,易見股份承認了上交所所指出的問題,相當於承認其使用的技術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區塊鏈技術,“打臉”1月16日公告。

工信部打臉上交所,易見股份花樣變臉始末

因此,上交所監管函發來的那一週,也成了易見股份“區塊鏈概念行情”股價上漲的終點。

竟然忽悠工信部?

在遭到上交所一記重擊現原形後,易見股份的股價,進入漫漫熊途。

截至算力智庫發稿,其股價已跌至11.3元,接近“區塊鏈行情”啟動前的水平(10.70元),基本實現“從哪來,回哪去”。

追漲和中途接盤的投資者,無一不損失慘重。

就在人們快要忘記這波半年前的奇葩行情時,工信部發布了《2018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文中將易見股份作為區塊鏈代表型企業進行詳細闡述,易見股份的“區塊鏈往事”被再次提起。

這一次,似乎是工信部打了上交所的“臉”。

《白皮書》在供應鏈金融一節中,重點介紹了易見股份,稱其為基於“Hyperledger Fabric”(超級賬本架構)研發的區塊鏈供應鏈金融服務系統平臺。

文中並稱,該技術有效擴大金融機構有效擴大金融機構的低風險資金投放,提升供應商的資金週轉率,降低融資成本,優化核心企業採購環境。

工信部白皮書稱,易見區塊平臺使用區塊鏈技術解決了底層資產證券化後數據調用的安全問題,還保障了金融倉儲的在線回購業務的金額安全性。

工信部打臉上交所,易見股份花樣變臉始末

以上描述均是非常典型的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應用,從這些文字中很難得出“易見區塊的技術與區塊鏈技術有極大區別”的結論。

《白皮書》還提到,截至2018年3月31日,易見區塊系統已有150戶企業用戶,在線投放金額21億元,涉及醫藥、化工、製造、大宗、物流、航空等多個領域。

然而,發展如此迅猛的業務,在易見股份的2018年一季報中沒有任何提及。

易見股份的區塊鏈含金量,到底有多少呢?

蹭熱度的公司排成隊

事實上,股市裡還有很多這樣專業“蹭熱度”的上市公司。相比之下,易見股份或許只能算是“誇大陳述”,而有的上市公司則完全是“無中生有”。

銀江股份(300020)便是其中一例。

今年3月,銀江股份在微信公眾號上發文稱,“參投企業數牛金服與浙江千麥司法鑑定中心達成戰略合作,落地了全球首張區塊鏈電子數據司法鑑定證書。”

發文當日銀江股份封板漲停,但隨後該文章被刪除。深交所隨後發函詢問,要求銀江股份答覆,是否存在虛假或誤導性宣傳,是否存在蹭區塊鏈熱點概念炒作股價的動機。

在隨後一週內,銀江股份股價一度暴跌超過20%,追捧區塊鏈概念買入的股民悉數被套。

算力智庫注意到,銀江股份事後並未在上市公司公告欄中對深交所的問詢作出答覆,此事不了了之。

比銀江股份稍微好點的是中南建設(000961),畢竟中南建設的“區塊鏈大米”倒也並非憑空捏造。

今年1月11日,中南建設公告披露稱,該公司與北大荒合作公司的第一批區塊鏈大米產品已推向市場,並參加了海星鏈、智鏈等區塊鏈項目,引發市場資金追捧。

隨後,中南建設立刻發佈停牌和澄清聲明,稱區塊鏈項目仍處於研究探索階段,尚未形成收益;而海星鏈、智鏈等項目均處於洽談階段,並未實質啟動。

也就是說,中南建設承認其區塊鏈項目屬於“空氣項目”。

如此快速“變臉”,也讓股價“變臉”,中南建設股價在之後一個月暴跌約25%。

值得一提的是,中南建設在發佈區塊鏈公告前,股價已經大幅上漲了逾30%。

該公司選擇在股價高位發佈“利好”消息並立刻“變臉”,難免被輿論指為掩護主力資金借區塊鏈熱度“出貨”的行為。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從去年至今,深市有5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與區塊鏈、雄安新區和海南自貿區等熱點概念有關,以及與獨角獸企業投資合作有關的信息,其中涉及區塊鏈概念的有30家。

但是,只有19家公司有實際投入,且投入金額普遍不高。其餘均停留在前期階段,未有實質進展,公司借熱點概念炒作股價的意圖明顯。

如果對一項新技術,上市公司都是此等態度,那中國新經濟轉型之路,還能有希望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