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塊長得很慢,藏得很深的「肉」,居然是「癌」的近親……

28歲的小周,身體一直都很好,沒怎麼生過大病。但最近兩年多一直都有腹部隱痛的小毛病。這些情況並沒有引起她的重視,覺得不礙事,並沒有做過什麼檢查。即使肚子很不舒服,也只是隨便吃點藥止疼。後來因為工作太忙,經常夜裡加班工作,餓了就吃方便麵,或者吃薯片爆米花充飢,渴了就喝可樂汽水咖啡等等。

近日,由於便血嚴重、腹部疼痛難忍,這才去了醫院。醫生根據檢查結果,建議小周到專業的癌症醫院進行更深入的檢查治療,因為原先的結腸息肉已經變成了結腸癌,而且還是重度晚期結腸癌,有擴散轉移跡象,失去了好的治療時機。

這塊長得很慢,藏得很深的“肉”,居然是“癌”的近親……

息肉會復發,要定期複查

發現息肉,即使是切除了,但環境沒改變,還是會有復發的可能,定期複查尤為重要。

如果曾有結腸息肉病史的患者,都應該複查。單發息肉切除、病理證明是良性的,剛開始每年只需查一次腸鏡,連續2~3年檢查不復發,說明這個人息肉復發的概率小,之後可以改為每5~10年查一次。對於術後病理提示絨毛狀腺瘤、鋸齒狀腺瘤和高級別上皮瘤變的息肉容易復發和癌變,為保險起見,有條件者根據個體情況更加密切的複查。

這塊長得很慢,藏得很深的“肉”,居然是“癌”的近親……

切除結腸息肉可阻斷大腸癌的發生

腺瘤分為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和混合性腺瘤三種,絨毛狀腺瘤的癌變率最高,管狀腺瘤的癌變率最低。腺瘤性息可能與遺傳、慢性炎症刺激、生活習慣、慢性便秘等因素有關。

腺瘤性息肉不會自行消退,藥物也難以將其消除,如果不及時處理,可慢慢長大,發生癌變的幾率較高。炎性息肉相對安全些,有時很小的炎性息肉會自行消失,但炎性息肉長期受炎症刺激,也有腺瘤發展可能。一般結腸鏡檢查發現息肉時應該予以內鏡下切除,內鏡下息肉切除創傷小,住院時間短,切斷息肉癌變之路。

雖然大部分醫生根據經驗,肉眼下大致可以判斷良惡性,但活檢後顯微鏡下的病理診斷才是金標準,其中因此檢查出腸道息肉都應進行切除。

這塊長得很慢,藏得很深的“肉”,居然是“癌”的近親……

這塊長得很慢,藏得很深的“肉”,居然是“癌”的近親……

如持續或經常出現:便血、貧血、持續兩週以上的腹瀉、持續兩週以上的便秘、腹瀉與便秘相交替、裡急後重、頻繁排便及糞便變細、糞便呈黑色或帶血、腹部痙攣或疼痛、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釋的漸進性消瘦或食慾減退、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釋的腹部包塊等大腸癌相關症狀,國際醫哥建議您要及時到肛腸科診治,做詳細檢查,切勿錯失治療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