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給不瞭解的人大概說一下,就是朱雨辰和媽媽上了一檔綜藝叫《我家那小子》,大家才發現朱雨辰這幾十年來一直活在媽媽以愛為名,實則是控制慾爆棚的密不透風的“關愛”下。朱媽媽面帶得意向其他嘉賓細數自己多年來的奉獻,比如:十年如一日的每天早上4點起床為兒子燉梨湯;兒子到哪兒她都要跟著為兒子做飯;把家裡打掃得一塵不染,自己頂兩個菲傭。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這幾段言論在網上掀起巨大熱議,評論基本是一邊倒,紛紛指責朱媽媽過於強勢,把自己的意願和標準強加於兒子身上,不給兒子獨立的空間。

不光對兒子是這樣,她還要求女人一定要在家庭中扮演賢妻良母的角色。節目裡錢楓的媽媽說她對兒媳婦要求不高,家務活兒子也應該共同承擔。朱媽媽立刻跳出來說不行,男女分工不同,女的就應該做賢妻良母。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朱媽媽雖然是極端個例,但是能引起這麼多人感同身受地指責她,說明很多人都遇到過不懂得分寸感,強行給別人灌輸自己價值觀的人。

今年初我看了一部日劇叫《鄰家月更圓》,裡面就有一個類似性格的主婦,和剛認識的鄰居一見面就問對方有沒有生子計劃,拼命勸對方一定要生小孩。認為女人只有生了孩子才算是真正的女人。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這番話可能很多人聽得耳朵都要起繭子了吧?東亞文化中對於個人隱私和交往邊界被觸犯反應非常遲鈍,“什麼時候打算要小孩呀?”這種生活中那個司空見慣的話其實也是性騷擾的一種,因為這等於是問別人“什麼時候啪啪啪”。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被問者往往面露尷尬,不知道如何作答。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很奇怪,對男女之事諱莫如深的的東亞國家卻對生子話題口無遮攔,堂而皇之打探別人的生育情況。彷彿夫妻生活和懷孕生子完全是割裂開的,前者關起門來千萬別讓別人聽見,後者反倒一定要昭告天下。

電視劇《我們結婚吧》最後結局,女主角媽媽在女兒的婚禮上喜氣洋洋當眾宣佈女兒懷孕了這一幕,我看一次尷尬一次。帶入我自己是高圓圓,肯定當場羞得要落荒而逃。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鄰家月更圓》這部劇用四個截然不同的家庭成為鄰居後引起的摩擦,展現了各種價值觀的碰撞,以及不同的生活方式如何求同存異。

首先登場的是深田恭子和松山研一扮演的五十嵐夫婦,這是一對新婚不久的夫婦,卻被診斷出有不孕症。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第二個家庭的男女主人亮司和千尋都是時尚行業從業者,他們沒有領結婚證,但是同居在一起,是“事實婚姻”,而且打算丁克。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第三個家庭就是那個愛催婚催育的主婦的家庭了,這是一對典型的四口之家,看似幸福美滿,但其實問題最多。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最後一個家庭最特殊,男主人廣瀨涉是一名性取向為同性的設計師,他和小男友青木朔同居在一起,卻對外宣稱對方只是自己的侄子。最終被大家發現後引起軒然大波。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這四個家庭同住在一個屋簷下,每天抬頭不見低頭見,剛住進去沒多久小宮山太太就和千尋懟上了。

她再一次當眾勸對方要趕緊生孩子,趁子宮和卵巢還年輕。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忍她很久的千尋翻了個白眼,憋了很長一口氣說了一句話:“不生孩子就不行嗎?”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然後兩個人開始了唇槍舌劍。一方認為女人天生有生育價值,應該發揮出來為國家的低生育率問題做貢獻。另一方認為女性好好工作也是一種貢獻。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被懟的沒話說的小宮山太太憋出一句經典話術:“你早晚也會有孩子的。”千尋乾脆開誠佈公:“自己不會有小孩的。生孩子是她的一種權力,而不是義務。

最後懟小宮山太太的這一句“別用自己的標準評價別人”真是太解氣了。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像小宮山太太這樣打著關心的旗號侵犯別人隱私,強行給別人灌輸自己價值觀的人,但大部人都沒有勇氣像千尋這樣直接懟回去。只能表面笑嘻嘻,心裡mmp。

尤其是如果對方是自己的親人,就更難回嘴了,往往只能用逃避來消極抵抗。

這位小宮山太太雖然惹人厭,但她這樣觀念保守的人在東亞國家中極為普遍,從她身上可以看到無數思想傳統的長輩的縮影。

比如過分自來熟,對別人家裡的事流露出強烈的好奇心。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強行讓喜歡獨處的人融入到集體中。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熱愛八卦,喜歡打探別人家的隱私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打著好意關心的旗號對別人的生活習慣指手畫腳。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虛榮心爆棚,為了強撐面子不惜撒謊和弄虛作假。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對LGBT人群抱有偏見和敵意,覺得會帶壞小孩。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別人跟她講道理,她答不上來就甩出一句——你沒有孩子不懂。一句話噎死對方。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如果不是劇中人說著日語,都要以為這是國產劇了。相似的國民性和社會矛盾讓日本成為中國的一面鏡子,在很多日劇裡都可以看到我們身邊最熟悉的人和場景,帶入感非常強。而日劇往往能觸碰到國產劇很難觸碰到的敏感領域,探討的廣度和深度似乎更勝一籌。

就像《鄰家月更圓》這部劇,除了塑造出小宮山太太這樣一個集合了大部分傳統觀念的主婦形象以外,還展示了針對婚戀生育話題的各種偏見和歧視。

五十嵐夫婦結婚一年多沒有懷上孩子,一開始丈夫表現得很輕鬆,覺得懷孕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用著急,該來總會來。直到妻子硬拖著他一起去看醫生,才確診是不孕不育症。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他對人工授精非常抗拒,最後被妹妹一番話點醒:凡事都能順其自然當然最好不過,但總有人無法做到自然懷孕、自然順產以及母乳餵養。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這番話完全可以打印出來懟那些寧願看著產婦疼死都不願意剖腹產或無痛分娩的人。還有母乳餵養也是,不願意母乳餵養的母親常常被道德綁架,說沒有母愛,連奶都不願意給小孩吃。但是母愛並不僅僅體現在是否願意母乳餵養這件事情上吧?

五十嵐的妹妹打算等孩子一歲後就送去保育員,自己重新開始工作。並不是因為缺乏母愛,恰恰是為了努力賺錢給孩子創造一個更優越的成長環境才不得不“下狠心”。其實她比誰都捨不得離開孩子。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五十嵐太太的媽媽也反對女兒做人工授精,理由不僅僅是擔心女兒的身體太折騰,她還擔心通過人工手段生下來的孩子會受到歧視。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類似的偏見非常普遍,就拿娛樂圈來說,很多生了雙胞胎的明星夫婦,其中有一部分其實並非自然受孕。尤其是高齡產婦,自然受孕的幾率相對比較低,有些人就通過人工手段種植胚胎。為了提高成功率,醫生往往會種兩個。如果兩個都成功了,就是雙胞胎。

我知道有一位女星就為了生孩子付出了很多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光是每次打排卵針就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但是從來沒見過她提這些事情博取同情,只曬幸福的一面。

很少有女星願意承認自己通過人工手段懷孕生產,大大方方公開自己找了代孕媽媽的只有劉玉玲這種美籍華人。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鄰家月更圓》看前面幾集會覺得這又是一部日本典型的“催婚催生劇”,充斥著大量不孕不育科普知識,略有點生硬。而且這部劇確實是跟日本厚生勞動省(計劃生育歸這個部門管)合作拍攝的。但是越往後看,發現主題並不是催著觀眾趕緊結婚生孩子。而是通過四種迥異的家庭模式的碰撞促使觀眾反思:

幸福的家庭到底有沒有標準模板?

生孩子是一對伴侶必須完成的任務嗎?

如何對待各種社會偏見?遮遮掩掩隨大流,還是對偏見說不?

五十嵐夫婦試過了種種辦法,結局依然不盡人意。但是他們最後也明白了不要本末倒置去追求幸福。比起失去孩子的痛苦,還是失去所愛之人的痛苦更難以忍受。

這兩天被朱雨辰的媽媽刷屏了,以後再有人催婚催育就這麼懟回去

須知參差百態,才是幸福之源。

(來自:孟大明白 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