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引被無數顧客追捧的烤魚風光不再,烤魚真的沒落了?

無論是在美食城,還是餐購一站式的商場,我們都能看到琳琅滿目的餐飲店。突然想起上學時學長說過的一句話:“大學是一個小社會”,同樣的,商場就是餐飲行業的縮影。

曾引被無數顧客追捧的烤魚風光不再,烤魚真的沒落了?

在商場中,除了可以吃到各種各樣的美食之外,我們可以看到餐飲店的火爆、平淡、衰竭,可以看到餐飲品牌的更新換代。近日,筆者在去當地的一個商場中吃飯時發現,曾經門口排著數十米長隊的烤魚店,如今門口已經鮮有人排位了。

曾引被無數顧客追捧的烤魚風光不再,烤魚真的沒落了?

隨後,筆者又去附近一些美食城和商場轉了轉,發現有些烤魚店確實人流稀少,有的甚至已經關門或者換成了別的餐廳。

這樣的情景確實讓人感受到了一絲淒涼,回想起幾年前烤魚最火爆的時候,不管是在街邊,在小餐廳,還是在大商場,烤魚店的生意就沒有不火的,甚至有一家烤魚店門口的隊伍都排到了別人的店門口,與周邊的餐飲店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與今日的網紅店有的一拼。

曾引被無數顧客追捧的烤魚風光不再,烤魚真的沒落了?

那麼,烤魚這個品類當真要沒落了?我們不如對烤魚進行復盤來分析一下,烤魚到底怎麼了。

在烤魚品牌餐廳最火爆之前,大家對烤魚其實並不陌生,烤魚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在許多川菜店中都有烤魚的身影,只不過當時的烤魚都是用鐵板或者炭烤的形式呈現,沒有什麼品牌意識,口味也比較單一。

曾引被無數顧客追捧的烤魚風光不再,烤魚真的沒落了?

一直到5年前,外婆家推出了全新的子品牌“爐魚”,這才讓烤魚獨成一類,成為了一種餐飲新時尚。同時也讓烤魚披上了品牌的外衣,品牌的影響力逐漸開始展現出來。

記得上大學時,和朋友們最喜歡去的餐廳就是爐魚,他家的烤魚不僅顛覆了我們對烤魚的認知,而且場景體驗感非常強,讓人們感覺到好吃又好玩,及時是排一兩個小時的長隊,消費者也心甘情願。

曾引被無數顧客追捧的烤魚風光不再,烤魚真的沒落了?

在爐魚之後,許多類似的烤魚品牌橫空出世,探魚、魚廠也都收穫了不錯的市場收益,拿深圳品牌探魚為例,開業單日就達到了16次的翻檯率,營業額高達20萬,三個月開了11家直營店。

由此,烤魚品類被無限放大,徹底引爆!所有人都沒有想到,本是街邊攤中的一道菜,卻擁有如此大的爆發力!幾乎一夜之間,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烤魚店的身影。

曾引被無數顧客追捧的烤魚風光不再,烤魚真的沒落了?

2014年的一條數據足以可以說明烤魚到底有多火爆,在那一年,烤魚市場的年營業額超過了3000億元,佔全國餐飲營業額的10.7%,烤魚也從藍海變成了一片紅海。

今天的烤魚市場大不如前是不爭的事實,“xx烤魚店倒閉”的消息也漸漸的登上了各類餐飲媒體。不過,雖然倒閉的烤魚店很多,但是其中大多數是一些小品牌或者是當時跟風的烤魚餐廳。

曾引被無數顧客追捧的烤魚風光不再,烤魚真的沒落了?

當前的烤魚市場其實並未消亡,而是經過了幾年的洗禮、篩選之後,淘汰了一些相對“劣質”的烤魚餐廳,留下的都是消費者最喜歡,別人不好模仿的精品烤魚餐廳。例如爐魚、探魚、江邊城外、魚非魚等等。

曾引被無數顧客追捧的烤魚風光不再,烤魚真的沒落了?

而且這些品牌也隨著市場的劃分分為了幾大區域版塊,爐魚以直營店的形式盤踞華東地區,探魚目前已經擴張到200家店,市場以華南為主,而江邊城外則以華北為主......大有群雄割據的勢頭。

這些品牌能夠從烤魚紅海中脫穎而出,自然離不開消費者的助力。顯然,消費者的熱情冷卻僅僅是對那些被淘汰的烤魚餐廳而已,對於爐魚、探魚這種精選烤魚品牌,熱情從未減少。

曾引被無數顧客追捧的烤魚風光不再,烤魚真的沒落了?

總體來看,目前烤魚市場只是到了一個平穩發展的階段,並且在洗牌過後,篩選出了一批烤魚頭部品牌。這也證明了一點,會消亡的是品牌而非品類,只是市場不同,大家看到某一品類的呈現方式也不一樣。

要說烤魚是不是真的沒落了,不能從簡單的市場畫面中去探尋,而是要看某一品類的發展是不是符合市場邏輯,無論是餐飲也好還是其他行業,有起有落皆是正常的,經過了漫長的洗牌,相信烤魚平靜的背後一定藏著的是健康的發展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