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時最不願意做的項目 很多人因此喪命

結直腸癌,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大腸癌,其發病率近年來有明顯上升趨勢,在國內大城市當中,其發病率位居第二位,可以說是非常明顯的“上升癌”、“富貴病”。據悉,浙江、上海等地的大腸癌發病率已經接近歐美等發達國家。

“很多結直腸癌病人想到要看醫生時已經是中晚期了,錯過了最佳治療階段。在門診當中,見過太多“不聽話”的患者。“發現晚”成為導致我國結直腸癌五年生存比率僅為47%、與美國的65%差距較大的原因之一。

大腸癌發病率提高或與紅肉、高蛋白等飲食有關

體檢時最不願意做的項目 很多人因此喪命

結直腸癌是一種可防可治的惡性腫瘤。

一般來說,結直腸癌的發病週期很長,且有非常明顯的癌前病變信號。“只要早診早治,大腸癌病人也可以長期生存的,早期發現90%可以治癒。”

七十年代末期,嘉善海寧地區的大腸癌發病率很高。於是,在兩地啟動大腸癌篩查項目,在40-70歲的二十四萬人中,查出4000多高危人群。

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使海寧的直腸癌的發病率死亡率下降31%,大腸癌則下降了17%點多,這是多年來癌症兩率下降全國範圍內最突出的例子。

從此,也建立了適合中國人的大腸癌篩查方案:初篩用問卷和糞便樣本,然後建議其中15~18%的高危人群作腸鏡檢查。這個方案經過不斷優化,目前開始在全國大中城市共36個點推廣。

根據篩查與未篩查人群比較,發現第三年開始發病率有明顯差異,五年後發病率又逐步靠攏,由此確定了三到五年的一個篩查週期,從而使得大腸癌早治早篩查成為可能。

大腸癌增長的原因有很多,飲食習慣、抽菸、環境汙染、基因等都有影響,在飲食方面,研究顯示或與紅肉、高蛋白、高脂肪攝入有關。“動物蛋白質攝入太多後,會使糞便中的致癌物質甲基膽蒽增加,誘發直腸癌發生。”

當然,很多生活習慣也是大腸癌的誘因。如長期久坐就不利於於健康。久坐易導致腸道蠕動減弱減慢,糞便中的有害成分包括致癌物,會在結腸內滯留並刺激腸黏膜。同時,久坐者的腹腔、盆腔、腰骶部血液循環大都不暢,可導致腸道免疫屏障功能下降,從而增加了患結腸癌的風險。

另外,息肉是典型的癌前病變,早期發現息肉早期處理,可避免它進一步往惡性轉化。據統計,大概80%到90%的大腸癌病人來源於一些腺瘤、息肉、炎症逐步癌變過來,這個癌變過程在5到10年以上。

因此,建議應儘早把炎症控制好,如果有腺瘤、息肉就切掉,做好癌前病變的防範。

體檢時最不願意做的項目 很多人因此喪命

結直腸癌的一大特點是容易復發和轉移,肝臟是結直腸癌最常見的轉移部位。

在診斷原發癌同時或6個月內,約25%-30%的病人發生肝轉移,50%-75%的病人在晚期均發生肝轉移,結直腸癌肝轉移也是結直腸癌病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十多年間,大腸癌MDT的研究和實踐正在國內越來越多的醫療中心推廣應用,在各家兄弟單位的共同努力之下,大家因地制宜,不斷進取,將大腸癌MDT治療模式用於更多適合的患者身上,為更多患者帶來治癒的希望。

大腸癌可預防半數大腸癌可通過肛門指檢查出

體檢時最不願意做的項目 很多人因此喪命

肛門指檢、大便潛血檢查,結腸鏡檢查等篩查項目,是早期發現直腸癌最簡單方便的方法。

成年人的直腸一般長15釐米,8釐米以上摸不到,但8釐米以下的直腸都可以用手摸到。中國的大腸癌患者中,一半以上是直腸癌。在直腸癌患者中,又有約70%是中低位直腸癌,可以通過直腸指診用手摸出來。

但是,在體檢過程中,除了拒絕肛門指檢外,許多人還拒絕驗大便,使得通過體檢來預防大腸癌形同虛設。在臨床上發現的直腸癌患者,大部分已經到中晚期。患者等到屁股持續疼痛,或者腸道狹窄出現了腸梗阻後,才來檢查,可已經到了中晚期。

“手術要切掉肛門,腸子通過肚臍眼左下方打個洞重建’人工肛門’,糞便只能通過肚臍眼旁的人工肛門排出,因為無法控制排便,只能24小時用袋子接著,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目前比較確定的大腸癌高危因素有:首先是遺傳家族史,即家中直系親屬曾患過大腸癌;其次,受檢者本人有腸息肉或曾經得過腸癌;第三,大便有隱血。還有一些高危因素,如慢性便秘、慢性腹瀉、闌尾炎史、慢性膽囊史、曾有過精神刺激,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大腸癌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