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殺年羹堯是李衛起的頭,張廷玉收的尾,爲什麼說兩個人都很滑頭?

匹夫有責1987


今天咱們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雍正王朝》的問題。

乾脆再拉進一個人來,鄔思道。

因為年羹堯最終的結局和他干係重大。

張廷玉、鄔思道、李衛、年羹堯。四位都是了不起的人物,咱們一起分析研究。

古話說的好:“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張廷玉和鄔思道這兩個人屬於勞心者,張廷玉處廟堂之高,而鄔思道處江湖之遠。

李衛和年羹堯兩人都是勞力者,李衛是文官,沉浮於宦海,年羹堯是武將,奔波於沙場。



張廷玉以前是屬於守舊勢力的陣營,依附於守舊派,但他最終認識到舊制度的巨大侷限性,思想開明,扶助和投入到改良派方面。



鄔思道是自由派人物,他為改良派出謀劃策,但他最終脫離改良派陣營,遁入江湖。從始至終不依附於任何一方。



李衛從社會最底層做起,投入和依附於改良派做基層工作,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忠誠,進入中層。

和李衛同樣出身的是高福(坎兒),也是出身於最底層,他開始是依附於改良派,但又中途企圖改換門庭,向守舊派靠攏,最終成為雙方鬥爭的炮灰。



年羹堯是革命派,他其實也是出身於社會最底層,在改良派也是地位最卑微的奴才,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奮鬥,他這個“勞力者”,不想再“治於人”了,就走向了與統治階層分庭抗禮的道路,最終失敗。

我們發現,依附於統治階層改良派的張廷玉和李衛都生存下來了。這是一個寓意:社會改良才有活路。

轉向守舊勢力的高福死去了,守舊派不需要他,改良派也不需要他。寓意:頑固守舊沒有出路。

鄔思道從改良派的助力到最終脫離,遁入江湖,寓意:社會變革是歷史的必然,可以推動,可以順應,也可以旁觀。

年羹堯是年輕的革命派,他雖然出身於最底層,但他終生為自己的尊嚴和自由而奮戰,他希望擁有與統治階層同等的地位,他也翻牌子,他也殺伐予奪,他也拒絕所有的妥協。他最終塵歸塵,土歸土。寓意:這個社會目前還並不能接受徹底的革命。



年羹堯真的該死嗎?

代表統治階層改良派領袖的雍正,代表改良派高層的張廷玉,脫離社會變革的鄔思道,代表守舊派的大臣們,代表改良派基層的李衛,都無一例外的希望他死。

如果說年羹堯真的死於背叛,那他就是背叛了這個社會,背叛了這個時代,背叛了所有的人。

他背叛了規則。

雍正首先容不得他。這裡先要說明一下,當雍正與年羹堯討論西北軍事,與他談條件,而年羹堯居然全部拒絕。

那一刻,年羹堯就走上了絕路。難道他不知道這個後果嗎?他當然知道,但他最終選擇了不依附,不妥協。

雍正的處理方式是讓孫嘉淦去牽制他。其實,說句不客氣的話,雍正這就是要讓孫嘉淦去死。

孫嘉淦的性格雍正會不知道?年羹堯的性格雍正會不知道?但雍正依然把炸彈放到火爐邊上,要的就是那一聲巨響。

往下看。

雍正和李衛把他引向滅絕。

當雍正南巡,來到了李衛府上。

雍正:朕不斷接到京城轉來的摺子,說年羹堯在西北越發專橫跋扈了。本來朕派孫嘉誠到他那裡去就是為了讓他見到這個人會有所警覺、有所收斂。不知道他是沒有領悟朕的苦心,還是有意和朕頂著幹。孫嘉誠在那兒推行火耗歸公竟然寸步難行,而且從年羹堯開始,就都跟他過不去,他的日子很難過。



李衛:要是這樣乾脆把他的大將軍給免了,鄔先生早就跟我說過“年羹堯這個人遲早會闖出天大的禍來”。主子,奴才在底下聽到一句話,一直想同主子說,就怕……。

雍正:說。

李衛:說是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

雍正:你是從哪兒聽來的?

李衛:民間已經流傳很久了,只不過沒人敢奏給主子。

李衛透露出兩點,至關重要。

一、“鄔先生說”。

二、“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

劇中當他們說完,門外有人送來密報:年羹堯殺了孫嘉淦。

我們可以分析,雍正知道不知道孫嘉淦被殺的事?他提前就已經知道了,他這是在演戲,演給李衛看,他先前的話是探查一個態度,誰的態度?鄔先生的態度。



鄔先生從田文鏡那裡不告而別,雍正必須要知道鄔先生對此事的態度,對處理年羹堯的意見。而李衛這裡,其實還與鄔先生有一定聯繫的,鄔先生不能通過田文鏡表態,更不能自己表這個態,只能通過李衛來表這個態。

雍正獲知了鄔先生的立場和態度,那麼,送信的人就進來了。如果鄔先生不同意處理年羹堯,這封信就不會讓李衛看。

其實,對年羹堯的監控早就開始了,在雍正登上皇位以前,就開始了。



大家記不記得當初在四爺府,李衛跟翠兒偷情被捉,年羹堯求情,那就是計策。是鄔先生的主意,雍正合情合理把李衛安插到了年羹堯身邊。

從讓李衛開始監視,直到派李衛前去賜死,起頭結尾,有始有終。

雍王府舊僚達成了統一意見,那麼到了朝堂上呢?

張廷玉的態度當然是最關鍵的。

雍正:衡臣,你實話對朕說,年羹堯就真的該死嗎?



張廷玉:回皇上,各省的督撫都上摺子說話了,這件事應該有個了斷了。現在在整頓吏治,而年羹堯僅貪汙一項就達四百六十萬兩之巨,何況還有大不敬之罪九、跋扈之罪十,種種罪名累計有九十二款之多。朝廷雖然有議功一說,但是功過相抵,他仍然死有餘辜。我聽說,年羹堯在杭州守城門仍然穿著黃馬褂傲然踞坐。皇上,李紱摺子上說的一段話至為透徹,年羹堯現在仍然穿著黃馬褂昭示於城門之下,招搖於鬧市之中是何居心?無非是炫耀他平西北之功,

示世人鳥盡弓藏之意,此人一日不去,皇上聖名就一日受到玷汙。

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擺出來,至此, 年羹堯再無活路。

年羹堯坐在城門口,與牧童下棋。

他輸了。



歸根結底,他就是一枚棋子,他的命運永遠掌握在操縱棋局的人手中,

讓你贏你就贏,讓你輸你就得輸。

年羹堯不懂這個道理嗎?他懂。

他只是想自己這枚棋子能不能以一種平等的方式與執棋者對話,他沒有背叛,他記得四爺的好,記得皇上的恩,他永遠隨身攜帶十餘年的“佛珠”,須曳不曾離身,他只是想有那麼一刻,他不是棋子,也不是奴才,雙方能平等的對視。

輸或贏,生或死都不重要了。

當他放下念珠的時候,一切都解脫了。

這個世界不存在什麼誰比誰更聰明,只是我們長著一雙不同的眼睛。



讓我們用那首牧歌來結語吧:

牛兒牛兒在坡上,

田園綠野好風光。

一方黃土一方天,

山又高來水又長。

牛兒牛兒為誰忙,

忙完春耕忙秋糧。

風霜雨雪他不怕,

搖著鈴兒走四方……


饞嘴肥貓1


“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這是李衛對雍正說的話,雍正當即把年羹堯貶為杭州將軍了。直到最後因張廷玉的一句話,雍正賜死了年羹堯。

表面看起來是因為李衛和張廷玉的話起了作用,甚至還有眾官員落井下石,但如果仔細回想,年羹堯在西北的所作所為已經為自己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起初,年羹堯被封為西北大將軍,掌管西北半壁江山,年在西北專橫跋扈,擅殺朝廷命官,朝中也無人參他,只因當時雍正身邊無可信任、可用之人(老十三身體有病且是雍正的左膀右臂,離不開;老十四又與雍正不和,是八爺黨的人),畢竟年羹堯是雍正一手調教出來的,自己人怎麼著也放心一點。

當西北戰事結束後,年羹堯的種種劣跡就現出來了,年羹堯可能沒有稱帝的心,但是種種跡象表明年羹堯西北稱王的野心還是有的。甚至連西北官員的任命都由他說了算,貪汙、剋扣軍餉等就更不用說了。

以雍正的性格為人,以年羹堯立的戰功,雍正不可能因為李衛和張廷玉的幾句話就殺年羹堯,更不可能因為朝廷裡那些言官御史幾道奏摺而改變主意。一是因為年羹堯居功自傲,其所作所為已經讓雍正忍無可忍了(在太后大喪期間不守國孝,花天酒地,已經超出了雍正的忍耐極限);二是因為年羹堯在西北專橫跋扈,為所欲為,已成尾大不掉之勢,朝廷甚至有點指揮不動他了,再發展下去就有可能是第二個吳三桂。

所以,年羹堯的死其實是因為他自己太過張揚,不懂韜光養晦,更不懂激流勇進,沒有看清自己所處的形勢,最終導致自己被殺。


雪穎138016887


這兩個人很滑頭是真的,但是殺年羹堯絕對是跟這兩人無關,不過是替皇帝背鍋的!真正想殺年羹堯的是文武百官,雍正,李衛,張廷玉,鄔思道其實都是保年派的。只是到後來年羹堯的事越鬧越大以後,雍正實在保不住了,但是又不能在文武百官面前掉價,才由這兩人出面。意思就成了,不是你們百官逼殺年羹堯我雍正就屈從了,而是看在這兩位心腹的面子上的。

年羹堯是被中計的!當時雍正在推火耗歸公。這是關係到百官利益的一項行政舉措,引起所有人的反擊,但是沒人敢當出頭鳥。所以就攛掇年羹堯起來帶頭抵制,年羹堯要麼抵制成功,大家跟著得利。年羹堯抵制失敗,就逼雍正殺年羹堯,同樣是削弱雍正的實力,至於年羹堯的死活他們才不關心呢。所以,年羹堯就是一個百官跟雍正博弈的一枚棋子,可惜年羹堯就沒發現到這一點,直到守城門的時候跟小孩下棋那會才頓悟,只是已經晚了。


優己


用別人的腦袋作自己的踏腳石,你說呢?

年羹堯有點囂張跋扈,甚至有點擁兵自重的嫌疑,皇帝開始反感他,但沒人敢說,

皇帝想收拾人,不是一句話就能行的,特別是年羹堯這樣位高權重的人,如果皇帝在朝堂說年羹堯,馬上有人站出來替年羹堯說話,你說皇帝怎麼辦?

這時候有人讀懂了皇帝的心思,找人彈劾年羹堯,皇帝不說話,然後彈劾的人越來越多,皇帝拿出來說,這時候就沒人敢為年羹堯說話了,

年羹堯死了,那些給皇帝遞枕頭的人,自然獲得皇帝的好感了。


南朝四百八十寺


剛看完,其實說兩個人滑頭是不對的,要殺年羹堯的從來就是雍正。

劇中為了給雍正殺年一個正當的理由,大手筆渲染了年的居功自傲,狂妄奢靡,其實,西北平叛歸來,雍正指派孫嘉誠協助年處理政務,已經是傻子都知道的事情,那個時候李衛和張廷玉可沒有煽風點火。

年羹堯取死之道是他確實有謀反的能力和動機,而且個人覺得西北平叛,年的功勞確實大,不代表朝廷派其他人去就不可能凱旋,實際那句打仗打的是錢糧,可以說明,當時的戰事,後方的支援才是重點,可笑的是年不自知,反而向雍正勒索,提舉官員,感覺他智商有點問題。

李衛出身低微,但是做事用腦,對雍正更是忠誠不二,別人喊皇上,他私下裡還是以主子相稱,他如何不知,如果雍正不想殺年,根本不會在他面前提起年,所以,年羹堯的死,和李衛關係不大。

至於張廷玉,人精一個,他只是給了皇帝一個殺年而不至於背上兔死狗烹罵名的理由,且義正言辭,雍正愁就愁在這裡,好吧,殺吧,我也是被逼無奈啊!

雖然電視劇是創作,不是歷史,但是不可否認,雍正是個好皇帝,看了他當皇帝的樣子,覺得這個皇帝還真的沒啥意思,可惜,想當皇帝的人太多太多了,可悲可笑啊!


聶鵬23


打仗回來,年羹堯搞那麼一出,雍正就想殺他了,只是不能自己說出來,怕別人說他過河拆橋,他倆只是配合了一把,讓雍正面子上過得去。就好比宋太祖,自己不想稱帝,但是架不住底下人把他抬龍椅上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