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可:所謂國汽集團,現在不過是一種過度聯想

賈可:所謂國汽集團,現在不過是一種過度聯想

跳出簡單的合併重組思維,打開眼界,做大增量,實在是高明的思維,非要馬上打破這樣的局面,等於自毀前程。

最近兩天,傳了很久的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和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為T3)合併成一家汽車集團的消息已經演繹得越來越有鼻子有眼,不僅組織架構確定,而且高層人事也安排好,甚至誰來宣佈和宣佈的時間也確定了。

這個傳聞先在朋友圈的微信群裡傳來傳去,然後又登上各種自媒體和互聯網媒體,坐實的成分更加濃厚,只是合併成所謂國汽集團後最高領導人的版本有幾種,但很多人還是深信不疑。

實際上,從最高領導人這兩天連續傳出不同版本,稍有國情知識的人就知道這是一則歡樂的汽車八卦,足夠吸引眼球,同時又不會引發任何不必要的麻煩。恐怕過幾天還會有新的人事安排版本出現,大家一起上來湊個熱鬧,確實是不亦說乎。

當然,這則新聞的出現也不是空穴來風。

賈可:所謂國汽集團,現在不過是一種過度聯想

大約兩年多前,隨著一汽集團總經理許憲平進京任職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董事長,我曾經設想過一汽、二汽可能要合併。因為此前一年,已經有了一汽集團徐建一之前的掌門人竺延風接替徐平出任東風汽車董事長而徐平任職一汽集團董事長這樣的人事變動發生。

當時,我的立論基礎是,2015年,國資委確定了下一步國企改革重點,鼓勵大規模兼併重組,南車北車、寶鋼武鋼等大型合併項目紛紛落地,而這兩家企業合併之前就有過人事互換這樣的現象發生。

賈可:所謂國汽集團,現在不過是一種過度聯想

但是隨著2017年2月東風與一汽簽訂共建前瞻共性技術創新中心項目,我開始改變所謂東風與一汽要合併的簡單想法。雖然當年3月一汽轎車總經理安鐵成升任東風汽車副總經理同時東風汽車副總裁邱現東昇任一汽集團副總經理,但我認為這兩家車企不會簡單合併了。

去年4月27日,兩家車企要在河南安陽合資成立“中國一汽東風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新聞再次被外界解讀為雙方要合併的信號。

賈可:所謂國汽集團,現在不過是一種過度聯想

我當時撰文認為,打碎兩個舊的不如做一個新的,這將是一汽東風合併新思維。也就是說,選擇汽車業方向性道路,聯手做增量,如果增量能夠做好,它或許對於雙方原有旗下公司有更大的帶動作用。如果你一定要說合並的話,那麼這個所謂增量實際也是一種合併。

這就是與其將兩個舊世界拼到一起導致各種可能的不良化學反應,不如雙方拿出優勢資源建設一個新世界或者說做大一個面向未來的新蛋糕。

我說,自己先前曾經設想雙方整合,通過新的強有力的領導人的鐵腕手段,打碎各種瓶瓶罐罐,或者說掐死各種“歪瓜裂棗”,將最優秀的人最優秀的資源集中到一起,作最後的突破。但壯士斷腕又常常可能會腕斷了,腿也折了,最終前功盡棄,一敗塗地。

賈可:所謂國汽集團,現在不過是一種過度聯想

隨著徐留平在2017年8月出任一汽集團董事長,徐平成為兵裝集團董事長,外界開始進一步把長安拉入到合併的視野之中。當月,一汽與長安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此前,6月,東風零部件公司已經與一汽富奧股份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賈可:所謂國汽集團,現在不過是一種過度聯想

然後,12月1日,T3在湖北武漢舉行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三方將在前瞻共性技術、汽車全價值鏈運營、拓展海外市場以及探索新商業模式四個領域展開合作。儘管三方表示“三方重組”的問題目前無探討、無計劃,但還是讓外界對它們的合併有了更多遐想。

我則更堅定了自己所判斷的三方不是要簡單合併,而是希望以一種靈活的方式抱團取暖同時做大增量的想法,認為一汽和東風如果要合併重組不會採取簡單粗暴的直接嫁接的做法。我認為,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類似的合作。

但很有意思的是,此後T3落實上述戰略協議的每一次動作,都會被外界判斷為合併的前奏。

賈可:所謂國汽集團,現在不過是一種過度聯想

2017年底,由T3為大股東的國汽智能網聯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它又被認為三方要合併,實際上,這家公司共有21個股東,集結了國內行業龍頭企業及科研單位,是國家層面主導的汽車行業聯合技術開發的平臺。

2018年3月,T3舉行了關於製造領域合作項目推進會暨項目批准啟動簽字儀式,並正式啟動製造領域第一階段6個合作項目。外界認為,這是在一汽、東風、長安三家央企進行密集人員調動的同時,三家企業在生產研發領域也進行了大規模合作,合併似乎近在眼前。

最近,也就是7月初,T3正式簽署移動移動出行意向協議書,確定整合三方優勢資源,合資組建 T3 出行服務公司。三方將投資數百億元人民幣,引入跨業界合作伙伴,讓這家公司在人才、技術、組織、資金、市場等各方面完全市場化運營。

這是我所認為T3合併新思維也是落實去年底簽署的戰略協議最引人注目的成果之一,但不幸還是被外界認為要合併的先兆,同時就言之鑿鑿地傳出了要成立國汽集團的消息。看得出來,好事者取名的靈感來自於去年底成立的國汽智能網聯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

鑑於這一次國汽集團成立的傳聞來勢兇猛,我就把我這兩年來對於他們所謂合併的心路歷程再呈現一遍,並再次表達自己的觀點,就是這所謂的國汽集團現在完全不可能成立。

現在三方各有人事換防不過是為了推進T3更好的合作而已,以做到他們簽署協議時希望達到的“三真三到”——三個“真”是真誠、真心、真正;三個“到”是心到、手到和責任到。因此,三家之間這樣的合作與其說是合併不如說是一種聯盟,通過全方位深化合作,增強三方的核心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實現共贏發展。

在我看來,如果T3非要傳統意義上的那種合併,那現在還完全不到時候。

首先三家都並非過不下去,相反有的過得可能還很好,強行合併很難擺平關係;

其次,一汽和東風商用車業務都很強勁,如果整體合併重組,將會是一種倒退,最終兩敗俱傷;

再者,各家都有許多合資公司,還有許多子公司,僅僅釐清其中關係都會大費周折,最終會荒廢領導精力從事自主核心業務。

現在,T3跳出簡單的合併重組思維,打開眼界,做大增量,合作立足於三五年之後的東西,完全跟當前不發生衝突,實在是高明的思維,非要馬上打破這樣的局面,等於自毀前程。

另外,汽車業作為高度競爭性行業,非要把T3放在一個籃子裡,那也是比較危險的動作,畢竟這不是壟斷行業,強捏在一起,小舢板捆綁不成航空母艦,一旦失敗就等於同歸於盡。這樣的教訓在1990年代已經品嚐過苦果。

如果非得說三家要正式合併,那首先得要其中某一家過不下去,靠另外一家支持然後進行合併,但那恐怕也是兩家的合併而不是三家的合併,真要三家合併,可能也是五年十年以後的事情,但那時也不一定就是這三家合併。

古語云,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那基本上是正確的廢話,對於當下並無指導意義。如果還有人說馬上就要進行合併,那為什麼要等三家的領導班子剛剛配齊的時候展開呢?

賈可:所謂國汽集團,現在不過是一種過度聯想

P.S.在我出差飛機降落,這篇稿件最後一個字落下的時候,我的同事給我發來了一汽集團黨群工作部的一則澄清公告。這印證了我的說法,但同時也發現,這類傳言也是有殺傷力的,它會讓T3不明真相的員工人心浮動,乃至不思生產。所以,還是讓一切都回歸理性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