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綠色食品老把式:稻花田裡「dao」標準 吹響基地建設集結號

(香港商報記者付彥華 實習記者張曉磊)黑龍江是全國最大的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基地,綠色食品也是黑龍江成長性最好的產業,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與管理是原動力。7月12日,黑龍江省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與管理現場會在慶安縣召開。全省各市(地)農委分管主任、綠辦主任、專家學者100多人深入田間地頭,蹲在綠油油的稻田裡,沾泥土、帶露珠、頭腦風暴,縱論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與管理,稻花田裡“dao”(道/稻)標準,保國家糧食安全再立新功。

黑龍江綠色食品老把式:稻花田裡“dao”標準 吹響基地建設集結號

李世潤(右一)調研慶安鎮綠色食品玉米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區

冀建立大數據電子檔案庫

標準化基地作為農業全產業鏈的基礎,是助推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重要支撐和持久動力。當天,陰雨連綿。黑龍江省農業委員會副主任李世潤一行在雨中調研考察慶安縣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與管理情況。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主任王蘊琦、綏化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楊全勝、綏化市農委主任門貴昌、慶安縣人民政府縣長於雷陪同調研。

黑龍江綠色食品老把式:稻花田裡“dao”標準 吹響基地建設集結號

李世潤(左二)調研久勝鎮綠色食品水稻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區

李世潤一行對慶安縣綠色食品玉米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區、慶安鎮基地單元鄉鎮、慶安縣久勝鎮綠色食品水稻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區、久宏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有機水稻生產基地核心區、黑龍江東禾農業集團企業及慶安縣綠色食品辦公室進行了參觀調研,瞭解了基地農戶生產、制度規章建設落實情況、查看了農業投入品記錄、農事記錄、產品收穫銷售記錄,翻閱了農戶檔案。

黑龍江綠色食品老把式:稻花田裡“dao”標準 吹響基地建設集結號

李世潤(右一)調研黑龍江東禾農業集團企業

李世潤打著雨傘,向基地負責人詢問基地農作物的種植、長勢、施肥、灌溉、除草除蟲及田間管理等情況,李世潤對慶安縣抓基地建設組織領導到位、物質資金保障到位、監管檢測到位、各方利益機制聯接到位給予了充分肯定,對農戶檔案管理方面提出在鞏固原有數據採集的基礎上,建立大數據電子檔案庫等建議,希望慶安縣基地建設及管理再創佳績。

“老把式”們蹲在田間地頭切磋技藝

連綿陰雨並沒有阻擋住這些全省綠色食品“工匠”、“老把式”們的參觀考察熱情。東禾農業有機水稻基地是他們考察的重點標準化基地建設之一。一望無際的綠油油水稻, 令人心曠神怡。這裡私人定製自由選,APP全程跟蹤監控,上百個撲餓器向哨兵一樣林立在單元格里。整個基地全部採用智能化管理、測溫、測光、測風速與風向,病蟲害防治等等國內領先,設立內容詳盡私人定製的基地標識牌,不時映入記者的眼簾。

黑龍江綠色食品老把式:稻花田裡“dao”標準 吹響基地建設集結號

“老把式”們在東禾農業有機水稻基地切磋技藝

佳木斯綠辦張玉龍與蘿北縣綠辦劉振新,非常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交流機會,在水稻基地,他們一直不停地對水稻的種植與管理等各個環節不集的切磋技藝。張玉龍開門見山地說,下點雨不算什麼,省裡組織的這次參觀與考察,就是一個字“值”。慶安的水稻長勢比我們的好,其推行的“八個標準化”生產模式和“五統一”的生產管理制度以及大力推廣水稻的超早缽育、側深施肥、地膜覆蓋等有機栽培技術,確實值得我們學習,開闊了我們視野。 劉振新說,以前大家一直在說生產基地建設標準化,可是什麼是標準化,我們找到不到一個標準,找不到樣板,這回我們就學慶安,我的理解是他們的標準就是全省學習的標準。

水稻專家:基地建設是最好的教科書

慶安縣水稻種植與技術指導專家王可榮,常年在生產第一線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被全省各地的“工匠”們始圍攏著。他說全縣打破了鄉村界線,實行集中連片、規模種植,很多農戶不相信“八個標準化”生產模式,按他們的“老一套”來做。基地建設是最好的教科書,種出來的米質量好、價格高、經濟效益顯著。現在他們遇到難題都會主動請他做技術指導,再有四五年,這些“老頑固"也會掌握新技術了,將大大提高糧食產量與農戶經濟效益。

黑龍江綠色食品老把式:稻花田裡“dao”標準 吹響基地建設集結號

慶安縣水稻種植基地

李世潤總結髮言時指出,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與管理要突出標準化生產這一核心,一定要抓住全程質量監管這一重點,基地原料“真綠”,產品才會綠。今後黑龍江省綠色食品標準化基地的六個目標定位,為基地建設指明瞭發展方向:一要把標準化基地打造成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示範區,大力提升標準化基地的質量安全水平,使其成為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示範性基地。二要把標準化基地打造成為現代農業生產的“樣板田”。三要把標準化基地打造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四要把標準化基地打造成為推廣新科技和培育新型農民的“平臺”。五要把標準化基地打造成為新產品開發的密集區。六要把標準化基地打造成為國內外有影響的大品牌。通過全方位、密集型的宣傳推介活動,周密謀劃,狠抓落實,進一步提升標準化基地建設和管理水平,努力打造一批市場佔有率高的知名基地品牌,把黑龍江綠色食品打造成馳名中外的地理標誌產品,叫響綠色食品大省,實現綠色食品產業新跨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