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作爲一個70歲的老人,在離開政壇10年之後,他居然謀反了

忠臣司馬懿

司馬懿作為一個70歲的老人,在離開政壇10年之後,他居然謀反了

司馬家篡魏,無論怎麼講,都是一點正義性都沒有。

因為“魏主”並無過錯。

司馬家是河內大族。司馬懿的高祖父司馬鈞為漢安帝時的徵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為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祖父司馬儁為潁川(今河南禹州)太守,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

而司馬懿入仕很晚。還一度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一直到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打完官渡之戰,天下大勢已明。建安十三年(208年),才遵從曹操的徵召為上計掾(佐理州郡上計事務的官吏)。

可以說,司馬懿不是曹魏的元老。人家創業天使輪,A輪B輪都結束了,功臣元老都排定了。你一個外姓人還想要做大官。

而司馬懿想要彎道超車,所以投靠的並不是曹操。而是太子曹丕。成了曹丕“四友”之一:陳群,司馬懿,吳質,朱鑠。

讀過史書的人知道“太子”才是最值得投資的。

事實證明,司馬懿果然是“老謀深算”。

在曹丕和曹植的鬥爭中,勾心鬥角。司馬懿奇策頻獻,

曹丕費盡心力爭到太子,然後曹丕篡漢,當上了魏文帝。

這個辛苦得來的皇帝,只可惜只有七年。

七年之中,司馬懿進入中央,開始帶兵,最終成了“許昌留守”。

曹丕死時,留下遺詔,讓他最信任的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四人作為曹叡的“輔命大臣”,可以說,曹丕一輩子,都是十分信任司馬懿的。

曹叡的壽命也不長,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於洛陽,時年三十六歲。

曹叡遺詔託孤司馬懿,讓曹爽,司馬懿一起當“輔政大臣”輔佐養子曹芳。司馬懿此時就成為一個“四朝元老”。

反賊司馬懿

然後,司馬懿就反了。

司馬懿謀反了。

司馬懿他居然謀反了!

司馬懿在他70歲的時候,在他離開了政壇10年之後,居然謀反了。這在歷史上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

司馬懿是“四朝元老”,二度託孤。

曹芳登基後,曹爽不是那麼爽司馬懿,於是把爺爺輩的心腹踢出朝堂,獨霸朝政。

司馬懿也絲毫沒有和曹家人爭的意圖。

就這樣足足過了十年。當所有人都遺忘司馬懿的時候,曹芳18歲的時候。他突然謀反了!

在古代,考慮到平均壽命,一個70歲的老人意味著什麼?

君主一般不會提防老翁。就算奪取了天下,你又能活幾年。

而且一步走錯就會導致全家屠滅。誰敢下這樣的賭注。

而且曹丕待司馬懿恩重如山。司馬懿可以說就是曹丕一手提拔起來的。

而且司馬懿是掌握過權力的。曹叡登基的時候,他是“輔命大臣”。

此後南征北戰,全都靠是司馬懿。

孟達,申儀,諸葛亮,公孫淵,司馬懿軍權在手。整個關西兵力都是他控制。司馬懿也沒有反啊。

正始十年正月公元249年,少帝曹芳拜謁位於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曹爽兄弟及其親信們皆隨同前往。

然後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事變。

魏哀帝打死也想不到,你司馬懿會反。

任何人都有可能反。可你司馬懿不會反。

你沒理由啊!

而司馬懿真的反了。而且真的反成功了。

“高平陵之變”是中國政治史上的奇蹟。自古以來,背叛十分常見。

可是靠政變形成了一個大一統王朝來。前數三千年,後數三千年,只有晉延續百年。

司馬懿作為一個70歲的老人,在離開政壇10年之後,他居然謀反了

晉王朝

司馬懿篡晉,是中國歷史上最奇特,最不可思議的事情。

但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司馬家得了天下之後,沒法坐天下。

曹家對你司馬家恩重如山,你還要謀反。

因此“晉”一朝,是不提“忠君”的。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漢魏開始,到後面的唐宋明清,中國的主體思想,一直都是儒家思想,忠君愛國。

唯獨當中缺了缺了司馬家篡位,魏晉南北朝,大分裂和五胡亂中華這一段。

這四百年時間內內,統治中國的是“道教”。尤其是黃老,和莊周的“玄學”。

為什麼,因為你司馬家沒法提倡“忠君”啊。

曹家都對你這麼好了,你居然還要謀反,你有什麼理由,號召你的屬下去對你“盡忠”?

後世的起兵,像朱棣,他都是被逼到絕路了。跑到大街上吃大糞,朱允炆還不放他一條生路。

那隻能反叛了,魚死網破。

可是曹家並沒有害你司馬家,還給了你一個“太傅”的職位,把你養著,子孫蔭萌。

如果一個70歲的老人,脫離了政壇10年之久,還能發動“高平陵之變”。

試問,滿朝文武,還有誰能相信?

所以有晉一朝,大家講的都是“天命”。

你司馬家得天下,是因為天命在你,你運氣好。

什麼忠君報國,就不要再提了。

皇權

晉接下的問題,出現在司馬炎的分封制。

分封制之前的文章說過了。

中國第一個統一王朝,是秦。

當時“秦始皇”可謂前無古人,沒有經驗可以借鑑。因此得到了先行者懲罰。

秦雖然建立了第一個封建王朝。

可是對應該如何構建,如何運行,毫無經驗。

秦始皇對權力有絕對的控制,絕對的一言九鼎,任何人都不能違抗他的皇權。

但事實上,這樣一種“體制”運行的結果非常糟糕。秦只不到30年就崩潰了。

史學中,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秦始皇死於趙高之手。

然後趙高就控制了朝廷。只要以皇帝的名義發佈命令,就可以逼到蒙恬、扶蘇自殺,逼到李斯腰斬。把秦王室的王子公主,殺得乾乾淨淨。逼到群臣指鹿為馬。

這樣“絕對君主制”的體制,君主是很危險的。

因為皇帝也是人,不是神。

是人,就有可能被官宦們控制。

後代的君主,痛定思痛。認為“宮闈”是很容易被控制的事。

為了防止皇權被太監宮嬪衛兵輕易控制,所以在皇帝身邊,還要加二個“士”。

“士”是內廷的,宰相是外庭的。

“士”在“皇帝被控制時,可以解鎖。

換句話說,士可以拒絕皇帝的命令,還可以廢立君王。

“士”擁有如此巨大的權力,可以抗拒君王,並且廢立君王。

那麼明眼人就會說“士”才是真皇帝,皇帝就是個傀儡。

好比羅馬帝國的末期,“禁衛軍”控制皇帝的廢立。

所以禁衛軍才是真皇帝。

皇帝不過是傀儡。

那皇帝怎麼辦呢,“皇權”最終設立的,是這樣一個複雜機構。

在“最高皇權”的周圍,分別有六股勢力。這六股勢力都擁有廢立皇權的力量,但又相互牽制。

宗室:宗室是對皇帝最大的威脅。因此南北朝許多皇帝,乾脆把自己的兄弟都殺了。

外戚:外戚真正的力量來自於“太后”。太后有赦旨權。東漢四代都是外戚專政。

宦官:京城唯一的軍事力量羽林軍,一般由宦官掌管。

文官:士大夫集體

武將:藩鎮,安祿山,爾朱榮清君側

貴族:滿清八旗,異族統治,荊襄集團

這六個,理論上都有力量“廢立君王”。

糾正皇帝被控制的局面。

而在實際操作中,“控制權”是一把雙刃劍。

既然有力量可以傷害到“皇權”,所以皇帝對他們是一百個不放心。

但是皇帝又不能放棄這六股力量,所以只能在他們之間搞平衡。

這六股勢力,任何一個的影響力,如果超過了50%,都是極其危險的事情。意味著皇帝當不下去了。

低一點,40%也足夠威脅了。

如果低於33%,那麼至少需要三到四個集團,同時存在,相互牽制

譬如說“人民的慈父”斯big林,他的領袖位置坐得非常牢。

因為他手下五六股人,無論是蘇共,軍部,行政院,互相之間鬥得一塌糊塗。

五六股勢力咬來咬去,都恨不得咬死對方。

最後,只能求助於高高在上的“仲裁者”。

司馬炎

說回到晉王朝,司馬炎在他登基的第一年,也是晉王朝的第一年(265),做了一件他自以為聰明的事:

分封諸王

前文說到,司馬家得國不正。高平陵事變後,所有人都無法信任。

所以司馬昭/司馬炎,是長期生活在恐懼之中的。

你司馬家既然“高平陵之變”。那麼你的手下,也可以照模照樣再搞一場。

只要出一個幼帝,司馬家就危險如風中之燭。

禁衛軍可靠麼?輔宰可靠麼?太傅可靠麼?將軍可靠麼?

放眼望去,臺下全部都是內奸。

政治學上講,你一定要一路殺過去,殺得片甲不留。武力剿平所有的敵對勢力,翦平群雄。才算“得國最正”。

這樣做,在政治上才能有最高讚譽,為什麼,因為你在“皇帝”和“臣子”之間,劃清了一條界限:“千秋功業”。

畢竟“武力統一”這事很難的,劉邦和曹操的功業很難的。不可複製。

曹家做皇帝才有道理。

可是你司馬氏何德何能。

大家都是臣子,你司馬氏可以篡位,那我也可以篡位。

司馬炎也不想哪天出去祭祖,司馬家被外人一鍋端。

於是決定“分封藩王”。

  • 趙王司馬顒,擔任平西將軍,鎮守關中
  • 成都王司馬穎,出任平北將軍,鎮守鄴城;
  • 齊王司馬冏任平東將軍、假節,鎮守許昌。

晉帝的分封,是“實封”。

在所有官位中,最有價值的是“都督”。相當於“軍區司令”。

司馬炎的分封,指司馬氏各王,各鎮一地。

每一個藩王,不僅有當地的封國,官祿,而且野戰軍不是由中央控制,而是由藩王“都督控制”。

可以說,司馬氏分封的每一個藩王,都是一個“獨立國家”。

司馬炎的想的是,如果司馬氏分裂成幾十,上百塊。

那就不會像曹魏“高平陵之變”了。

作為一個分佈式系統,哪怕首都洛陽被人端了。司馬氏還可以活下來,至少可以延續一百幾十年。

想得很好,報應馬上就來了。

八王之亂

司馬炎的世子,是一個白痴。

司馬衷留下一條千古名句,“何不食肉糜”。

但是司馬衷有一個兒子。這孩子聰明伶俐,天賦過人,簡直就是神童。

司馬遹,她媽叫謝玖。

謝玖是司馬炎內府的,賜給太子之後,很快就懷孕了。

人民群眾紛紛表示,老賊啊老賊。

當時大臣們議論紛紛,都說司馬衷是個白痴,怎麼可以繼承帝位。

只有司馬炎笑而不語,“兒子不行,但孫子很聰明嘛”。

於是這事就定下來了。

可是司馬炎沒想到,他死了以後,史上第一悍婦兒媳婦:賈南風,殺了司馬遹,謝玖。引發了八王之亂。

距離他的去世,三年都不到。

權力需要穩定,需要六個角互相牽制。

司馬炎極大拓展了“宗室”的力量,每一個司馬家的“八王”都象是獨立諸侯一般。

可是他沒想到,這個原本防止司馬家被一鍋端的妙計。在他死掉之後,

惠帝缺位,於是上演了“八王之亂”。

一開始三個王,傷害還有限。可是變亂持續,漸漸地把司馬顒,司馬穎,司馬冏三位扯進來了。

這三位是:

  • 關中都督
  • 鄴都督
  • 許昌都督

其實就是晉國的西路主力軍,華北主力軍,中原主力軍。晉軍三大主力之間的決戰。

晉帝國互相內戰,當把這些“主力野戰軍”的底子消耗光。北方的遊牧民族“五胡”南下,便毫無還手之力了。

最終“五胡亂華”,整個華北淪陷。

司馬懿作為一個70歲的老人,在離開政壇10年之後,他居然謀反了

晉國朝廷,沒有凝聚力。二位皇帝被俘。

大分裂時代持續四百年。漢族經歷了歷史上最危難的時期。

“南北朝”諸多歷史,起源都來源於司馬家“得國不正”,來自於司馬炎的八王分封。來源於那個70歲老人,那年冬天,老驥伏櫪的不甘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