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公元前八四一年是我國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西邊之西


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完備的國家,五千年以來從未間斷過,歷史文獻十分的詳細,今天的我們依然可以看得懂司馬遷在2000多年前寫的《史記》,而今天的英國人、法國人如果不專門學習拉丁文、希臘文,是看不懂希羅多德在2000多年前寫的《歷史》的,同樣,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黃帝、炎帝、堯、舜、禹時代的歷史距離司馬遷生活的年代也已經有兩三千年了,但是,司馬遷依然可以完整的記述自黃帝、炎帝、堯、舜、禹時代以來的世系,《史記》既記述了漢武帝時代的當代史,也記述了自漢武帝以前直至黃帝時代的歷史,而希羅多德寫的《歷史》則是一部當代史,古希臘羅馬時代的人甚至不知道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的情況,中世紀的歐洲人對古希臘羅馬時代的歷史也知之甚少,只有中國的歷史從未中斷過,有著十分詳細的記載。

(大禹)

我們要對中國歷史有一個基本的時間軸的概念,中國的歷史自黃帝以來大概有4600多年,自夏朝以來,大概有4088年,明白有年可以依據的歷史,開始於西周的共和行政元年(公元前841年),因為《史記·十二諸侯年表》中的時間,最早追溯至西周共和行政元年,而在此之前的歷史,司馬遷也找不到紀年了。明白有年、月、日可以依據的歷史,開始於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72年),因為《春秋》這本書的內容開始的時間是在魯隱公元年。

(《春秋》的第一句話就是“隱公元年春王正月”,圖為《春秋左傳》書影。)

為什麼在公元前841年之前的歷史,沒有紀年可以查詢,而在公元前772年之前的歷史,則沒有月、日可以查詢呢?這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記憶的問題

歷史其實就如同一個人的記憶,越久以前的事情,只記得發生在哪一年,但卻不記得發生在哪一月哪一日,只有最近發生的事情,才清清楚楚記得是發生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一個民族的歷史也是如此。

第二,考古資料的缺失

人類的歷史,包括地球的歷史想要精確到年、月、日,必須依賴歷史文獻,人類用文字給歷史定了一個比較小的尺度,如果沒有文字記述,依靠科技手段,歷史是以百年、千年,甚至是萬年這樣的大尺度計算的,比如地質時期的歷史基本都是千年的尺度,自從有了文字以後,歷史甚至可以精確到小時、分鐘和秒。

古希臘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的紀年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前,是因為有詳細的考古資料,而在我國,現在只發現了商代的甲骨文,甲骨文所記述的內容始於盤庚遷殷,終於商紂王,盤庚遷殷的時代是商朝中後期了,迄今為止,我們並沒有發現夏代的文字,更沒有發現黃帝、堯、舜、禹時代的文字,所以,在公元前841年以前的歷史,僅憑傳世文獻是無法精確到年、月、日的,比如《尚書》、《史記》等傳世文獻中都有關於鳴條之戰的記載,但是,這兩件大事所發生的準確時間卻沒有記述,而我們又沒有找到夏代的文字,所以,我們只知道鳴條之戰這件事的詳細經過,但卻不知道發生的準確時間。依靠天文學等自然科學的手段來推斷鳴條之戰的時間,是遠不如歷史文獻來的精確和有說服力的。

第三,秦始皇焚書坑儒與項羽火燒咸陽城

在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都有官修的史書,公元前213年,李斯向秦始皇建議,“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等燒之。”秦始皇隨後根據李斯的建議開始焚書,首先被燒燬的就是除《秦記》以外的所有史書,然後是《詩經》、《尚書》這兩部經典,諸子百家的書籍也在焚燒之列,不在焚燒之列的書籍只有那些實用類的諸如醫藥、卜筮、種樹方面的書籍,《詩》、《書》、《禮》、《春秋》這四部儒家經典,因為是孔子教學用的書,秉持儒家學說的文人一般都把這幾本書背下來了,並且秦始皇的焚書令中是允許博士官收藏儒家經典的。

(孔子畫像)

儒家經典得以口耳相傳,直到漢初的時候,才重新被整理出來,由於口耳相傳的緣故,所以每個人默寫出來的版本是不一樣的,後來又發現了用篆文書寫的老版本,於是在漢代就出現了今文經與古文經的爭論,但不管怎麼樣,儒家經典總算保留了下來,《易》在當時被認為是卜筮之書,也得到了保留,而史書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只有《秦記》保留了下來,“史官非秦記皆燒之”,既然《秦記》保留了下來,那為什麼公元前841年之前的歷史沒有精確的紀年呢?我們都知道,戰國七雄當中,秦國的文化是最落後的,而且秦國只重視耕戰,不重視文教,秦國的史書《秦記》也非常的簡略,遠不如六國的史書詳實,而六國的史書都被燒了,《春秋》是一部史書,同時也是一部儒家經典,《春秋》因儒家經典的緣故而被孔子的門人給保留了下來,所以,春秋戰國時期的大部分歷史,我們只能以魯國的官修史書《春秋》為依據,《春秋》所記載的歷史,開始於魯隱公元年,所以,自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72年)以來,中國的歷史有明白的年、月、日可供查詢。

秦朝進行焚書的時候,目的是限制民間藏書,有些書籍在秦朝宮廷之中可能留有孤本,項羽進入咸陽城後,火燒了咸陽城內的宮殿樓宇,僅存的書籍也在這場大火中被焚燒了。

在目前,我們所熟知的傳世歷史文獻中,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主要是以《春秋》為依據的,而夏、商、周時期的歷史則主要是以《尚書》、《周禮》為依據的,《周禮》是記載周朝的典章制度的,不是純粹的歷史書,並無準確的年月日,《尚書》雖然是史書,但是是以“記言”為主的史書,不是以“記事”為主,所謂的“左史記事,右史記言”,因此《尚書》當中也沒有準確的紀年。

當然,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關於黃帝、堯、舜、禹、夏朝、商朝、周朝時期的歷史,他所能參考的書籍,肯定比我們現在知道的要多,很多的書籍可能在漢代以後散佚了,但不管怎麼樣,司馬遷所參考的資料,全都反映在了《史記》裡了。

所以,關於先秦時期的歷史,我們所能閱讀的史料並不多,無非就是《尚書》、《春秋》、《史記》這幾本書,另外《詩經》、《周禮》等非史籍著作也能作為參考,那麼依據《史記》,我們所能知道的最早的明白有年可考的歷史,始於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而有年、月、日可考的歷史,則始於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72年),未來,如果有新的史料被發現,也許明白有年、月、日可考的歷史,也會向前推進很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