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小燒烤 腸胃受不了 夏季防病養生先過「脾胃關」

冰啤酒、野餛飩、街頭燒烤、小龍蝦、冰鎮西瓜……這些在炎炎夏日裡讓人垂涎三尺的美食,確讓“胃腸君”頻頻受傷害。山東青島中西醫結合醫院急診科主任、急診重症監護室主任姜榮欽提醒市民,中醫認為養生最講究人和自然的和諧統一,講究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而四季都要養脾胃。脾胃乃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不僅為身體提供營養和能量,同時,也是保護人體免遭外來致病因素侵害的重要防線。俗話說“病從口入”,夏季防病養生先要過“脾胃關”。

每天小燒烤 腸胃受不了 夏季防病養生先過“脾胃關”

“拉肚子”不是小病 可能危及生命

姜榮欽介紹,胃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就是“病從口入”,如果進食不潔、有菌有毒的汙染食物,或飲食不當,極易引發急性胃腸道疾病。如急性胃腸炎、急性細菌性痢疾及急性食物中毒等疾病,主要臨床症狀表現為胃腸道症狀,多有腹瀉,就是“拉肚子”,還有腹痛、嘔吐等,有的還有一些全身症狀,如發熱、頭痛等。嚴重者還會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休克、暈厥等症狀,如不及時治療,還可能危及生命。

胃腸道疾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盛夏時節更為高發,這是因為夏季溫度高、溼度大,細菌繁殖速度加快,食物非常容易腐敗變質,加上人們飲水量增加,大量喝水會沖淡胃酸,同時天氣炎熱讓人出汗多、睡眠相對不足,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使病原體乘虛而入。此外,夏季大量新鮮瓜果上市,瓜果在生長、採摘、運輸、銷售過程中難免會染上病原體,特別是大腸桿菌,如果未加清洗直接食用,很可能引起腹瀉等消化道疾病。冰箱裡的剩飯剩菜儲存時間一長,也給病菌繁殖創造了條件。被病原菌汙染的食物和水未經徹底加工滅菌,比如吃涼拌菜,喝生水,是感染傷寒、副傷寒最常見的原因。與胃腸道傳染病患者日常生活密切接觸也會造成傳染,因此在照料病人時要注意個人防護。

要想預防胃腸道疾病,首先要管住“入口”,在日常飲食中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注意飲食衛生,不僅要搞好食物衛生,給生食水果蔬菜做好清洗消毒,還要搞好個人衛生,飯前便後要洗手;不吃汙染、變質食物,有時被汙染過的食物沒有明顯的變化,易被人忽視,必須警惕;飲食有規律;冷飯、冷食應節制,劇烈運動後勿食冷飯,飯前、飯後少食冷飲,切忌冷熱交替;夏季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的新鮮蔬菜、水果、稀粥以補充液體,多吃醋,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食物;保持精神愉快,胃腸健康與精神因素有很大關係。

姜榮欽介紹,在進食不潔食物後2到12小時,部分市民可能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並伴有體溫升高,應及時到醫療衛生機構就診,規範科學用藥,補液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抗毒素及對症治療,以免脫水、休克造成嚴重後果。姜榮欽指出,西藥治療腸道傳染病可能會產生耐藥性、菌群失調等問題,而中醫藥治療腸道傳染性疾病療效確切,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變態反應等多重功效,治療具有多環節、多靶點作用。中醫認為,夏季腸道傳染病以腸道表現為主者病位在腸,屬溼熱疫毒傷腸,治療應以通因通用之法,辨證論治,隨症加減用藥,臨床多用葛根芩連湯、芍藥湯等,伴有腎功能損害者為疫毒傷腎,需要適當加入補益脾腎的藥物。

多吃“殺菌”菜 膳食調養清淡為主

夏季養生不僅要防病,還要注意身體的調養,而夏日的膳食調養尤為重要,應以低脂、低鹽、多維生素且清淡為主。人們出汗多,食慾不好,可用各種營養保健粥來開胃,並調理身體。如早晚進餐時食粥,午餐時喝湯,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在煮粥時加些荷葉(稱荷葉粥),可醒脾開胃,在煮粥時加些綠豆或單用綠豆煮湯,有消暑止渴、清熱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幹扁豆浸透與大米同煮成粥,能清暑化溼、健脾止瀉。此外,紅小豆粥、薄荷粥、銀耳粥、苦瓜粥都是夏季佳品。

姜榮欽還建議市民:多吃“殺菌”蔬菜,大蒜、洋蔥、韭菜、大蔥、馬齒莧等。這些蔥蒜類蔬菜中,含有豐富的植物“廣譜抗生素”,對各種球菌、桿菌、真菌、病毒有殺滅和抑制作用。其中,作用最為突出的是大蒜和馬齒莧,大蒜下氣消谷,殺蟲解毒,其中所含的硫化物是目前發現的天然植物中抗菌作用最強的一種。在涼拌菜時加入蒜末,既可提味,又能保健,馬齒莧功可清熱解毒、涼血止痢,味道清爽、微酸,對於夏天喜歡吃涼拌菜的人們,涼拌馬齒莧是不錯的選擇。

還要均衡營養,注意補充維生素,多吃西紅柿、青椒、冬瓜、西瓜、楊梅、甜瓜、桃、梨等新鮮蔬果;補充水和無機鹽,特別是要注意鉀的補充,豆類或豆製品、水果、蔬菜等都是鉀的很好來源;多吃清熱消暑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烏梅、黃瓜等;適量補充蛋白質,如魚、瘦肉、蛋、奶和豆類等都是最佳的優質蛋白。

記者 黃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