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三伏天,中醫帶你認識正確三伏天養生

加長版的“三伏天”來了,昨天開始正式入伏,也就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來了。入伏後,上無纖雲,下無微風,蟬聲滿樹,悶熱逼人。中醫講究冬病夏治,目前市場有關三伏貼的廣告鋪天蓋地,幾乎跟‘冬病夏治’搭個邊的產品就能大賣。在我們開始三伏天養生之前,我們先學學夏病冬治吧。

又是一年三伏天,中醫帶你認識正確三伏天養生

什麼是夏病冬治呢?

冬天的病,病根在陽氣不足。陽氣是生命的根本“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陽氣不足百病生,孩子比成人更容易生病,就是因為天生陽氣稚嫩,不充沛,不健旺。陽氣不足,就沒有辦法抵抗外邪,就容易生病。所以有慢性病,反反覆覆生病,比如有過敏性疾病的孩子,肯定都是體虛的,正氣不足。冬主陰,一些虛寒性疾病到了冬季就容易發作。雖然發作的季節是在秋冬,但是病因是由於陽氣弱,體質差。

而溫陽補氣的契機,在長夏。長夏:中醫認為,一年不是有四季,而是有五季:春、夏、長夏、秋、冬。五行學說有木、火、土、金、水五行,中醫學中配之以肝、心、脾、肺、腎五臟,時節中配之以春、夏、長夏、秋、冬五季。《素問》曰:“脾主長夏”、“長夏勝冬”。長夏多指夏季最後一個月,即農曆六月。也可以理解為進入伏天開始至立秋。自古至今,說法不一樣,但實質略同。

又是一年三伏天,中醫帶你認識正確三伏天養生

大自然中的一切陽氣都來自太陽散發的熱量,隨著季節做升、浮、降、沉的循環。春生、夏浮、長夏長、秋收、冬藏,到了長夏,就進入盛極之陽,是一年中大自然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也就是說,這個季節裡,天地提供了人體補充陽氣最有利的環境。

此時,萬物昇陽,陽氣蒸騰浮越在天空,人體的陽氣也都跑到體表,發散外越,體內的陽氣就空虛了。容器空了才能往內注入新的能量,就是說,此時,人體自身也提供了填充陽氣的空間。

“伏”,即長夏,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時候。這個時候,人體腠理疏鬆,經絡氣血流通。在這個階段,溫補填充陽氣最為高效。那麼,用灸的熱力,在相應的穴位上,打開人身穴道的門戶,經皮膚貼敷補入陽熱之藥,充盈陽氣,最為事半功倍。三伏灸,提供了填充陽氣最好的時機和方法。

又是一年三伏天,中醫帶你認識正確三伏天養生

總的來說,環境、內因、方法都到位了。在天地陽氣最為旺盛,人體陽氣最為空虛的時候,打開穴道,溫陽補氣,就能保證秋天有充足的陽氣斂降,冬天有足夠的陽氣潛藏。人體內有了充足的陽氣,實現了陰平陽秘,就會不生病,或使原有的病減輕甚至痊癒。這就是冬病夏治的原理,也是中醫“治未病”思想的具體體現。

而三伏天灸是冬病夏治最典型的手法。也稱“藥物發泡”或“敷貼發泡”,是中醫裡最具特色的專業外治法。多是選用一些辛溫祛寒的藥物,如白芥子、細辛、薑汁等,貼敷在人體的穴位上,來達到溫陽補氣,以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

【2018年三伏天灸時間】

三伏貼基本要求是貼初伏、中伏和末伏三貼,伏前和伏後為加強貼,共五貼。三年為一療程。

伏前灸:2018年7月07日

初伏灸:2018年7月17日

中伏灸:2018年7月27日

末伏灸:2018年8月16日

伏後灸:2018年8月26日

三伏天艾灸注意些什麼呢?

三伏天艾灸時需要注意保暖

三伏天進行艾灸的時候要注意身體保暖,儘管三伏天天氣很炎熱,但是艾灸的時候仍然要避免著涼,特別是要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的情況下避免穿堂風吹。比如因為艾灸時不能吹到風,所以艾灸前請關小門窗,房間內空氣對流不能太強,宜在較為密閉的環境中進行艾灸。夏天也是,不可吹電扇不可開空調。

三伏天艾灸的部位不可隨意

三伏天進行的時候要注意,不可隨意進行。比如,一般面部不能進行艾灸以免燙傷;關節活動部位不宜採用化膿灸法以免化膿後不易癒合;重要臟腑部位、大血管處等位置不可直接艾灸;經期、妊娠期婦女不可以隨意進行腰部、腰骶部艾灸等等。

三伏天艾灸後注意正確護理

三伏天進行艾灸之後一定要正確進行護理,比如注意局部的清潔乾爽,特別是在艾灸之後如果是出現了操作不當引起的局部燙傷一定要注意不要把瘡弄破,如果已經破潰要及時繼續消炎處理。

另外,三伏天進行艾灸後要注意飲食以清淡為主,忌食生冷油膩的食物。並且原則上艾灸後毛孔張開,不宜馬上用冷水洗手或洗澡,一般情況下都是洗好澡後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開幾小時後再洗澡。另外,也不宜馬上同房。

三伏天艾灸應合理選擇灸量

三伏天進行艾灸的時候要注意灸量的控制。如果是直接艾灸應該選擇小炷或中炷;間接灸則用中炷或大炷。另外還可以根據年齡、體質強弱等因素來選擇合適的灸量。另外,初次艾灸的人,一定要學會循序漸進逐漸適應熱度,逐漸增添灸具,不要一下子上的太多,身體會吃不消,顯得太燥。

三伏天艾灸應合理選擇體位

三伏天進行艾灸的時候要注意選擇正確、合理的體位。一般以舒適、自然,全身能夠放鬆的體位為宜。如果是體弱年老的人三伏天進行艾灸要避免選擇瘢痕灸以及天灸,來避免因為疼痛暈厥。

想了解更多中醫知識,拜名師學中醫,請聯繫課程顧問wx:jinhuatuoc。

又是一年三伏天,中醫帶你認識正確三伏天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