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見聞—徒步南太行「2」(馬武寨—抱犢村)


馬武寨在陵川縣東50公里處。據傳東漢名將馬武曾在此屯兵。傳說這個地方的山上荊棘無刺,池水中的青蛙不鳴叫。相傳漢光武帝劉秀因逃避王莽追趕,曾被荊棘牽扯住衣而命去刺,因厭青蛙聲聒噪而禁蛙鳴。雖然這是神話,但棘無刺,蛙不鳴的確是事實。馬武寨還是一個山水風光絕美,風土人情淳樸的地方。 馬武寨是個驢友集散地,村邊小屋的外牆壁上掛滿了各地驢友的旗幟,上面還有不少簽名。



小路越走越狹窄起伏不定,當我們來到一塊像“鷹嘴”似的懸崖前時,眾多驢友紛紛駐足要在“鷹嘴”上拍照留影,而“鷹嘴”下僅有一條容納一人下去的岩石縫隙。

經馬武寨到達抱犢村,在谷底逆流而行,在這條長約60裡的磨河峽谷兩岸,矗立著五億年前地殼拱起、洪水退卻時切割而成的懸崖峭壁,生長著數萬株成片的南方紅豆杉。

這是有名的珍貴樹種“紅豆杉”。此峽谷是山西境內南太行的特殊峽谷,峽谷谷長約32公里,谷體深幽奇險,在20公里的谷段內拐了25道彎。氣候暖溫溼潤,峽谷兩側生長著數萬棵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樹,紅豆杉樹具有6500多萬年的生長曆史,為第三紀遺存世界珍惜植物,世稱“活化石”。峽谷就因了遺存下來的這些紅豆杉而得名。


走進這條大峽谷,就感到了一股不同的氣勢,它絕不同於普通的峽谷,自然風光秀麗,原始氣息濃郁。網上有人稱這條峽谷“磨河峽谷”、有稱“紅豆杉大峽谷”,據說當地人稱它是“抱犢峽谷”,這名字我比較認可,姑且我也稱它為“抱犢大峽谷”。



谷底與周圍峰嶺落差近千米,我們順著河床前行,偶爾能看到一片湖水,湖光山色倒映,河道兩側絕壁如刀削過一樣筆直。行走中漸漸遇到各種障礙,有時面前一個水池擋住你的腳步,根本找不到合適下腳的地方。





有時在各種奇形怪狀的岩石上翻上翻下,累得氣喘噓噓,抬頭一看並沒走出幾米遠。

我們很幸運,在峽谷裡基本沒遇到太難經過的水潭。如果是雨天為安全起見最好不要在抱犢大峽谷裡徒步,潛在的危險還是存在的。

過了“一線天”下一個目標是“七星潭”。七星潭堪稱世外桃源,當地人稱七星譚為整個太行山脈最美的地方。



網上很多驢友那裡為“秘境”,聽上去挺神秘恐怖, 那意思是說此地景色美得令人窒息。我們一路朝“七星潭”深溝險壑裡走,絲毫沒有要停止的意思,大家也不知道抱犢村究竟還有多遠,只能跟著隊伍的後面邊走邊拍照片

看過了“七星潭”,我們沿原路返回時,我才知道去抱犢村其實就是從“抱犢大峽谷”中途的另一條路過去,而我們穿越了“抱犢大峽谷”最精彩的一段線路,並且將“七個潭”全部看了一遍,

路上都是形狀各異、大小高低不同的岩石,行走起來非常吃力。

我們繼續往前走遇到幾處地方挺有趣,放眼望去竟然看不到前方的出口,回眸也不見來路,似乎被四周石壁包圍其中,直到走近才峰迴路轉,峭壁放寬,豁然開朗。

隨後我們大踏步地朝著嚮往已久的“抱犢村”走去。 “七星潭”距離“抱犢村”大約4公里的路程,從七星潭去抱犢村屬於那種常見的鄉間土路,比起在“抱犢大峽谷”裡走了一天的亂石路來,那感覺舒服極了。

在這人跡罕至的地方,聽到羊的叫聲意味著就有人家。

果然,轉過一條山樑後一群山羊從山坡上“呼呼”跑下來,站在路邊好奇地側面注視著我們這些來客,它們身後掀起一片片塵土。沒走幾步我們看到了一些已經倒塌的舊石屋,東倒西歪一片狼藉,這裡曾是抱犢村人家過去住過的房子。

走過一棵茂密的大樹後終於看到了抱犢村,真有趣,村口的小路上竟然還停著一輛老式的拖拉機。

“抱犢村”地處太行腹地之峽谷深處,自古以來,由於道路艱險,人跡罕至。峽谷的一頭是山西陵川縣的馬武寨村,峽谷的另一頭是河南輝縣的八里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