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情就是命令!一場融媒轉型大練兵

今年,本市大力推進區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各區融媒體中心陸續掛牌,開啟融合採集、全媒體傳播的新時代。雨情就是命令,各區融媒體中心全力以赴,在本次搶險救災中發揮重要作用。

密雲區融媒體中心

本次強降雨,密雲是北京受災最為嚴重的地區,最大降雨量超過360毫米,達到特大暴雨級別。災情就是命令,密雲區融媒體中心派出骨幹記者深入防汛一線,冒著大雨和危險進行採訪報道,記錄下大量真實而生動的瞬間,採訪到基層防汛幹部駐村值守、搶險力量衝在一線,深入挖掘搶險救災中發生的感人故事。

7月16日一早,大雨還沒有停歇,密雲區融媒體中心記者王晨曦、郝凱驅車50多公里,來到雨量最大的馮家峪鎮西白蓮峪村。車子行駛到村口的時候,有村民告訴他們進村的路已經被大水沖斷,建議他們以自身安全為重,不要進村。但是,在記者的再三要求下,鄉親終於給他們指了一條進山的“路”。

雨情就是命令!一場融媒轉型大練兵

雨情就是命令!一場融媒轉型大練兵

雨情就是命令!一場融媒轉型大練兵

一路上,走過斷裂的柏油路,邁過橫躺在路面上的電線標,為了近距離拍攝到洪水沖垮的道路,他們跳到塌陷的道路邊緣,濺得全身都是泥水,而腳下踩的那塊柏油路殘骸其實早已是一塊懸空的表皮,隨時都有可能墜落,如果瞬間落水,後果不堪設想。但是,收穫了第一手資料,及時傳遞給公眾。

密雲區融媒體記者王耐、蔡立軍、楊茜前往受災嚴重的馮家峪鎮馮家峪村和西白蓮峪村採訪。到達馮家峪村口的時候,路面已經被沖毀,記者只能翻山前行,當時雨還在下,山體鬆軟、不時有小石塊落下,記者冒著危險大約爬山40分鐘到達現場,終於拍攝到了受災村落的現場情況,採訪了村幹部和村民。

7月17日下午,密雲區融媒體中心錢蕾在琉辛路塌方地段拍到公路、公安、消防等部門救援疏散被困群眾的畫面,回到附近的“搶險指揮部”中,馬上開始整理編輯剛剛採到的新聞。臨時搭建的帳篷中沒有桌子,只有兩三把覆蓋著汙泥的椅子,不時有進來避雨的蒼蠅和飛蛾飛來飛去。她就在帳篷裡用手機操作,專注地挑選照片、編輯文字,30分鐘內將一線最新消息傳送出來。

前方的記者冒著危險實地調查採訪,後方策劃部門根據素材及時深加工,快編、快播。當天上午快速發佈微博3條,圖片27張,將現場情況如實展示在人們面前。當天編髮的微信《密雲突遭局地大暴雨,多處釀險情,搶險救援及時無人傷亡》一篇文章詳細記錄了暴雨給密雲的道路,村莊,供電造成的影響和破壞,以及搶險過程中發生的感人事蹟,有群眾留言說“有黨員幹部做活動,再大的雨,心裡也踏實。”截至發稿,密雲區融媒體中心在各大宣傳平臺投放稿件50餘篇,視頻20多條,圖片200餘張,總計點擊量超過20萬人次。

懷柔區融媒體中心

從15日開始,懷柔區融媒體中心就開始就此次強降雨進行預報,對泥石流易發險鎮險村進行預警。懷柔區委宣傳部統一調度,區融媒體中心緊急啟動新聞宣傳應急指揮預案,成立搶險救災新聞報道組,迅速將各欄目、專題內容統籌到防汛上來。各欄目策劃推出了安全注意事項、雨情關注、道路清障等分選題,各路記者及時出發趕往現場進行報道,並第一時間形成稿件和視頻,多渠道進行融合傳播。7月16日凌晨起,懷柔區普降大到暴雨,暴雨致使琉璃廟鎮、北房鎮、懷北鎮等多個鎮受災。懷柔區融媒體中心積極發揮部門聯動立體報道的作用,第一時間報道懷柔區各地搶險救災情況。

雨情就是命令!一場融媒轉型大練兵

雨情就是命令!一場融媒轉型大練兵

受災期間,懷柔區融媒體中心共派出記者150餘人次,充分利用電視、電臺、報紙、新媒體等形式,發佈新聞稿件600餘篇(條),累計閱讀量超過7萬+。

雨情就是命令!一場融媒轉型大練兵

雨情就是命令!一場融媒轉型大練兵

在此次降雨受災最嚴重的琉璃廟鎮,區融媒體記者連續兩天冒雨進山,採訪了受災群眾以及公路、消防、公安、交通、供電等防汛一線人員,記錄他們的工作與運送物資情況,使大家及時瞭解安置群眾的生活狀態和懷柔區的防汛措施。在城區內,在下凹式立交橋下,在雨水倒灌的衚衕,在積水嚴重的路段,在各大景區都可以看到融媒體中心記者的身影。

雨情就是命令!一場融媒轉型大練兵

雨情就是命令!一場融媒轉型大練兵

其中,新媒體突出發揮覆蓋面廣、傳播速度快等優勢,全天候不間斷髮布搶險救災信息,引導市民出行、避險等。“山水懷柔”官方新媒體充分發揮網絡宣傳和引導作用,利用微博微信實時發佈降雨、公交出行、易積水路段、道路塌陷等安全提示信息200餘條,統籌協調各新媒體聯盟成員單位發佈防汛提示及汛情信息500餘條,與北京政務新媒體矩陣成員進行互動傳播,傳遞防汛搶險信息、提示、科普知識,發佈相關內容。“戀上懷柔”充分利用4G回傳等技術手段,通過新媒體第一時間發佈現場的視頻,以最快的速度傳遞出受災地區情況。

自此次搶險救災報道中,懷柔區融媒體中心充分發揮出融合優勢,一線記者奔赴前線,攝影、攝像、採訪,撰寫了大批新聞、記者評述、人物特寫、專題通訊等不同形式的稿件。後方編輯及時跟進進行編輯製作,第一時間通過電視、電臺、報紙和新媒體的形式進行傳播。全面、多樣、生動的報道文章為全區搶險救災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昌平區融媒體中心

面對入汛以來的最強暴雨,成立不滿一年的昌平區融媒體中心迎來防汛救災報道的“遭遇戰”,融媒體中心聞訊而動,啟動“中央廚房”重大突發類事件的新聞宣傳響應機制,通過平臺聯動、深度互動,展開了與汛情的“賽跑”。

雨情就是命令!一場融媒轉型大練兵

在總編輯部全方位策劃下,從昌平進入汛期開始,貫穿全程進行了融媒體宣傳策劃,及早、提前發佈汛期提示和防汛警示,《今日8時全區正式上汛》、《嚴密部署未雨綢繆 確保安全度汛》等40餘條信息全天候、全時段在各平臺滾動刊發。

雨情就是命令!一場融媒轉型大練兵

7月16日早晨,在強降雨發生後,多路記者第一時間趕赴回龍觀人流密集區和交通要道實地,第一時間發佈降雨情況、公交停駛、景區關閉等汛情動態,區融媒體記者第一時間趕赴回龍觀排水和搶險情況現場,開啟電臺直播,及時播發現場動態,在“北京昌平”官方微信公眾號推出《排水、搶險、疏散!回龍觀全城行動,育知路城鐵橋下積水已排完》的網文。17號上午跟進110國道突發險情,第一時間發佈消息,提醒車輛繞行,後又進一步跟進進展,“清理完畢——不通車——今天恢復通車”……各路記者衝鋒在一線,用最鮮活的信息有效回應百姓了百姓關切。電視、報紙更是發揮了深度報道的優勢,《嚴密部署未雨綢繆 、確保城鎮房屋安全度汛》和《立即行動 緊急搶險》、《雨情就是命令 各部門各鎮街積極應對》等專題專版及時刊發,充分宣揚奮戰在一線的防汛救災典型人物、先進事蹟,積極展現黨委政府的良好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