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創立了2家世界500強企業,他說做人做事的最佳原則是?

他創立了2家世界500強企業,他說做人做事的最佳原則是?

他創立了2家世界500強企業,他說做人做事的最佳原則是?

作者簡介: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於日本,世界著名實業家、哲學家,創立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

稻盛和夫不屬於聰明人,中學、大學考試常常不及格。他原本想當個醫生,可是卻只能在一個陶瓷廠找到一份工。

工廠瀕臨倒閉發不出工資,員工士氣低落,常常以罷工來宣洩。跟稻盛和夫一起去的4個大學生全辭職了,稻盛和夫卻留下了。

他吃住在實驗室。不斷地想,不斷地去思考,一次又一次地在頭腦中模擬推演,那些開始只出現在夢境裡的東西逐漸清晰。

最後難以想象的事情發生了:既無知識和技巧,又缺乏經驗和設備的稻盛和夫,卻搞出了世界領先的發明,給快要倒閉的工廠帶來了生機。


簡單是做人和做事的最佳原則

摘自《活法》丨[日] 稻盛和夫著

01

我們往往傾向於把事情考慮得過於複雜化,其實事情本質是很單純的。表面看上去很複雜的事情,其實也是由若干簡單因素組合而成。

人類的遺傳基因由多達三十億個鹽基序列構成的,其實表達遺傳基因的密碼種類不過四個而已。

真理是一根線織成的布。所以,所有事情越單純就越接近它本來的狀態,也就是說,越接近真理。於是,用單純的辦法去對待複雜的事情,這種思維方式是很重要的。這可說是人生的法則,也同樣適用於經營。

人生和經營的根本的原理原則是相同的,也都是很單純的。常有人問我經營的技巧和秘訣,一旦說出我的一貫的主張,大多數人都露出詫異的表情。他們懷疑,僅僅知道這些簡單的道理,用這麼原始的辦法就可以作好經營嗎?

我二十七歲開始經營京瓷公司時,作為陶瓷專業的技術人員,或多或少積累了一些經驗。但是,有關公司經營管理方面的知識和經驗我一點也沒有。

而公司裡不斷髮生各種各樣的問題並有許多需要做出決定的事項,對於每一個問題或事項,都必須由我這個負責人最終決定對策並提出解決辦法。必須迅速對營銷、財務以及自己未知領域的事情做出決斷。

即使是極其微小的問題,一旦作出錯誤判斷,對一個剛剛成立的小公司來說,也關係到生死存亡。然而,技術人員出生的我,並沒有做出這些判斷所必需的知識。“以前怎麼樣,現在就可以怎麼樣”,我連這樣的實例經驗也沒有積累。

到底怎樣才好呢?我非常苦惱。左思右想的結果,就是需要一個“原理原則”作指導。

也就是說,我認為把“什麼才是正確的做人準則”這個極其簡單的要點作為判斷標準,並自始至終堅持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擁有一個正確的人生風向標,這才是至關重要的。

“不要撒謊、要正直、不要貪得無厭、不要給他人添麻煩、對人要溫和....”,這些孩童時代父母及老師教導我們的作為人應該遵守的原則,是人人應該知道的、“理所當然”的人生規範。根據這些規範進行經營就可以了。

他創立了2家世界500強企業,他說做人做事的最佳原則是?

02

什麼才是正確的做人準則?什麼是錯誤的做人準則?什麼是“善事”?什麼是“惡行”?哪些事是能做的?哪些事是不能做的?

把這些約束人們的道德、倫理照搬過來作為經營的指針或判斷標準吧。經營也是以人為對象的一種行為,所以,什麼事應該做,什麼事不應該做,都不應該偏離做人的最原始最樸素的規範。

人生和經營都應該遵守相同的原理原則,而且只要遵守這些原理原則就不會犯大錯——我是這樣單純地思考的。正因為如此,我才能沒有迷失方向,而是堂堂正正進行經營,並取得了最後的成功。

引導人們採取正確的生活態度的簡單的原理原則,可以換一個說法,就是哲學。但是,這不是晦澀難懂的桌上學問,而是從經驗和實踐中產生“生動的哲學”。

如果問為什麼必須確立這樣樣的哲學,那是因為當人在各種各樣的境遇中感到迷失、苦惱、痛苦、為難的時候,這樣的原理原則可以作為選擇哪條道路、採取何種行動的判斷標準。

人們在不斷前進的過程中,隨時隨地會出現必須做出決擇和判斷的場合。從工作到家庭,從就業到結婚,我們不得不做出各種選擇或決斷。也可以說,人生就是這些判斷的集合、決擇的連續。

也就是說,這種判斷不斷積累的結果就是現在的人生,從今以後如何選擇的基準的原理原則能完全改變我們的人生面貌。

沒有指針的選擇就像沒有航海圖的遠航,沒有哲學的行動就像在沒有燈火的黑夜中前行。如果哲學這個詞難以理解的話,也可以換一種說法,就是自己的人生觀、倫理觀或者理念、道德。這些成為人生的基軸,作為迷失時重新開始的起點而發揮作用。

現在的KDDI公司是2000年秋季由我創辦的DDI公司、國際通信巨鱷KDD公司和豐田系列的IDO公司三家公司合併成立的。通過這種大同團結,能夠和NTT公司相抗衡的新的通信運營商KDDI成立了。

他創立了2家世界500強企業,他說做人做事的最佳原則是?

03

但是,在手機領域,儘管DDI公司和IDO公司的通信制式相同,但是,它們把全國的區域一分為二開展了各自的事業。在維持現狀的情況下,根本不能和這個行業巨鱷——NTT DoCoMo公司競爭。

市場的競爭原理不能發揮作用,結果,實際上是NTT DoCoMo公司獨家壟斷。這樣恐怕在提高服務、降低收費方面,不能給消費者帶來任何好處。為此,我主動提出合併方案。

但是,說到合併是“吸收合併”還是“對等合併”,調整起來極其困難。儘管已經合併,但主導權的紛爭都持續不斷。我再三思考後提出一個方案,希望三家不是對等而是以DDI公司為主導進行合併。

當然,我不是基於霸權主義或本公司利益優先而提出的。而是為了新公司成立後能夠順利開展工作,我冷靜做出判斷:由三家公司中業績最好、經營基礎最紮實的DDI公司控制主導權最好。

事業的“原理原則”是什麼呢?不是公司的利益或面子,而是對社會或人類是否有益。給消費者提供優異的產品和服務是企業經營的根本

,也應該是企業經營的原理原則。

如果是這樣,那麼,僅憑簡單的合併不能履行這個職責。明確經營責任,使新公司儘快走上正軌,開始長期穩定的經營,否則,不能喚起真正的市場競爭,也不能給消費者或社會帶來利益。

根據這個觀點客觀地判斷就得出一個結論,由DDI公司控制主導權最好。而且,我建議合併以後,讓IDO公司和KDD公司的第一大股東豐田公司作為僅次於京瓷公司的第二大股東。由於我們的誠意和熱忱終於使合併達成共識。後來,新公司KDDI取得的飛躍進步是很多人有目共睹的。

不是將自己的利益,而是將他人的利益作為第一要義----由於貫徹了這一經營原理,最終促成了這次合併的成功。

堅定並遵循基於原理原則的哲學,它將引導事業走向成功,為人生帶來豐碩果實。當然,這絕對不是一條充滿樂趣的享受之路。以哲學為基準的人生,要約束自己、束縛自己,甚至多數場合伴隨著痛苦。有時還可能是處處“吃虧”的苦難之路。

究竟要選擇兩條路中的哪一條路,當你猶豫彷徨時,

我建議你遠離自我利益,選擇那條充滿荊棘的道路,因為這是人生“本來應該”走的路——我們就是要選擇這樣愚直的、艱辛的生活方式。

他創立了2家世界500強企業,他說做人做事的最佳原則是?

04

但是,目光長遠地看,根據堅定的哲學採取行動最終絕對不會吃虧。即使暫時看上去吃虧,不久一定會恢復為“獲利”,而且肯定不會犯大錯。

例如,日本經濟現在還沒有從泡沫經濟的後遺症中掙扎出來。當時,很多企業鬼迷心竅,爭先恐後地投機房地產。僅僅轉賣土地所有權,資產價值就不斷飆升。企望升值而從銀行借貸鉅額資金並投入到房地產投資裡——這樣的事很多企業都做過。

只是在手中持有財物就不斷升值,從經濟原則上看這是不正常的,而違反這個原則的行為在當時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但是,隨著泡沫經濟的崩潰,應該產生價值的資產突然變成負資產,很多企業因此揹負不良債權。

也許有人認為這是在泡沫冷卻後的現在才可以這樣說的。但是,如果擁有確切的原理原則和哲學,不論在何種狀況中,都應該可以做出正確判斷。

因為京瓷公司有孜孜不倦積蓄起來的大額現金存款,所以多次面臨是否投資房地產的誘惑。其中,還有銀行的人以為我沒有理解其中的“賺頭”而誠懇地、細緻地告訴我具體賺錢的方法。

但是,只是把土地從左手轉到右手就能獲取巨大的利益,豈會有如此好事!如果有,那也不過是不義之財或浮利。輕而易舉獲取的錢財將輕而易舉地溜掉。因此我拒絕了所有關於投資的建議。

“只有自己辛苦賺取的錢財才是真正的利益。”我有一個這樣極其單純的信念。這是我一貫奉行的做人處事的哲學。所以,即使聽說可以獲取鉅額投資利潤我也告誡自己“不可貪得無厭”,這一理念始終支撐著我,從來不曾動搖過。

明知吃虧也要遵守的哲學,明知有苦也要承受的覺悟,我們是否心存這些?這才是是否能夠度過真正充實完滿的人生,是否能夠收穫成功果實的分水嶺。

人類原本是脆弱的存在,若不是特別有意識地約束自己,就終將無法抗拒慾望和誘惑,這是事實。下面講一個在京瓷公司曾經發生過的故事:

他創立了2家世界500強企業,他說做人做事的最佳原則是?

05

京瓷公司有了某種程度的發展後,公司董事外出公幹時可以使用公司配司機的小車。有個董事在準時下班準備回家時沒有車用。那一天,總務人員以為該董事可能會加班,就把車挪給忙於工作、需要用車的營業部長了。

該董事知道情況後氣勢洶洶地說營業部長這樣的人竟然使用公司的小車,這件事也傳到我那裡了。於是我叫來該董事對他說道:

“不是因為董事了不起才可以用車。而是讓從事更重要工作的職工不要為交通工具等雜事而費心,讓他們更集中精力工作而準備的小車。你好好想一想,準時回家的董事有資格對忙得東奔西走的部長怒吼嗎?”

即使董事享有優先權,那還是公司的車而不是“自己的車”。這既是原則又符合道理。但是,在一個組織中,一旦地位提升,這些原本理所當然的事也被忽視了。對此我也有過同樣的經歷。

創業初期,京瓷公司的公車是小型二輪摩托車,而且還是由我自己駕駛。不久以後,購置了一輛名叫昴360的小型車。剛開始也是我自己駕駛的,但是,我一邊開車一邊總是思考工作上的事情、公司的事情,這樣非常危險,所以決定僱用一個司機。

又過不久,公司換了一輛更大的車,司機可以開車迎送我上下班了。有一天早晨,車來到家門口迎接我時,正好妻子也有事外出。我叫她順便搭車中途下,妻子拒絕了,她說:

如果那是你的車,那我就讓你送我一程,可那是公司的車啊!不要因為順便就公車私用——這不是以前你自己說過的嗎?公私之間一定要劃清界限,所以我走著去。”

妻子的話,讓我深感汗顏,無言以對。這僅僅是一個很小的事例,凡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執行起來不是那麼容易的。原理原則如果不以如此堅定的意志去貫徹落實是沒有意義的。

原理原則既是正確與堅強的源泉,同時它也很脆弱,如不時刻告誡自己,它就會輕易被人遺忘。正因為如此,任何時候不要忘記反躬自省,對自己的行為要自省自戒,並把它們加入到人生的原理原則裡去。

他創立了2家世界500強企業,他說做人做事的最佳原則是?

本文摘自《活法》

作者: [日] 稻盛和夫;譯者: 周慶玲

出版社: 東方出版社; 2005-03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