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蘭特廢隊友?還是杜蘭特真大腿?

西決G2,勇士輸了球,庫裡三分8中1,杜蘭特狂砍38分,於是,杜蘭特廢隊友?還是杜蘭特真大腿?

這本來不應該是個流量如此誇張的話題,但G2與G3的比賽相隔時間太久,等待的越久,話題就越會發酵,就像全明星週末前,勇士輸給開拓者,庫裡發揮不佳,杜蘭特砍下50分;全明星週末,庫裡被杜蘭特和詹姆斯防的投不出最後一攻。當這兩個球員表現出現落差,又趕上N天沒有比賽的情況,爭(SI)論(BI)就會無休無止,說實話,這時候不管找多少材料分析證明,都解決不了爭論,只有賽場能解決問題。

杜蘭特廢隊友?還是杜蘭特真大腿?

但我還是很好奇,想知道勇士到底發生了什麼,庫裡到底發生了什麼,才出現了G2的慘敗,庫裡的低迷。於是我把G1和G2的比賽錄像又看了兩遍,反覆思考,再比照庫裡復出後的各種數據,還是能找到一些答案。

首先我們得搞清楚一個問題——勇士教練組對這輪系列賽的戰術佈置是什麼樣的。兩場打完,我思考了兩天,覺得科爾的思路是這樣的:

1.火箭的換防彈性好,防守默契進步也很大,傳切必然不好打,常規賽火箭給對手無球掩護、空切的比例都很低。勇士的傳切不好打是必然,擋拆被換防拆解,同樣不好打,勇士教練組顯然在系列賽開始前就很清楚這個問題。

2.明白傳切不好打,就有兩個選擇:A.頭鐵,堅持打傳切;B.老老實實單打。很顯然,AB可能都不是最優解,因為A的難度係數變大,失誤風險大,被打反擊的可能性大,而選擇B就等於跟火箭對拼火箭最擅長的單打。

3.從G1看,科爾最後選擇了一條接近B,但不完全放棄A的套路——先用單打跟火箭僵持,冷不丁打幾個傳切就更加防不勝防,這樣有效命中率未必高,但失誤少,這其實是保守而穩健的策略選擇。勇士做這個選擇,其實有一套非常完整的邏輯鏈。

4.勇士的邏輯是,雖然火箭這賽季打出了歷史級的單打表現,但那是因為火箭的對手不都是勇士,其他球隊沒有勇士這麼豪華的鋒線防守,大部分球隊內線都有錯位,而勇士大部分時間可以不給內線錯位,保羅的單打又需要內線錯位,只要勇士儘可能少給保羅錯位,那麼火箭真正有效的進攻解法就剩下哈登打庫裡, 哈登魔球打法,突破多,打到後面總有累的時候,效率下滑,勇士就有機會了。這也是為什麼勇士要首發死亡五小,勇士希望從比賽開始就落入哈登單打的循環裡,除了銜接段,保羅最好不要有參與度。

5.到了進攻端,勇士的邏輯是,雖然我的空間不如火箭這麼好——按理說單打沒有極致空間支持的一方會吃虧——但杜蘭特中距離為主的進攻方式,可以無視空間環境,雖然這麼打改變不了防守,也與隊友脫節,但失誤也少,只要杜蘭特效率足夠高,就可以保證勇士陣地戰的保底輸出,哈登那邊打進一個,杜蘭特還回來,雙方把比分咬住就行了。而相比火箭,勇士除了杜蘭特單打還有其他有效解法——畢竟還有冷不丁的傳切,還有庫裡的單打,雖然庫裡復出後持球投狀態不好,魔球打法的庫裡也遠比杜蘭特需要空間支持,可火箭第一道防線——哈登——太容易被過了,勇士只要注意一下格林、伊戈達拉、盧尼們的站位,庫裡還是能保證籃下效率,與火箭系列賽,庫裡在籃筐10英尺範圍內17中12,命中率70.6%,非常高效。只要不出意外,勇士陣地戰完全有能力跟火箭咬住。

6.雙方決勝負的地方就在轉換進攻了,火箭的退防和推轉換的能力都不如勇士——科爾為什麼系列賽前就聲明要重用楊少俠?因為楊少俠與火箭的比賽裡命中過大量反擊追身三分——陣地戰假如雙方五五開,勇士只要轉換進攻贏了火箭,也就贏了。

這可能就是勇士教練組對系列賽的設計——G1基本按這個劇本來了,如果你還記得G1的比賽過程,上半場杜蘭特神兵天降,但勇士和火箭其實是平手,因為對面哈登同樣無敵,只是場面上,你會感覺哈登比杜蘭特要更累——哈登要不斷找庫裡的錯位,庫裡多少能拖延一些時間,而杜蘭特見誰虐誰,直接不講理幹拔,再加上勇士的冷不丁傳切和轉換得分,勇士這邊顯然更均衡。

G1的下半場,勇士怎麼建立領先優勢的?阿里扎犯規下場,巴莫特太坑是一個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一旦哈登打庫裡效率下滑,火箭這邊火力就續不上了,勇士的陣地戰卻靠各種方式維持了輸出,再抓住幾次反擊機會,就把領先優勢建立了起來。

我們現在再來看G2,就明白問題出在哪了——出現了很多比賽設計之外的問題。

首先,失誤比預期多。G1勇士失誤9次,G2失誤15次,15次相比勇士常規賽還不到平均值,但勇士現在的打法是大量中距離單挑,這種打法優勢就是失誤少,勇士這場球送出了N次迷之失誤,一共也只有21個助攻,這就很扯了。這部分錯誤我們可以相信勇士不會再犯。

第二,火箭有預期之外的輸出點。塔克的驚豔表現並不全是超常,他的底角三分進入季後賽就是很準,塔克投進了頂著人的底角三分,但勇士也漏給他一些轉換的底角三分,這些後文再說,至於塔克低位打格林這種輸出也是勇士一定想不到的。阿里扎的情況也在後面說。戈登投進的6個三分球大多是頂著人投的高難,這些球出現的時間點也非常要命,要麼是拉開比分,要麼是比分接近時按住勇士的反撲。這三個人拿這麼多分,完全是勇士計劃之外的事,導致的結果是,勇士隊只允許哈登一個人暴走的計劃落空了,哈登被消耗的也有限,別看哈登這場球手感不佳,但他籃下8中6,在下半場雙方對拼小陣容時,哈登的單打依然犀利,如果這場球打到最後關鍵時刻,哈登很可能會打出比G1後半段更強的表現。火箭不會每場球都有這種意料之外的輸出點,但勇士也得清楚,火箭的鋒線的確有能力打出這種表現,不能大意。

第三,勇士防守有一些不佳的選位。哈登打庫裡的球,進了也就進了,這本來就是勇士死亡五小陣容裡沒辦法避免的損失,庫裡能攔下一個就賺一個,從G2來看,庫裡防的反而比G1要好。但格林沒想到阿里扎能過掉韋斯特,所以沒去協防,阿里扎過兩個球員上籃格林又不協防,阿里扎兩次空切,杜蘭特選位不佳被阿里扎過掉,伊戈達拉選位不佳被過掉,類似這種球,就屬於勇士隊計算之外的防守損失,不能接受。另外,有一些我們對勇士的防守預期是沒做到的:

1.當火箭擺卡佩拉在場時,格林應該在兼顧持球人上籃與卡佩拉吃餅上做的更好,從G1和G2看,格林用一種跟哈登玩心理戰的方式來防守,就是哈登讓格林猜我是上籃還是送空接,格林也讓哈登猜我是協防還是截斷你的空接,G1格林用這種方式成功了幾次,G2格林被哈登完全拆穿,G3格林要怎麼應對,不清楚,但還是相信格林的防守智慧。但從防守效果上看,盧尼對卡佩拉,格林對塔克時,格林扮演防守自由人的角色比他去對卡佩拉效果要好;

2.當火箭擺五小陣容時,勇士應該有能力兼顧籃下與外線做的更好。比如G1格林收籃下協防時,在45°的杜蘭特會封鎖哈登傳底角的路線,堅持不給火箭底角,寧可給45°,這個思路是完全對的。但G2勇士防火箭五小做的非常差,除了自己輪轉沒做好,更重要是連杜蘭特、伊戈達拉們都很輕易的被過掉,輪轉當然顧此失彼了。

另外,勇士G2防轉換不好除了因為失誤,還有一個原因——庫裡幾乎每次突破都倒地,一旦打不進,火箭反擊庫裡是回不來的,這種情況被塔克進了兩個三分。這似乎是個沒辦法的情況,其實火箭同樣有這個問題,哈登突破上籃不進,同樣也回不來——這就只能拼成功率,適當交一點戰術犯規。

第四,格林、伊戈達拉拖空間的問題比預期要嚴重。G1這個問題沒怎麼顯,G2在雙方小陣容對轟時,就明顯看出火箭那邊空間拉的開,勇士這邊格林和伊戈達拉都想去籃下,結果很方便火箭上協防。雖然塔克身高有限,真到了籃下未必能護框,但他能阻斷庫裡和杜蘭特的突破路線,也能造進攻犯規。勇士跟火箭拼單挑,最大的問題就在這——火箭用極致空間陣容時,雖然勇士有身高優勢,但協防的難度更大,輪轉上稍微不注意,就可能漏底角三分或空切。勇士這邊杜蘭特雖然可以無視空間環境,但如果火箭都是突破和三分,杜蘭特都是中距離,長時間這麼拼下去,預期效率哪邊高不用我說。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追夢和伊戈達拉注意站位,一個人去空切位或底角,另一個人一定要在弧頂帶走一個防守人。另外,站空切位或底角的球員一定要在弱側,避免對位者提前阻斷突破路線,庫裡和杜蘭特突破到籃下後也要注意找一下空切的伊戈達拉或者格林。

以上四個問題,讓勇士的作戰計劃落空了,既不能在陣地進攻裡咬住火箭,又因為火箭陣地進攻效率出奇的高,自己沒有轉換機會,反而成了被打轉換的一方,這種攻防兩端此消彼長的疊加,最終導致了一場慘敗。

所以說了這麼多,好像沒提有關庫裡和杜蘭特的撕逼爭論?

杜蘭特廢隊友?還是杜蘭特真大腿?

因為我覺得沒什麼好爭論的,他們倆本來就沒什麼問題。勇士整套作戰計劃,從理論和實踐(G1)都說的通,G2出現了意外情況,加上執行力也有一點問題,不能因此就徹底否定了勇士教練組的計劃。至於勇士如果主打傳切、輔以單打的策略會不會更好,G1和G2沒有做過實驗,我也不知道,科爾會堅持原計劃還是適當把傳切比例增加,我就更加猜不到,但可以肯定的是,你很難指望庫裡打出遇到大中鋒球隊時的統治力——這種換防彈性的隊伍,本來就是剋制庫裡的,我在前瞻裡也說過,這輪系列賽主攻點肯定是杜蘭特,庫裡是牽制力和輔助攻擊點——庫裡這輪系列賽球權並不算少,場均持球時間5.5分鐘,隊內第一,比常規賽還久一些,當然,也是因為出場時間多了。

那麼,庫裡遇到的麻煩在哪呢?

很多人只看到庫裡命中了2記三分球,卻沒看到庫裡的三分出手組成。庫裡復出後,第一輪打鵜鶘,數據是這樣的:

杜蘭特廢隊友?還是杜蘭特真大腿?

四場比賽,出手樣本也不足夠多,這裡面必然有偶然性,但還是能看出一些趨勢——庫裡復出後,籃下終結沒問題,接球投籃沒問題,問題都在持球投上,不管是兩分還是三分,都沒有達到預期。與鵜鶘的系列賽,當時能看出一個問題——掩護質量不行,但話又說回來,庫裡的能力,即使在沒有掩護的情況下,持球投也不應該是這個水平。

與火箭的系列賽,數據是這樣:

杜蘭特廢隊友?還是杜蘭特真大腿?

很明顯,庫裡延續了與鵜鶘系列賽的問題,持球投還是不準。

我們知道,持球投是比接球投難度大的出手方式,所以還是能看出來,庫裡在復出後對這種難度更大的出手方式還沒有找到節奏,與火箭的比賽,根本沒有掩護牆可用,出手難度也就更大。

所以,庫裡要怎麼調整呢?

持球手感或者無球投機會,這兩樣至少要找到一樣。

持球投手感這種事,最好的辦法是有紮實的掩護,讓庫裡出手可以穩一點,創造好的投籃機會,但火箭無限換防的體系決定了勇士很難打擋拆。另一個辦法是,庫裡後撤步跳投的手感比直接幹拔三分還準,他可以試試用後撤步找找節奏。實際上,如果庫裡能找到一些無球掩護或者定點投籃的機會,也能把得分產量堆上來,他在復出後這塊的效率是沒有問題的,庫裡常規賽場均要出手5.2次接球三分,與火箭的系列賽兩場才出手了5次,勇士自己無球掩護打的太少,雖然火箭也不會輕易給庫裡這樣的機會,但勇士幾乎完全放棄了這塊,還是有點可惜——就算庫裡可以不用無球輸出,湯神也需要啊。

庫裡在常規賽也會出現連續幾場不準的情況,還是相信庫裡能調整回來。

至於撕杜蘭特廢隊友的人,就實在太扯了。讓杜蘭特作為這輪系列賽勇士的主輸出是沒有任何爭議的決定——庫裡最適合滅大中鋒球隊,對付喜歡夾擊的球隊也是最好的誘餌,而杜蘭特對付無限換防的球隊,發揮他無差別單挑能力,這是正常教練組都會做的決定。

勇士在G2只是在執行力上有一些問題——比如杜蘭特應該多找哈登、保羅的錯位,對位打阿里扎或者打卡佩拉可以少一點,另外,當火箭擺出五小陣容時,勇士應該減少跳投,想辦法瘋狂攻擊籃框。

當然,杜蘭特作為主輸出,不代表杜蘭特的每個球都應該是單打。勇士在上個賽季為杜蘭特設計了不少無球戰術,不懂為何這個賽季用的少了——杜蘭特的接球投籃比持球投要更準。為杜蘭特設計一些簡單的掩護戰術,並不糾結是否擋住人,只要讓他在舒適的位置接球投籃,會比杜蘭特在發生對抗後的跳投,或者被保羅貼身上再很彆扭的出手要更準。而杜蘭特持球時,也應該更多的突破到籃下去終結,要造殺傷——過哈登並不費勁——只要格林和伊戈達拉站位不太坑,杜蘭特對籃框的威脅是兩隊最大的,他這輪系列賽在籃框10英尺內出手12中11。

杜蘭特廢隊友?還是杜蘭特真大腿?

庫裡與杜蘭特之間也要增加互動,庫杜擋拆也好,庫裡為杜蘭特做無球掩護也好,兩大巨星同時在場,就需要把優勢疊加,而不是簡單的你打一個,我打一個。只要能贏球,真正的勇士球迷不應該在意庫裡得多少分,或者杜蘭特得多少分——誰更適合,誰就得分。

最後說一下,庫杜兩人的兼容性。在遇到火箭這個級別的對手前,我不會認為庫杜有兼容問題,兩個人都樂於分享球,無球能力都強,在一塊是互相加成。可遇到火箭這樣讓你戰術不好打,逼迫你單挑的球隊時,就會發現庫杜對球隊的配置要求的確略有不同。杜蘭特無視環境的單挑能力,其實很適合場上再擺四個防守悍將,這四個人不要求都是三分高手,但最好有一位前場籃板高手——這就是傳統中距離無錯位單打巨星要求的配置,想想看,老版雷霆好像挺合適...庫裡單挑基本是突破+三分球的魔球風格,更需要空間支持。其實勇士的配置對於庫杜兩人的單挑打法,都不算最佳。所以我昨天會提出,當庫裡不在場時,勇士最好不要再留任何錯位點給火箭,上利文斯頓,把防守推到極致,進攻靠杜蘭特的無視環境能力。當庫裡在場杜蘭特不在場時,勇士就一定要把楊少俠和湯神留在場上,保證空間還可以,讓庫裡的突破不至於太辛苦。這輪系列賽,庫杜兩人錯開時間分別帶隊,可能比常規賽庫杜一組,湯追一組的分配更好。

總而言之,這輪系列賽,勇士沒到那麼危機的程度——策略大方向上還是對的,G2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執行力問題。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我也沒辦法回答,比如G3持球與無球的比例如何調配,我是堅持兩樣都要,但到底最佳配比是多少,只有比賽中試一試才知道;庫裡的手感我相信會回來,但這種事誰也沒辦法保證。只能說,相信教練組的調整能力,G2和G3之間這麼多天,我都能想到這些,教練組一定想的比我多,比我全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