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7月18日《雪》降重慶——爲你打探諾獎作家帕慕克原著改編、法國戲劇《雪》藝術賞析沙龍

交流|7月18日《雪》降重庆——为你打探诺奖作家帕慕克原著改编、法国戏剧《雪》艺术赏析沙龙

戲劇《雪》藝術賞析沙龍現場。 攝影/劉丁睿

7月1日,法國戲劇《雪》藝術賞析沙龍在南濱路精典書店舉行。戲劇《雪》的導演布朗蒂娜•薩維提耶,市文化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戲劇家協會副主席黃波親臨現場。據悉,7月18日,改編自諾貝爾文學獎作家帕慕克原著、法國戲劇《雪》將在重慶大劇院精彩上演。炎炎夏日,不如相約一場《雪》的體驗吧!

交流|7月18日《雪》降重庆——为你打探诺奖作家帕慕克原著改编、法国戏剧《雪》艺术赏析沙龙

法國導演布朗蒂娜•薩維提耶

研習過繪畫和舞臺表演, 薩維提耶曾師從克羅德・布什瓦爾德、斯坦尼斯拉斯・諾德、提埃爾・塞蒙、馬克・列本斯,先後在莫斯科和巴黎參加過俄羅斯著名戲劇導演安納託利・瓦西里耶夫的大師班。

薩維提耶十分擅長經典改編,由她導演的戲劇《雪》於2017年2月1日首演於法國斯特拉斯堡,受到國際上的關注與讚譽,多家媒體對其進行了報道,包括ARTE、TV5 Monde、BBC及CNN的土耳其頻道等。

“《雪》是一部內涵豐富的作品,帕慕克通過這部作品探討了現代土耳其的熱點問題:民族主義,民主制度,傳統和歐洲化,財富和貧窮等。他以敏銳前瞻的視角,審視了中東地區最受關注的事件。我想通過將《雪》改編成戲劇作品,來傳達書中豐富的內涵和現實感。”活動現場,薩維提耶分享了她對這部作品的創作心得。

除此之外,重慶文藝廣播的兩位主播朗讀《雪》的劇本,為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異國他鄉的《雪》。

交流|7月18日《雪》降重庆——为你打探诺奖作家帕慕克原著改编、法国戏剧《雪》艺术赏析沙龙

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慕克

奧爾罕•帕慕克(Orhan Pamuk),1952 年6月7日生於伊斯坦布爾,自幼學畫,大學主修建築,後從文。他是土耳其當代最著名的小說家,西方文學評論家將他與普魯斯特、托馬斯•曼、卡爾維諾、博爾赫斯、安伯託•艾柯等相提並論,稱他為當代歐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學家之一。

2006年,帕慕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亦為史上第一位土耳其籍諾貝爾獎得主。他曾在伊斯坦布爾科技大學主修建築,現為哥倫比亞大學人文教授,主講文學和寫作。其作品有《雪》《紅髮女人》《黑書》《我的名字叫紅》《白色城堡》《別樣的色彩》等。

交流|7月18日《雪》降重庆——为你打探诺奖作家帕慕克原著改编、法国戏剧《雪》艺术赏析沙龙

《雪》劇照

戲劇《雪》故事梗概:

《雪》的故事發生在1992年的4天夜裡,主人公卡是一個多愁善感的詩人,在流亡德國12年後終於回到土耳其。他被伊斯坦布爾一家報社聘請,專職調查卡爾斯市蒙面女性的自殺事件。而卡的大學同學伊貝卡就在那裡。於是,懷著對美麗愛情憧憬的卡上路了。

現代與傳統,政治與宗教……這些衝突把卡爾斯城的人們分為兩極,大雪下得無休無止,殺人的槍聲響起在舞臺上,卡爾斯陷入了軍事政變的恐怖之中。愛情故事、恐怖謀殺案、歷史糾葛及政治衝突,都濃縮在這個小城鎮中。紛飛的大雪從卡爾斯的空中降下,切斷了這裡與外界的所有聯繫,卡爾斯變身成為了一座劇場,這裡一切皆有可能。

文字:記者 劉丁睿

審核:楊一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